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反思剖析研讨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反思剖析研讨1.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篇一: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初中化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第一节课,也是最难理解的一节课。今天第一节课顺利讲解了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感觉效果较好,特记录如下:多媒体教学给我们传统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处,但是有的时候很多老师往往局限于多媒体而忽视清晰条理板书所带来的效果。分子与原子很多老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感觉效果不错。课之前,我也做了非常好的课件,但是上课前,我准备还是不用课件讲了,因为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我们的学生上课时走神的较多。完全集中精力去听课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我用板书画出来的分子和原子把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讲解的淋漓
2、尽致,同时我也把以后要用的 C60 分子模型在这里分析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学生也听得非常入神,能够完全配合老师的讲解内容,从多个侧面让学生去感觉、去体会、去认知、去学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明白“分子、原子、物质间的关系: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通过画出来的分子和原子能够很好的分析了物质化学变化的实质,这样一总结,学生完全掌握和理解了,整体效果很好!篇二: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我们都知道,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教学中先出现分子,然后才陆续出现原子和离子。当教学中出现了原子、离子之后,就必须向学生提
3、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原子和离子这两种微粒。而每当这时,学生就很容易将这三种微粒进行比较。这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微观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好多学生理解起来就产生了障碍。例如:有的学生会问:“老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那原子呢?”这时,我就要用许多相关的内容去给他们解释。可很多时候学生听后,从他们的表情中我就能看出来:他们并没有完全听懂。因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所以想让他们理解透彻,那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况且现在的农村教学,还没有达到能把课件制作、网络教学带到课堂去帮助学生们“想象”的 程度。其实,我认为,对于分子、原子、离子这三种微粒,
4、只有当它们直接构成物质时,才能保持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根本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无关的大小比较,还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我仍赞同以前的旧教材(三年制初中教材)的说法: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种说法最恰当不过了,因为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原子、离子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接受了。“原子”的定义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我感觉这种说法欠妥。因为当我给学生讲到“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时,对于水和 NaCl 的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形成共用电子对和电子的转移的情况。结果,课后有的同学就问我:“老师,不是说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了吗?那 2
5、H2+O2=2H2O 这个反应中,怎么从原子中分出了电子,而且还形成了共用电子对,在 2Na+Cl2=2NaCl 中,也从原子中跑出了电子的转移了呢?”我木然。因为事实确实如此。所以,我认为,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对于初级阶段、启蒙阶段的初中学 生而言,如何给“分子、原子”下一个更好的定义,能够帮助他们去更容易理解、接受这些微观粒子,是很必要的。篇三: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感觉最难的就是举例子,既要举能够反映微观世界的还要保证这个例子能使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特征长期有印象。2、由于本课属于微观世界,所以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学生难以懂得分子和原子真正的涵义,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是
6、我在进行这堂课之前必须好好思量的。当然经过实际教学,仍有一部分同学还是不能理解物质的宏观和微观。3、在教授本课时,我觉得还应加大实验力度,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大胆猜想。例如除了书上品红的实验外,还可以做红墨水在水中运动的实验、蔗糖溶解的实验、将 10ml 水和 10ml 酒精混合的实验。4、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应该化难为易,让学生们热爱化学,懂得如何学习化学。篇四: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喷洒空气清新剂,闻到花香,让学生用手对着脸扇风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认识到物质由粒子构成,只要细心观察,就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知
7、识,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大胆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索分子的性质。以苯分子的图示和水分子的质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学生直观的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以品红的扩散为演示实验和氨分子扩散实验为例,指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1+1”是否等于注射器抽压实验比较验证,形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最后,选择六位同学表演,分别扮演氢原子、氧原子,演绎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使得变抽象的微观知识 更为形象,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化学变化的实质在整个过程中,都以探究教学为主线,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现实,化难为易。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抽象 思维能力、想
8、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 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进一步了解化学的情 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成功之处:1、学生试验现象明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有关基本操作能力;2、这一课题中由于声画、型、文并茂,形象活泼,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学生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 成新物资分子的过程,为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 了形象铺垫;3、最后设计的习题,为学生理顺了用分子原子观点说明物理变化、化学 变化的根本差别,也理顺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关
9、系和根本差别,使学生能轻松愉 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不足之处: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不多,对常见的化学现象注意不 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适当的语言去描写。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写问题,培育学生透过现象 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受到:1.我们的概念教学一定要遵照学生的认知习惯。2.我们的讲解一定要从生活中来,向生活中去。3.把握大纲,统览教材一定要心中有数。具体来说就是:1、学生的认知习惯是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不能空想一口吃个大胖子,一步到位的想法在中学教学中不可能实现的。2、学生接受知识的道路是“先建模,再抽象,最后才运用,而且运用的 时候一定要小步走,逐渐提高”。3、化学学习不能脱离生活,要多举例子,从中找到规律,切记不可过于 抽象。4、还要适当进行知识融合,到了一个阶段,就要利用近期所学的新知识 对旧知识进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