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12167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2023年,农业农村部将在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开展大豆玉米带 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稳定西北地区技术实施规模,扩大西南、黄淮海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推广面积。为进一步提高技术到位率,切实发挥技术稳玉米增大豆的作 用,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一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稳玉米、增大豆、降成本、增效益的要求,强化技 术试验示范和集成创新,着力解决播种出苗、促弱控旺、科学除草、机械收获等 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完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一一坚持联合协作。统筹协调好部省市县乡五级农技推广体系与各级各类科 研教学力量分工协作,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各

2、类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 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各方面共同发力、协调推进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新局 面。一一坚持分类施策。根据新老示范区、不同生产基础、不同生态条件等差异,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提出适用于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综合 解决方案,总结形成各具特色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二、技术关键(一)选配品种大豆品种要求。应选用耐荫、抗倒、耐密、熟期适宜、宜机收、高产的品种。 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花荚期耐旱、鼓粒期耐涝等特点,西北地区及南方地区要突出 耐干旱等特点。玉米品种要求。应选用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熟期适宜、耐密、抗倒、宜机 收的高产品种,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耐高温、抗锈病等特点,西北地区要突

3、出耐干 旱、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南方地区要突出耐苗涝、耐伏旱等特点。(二)确定模式综合考虑当地清种玉米大豆密度、整地情况、地形地貌、农机条件等因素, 确定适宜的大豆带和玉米带的行数、带内行距、两个作物带间行距、株距。坚持 4:2行比配置为主、其他行比配置为辅,大豆玉米间距6070厘米,大豆行距 3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三)机械播种充分保障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与净作相当,大豆密度达到净作70%以上。 优先推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专用播种机,也可根据现有的播种机保有情况,参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引调整改造播种机,相应技术参数 必须达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要求。大豆播深34厘米、

4、玉米播深4一5厘 米。粘性土壤,土壤墙情好的,宜浅播;沙性土壤,墙情差的,可适当增加播深。(四)科学施肥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 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施肥量相同,1行玉米施肥量至少相当于 净作玉米2行的施肥量。增施有机肥料作为基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鼓励接种大豆根瘤菌。相对 净作不增加施肥作业环节和工作量,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 用缓释肥或控释肥。玉米按当地常年玉米产量和每产100公斤籽粒需氮2.5-3公斤氮计算施氮量, 可一次性作种肥施用,也可种肥+穗肥两次施用,选用高氮缓控释肥(含氮量225%) 作种肥,带状间作追肥

5、建议选用尿素在玉米行间施用,带状套作追肥建议选用高 氮复合肥在玉米大豆行间离玉米植株25厘米处施用。切忌对玉米大豆采用同一 滴灌系统施氮肥,杜绝玉米追肥时全田撒施氮肥。大豆高肥力田块不施氮肥,中低肥力田块少量施用氮肥;在初花期根据长势 亩追施尿素。为了提高粒重,可在玉米大豆灌浆结实期补充叶面肥。(五)化学调控对于水肥条件好、株型高大的玉米品种,在710片展开叶时喷施健壮素、 胺鲜乙烯利等控制株高。对肥水条件好、有旺长趋势的大豆,在分枝期(4-5 片复叶)至初花期用5%的烯效唾可湿性粉剂兑水喷施茎叶控旺。采用植保无人 机、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喷施。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推荐浓 度和时

6、期施用,不漏喷、重喷。喷后6小时内遇雨,可在雨后酌情减量重喷。(六)病虫防控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在做好播种期预防工作的基础 上,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 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技术集成,总体 上采取一施多治、轻简高效的田间防控策略。播种期防治:选择使用抗性品种。针对当地主要根部病虫害(根腐病、胞囊 线虫、地下害虫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处理,防控根部和苗期病虫害。生长前期防治:出苗一分枝(喇叭口)期,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动态监测情况, 重点针对叶部病虫害和粉虱、蛎虫等刺吸害虫开展病虫防治。有条件可

7、设置杀灯 光、性诱捕器、释放寄生蜂等防治各类害虫。生长中后期防治:大豆结荚-鼓粒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是防治大豆、玉 米病虫危害的最重要时期,应针对当地主要荚(穗)部病虫危害,采用广谱、高 效、低毒杀虫剂和针对性杀菌剂等进行统一防治。田间施药尽可能采用机械喷药或无人机、固定翼飞机航化作业。实施规模化 统防统治。(七)杂草防除杂草防治应该遵循化学措施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土壤封闭为主,茎叶喷 施为辅,科学施药,安全高效,因地制宜,节本增收的原则。化学除草优先选 择芽前土壤封闭除草剂,减轻苗后除草压力,苗后定向除草要注重治早、治小, 抓住杂草防除关键期用药。严禁选用对玉米或大豆有残留危害的除草剂。

8、封闭除草:在播后芽前土壤墙情适宜的条件下,播种后2日内选择无风时段 喷施,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二甲戊灵)等+哇嚏磺草胺(或曝吩磺隆)等兑水 喷雾。茎叶除草:在玉米35叶期,大豆23片复叶期,杂草25叶期,选择禾 豆兼用型除草剂如睡吩磺隆、灭草松等喷雾。也可分别选用大豆、玉米登记的除 草剂分别施药,可采用双系统分带喷雾机隔离分带喷雾;也可采用喷杆喷雾机或 背负式喷雾器,加装定向喷头和隔离罩,分别对着大豆带或玉米带喷药,喷头离 地高度以喷药雾滴不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为准,严禁药滴超出大豆带或玉米带, 喷雾需在无风的条件进行。用药量和喷液量参照产品使用说明,并按照玉米、大豆实际占地面积计算。(A)机械

9、收获大豆适宜机收的时间在完熟期,豆荚和籽粒均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植株变 黄褐色,用手摇动植株会发出清脆响声。玉米适宜收获期在完熟期,苞叶变黄, 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玉米先收的,选用割台宽 度小于大豆带之间宽度10-20厘米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大豆带之间进行果穗或 籽粒收获,大豆采用当地的大豆联合收获机或经过改造的稻麦联合收获机适时收 获。大豆先收的,可选用割台宽度小于玉米带之间宽度1020厘米的大豆联合 收获机或经过改造的稻麦联合收获机在玉米带之间收获大豆,玉米采用当地玉米 联合收获机进行果穗或籽粒收获。大豆玉米同时收获的,可选用当地大豆、玉米 收获机一前一后进行收获

10、作业。三、主要任务(一)推广一批技术模式。联合相关科研教学、农机推广、企业力量,紧紧 围绕带状复合种植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瓶颈问题,在适宜大豆玉米品种、 高质量联合播种机、高效除草等环节,重点推广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装备。 加强带状复合种植全环节全过程技术集成熟化、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有力支撑 技术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打造技术示范样板。坚持稳玉米、增大豆、降成本的目标导向,综合 考虑不同区域生态类型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联合国家和省级带状复合种植专家 组,协同建立高标准技术示范样板,开展品种模式配比、机播机管机收、草害绿 色防控等关键共性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示范。每个省至少建立2

11、个省级、每个县 至少建立1个县级技术样板区,安排专人负责,统一展示标牌,每个样板区至少 组织一次观摩交流活动。(三)做好技术指导培训。省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组织制定本地区大豆 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不定期组织技术咨询活动,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 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切实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加强对各类参与主体 的技术培训,强化行政干部对技术的认识,提高农技人员的熟悉程度,增强示范 户对技术的接受度,调动各方共同参与技术示范的积极性。(四)加大技术总结宣传。全程跟踪了解技术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做好阶段性技术总结,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以 及明白纸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在稳粮增豆、提质增效方 面的重要意义与独特优势,以及关键技术环节的最新成果。适时组织技术观摩活 动,特别是要搞好测产测效工作,及时宣传技术效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