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试题2.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作物育种学复习整理绪论一句话:创造变异:最有效的方法是杂交,还可以有诱变辐射等选择变异:是一门需要经验的艺术,将来的方向,分子设计育种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 其他群体在特征、特征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 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作物品种是人工进化、人工选择的结果,即育种的产物,是重要的 农业生产资料。Variety:变种cultivar:品种农作物品种的3个特性(DUS):特异性、一致性、
2、稳定性 育种目标:(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改进产品品质(三)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四)扩大作物种植面积(五)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有性繁殖的授粉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天然异交:是相对于人工杂交而言的,是指同作物的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天然异交率测定方法:选择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作为遗传测定的标记性状,以具有隐形性状的 品种问母本,将父本、母本等距、等量、隔行种植,任其自由传粉结实,然后将母本植株上收获的种 子播种,进行后代苗期的性状测定。天然异交率:F1中显性个体出现的比率天然异交率二F1中
3、显性性状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也有人把上述结果乘以2,作为实际的天然异 交率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都 称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小于4%。大麦的天然异交率0.04%-05%,大豆0.5%-0.1%,稻,小麦4% 左右异花授粉:雌蕊柱头上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称为异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大于50%,有些可达 100%,常见的有玉米、黑麦、甘薯、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大麻常异花授粉:一种作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称常异花授粉,天然异交率 在5%-50%之间,且变幅较大,常见的有棉花、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
4、高粱、蚕豆、粟等 两种特殊的有性繁殖方式一、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 交不育性,如异花授粉作物二、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 存在与水稻、玉米、高粱、油菜、大麦、小麦、棉花、向日葵等作物中。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型和细 胞质-细胞核互作型雄性不育型,由于细胞质不育基因(S)与细胞核中相对应的不育基因(rf)的互 作而产生雄性不育性自交的遗传效应:A.自交使纯合基因型保持不变(自花授粉作物良种繁育的依据)B.自交使杂合基因型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杂交育种、纯系育种选育的依据),连续自交则使初始
5、 的杂合基因型逐渐趋向于若干种遗传上不同的纯和基因型C.自交引起异花授粉作物后代生活力减退,异花授粉作物一般总是处于杂合状态,杂合状态下可 表现出杂种优势自交衰退:异花授粉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称为自交衰退,表现为生长势下降、繁殖力、 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异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希望自交系生活力衰退小一些,如玉 米。而自花授粉作物由于长期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自花授粉,所以一般来说不产生明显的自交 衰退现象。自花授粉作物品种:同质纯和体常异花授粉作物:基本群体是自交产生的后代,这一部分群体的基因型是纯和的,另一小部分个体, 基因是杂合的。故共包含三种基因型:基本群体的纯和同质基因型、
6、杂合基因型(外源基因渗入,选 择育种的材料)、非基本群体的纯和基因型(良种繁育中去除)作物品种类型:A.自交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包括 纯系品种B.杂交品种(是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一般只 种植F1C.群体品种(遗传基础比较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性和异质性)D.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基因型由母 本决定,表现型与母本相同1 .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是杂种品种选育成功的关键,如玉米2 .对影响亲本繁殖和配制杂种产量的性状必须加强选择3 .需要建立
7、相应的种子生产基地和供销体系第二章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一定种质、基因、可供育种或相关研究利用品种:种质资源中某些好的特质且综合性状又好从野生中到早期训话再到现代品种,存在的问题是,等位性基因越来越少,即遗传瓶颈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二、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所拥有的种质资源四、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瓦为洛夫的作物起源学说凡是遗传类型有很大的多样性,具有地区特有变种性状和近亲野生型或栽培型地区,即为作物起源中 心作物起源中心的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原生起源中心: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
8、生起源中心。标志: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 有明显遗传多样性有大量显性基因次生起源中心: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 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特点:无野生祖先有新的特有类型, 如高粱有大量的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同源系列规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遗传性状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原生作物: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等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其被传播到不适宜于原生作物而对杂草生长有利的环境时,被 人类分离而成为栽培的主体:燕麦和黑麦瓦为洛夫提出的八个作物起源中心:1中国-东亚中心:大豆、茶、大麦、大麻2、
9、印度中心:水稻、绿豆、甘蔗、芝麻3、中亚细亚中心:普通小麦4、西亚中心:黑麦、苜蓿5、地中海中心:蔬菜、甜菜6、埃塞尔比亚中心:小麦、大麦的变种7、南美和中美起源中心:玉米变异类型8、南美中心:马铃薯瓦维洛夫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的意义:指导特异种质资源的收集,建立了平衡生态系统起源 中心与抗原中心一致,不育基因与恢复基因并存于起源中心指导引种,避免毁灭性灾害。种质资源研究工作重点为20字方针: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 按育种实际价值将种质资源分类;1、地方品种landrace: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2、主栽品种caltivars/elite:指那些经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
10、的品种3、原始栽培类型ancestors:指具有原始农业性状的类型4、野生近缘种gisoja:指现代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及作物近缘的杂草5、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指杂交后代、突变体、远缘杂种及其后代、合成种等稻种资源库分级:短期库;温度20C,相对湿度45%。稻种盛于布袋或纸袋内,可保持生活力2-5 年,每年贮放10万多个纸袋的种子;中期库:湿度4,相对湿度45%。稻种盛放在密封的铝盆 或玻璃瓶内密封,瓶底内放硅胶。可保持种子生活力25年;长期库:温度-10C,相对湿度30%, 稻种放入真空、密封的小铝盒内,可保持种子生活力75年。核心种质:采用一定办法,选择部分种质,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
11、大程度代表种质多样性思考题:一、种质资源与品种的区别二、原生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三、原生作物次生作物四、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有哪些作用五、瓦为洛夫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第三章育种目标作物育种目标:指在一定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计划选育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也就 是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四大要求、五大目标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高产(指单位面积产量高)稳产(指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 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主要是抗逆性和适应 性的表现,尤其是抗病性,具有一票否决权)优质适应机械化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12、昌1、作物产量的形成: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高产品种的重要特性:生育前期早生快发、建立较大的营养体,为生物产量打下基础、生育中 期,营养器官与产品器官健壮而协调生长、生育后期,源 库 流协调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2、高产育种策略:a矮秆育种一是降低个体植株高度,增加密度;二是降低茎秆所占比重, 提高收获指数;三是减少倒伏,提高稳产性。b理想株型育种把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 良性状都集中在一个植株上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c高光效育种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和 能力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为提高作物产量二、优质各种作物对于品质的要求不尽相同主要从加工品质 外观
13、品质 蒸煮品质营养品质 食味品质 等等三、稳产稳产性是指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 持均衡的增产作用。影响作物稳产的因素:气候(旱涝、风、高温、低温;冷害与冻害)、土壤(盐 碱、低磷、低钾,缺铁、铝毒)、生物(病虫害等)四、生育期适宜五、适应机械化需要 思考题一、育种目标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二、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VS生产上三、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3点+拓展理解+丰富一点+回答完整+肥水+补充的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从 生产的角度来讲,引种系
14、指从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实用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VS一、引种栽培 经过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质二、引种驯化利用改造(选育)三、引种改良外来品种的某个(些)优良性状用于改良本地品种 引种的意义:引进适宜栽培的作物,能丰富我国的作物种类及种质资源类型,引进综合性良好,适应 性强的作物优良品种,经试验示范后,可直接在生产上利用,有效的提高我国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并 迅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如:收获结实器官为经济产量的作物:同类似生态区引种、就地繁衍,而且 高产,收获营养器官为经济产量的作物,异生态区引种,不开花结实,不能留种,麻类作物,南麻北 种引种的基本原理:引种的相
15、似性原理 光温水气等引种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相似性原理,作物对环境要求的反作用生态型(作物本身的特点):指同一物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与当地的主要 生态条件相适应,遗传结构也基本相似的作物类型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外因:温度(生长和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是不同的,例如小麦要经过低温完成春化才能成熟)光 照(长短不一,日照长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变化)纬度海拔栽培水平、耕作制度、土壤情况; 内因:植物的发育特性(感温和感光阶段,生长-感温,发育-感光)光照长度:长日照作物:日照时间12小时以上,北方栽培品种,如冬小麦、大麦、甜菜; 短日照作物:日照时间12小时以下,南方栽培品种,如水稻、玉米
16、、大豆;中 中间性作物:番茄、小麦、麻不同类型作物引种后的生长变化规律:一、低温长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小麦):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低纬度地区,冬季温度 过高,春季日照短于高纬度地区,因此感温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和感光阶段对光长的要求不能满足,经 常表现为生育期延长,甚至不能抽穗开花。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引至高纬度地区,由于温度,日照 条件都能很快满足,表现为生育期缩短,但由于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所以容易遭受 冻害,植株可能缩小,不易获得较高产量,故,低温长日性作物如冬播区的春性品种引到春播区作春 用(南往北移),早熟,且粒重提高,甚至比原产地都好,低温长日性作物如春播区的春性品
17、种引到 冬播区冬播(北往南),迟熟,结实不良,易受冻害。高海拔的冬作物往往偏冬性,引到平原往往不 能适应,而平原地区的冬作物品种引到高海拔地区春播,有适应的可能性。二、高温短日性作物的引种规律(大豆):原产高纬度的属于高温短日性作物,大多春播,早熟, 感光性弱感温性强,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温度高,缩短生育期,提早成熟,株,穗、粒变小,产量 能否高产问题。原产低纬度高温短日作物,春播品种的感温性强而感光性弱,引至高纬度地区,迟熟, 营养器官增大(麻类),夏播品种感光性强而感温性弱,引至高纬度地区,光照不足,株、穗较大, 生育期推迟,存在能否安全成熟的问题。高海拔地区品种的感温性较强,引到平原早熟
18、,能否高产存 在问题,平原地区品种引至较高海拔由于温度较低,迟熟,存在能否安全成熟的问题。引种实践:高温短日南移早熟产量低,低温长日作物南移晚熟(春化难满足),甚至不能开花结实一、水稻:南方早稻对日照反应迟钝,引至北方,遇到长日低温,生育期延长,植株变高,穗增 大,粒增多,病虫害减少,配以适宜的栽培措施,可成为晚熟高产品种,引种较易成功。二、小麦:原产北方的冬小麦由于感温阶段要求低温长日照,将北方的冬小麦引至南方,气温偏 高,日照缩短,不能随礼完成感温阶段,成熟期延迟,甚至不能完成抽穗结实,将南方的弱冬性小麦 品种引至华北,因越冬前就完成了感温阶段,抗寒性降低,易发生冻害,不能安全过冬,故可将
19、北方 的感温阶段短要求范围宽,适应性强的春小麦品种向南引至广东,海南,西藏等地,获得成功。三、棉花:短日喜温作物,北向南,日照时数缩短,开花结铃提早,生育期缩短,反之则相反。 在南北纬度相差不大的地区间引种较易成功。四、大豆:短日性作物,南方大豆引至北方,日照增长延迟开花,但能正常成熟,北往南引,提 早成熟,产量下降,玉米、麻类、高粱、类似于大豆,水稻引种。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遗传上: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环境上:自然突变第五章杂交育种杂交:利用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利用材料间的遗传重组,创造新变异杂交亲本的选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组合育种和超亲育种组合育种:将分属于不同品种的、控制不同性状
20、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遗传机理是:基因重组和互作超亲育种: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同一个体中,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 的类型,遗传机理是:基因累加和互作。杂交亲本选配的四大原则:互补性:双亲都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的缺点,在主要性状上优缺点尽可能互补(互补要求: 考虑产量构成因素的互补,不能有难于克服的缺点,亲本间互补性状不宜过多)适应性: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差异性:注意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选用生态类型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的亲本材料相互杂交, 但基因重组难度大,群体要大杂交亲本应
21、具有较好的配合力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它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性状指标的大小。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材料杂交组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的表现。杂交方式:单交,复交(取决于遗传效应)复交比单交产生的杂种能提供较多变异类型,并能出现较多的超亲类型,但性状稳定较慢,所需育种 年限较长,F1就存在分离,较大群体,选择工作量大。复交的使用情况:当单交杂种后代不完全 符合育种目标,而现有亲本中还找不到一个亲本能对其缺点进行完全补偿时;或亲本有非常突出的 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次杂交其缺点难以克服时,均宜采用复交方式。系
22、统: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即系统,F4以后,进 行产量实验时,可将系统改称为品系。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一、系谱法工作要点:二、混合法工作要点三、单子传法优缺点系谱法的荻缺点:针对一些遗传力高的性状连续几代选择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而且系统间的亲缘关 系十分清楚,有助于互相参证,可以及早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突出的优良系统上,有计划地加速繁 殖和多点试验;系谱法从F2起进行严格选择,中选率低,特别对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效果更差,因而 使不少优良类型被淘汰,工作量大,占地多,往往受人力,土地条件的限制,不能种植足够大的杂种 群体,使优异类型丧失了出现的机会选择育
23、种(系统育种):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系比较试 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A.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现象和纯系学说: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B.作物品种自然 变异的原因: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自然变异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思考题:一、亲本选配是为什么特别强调,双亲均具有较多的优点,没有突出缺点,在主要性状上尽可能 互补,为什么亲本之一最好是能适应当地条件,综合性状较好的推广品种,二、选用遗传差异较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是否双亲来源地的远近能正确反映双亲的亲缘关 系的远近?三、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这里说的一般
24、配合力高指的是什么?四、什么是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子传法及他们的各自的工作要点?试比较他们各自 的优缺点及应用第六章回交育种回交育种意义:A.精确改良某个性状十分有效B.控制育种群体发展方向(相同育种进程内,就同一种 基因型来说,回交比自交达到某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频率快)C.控制杂种的后代的群体规模 轮回亲本(受体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各方面农艺性状都好,个别缺点需改造, 最好是在当地适应性强,产量高,综合性状了良好,多年改良后仍有发展前途的),是有利性状的接 受者非轮回亲本(供体亲本):只有第一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具有改造轮回亲本缺点所必须的基因,目 标性状最好不与
25、某一不利性状基因连锁,由显性基因控制,或有较高遗传力的性状),是目标性状的 提供者回交的优点:控制育种发展方向;增添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小群体,便于加代;有利于打破基因 连锁;便于生产上推广利用。缺点:虽有助于打破基因的不利连锁,但目标基因可能存在多效性,或目标基因与不利基因极紧密连 锁,必须进行多次回交,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供下一轮回交之用,但当目标基因是同一基因表现 的多效性,更是不能够将他们分开。思考题:一、什么是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中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在选用轮回亲本和非轮 回亲本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二、简述转移显性和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以及数量性状的回交育种的过程。第七
26、章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的成就及特点成就:育成大量植物新品种;提供大量优异的种质资源特点:提高突变率,扩大突变谱;改良单一性状比较有效,同时改良多个性状比较困难;性状稳 定快,育种年限短;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难掌握。物理诱变处理的材料:种子:操作方便,可处理量大,便于运输和贮藏绿色植物:可对植株进行整体照射,也可局部照射细胞相对活跃的部位花粉:不会形成嵌合体子房:可引起卵细胞突变,诱发孤雌生殖,对雄性不育植株较为简便合子和胚细胞:避免形成嵌合体,提高突变频率,部分细胞为转基因,不能传给后代营养器官:常用于无性繁殖动物离体培养中的细胞和组
27、织:培养物有单细胞培养物、愈伤组织等。物理诱变辐射处理的方法:外辐射:被照射种子或植株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某一辐射源内辐射:利用同位素的化合物配成溶液引入生物体组织和细胞内进行照射。方法:浸泡法、注入法、施入法、合成法射线强度: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伽玛射线致死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不能开花结实的剂量半致死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能开花结实存货一半的剂量临界剂量:照射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化学诱变剂的特点:诱发突变率高,产生较多的突变点,对染色体损伤轻(单个碱基变化,如置换, 而物理偏向于大片段),不易引起染色体断裂而发生畸变对处理材料损伤轻生物损伤大,容易引 起生活力和育性下降设备比较简单
28、,成本较低,诱变效果较好,对人体更具有危险性 化学诱变剂的类别与性质:一、烷化剂:甲基磺酸乙酯二、叠氮化钠三、碱基类似物:喀咤,嗯吟四、其他化学诱变剂:羟胺 远缘杂交:通常将植物分类学上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远缘杂交的分类:种间杂交、属间杂交、亚远缘杂交第十章杂种优势的利用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 量、品质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是由双亲基因互作和环境条件互作的结果,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 象。杂种优势表现:一、生长势和营养体表现为出苗势旺,成株生长势强、枝繁叶茂、营养体增大、持绿期延长等。 二、抗逆性和适
29、应性表现为杂种的适应性、抗病虫性、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御能力都增强三、生理功能方面表现为杂种的光合能力提高、有效光合期延长、光合面积与光合势增加、呼吸 强度降低、同化产物分配优化与灌浆过程延长等、四、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如生殖生长方面杂种表现为结实器官增大,结实性增强,果实与籽粒产 量提高等五、品质方面杂种表现出某些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熟期一致、产品外观品质和整齐度提高、六、生化表现方面:诸多作物表现线粒体互补与叶绿体互补杂种优势的度量:一、中亲优势(相对优势):杂种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平均值和差数除以 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二、超亲优势:杂种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
30、本同一性状平均值的差数除以高值亲本 三、超标优势(竞争优势):杂种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同一性状的平均值 的差数除以当地推广品种杂种优势指数:杂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显性假说:杂种F1集中控制双亲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基因都能 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效应,由于双亲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从而产生杂种优势超显性假说:杂 合等位基因的互作胜过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等位基 因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染色体组-胞质基因互作模式假说:基因组间互补可能包括细胞核与叶绿体、 线粒体基因组的互作与互补,杂种
31、优势就是由这些互作或互补所致 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一、强优势的杂交组合二、异交结实率高三、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商品杂种制种亲本选配的基本原则:1、纯度高2、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这是遗传基础3、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4、亲本自身产量高,以保重产量和制种产量,开花习性符合制种要求杂种品种亲本选配原则(选育时):一、配合力高二、亲缘关系较远,以拓宽遗传基础三、形状良好并互补四、亲本自身产量高(降低制种成本),花期相近配合力(数量性状):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交一代的生产力或其他性状指标的大小 配合力的测定:时期:早代测定(用于异花授粉作物,仅能测出一班配合力,S1-S2)中代测定(在自
32、交系选 育的中期后代,S3-S4)晚代测定(在自交系选育的后期,S5-S6) .oo方法:顶交法(选用一个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用来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 双列杂交(是用一组待测自交系相互轮交,配成可能的杂交组合)系*测验系法(可测待定测系, 测验系的一班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杂种品种的类型:一、品种间杂种品种二、品种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三、自交系间杂种品种四、雄性不育杂种品种五、自交不亲和系杂种品种六、种间与亚种间杂品种七、核质杂种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一、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二、利用标志性状生产杂种种子;三、化学杀熊生产杂种种子;四、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种子;五、F2剩余杂种优
33、势的利用;六、雄性不育性利用思考题:一、杂种优势特殊配合力测交二、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六大途径,各有什么特点?三、试写出度量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四、作物杂种品种都有哪些类别?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雄性不育:指雄性器官发育不良,失去生殖功能导致不育的特性质核互作雄性不育(胞质不育):受细胞质不育基因和对应的细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类型狗子体不育: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抱子体的基因型控制,与花粉本身基因无关配子体不育: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因此 配子体基因为不育时花粉表现不育,配子体基因为可育时花粉表现正常雄性核不育的遗传一、隐性二、显性三、环境诱导型杂种品种亲本选配的原则保持系与不育系选育的方法主要有:远缘杂交核置换;回交转育;人工制保(杂交、顶交、自交、测交4个步骤)思考题:一、何谓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他是如何利用杂种优势的?二、胞子体和配子体不育有何差别?有何特点?三、有应用价值的不育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四、如何将高不育材料用于杂种优势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