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价规范(DB61-T1387-202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价规范(DB61-T1387-2020).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B61/T 13872020 1 目 次 前言.2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3 4 工作流程.4 5 监测准备.4 6 监测点布设.5 7 采样与送检.5 8 污染评价.6 9 报告编制.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污染监测设计书编制提纲.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污染主要检测项目.1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采样记录表.1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样品标签.1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报告编制提纲.13 DB61/T 13872020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
2、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虹、丁佳、宁建民、王亚平、李文莉、徐岩岩、程晓露、强菲、张新宇、彭捷。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电话:02987851040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北段100号 邮编:710054 DB61/T 13872020 3 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价的工作流程、监测准备、监测点布设、采样与送检、污染评价、报告编制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价,其他相关污染监测与评价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157 水文地质术语 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DZ/T 02882015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HJ 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DZ/T 02822015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地下水污染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积累,水质恶化的现象。GB/T 14157-93,定义9.2.1
4、3.2 背景值 reference values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参照基准值。3.3 地下水污染源 sources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污染物来源或活动场所。DZ/T 02882015,定义3.3 DB61/T 13872020 4 3.4 地下水污染评价 potential sources of contamination 采用一定数学方法对地下水污染进行分析。3.5 污染组分 component of artificial pollutants 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
5、水质恶化的组分。4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包括:资料收集,污染调查,污染源确定,监测点布设,采样与送检,污染评价,报告编制,流程见图1。图1 地下水污染监测流程图 5 监测准备 5.1 资料收集 5.1.1 工作区地下水调查资料。5.1.2 工作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基础地质、水文地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资料。5.1.3 工作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5.1.4 工作区地下水监测资料。DB61/T 13872020 5 5.1.5 其他相关资料。5.2 野外调查 5.2.1 依据地下水开发利用范围、污染源分布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调查范围。5.2.2 调查内容包括水文地质
6、调查、地下水动态调查、污染源调查以及监测现状调查等。5.2.3 水文地质调查按照 DZ/T 02822015 执行。5.2.4 污染源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成份、污染范围、污染途径、包气带岩性等。5.2.5 监测现状调查应调查现有监测设施类型、建设时间、运行情况等。5.2.6 调查精度宜为 1:100001:25000。5.3 污染源确定 根据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确定污染源。5.4 监测设计 5.4.1 监测工作开展之前,应编制监测设计书。5.4.2 设计书的编制应包括部署监测网络、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5.4.3 设计书应附监测工作部署图(应包括监测点位置、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等),地理底图
7、(比例尺应不小于 1:10000)。5.4.4 地下水污染监测设计书编制提纲参见附录 A。6 监测点布设 6.1 监测点布设要求 6.1.1 应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布设污染监测点。6.1.2 监测点应为农用井、工矿企业自备井、矿山排水井、地下水监测井、泉等水点。6.1.3 监测目标层一般为潜水含水层,石油开采区和矿区宜布置多层监测。6.2 监测点位置确定 6.2.1 监测点分为背景值监测井、污染监测井、扩散监测井。6.2.2 背景值监测井宜设在污染范围上游 30 m50 m 处。6.2.3 污染监测井宜布设在污染源下游 30 m50 m 处。6.2.4 扩散监测井宜分别布设在垂直地下水流向的污染源
8、两侧各 30 m50 m 处。6.3 监测频率 每季度1次,扩散监测数据异常时应提高监测频次。6.4 检测项目 由与污染源相关的污染组分确定。一般检测项目见附录B。DB61/T 13872020 6 7 采样与送检 7.1 采样要求 7.1.1 采样设备应符合 DZ/T 02882015 对采样器的要求。7.1.2 样品容器应符合 HJ 494 对样品容器的要求。7.1.3 采样应按照 HJ 4942009 要求。7.1.4 采样记录见附录 C。7.1.5 样品标签见附录 D。7.2 样品送检 采集样品应按照 DZ/T 02882015 的要求送检。8 污染评价 8.1 一般要求 8.1.1
9、应以地下水污染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污染源分布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8.1.2 应分为单一组分污染评价和综合组分污染评价。8.1.3 评价结果应用文字和图件综合表达,应反映污染物分布、污染原因和污染途径。8.1.4 评价项目应与污染检测项目一致。8.2 评价方法 8.2.1 计算污染指数 污染指数的计算宜采用污染系数法,参照公式(1)计算:0CCI.(1)式中:I某项组分的污染指数;C某项组分的实测值;C0背景值。8.2.2 污染判定 在进行单项组分地下水污染评价时,若I 1,则地下水未发生污染;I 1,则表明地下水已发生污染。I 值越大,表明地下水污染程度越重。在进行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时,根
10、据单项评价结果从劣不从优。8.2.3 污染程度分级 污染程度可分为无污染、轻微污染、中等污染、严重污染四级,地下水污染程度见表1。DB61/T 13872020 7 表1 地下水污染程度分级表 I1 I1 CC标3 C标3CC标5 C标5C 无污染 轻微污染 中等污染 严重污染 注:C标3、C标5分别为GB/T 14848规定的类、类水限值。9 报告编制 9.1 报告包括正文、附图。9.2 报告编制提纲见附录 E。9.3 附图应包括监测点分布图和地下水污染评价图。9.4 监测点分布图应包括监测点位置、监测地下水类型等。9.5 地下水污染评价图应包括污染源类型、主要污染物、地下水污染现状、污染程
11、度分区。DB61/T 13872020 8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污染监测设计书编制提纲 A.1 前言 本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项目来源、目的、任务,主要方法及其实施方案。A.2 监测区概况 本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a)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b)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c)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d)环境地质问题。A.3 地下水污染及监测现状 本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a)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b)污染源分布情况;c)地下水监测现状及评述。A.4 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价设计方案 本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a)监测点部署;b)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的选择;c)监测频率的确定;d)地下水污染评价方法。A.5
12、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部分按监测手段说明工作方法、监测内容、精度要求等。A.6 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根据工作目的及任务书或委托书要求,提出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原则,作出工作部署,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列出各项工作的工作量,说明工作进度安排。DB61/T 13872020 9 A.7 实物工作量 文字描述或列表说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各类实物工作量。A.8 预期成果 本部分提交成果应包括(文字报告、图件、数据库等)。A.9 经费预算 A.10 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说明监测工作承担单位,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工作单位及在项目中分工和参加本项目工作时间等。A.11 质量保障与安
13、全措施 说明保障监测工作完成的技术、装备、质量、安全及劳动保护等措施。附图:地下水污染监测工作部署图 DB61/T 13872020 10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地下水污染主要检测项目 表B.1 地下水污染主要检测项目 序号 检测项目 序号 检测项目 1 pH 13 汞 2 总硬度 14 六价铬 3 溶解性总固体 15 铅 4 高锰酸盐指数 16 氟 5 氨氮 17 镉 6 硝酸盐 18 铁 7 亚硝酸盐 19 锰 8 硫酸盐 20 钼 9 氯化物 21 锌 10 挥发性酚类 22 总大肠菌群 11 氰化物 23 石油类 12 砷 DB61/T 13872020 11 C C 附 录
14、 C(规范性附录)采样记录表 表C.1 采样记录表 统一编号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样品编号 比 例 尺 地理位置 省(市)市(县)区(镇、乡)街(村)号(组)经度:纬度:地理坐标 X Y 水点类型 泉 井 其他 水点名称 地面高程 m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时 天 气 类 型 井口直径 mm 井 深 m 静止水位 m 成井时间 开采方式 采 样 井 井水用途 采样深度 m 气 温 EC s/cm Eh mv 水 温 DO mg/L pH 现场测试 浊 度 NTU 采样前抽水时间 样瓶编号 体 积 置 测 测试指标 采样流量 采样方法 采样层位 采 样 样 品 含水层岩性 松散沉积物 沉积岩 火
15、成岩、变质岩 地下水类型 潜水 承压水 采样点所在地下水流系统中的位置 补给区 径流区 排泄区 水文地质特征 附近地表水体 河 湖(塘)水库 渠 污水沟 其它 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住宅区、工业、商业、其他)农业(灌溉农田、非灌溉农田、其他)牧业 林业 矿业 荒地 其他 采样点周围环境描述 可能影响地下水质的周围环境(100 米范围内)矿渣 油井 化工厂 冶炼厂 储油罐或输油管 加油站垃圾场 养殖场 干洗店 化粪池 机场 公路 其它 样 点 示 意 图 平面图(照片)采样人:记录人:审核人:DB61/T 13872020 12 D D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样品标签 表D.1 样品标签 孔(泉
16、)号 样品编号 取样地点 坐 标 N:E:取样深度 m 至 m 水源种类 岩 性 浊 度 水 温 气 温 取样日期 取 样 人 化学处理方式 分析要求 备 注 DB61/T 13872020 13 E E 附 录 E(资料性附录)报告编制提纲 E.1 前言 E.1.1 任务来源 E.1.2 工作基础及研究程度 E.1.3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用表格和图的形式分年度说明工作量完成情况。E.1.4 取得成果 阐明取得成果。E.1.5 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采样及送样管理程序以及数据质量和可靠性。E.2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阐明区域地质环境背景条件,重点说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系统结构、补径排特征、
17、水化学特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E.3 土地利用与污染源分布特征 E.3.1 土地利用特征 城市化用地变化、工矿业和农业用地变化,做土地利用图。E.3.2 污染源分布特征 阐明污染源为何类污染源并说明其分布及特征。E.4 监测网建设 DB61/T 13872020 14 E.5 地下水污染评价 E.5.1 评价方法 E.5.2 指标选取和对照值或背景值确定 E.5.3 地下水污染评价 应在阐明污染状况的前提下,指出地下水污染组分、污染程度及污染区分布,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分区阐述。E.6 地下水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潜在污染源分布状况,对地下水污染影响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E.7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主要附图:监测网部署图 地下水污染评价图(重要污染指标单要素图和综合评价图)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