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临川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临川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pdf(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 0 1 5-2 0 1 6 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临川学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 小题,每小题2 分 共 7 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激素调节完成的.A.B.C.D.2 .为了探究血浆p H 值维持
2、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蒸储水、人工配制的缓冲液、血浆,分别滴加0.I m o l/L N a O H 和 0.I m o l/L I I C 1 后 p H 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加入酸或碱后p H 变化明显B.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相同的C.本实验缺乏对照D.血浆和在加入酸或碱后p H 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血红蛋白 葡萄糖葡萄糖脱氧分解产生丙酮酸 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乙酰胆碱尿素维生素.A.B.C.D.4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某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
3、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B.卜丘脑通过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C.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D.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阻断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胰岛5.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B-CEni-CmSD CEiD-I -J I6 .根据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S fflNUUUUUUUUUUUUUUUA.上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的膜结构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 物质有关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 与水面接触7 .如图
4、所示中甲为突触结构,乙为反射弧模式图,关于二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要发生电信号f化学信号f电信号的转变B.甲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示中有二处D.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8.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B.若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当血糖含量为1 3 0 m g/d L时,下丘脑通过细胞3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效应是分泌胰岛素加快C.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
5、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I).细胞2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9.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糖 类 消 化 吸 收 R沮织细胞 合 成 糖 原血糖一氧化分解非糖物质转化q、某些氨基酸A.胰岛素能促进、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1 0.卜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激素C.2 2.5小时
6、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11.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12 .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A.造血干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13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
7、活动减弱I).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14.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是()A.抗原识别的阶段B.形成效应B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15.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类则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C.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
8、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 N A相同,R N A不同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植物的向光性只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B.根的向地性充分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的向光性没有体现生长素的这一特性C.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大量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17.用同位素式标记的吧睬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 C标记的呀臊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C的存在
9、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B端探测到“C的存在C.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C的存在D.处理乙图中B端,不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 C的存在1 8.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的是()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A.(D B.(2 X 3)C.D.1 9.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背 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2 0 .如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胚芽鞘尖端I3IH9不旋转步器I光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
10、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D.72 1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农民最终收获的草莓与生长素有关而与乙烯无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2 2.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过程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B.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 4 个芽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2 3.下列关
11、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B.C.D.2 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 n?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1 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5 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4 2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 3 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 2 只 B.大于9 2 只 C.小 于 1
12、 61 只 D.大 于 1 61 只2 5 .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种群数量达g值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种群数量可以大于K 值2 6.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个体数情环境容纳状7时 间 A.c d段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可能会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
13、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1).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定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2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2 8.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包括()A.通过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2 9.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与生物
14、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3 0.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a-b期问,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C.在c -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D.害虫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数量增加3 1.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B.进化改
15、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C.不同种群间只要存在隔离就一定是两个物种I).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 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 N A 或 R N AB.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C.动物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D.病毒的变异主要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3 3 .16 世纪末,张谦德在 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 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
16、是()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1).人工选择,生殖隔离3 4 .某种群中A A、Aa、a a 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黑色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的()35 .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 A 占 25%,A a 占 5 0%,a a 占 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 A=A a a 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如图中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 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的是()二.非选择题(共三道大答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共计30分.)36.下 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
17、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1)图 中 下 丘 脑 参 与 的 生 理 调 节 方 式 为,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的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 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5)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索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
18、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 物质有关.(6)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F丘腼血糖浓度升高1相关组织器制i 一J i糖浓度降出37 .地震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是 免疫过程.(2)图中c是 细胞,表示,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3)图 中 能 特 异 性 识 别 抗 原 的 细 胞 有 (填字母).(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用数字表示),其特点是,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
19、疾病.(5)若该抗原为H I V,侵人人体后,攻 击 的 主 要 对 象 是 细 胞 (序号),该细胞成熟于.3 8.如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wAIA目-才(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含有 条食物链.(2)图 中 的 初 级 消 费 者 是,蛇是 消费者,属 营养级.鹰同时占有 个营养级.(3)图中的兔和蚱蛾两者是 关系,而蜥蜴和蚱嘛是 关系.(4)如果蚱蜻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5)蛇每增加1 千克体重至少需 千克蜥蜴,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千克.2 01 5-2 01 6 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临川学校高二()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 5 小题,每小题2 分 共
20、 7 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 奋 从 一 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激素调节完成的.A.B.C.I).【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
21、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血糖的平衡和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解答】解: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错误;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正确;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完成的,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激素调节的特点,明确血糖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
22、结果.2.为了探究血浆p H 值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蒸储水、人工配制的缓冲液、血浆,分别滴加0.I m o l/L N a O H 和 0.I m o l/L I I C 1 后 p H 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加入酸或碱后p H 变化明显B.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相同的C.本实验缺乏对照1).血浆和在加入酸或碱后p H 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 H 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
23、质使p H 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据此答题.【解答】解:A、中没有缓冲物质,因此加入酸或碱后p H 变化明显,A正确;B、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缓冲物质,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都需相同,B正确;C、本实验中已经设置对照组,即蒸微水,C 错误;D、血浆和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酸或碱后p H 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D正确.故选:C.【点评】“生物体维持p H 稳定的机制”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探究实验活动,旨在使学生能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 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 H 稳定的.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
24、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血红蛋白 葡萄糖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乙酰胆碱尿素维生素.A.B.C.1).【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都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中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解答】解: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正确;二氧化碳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蛋白质
25、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或消化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主要是通过血浆运输,是内环境都组成成分,错误;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尿素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维生素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故 选:B.【点评】对于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的理解和判断是解题都关键.4.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B.下丘脑通过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C.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D.
26、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阻断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胰岛【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分析】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 化.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储存在垂体,由垂体释放.【解答】解:A、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见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必须通过效应器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才
27、能间接起作用,A正确:B、F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B错误;C、感觉中枢为大脑皮层,C错误;D、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不需经过垂体,因此阻断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胰岛.但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下丘脑在维持稳态过程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识记层次的考查.5.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A.QtttD-富昌B.cm-cr tnH.c t t c m -1
28、-Id-cb C ESJ【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据此答题.【解答】解:(1)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要求考生识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
29、考查.6.根据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S fflN丽明岛需A.上图可表示突触小泡的膜结构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展示的部分为细胞膜的一部分,其中a为磷脂分子的尾部,b和d为蛋白质,c为磷脂分子的头部,e为糖蛋白.突触小泡没有糖蛋白结构;静息电位是K 外流的原因,K 外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载体协助;突触间隙位于突触后膜的上部;磷脂分子的头部与水面接触.【解答】解:A、由于突触小泡位于细胞内部,其表面无
30、糖蛋白分布,故A错误;B、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由于K.外流,外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因此与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B正确;C、e为糖蛋白,糖蛋白的糖链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若图中所示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C正确;D、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若将磷脂分子层平展与水面上,则磷脂分子头部(c)与水面相接触,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的生物膜结构和神经兴奋的产生机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健在于分析图示结构.7 .如图所示中甲为突触结构,乙为反射弧模式图,关于二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神经冲动从
31、A传至B,要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B .甲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示中有二处D.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考点】突触的结构;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1、据图甲分析,1表示轴突,2表示线粒体,3表示突触小泡,4表示突触前膜,5表示突触间隙,6表示突触后膜.2、分析图乙,a b e d 分别为传出神经上的某一点.【解答】解:A、甲图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依赖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要 发 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A 正确;
32、B、题中甲图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的内容物释放至5 中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B 错误;C、甲图所示的结构表示突触,据图可知,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示中有二处,C正确;D、切断乙图中的c(传入神经)点,则刺激b点后a 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8.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儿种模式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细胞1 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B.若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当血糖含量为1 3 0 m g/d L 时,下丘脑通过细胞3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效应是分
33、泌胰岛素加快C.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细胞2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和相关的生理过程,结合选项内容分析题图综合解答.【解答】解:A、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所以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A正确;B、血糖平衡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一方面血糖浓度可以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相应激素,同时血糖浓度可以刺激下丘脑神经细胞,使下丘脑神
34、经细胞作用于胰岛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B正确;C、3是神经细胞,静息时,膜外是正电位,膜内是负电位,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细胞2是下丘脑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神经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综合性题目,准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糖类消化吸收糖 原 分 解 -非植物旗转化血糖 一-一 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某些费基酸A.胰岛素能促进、过程
35、,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过程,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C.、过程可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低血糖【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其中表示血糖的三个来源;表示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表示血糖的三个去路.【解答】解:A、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即促进图中、过程,A正确;B、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即促进图中、过程,B正确:C、表示糖类的氧化分解(细胞呼吸)、表示糖原(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都可
36、以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C正确;D、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会出现高血糖,D错误.故 选:D.【点评】本题结合血糖来源和去路图解,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具体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而凿浓度A.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激素C.2 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
37、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从图中分泌物甲能使血糖降低,分泌物乙能升血糖可知,甲是胰岛素,乙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功能.可见,这两者在血糖调节中是拮抗作用.【解答】解:A、摄食后1小时内,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下降,A正确;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错误;C、2 2.5小时
38、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升高,C错误;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11.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己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
39、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解答】解:A、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过敏反应,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A正确:B、血友病是遗传病,不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B错误;C、艾滋病是种免疫缺陷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C正确;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
40、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过程,掌握由于免疫失调而引起的疾病的类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疾病的类型,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12.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A.造血干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又名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名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T细胞随血循环到胸腺,在胸腺激素等的作用下
41、成熟,B细胞则到脾脏或腔上囊发育成熟.然后再随血循环到周围淋巴器官,在各自既定的区域定居、繁殖.受抗原激活即分化增殖,产生效应细胞,行使其免疫功能.【解答】解:A、B细胞和抗体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无关,A错误;B、宿主细胞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无关,B错误;C、B细胞和抗体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无关,C错误;D、T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发育成熟,接受经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后,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过程和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分化,意在考查学生是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1 3.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
42、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会增殖,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完成D N 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解答】解: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会变短,蛋白质合成旺盛,核糖体活动增加.故 选:D.【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免疫调节,属于基础题,虽然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不大.1 4.5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
43、疫过程是()A.抗原识别的阶段B.形成效应B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免疫调节.【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丁 B r*记忆细胞免 疫,f跑29七 温 总 抗 体:与 优 厚 结I;网T 案刑触发挥佻或效应二 二 赢 巴 因r(加强各种“大细胞的分泌分泌|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加JhT&心T L 效命细胞一与死细胞格切接触,用於能一日蒯隘使W解互令间挥改应相配共发如效【解答】解: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A错误;B、效应B细胞的形成属于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B错误;C、形成
44、效应T细胞属于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不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I)、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 5.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类则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
45、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C.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 A相同,RN A不同【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
46、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2、同一个生物体内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不同细胞所含的蛋白质和R N A有所区别.【解答】解:A、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A错误;B、抵抗天花病毒的记忆细胞可以存留一生,但并非所有的记忆细胞都可以存留一生,B错误;C、记忆T能识别抗原,但不能呈递抗原,记忆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结合,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错误;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
47、D N A,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者所含的R N A有所区别,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明确同一个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含有相同的D N A,但不同细胞中的R N A不同.1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植物的向光性只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B.根的向地性充分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的向光性没有体现生长素的这一特性C.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大量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
48、性早熟【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有关.2、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而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杆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生长素类似物还可用于除草,作 为“除草剂”.【解答】解:A、生长素的合成与光无关,A错误;B、根的向地性表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由于茎对生长素不敏感,因此茎的背地性、向光性没有体现两重性,B正确;C、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
49、成果实,不能使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种子,因此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避免减产,C错误;I)、生长调节剂是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可能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但在动物细胞内没有植物激素的受体,理论上对人体无害,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7.用同位素配标记的口引跺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汽标记的写I躲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
50、B端探测到“C的存在C.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 C的存在D.处理乙图中B端,不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 C的存在【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A是形态学上端,B是形态学下端,图乙中A是形态学下端,B是形态学上端.【解答】解:A、由于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因此理甲图中A端,生长素能从A运输到B,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气的存在,A正确:B、图中A端是形态学下端,处理乙图中A端,生长素不能运输到B,因此乙图中B端探测不到“C的存在,B错误;C、甲图中的B是形态学下端,处理B端,生长素不能运输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