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面镜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千零一面镜子.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千零一面镜子.doc一千零一面镜子1853年秋天,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在著名作曲家舒曼的庄园,钢琴旁,年 方20的美少年勃拉姆斯羞涩而忐忑,刚弹奏出一段他自己谱写的升F小调奏鸣 曲音符,舒曼便眼嗡泪花打断他:“等着,我去叫克拉拉也来听听。”舒曼请来 了他的妻子,和那个美丽高贵的女钢琴家一起聆听了他的才华与诚挚。以上这个场景,已被爱乐人和乐评者无数次地抒情过。而有时,不得不相信宿命。1833年,勃拉姆斯出生于德国汉堡,当时他的母亲41岁,而他的父亲才24 岁。父母年龄相差的悬殊,婚姻生活中诸多心酸和烦恼,这些,为以后勃拉姆斯独 身观念的形成,埋下了深深的伏笔。从幼年起,勃拉姆斯就与母亲感情深厚
2、而亲 密,他崇拜、依恋她,彼此间无话不谈。深厚的母子情结是否导致他忽视其他女子 的感情暂无考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他对师母克拉拉那一见钟情的灼灼情感 与精神依恋,旷日持久,隐忍缠绵。而克拉拉比他年长14岁,一如他父母的姐弟 情缘。勃拉姆斯的音乐,德国DGG唱片公司有一句很特别的乐评是:古典面孔,浪漫 心肠。他作品中追寻古典主义音乐传统,强调音乐结构和谐严谨,遵循贝多芬的创作 手法等都是他继承和捍卫崇高古典主义理想的温煦写照。而在他同时代的作曲家 中,激进颠覆的瓦格纳、炫技夸张的李斯特,沉浸在各自营造的浪漫主义狂欢漩涡中,所到之处,席卷了大批拥窟,继而发起对勃拉姆 斯的质疑。时代先锋们觉得他
3、无趣而固执,乐迷们讥讽他创作风格的保守与平静。他音乐里表现的那些严谨与克制也是被取笑和轻蔑的话题。他的深沉内省,他的小 心翼翼,他的含蓄保守,尽皆成了那个激进年代的不协和音。对于喧嚣的外界,勃拉姆斯似乎从未在意。他热爱旧的音乐、旧的理性和秩 序。他的音乐总在回望,回望巴赫、亨德尔谦虚谨慎的美德,回望贝多芬广袤深邃 的哲思,回望他生命中重要的两位年长的女人:一位是他的母亲,那个在贫民区里 以缝纫为生的跛足女子;另一位是他的师母,他曾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 拉。”在勃拉姆斯的一生中,他只向她们交付过真心。1865年,勃拉姆斯母亲的去世使他深受触动。为了纪念无法抑制的伤悲,他 创作了管弦乐、
4、合唱团与独唱歌者的大型作品德文安魂曲,这首堪称世界合唱 经典作品共有七个感人乐章,其中第五乐章女高音独唱,敬献给逝去的母亲。初演 之日,是维也纳音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观众席里有克拉拉、小提琴家阿希姆、勃 拉姆斯的父亲以及几乎他所有的好友。勃拉姆斯亲自指挥着管弦乐队与合唱奏起他 自己的庄严弥撒:“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流泪撒下的种子,必欢 呼收割,带回欢喜的禾。”世人奔忙,如同幻影。一生时日,窄如手掌。舒曼去世以后,勃拉姆斯和克拉拉分别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中,他为她写的C 小调钢琴四重奏一再修改,历时20年。18561896,整整40年,他和她就再未见过面。最后一次,他63岁,接到克拉拉去世的电报,情 急悲愤,上了反方向的列车。辗转两天两夜,颤颤巍巍赶到葬礼现场,他拿出四 首最严肃的歌的手稿:因为它走向人间、我转身看见、死亡是多么冷 酷和我用人的语言和天使的语言”专门为所爱的女人生日而作的音乐,却只 能抚慰冰冷的墓碑。相见不如怀念。勃拉姆斯的音乐,总让我想起伊朗诗人埃姆朗? 萨罗希的诗行:我越是逃离,却越是靠近你;我越是背过脸,却越是看见你;我是一座孤岛,处在相思水中;四面八方,隔绝我向你;一千零一面镜子,转映着你的容颜;我从你开始,我在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