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罗大华 第7章不同动机的犯罪.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300664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罗大华 第7章不同动机的犯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罗大华 第7章不同动机的犯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罗大华 第7章不同动机的犯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 第五版罗大华 第7章不同动机的犯罪.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不同动机的犯罪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理解物欲型动机、性欲型动机、情感型动机、权欲型动机、信仰型动机及集 合型动机犯罪的概念及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掌握:物欲型动机、信仰型动机具体犯罪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了解:各类动机犯罪心理形成原因。难点:性欲型动机、信仰型动机具体犯罪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不同动机的犯罪,其犯罪心理结构特征和犯罪行为特征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本书第五 章论述了以犯罪动机为核心的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本章将从犯罪类型论的角度出发, 论述不同犯罪动机的犯罪心理结构特征和犯罪行为特征,着重分析物欲型动机犯罪、性欲型 动机犯罪、情绪型动机犯罪、信仰型动机犯罪和集合型动机犯罪的

2、不同犯罪心理结构和犯罪 行为特征。第一节物欲型动机犯罪一、物欲型动机犯罪概述物欲型动机犯罪,乂称利欲型动机犯罪或贪利型动机犯罪,是犯罪的一种主要类型,也 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类型之一。物欲型动机犯罪是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 引起的犯罪行为。物欲型动机犯罪是传统的犯罪类型,无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 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是刑事案件中主要犯罪类型之一。我国历年的刑事案件的统计 中,物欲型动机犯罪也是处在第一位。随着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和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的 改变,随着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犯罪的起因、手段、侵害的对象、犯罪者的心理状态都 在不断地

3、变化着。例如,当前为了满足温饱而进行盗窃、抢劫的比例较以前减少,以获取钱 财、追求享乐为目的进行抢劫、盗窃、诈骗、赌博、走私、行贿、受贿、贪污等犯罪行为较 为普遍,在司法实践中,物欲型动机犯罪主要指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中的抢劫罪、盗窃罪、 诈骗罪、抢夺罪、走私罪、敲诈勒索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 毒品罪等。以及贪污贿赂罪中的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等。其中,尤以抢劫 罪、盗窃罪、诈骗罪、毒品犯罪、贪污罪和受贿罪等犯罪类型的犯罪心理结构特征较为典型, 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物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特征(一)明显的利己主义倾向这类犯罪人的个性中存在着严

4、重的利己主义的倾向,把自己的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看得 高于一切,对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利益漠不关心,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信奉“人不为己、天 诛地灭”的信条。因此,为了获取个人利益,他们可以置法律、纪律于不顾,想尽办法钻政 策规定的空子,不择手段地去侵占公私财物,甚至用暴力、欺骗手段掠夺或诈取他人财物。(二)畸形的享乐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部分人还达到了小康或 富裕水平。实际情况表明,我国目前大量的财产犯罪并不是因为生活困难,而是为了享乐, 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为了金钱也就不顾一切。天津市对1300名罪犯进行了一次抽样 问卷调查,其中盗窃、抢劫、诈骗、贪污四种罪名

5、的罪犯共657名,其犯罪动机统计如图表:犯罪动机统计表直接犯罪动机人数百分比(1)吃喝玩乐需要用钱14823(2)穿好、戴好需要用钱7411机的产生、变化。(二)情绪型动机犯罪的严重性在不良的情感和情绪的作用下,犯罪动机可以有不同的目标指向,从而使犯罪行为侵害 不同的客体,构成多种犯罪行为。情绪型犯罪的滋生,多出现在那些素来表现不好、已有不良情绪情感的人身上,同时也 可以发生在一些平时表现好、没有劣迹的人身上。一部分人只是在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 不良情绪情感突然爆发出来,产生愤怒、憎恨、恐惧等情绪,导致犯罪行为。在我国,情绪型犯罪大多数因人际纠纷和冲突而引起.这种人际纠纷和冲突,主要发生 在

6、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受挫,以及同学、同事、上下级、朋友、邻里和日常生活的其他人 际纠葛中。据某市公安局对审理的婚姻、恋爱杀人案件和调查表明,婚姻、恋爱杀人案占杀 人案总数的比例为45. 7%。同时还发现,这类杀人案的绝大部分是由男女之间的感情冲突 引起的。情绪型犯罪在我国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一类型的犯罪还突出表现在年轻人的犯罪行 为方面。常常为了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纠纷和冲突,怒气横生,大打出手,构成犯罪。某 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对117名青少年犯(主要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进行了分析,发现 其中因赌气而导致犯罪的有28名,因霸气而导致犯罪的有28名,因出气而导致犯罪的有 30名,因义气而导致犯

7、罪的有26名,其他情形的有5名。因此,情绪型动机犯罪的严重性 己引起了我国司法部门和有关专家的重视。*1情绪型动机犯罪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是犯 罪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二、情绪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异常的自尊心水平情绪型犯罪人心理常常存在偏激的情况,或是有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自尊心水平,或自尊 心过低,自卑感过强。自尊心过高的人,常常自恃甚高,而在实际生活中不能事事如意,主 观愿望、能力与客观实际相脱节,愈是达不到目的,自尊、成就的需要感愈是增强,形成恶 性循环,最后走上以非法手段满足畸形自尊心与成就感的犯罪道路。而自尊心水平过低的人, 则可能以一种过于主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如在人际交往

8、中,对他人的言语、态度过于敏感, 怀疑对方不尊重自己而造成口角纠纷以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伤害。(二)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从情绪、情感本身的特点而言,情绪型犯罪的产生,与行为人情绪、情感所具有的品质 有直接的关联。一般来说,这类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具有以下的消极特点:1 .不稳定性。行为人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容易为外界事物、事件的 变化而左右,对自己的感情难以调节与控制,从而时常被情绪、情感所困扰或感情用事;这 种不稳定性还表现在情绪和情感在短时间内变化快,易兴奋、易被激怒,情绪爆发性强。这 种情感的不稳定性,决定了行为人在遇到外界强烈刺激和挫折时,就可能产生越轨行为。2 .高强度性。

9、情绪型犯罪人在情绪、情感品质方面的另一个根本特点,是其消极的情 绪和情感具有较高的强度,行为人常常经历着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特点在激情型与非激情 型的犯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激情型的犯罪人在经历消极而强烈的情绪、情感时,难 以忍受,会迅速地做出侵犯性、攻击性反应,而非激情型的犯罪人对待消极而强烈的情绪、 情感则能够忍受一段时间,当其积累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时才会爆发出来。3 .缺乏原则的情感倾向性。情绪型动机犯罪人,在利己主义心理支配下,个人的情感 总是倾向那些与自己利益有关的生活琐事,使情感的范围非常狭隘,极易与他人发生利害冲 突;或者因亲情、友情而丧失原则,包庇亲友犯罪人,或帮助他们窝赃、

10、销赃。4 .情感的肤浅性。情绪型犯罪人容易受某种社会文化影响,或受个体年龄特征支配而 产生肤浅的情感表现,如产生酒肉朋友的“哥们儿义气”,恋爱、婚姻中的迷恋、狂热之情 等肤浅的情感。这种表面、肤浅的情绪情感往往促成无节制的、破坏规范的行为。(三)挫折耐受力差情绪型犯罪人在受到失败、挫折之后,自我对失败与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找 到合法的摆脱挫折的途径,而是以直截了当的攻击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 发生。具体而言,激情型的情绪型犯罪,表现为遇到强烈刺激后就爆发剧烈的情绪、情感, 迅速采取越轨行为。非激情型的情绪型犯罪,表现为因某种消极的情绪、情感累积到一定强 度,而产生不良动机

11、,导致犯罪。三、情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一)盲目性情绪型动机犯罪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认知范围狭窄、缺少法律知识而犯罪,因此在 行为特征上表现出盲目性的特点。如包庇、窝赃犯罪者,认为自己并没有侵犯他人利益,不 过是知情不举、隐匿不报,或帮助别人寄放一些东西,不应受到刑罚处罚。(二)冲动性许多情绪型动机犯罪人是在激情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这是因为,他们在人际冲突引起 情绪上的极大变化时,难以控制愤怒情绪,导致突发的暴力犯罪行为。失去理智监督的冲动 性行为,是暴力犯罪的重要特征。由于没有预先选择好犯罪目的与侵害bl标,只是在偶然的 强烈冲突过程中发生侵害行为,所以往往伴随着行为的残暴性,除指向直接

12、的攻击目标外, 有时还会连累其他无关的人和事物。(三)戏谑性青少年情绪型犯罪有时是在好奇动机支配下发生的,使犯罪行为带有游戏性质。如某中 学生用气枪从楼上往下射击行人,以观看行为人的惊慌失措为乐。这种行为特征,往往和青 少年的无知、社会责任感薄弱、对他人缺少爱心与同情心有关。(四)情绪性情绪型动机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整个过程中,情绪和情感色彩比较突出。消极的情绪和 情感作为犯罪行为的动力性因素,不仅伴随着生理状况的变化,影响着内在意识、意志的活 动,而且表现在外部的表情、言语、动作和行为方面。(五)残暴性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情绪型动机犯罪人实施的多是杀人、投毒、纵火、 爆炸等暴力性

13、犯罪行为。作案手段凶狠、残暴,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反映出 其仇视社会、无视道德和法律规范、个人至上、惟我独尊、冷酷无情、凶狠残忍、阴险狡诈 等个性特点。四、几种主要的情绪型动机犯罪心理特征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情绪情感形式所导致的犯罪。其心理特征有一 定的差异。(-)反社会情感的犯罪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有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它们对人的行为调节起重 要作用,理智感能使人从社会理性的准则出发,来调节自己的情感、情绪活动,表现为对自 己的内心体验持反对、赞成、中立等不同态度。道德感能使人从社会道德的准则出发,来调 节不道德的情感与冲动,如羞耻心、自尊心这类道德感

14、能起抑制不道德的欲求的作用。美感 能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能抵制低级、庸俗的文化的引诱和毒害。与上述社会性情感 相对立的是反社会情感,这是违背社会需要和利益的情感。反社会情感的犯罪是严重的,如 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仇恨,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构成投敌叛变罪、间谍罪和窃取情 报罪等;在极端利己主义道德感的驱使下,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构成故意伤害罪、杀人罪 和诬陷罪、诽谤罪等;由于受腐朽、没落的审美观的影响,热衷于低级、丑恶的生活方式, 实施污辱妇女、强奸妇女的行为,构成聚众淫乱罪、强奸罪等。(二)挫折情绪状态的犯罪犯罪人多数是那些有不良情绪倾向、易被激怒和控制力差的人,他们在挫折状态下,往

15、 往有烦恼、不满、怨恨、愤怒等较强烈的情绪体验。如不及时缓解或转移,就有可能会转向 外部的攻击反应,既可直接指向阻碍目的实现的人和事物,也有可能实施转向攻击(如“替 罪羊”),导致侵犯行为和犯罪行为。(三)激情犯罪消极的激情,有时是由某种重大事件或严重挫折引起,在某些个性倾向不良的人身匕 有时还可能由生活琐事引起。他们心胸狭隘,认知水平低下,遇到极小的挫折,也可能勃然 大怒,或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此时,强烈的情绪体验支配着人的行为,理智和意志失去了 监督作用,导致亳无理智、不顾后果的突发性犯罪的发生。从激情爆发到违法犯罪行为的实 施,往往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表现出盲目性、冲动性、无预谋性和疯狂

16、性等行为特点。当 行为人意识恢更后,会认识到行为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四)应激状态的犯罪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般是发生在危险情境出现的条件 下,为应付突然变化的情况而采取的行为方式。例如,自身受到侵害和袭击时的本能的自卫 行为,就是一种应激反应。应激状态下的犯罪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为应付危险情境下 的过失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后果;防卫过当造成的过失犯罪;也可以是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 为的过程中遇到被害人的顽强反抗或面临被揭露的危险时,突然发生的攻击性暴力行为。其 行为多发生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卜,常因暂时的意识狭窄和感知上的错误,使犯罪行为带 有仓促应付、举止失措、目

17、的不明确等特点。(五)消极心境的犯罪消极心境的犯罪是指行为长期处于一种比较微弱、持久的抑郁、忧愁与不满的心理状态 下,以致在某种外界刺激的引发下,长期积累的消极的情绪能量转化成为直接的犯罪动机而 出现的犯罪行为。消极心境一般可使人情绪低落,对生活与事业表现出消极对抗,如消极怠 工、旷课旷工、人际关系淡漠等。另一方面,行为人在消极的心境下,情绪长期处于受压抑 状态,当这种压抑积累到犯罪人心理无法承受的地步,就会以爆发式的反抗行为(如毁坏财 物,与他人发生言语冲突,伤害他人等)发泄出来,导致一些恶性犯罪行为的发生。第四节信仰型动机犯罪一、信仰型动机犯罪概述所谓信仰是对某种主义、思想、宗教或迷信的极

18、度信服和尊重,并以此作为信念来支配 行动。如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思想信仰和迷信等。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一定的精神需 要,信仰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个体的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落后的、 反社会的信仰起着消极的、阻碍社会发展和危害社会的作用。反社会信仰可以导致反社会的 行为,甚至严重地危害社会。所谓信仰型动机犯罪是指由反社会的信仰引起的犯罪。由于信仰型犯罪的特殊性,因此 它在犯罪心理学的分类研究中,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信仰型动机犯罪,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型犯罪、邪教信仰型犯罪和封建迷信信仰 型犯罪。因政治信仰引起的犯罪,在我国具体表现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其中,出于反动的政 治信仰

19、动机的只是一小部分,多数人是出于追求物质利益和追求寄生、腐朽的生活方式的动 机。邪教犯罪属于一种有组织的宗教信仰型犯罪。封建迷信信仰型犯罪是另一种常见的信仰 型犯罪。在我国,封建迷信作为一种落后现象,在农村或边远地区文化层次低、愚昧无知的 人群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在封建迷信思想影响卜,犯罪人由于愚昧落后意识的支配,自觉或 不自觉地实施伤害、杀人、放火、投毒等危害严重的犯罪行为。二、政治信仰型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一)政治信仰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特征1 .严重的反社会认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人具有严重的反社会认识,具体表现如下: 认识的片面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某些社会弊病和腐败现象无限夸大,

20、陷入信仰 危机,形成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观念。思想的反动性。表现为攻击、反对社会主义制 度,企图动摇四项基本原则。自我中心。反社会的自我意识十分强烈,把自我突出到凌驾 于社会之上的地位。有的因自我受挫,从而形成反抗意识,有的具有狂妄的自我意识。2 .强烈的反社会情感。情感方面表现为强烈的反社会情感,并且情感具有较大的隐蔽 性。3 .意志特征的两极性。危害国家安全犯的意志活动具有明显的两极性:积极的、社会 性意志薄弱,反社会和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意志顽固、坚决。其中一些人,在反动的政治信 仰之外,同时又经不起物质利益的诱惑,表现出意志薄弱的一面,另一方面在实施危害国家 安全活动的过程中,又表现出

21、反动立场的顽固性和实施犯罪行为的坚决性。4 .动机的反社会性。就政治信仰型动机而言,一种是出于反动的政治需要,另一种是 出于反社会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还有一种是出于报复社会的需要,或者几方面兼而有之,这 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犯罪动机。(-)政治信仰型犯罪的行为特征1 .行为实施方式的智能性。政治信仰型犯罪,采用智力的方式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活 动是一种重要的犯罪方式。其智能性质主要表现在鼓吹反动的思想、理论,采取诡秘的手段 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2 .行为方式的暴力性。政治信仰型的犯罪,往往采用暴力方式实施犯罪行为,但与一 般刑事犯罪的使用暴力有所不同:犯罪目的不同。如武装叛乱、暴乱过程中,往往同

22、时会 发生杀人、伤人、放火、破坏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等犯罪行为,但这些犯罪是以推翻人民民 主专政的政权为目的,与一般的杀人、伤人、放火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或危害公共安全的犯 罪目的是不同的。暴力程度的不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暴力比一般刑事犯罪的暴力要强烈 得多,如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进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其使用暴力的严重程度是一般刑事犯罪所不能比拟的。暴力危害性的不同。危害国家安全 罪的暴力活动比起一般刑事犯罪来,其后果要严重得多,有特别的危害性,因为其侵犯的客 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从根本上反对社会主义以及危害国家安 全。3 .犯罪行为的集团

23、性。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般是以集团的形式实施的,其组织 般较为严密,有组织名称,有职务、分工,有内部纪律,有纲领,参加的成员都有共同的反 动政治信仰,有时也有一些受蒙蔽、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裹胁其中。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集团 的犯罪活动主要有: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武装暴乱,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勾结,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等。在司法实践中, 危害国家安全集团与一般刑事犯罪集团不同,是共同犯罪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犯罪集团。4 .犯罪行为的狡猾性。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的实施善于伪装和隐蔽,采用多种狡猾 手段。如境外间谍机关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机,派人以合法身份

24、混入境内;以金钱、美女、 名誉、地位等来动摇一些出国人员的政治信仰,从而收买、利用他们;打着进行经济、文化 交流的幌子,刺探机密、搜集情报;国内某些人利用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阴暗面和问题,完 全否定和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有的人利用暗语密码、秘密与境外间谍机构勾结;有的人 秘密结社立党,成立反国家、反社会组织、妄图长期潜伏,阴谋颠覆国家政权;有的人利用 宗教信仰掩盖其反动政治信仰,蒙骗群众参加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等等。5 .犯罪行为的预谋性。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都有预谋性,事先有较详细的计一划,对怎 样作案,怎样逃匿等,进行了充分考虑和准备。特别是政治信仰型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人, 他们有一定

25、的文化水平,明确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从产生犯罪动机到确定犯罪目的, 不是盲F1行动,也不是感情冲动,而是在反动政治信仰支配下,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实施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犯罪预备十分谨慎,常常从精神上、物质上作好准备,并且在实施犯 罪活动的同时,做出逃亡国外或境外的安排。因此,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极少有机会犯和激情 犯。6 .犯罪行为的疯狂性。危害国家安全犯十分狂妄,他们的反动政治信仰往往与其政治 野心结合在一起,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这种疯狂性还表现为其行为的残忍、不计后果。7 .犯罪行为的模仿性。危害国家安全犯为了使其行为得以顺利实施,往往要对国内外 相关方面的“事例”和经验进行学习,在

26、行为目标的选择、作案方式和手段的确定等方面进 行模仿。这种情况在年轻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人中尤为明显。三、邪教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邪教不是传统宗教,也不是新兴宗教。邪教往往打着传统宗教或新兴宗教的旗号,歪曲 宗教教义,引导信徒产生对教主的极端崇拜,鼓吹末日降临,以社会负面现象的存在作为“证 据”来蒙骗信徒,否定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以达到满足个人私欲的罪恶目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枪察院在1999年10月通过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将邪教组织界定为: 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 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有学者称,邪

27、教与犯罪有着根深蒂固、千丝 万缕的联系,邪教的性质决定着其发展和归宿必然是犯罪。(一)邪教犯罪的心理特征对邪教犯罪者的人格特征的研究表明,邪教犯罪人性格偏激、人格不健全、焦虑、压抑、 忧郁、孤独、缺乏亲情,对未来恐惧,得不到自询和帮助。邪教犯罪是一种群体犯罪,在这 种犯罪形式中,邪教主与信徒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的心理特征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 有学者分别探讨了邪教主和信徒的心理特征。根据已有的研究,可以形成一种认识,即邪教 犯罪人较为突出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他们的人格特征以及犯罪动机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 .偏执与错误的认知。邪教本身是一种歪理邪说,具有反科学性。邪教主往往自己形 成一种对宇宙

28、、社会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错误认识,然后给这种认识披上一种宗教的外衣, 误导不明真相并且缺乏信仰的人信服自己。邪教主错误学说的形成,是基于其自身对社会及 道德伦理等方面具有的偏执的认识。邪教信徒一旦接受了教主的学说,受邪教群体心理的影 响而极易形成对教主学说的盲目崇信。2 .存在某种人格障碍。邪教主往往具有某种人格障碍,如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 己是世界的救主而具有自恋型人格;或偏执自己的妄想而具有偏执型或妄想型人格;或有 极强的控制欲、权力欲或领袖欲,等等。信徒往往具有与邪教主截然不同的人格特征,他们 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或对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习惯采取逃避的方式,或是完美主义者。3 .复合型的

29、犯罪动机。邪教主组织、建立邪教并策划、实施各种邪教犯罪活动的行为 动因具有复合性。多数情况下,其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动机的共同作用,例如,邪教主创建邪 教组织既是为了满足自我显示的欲望,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收敛钱财或控制他人的欲望。(二)邪教犯罪的行为特征1 .犯罪行为的组织性。邪教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有组织化和秘密结社。他们往往有 严密的组织、细密的层级、森严的戒律清规,同时也拥有人数众多的坚定信徒。邪教组织在 形成之初,一般尚不具备明确的政治目的,然而,随着其信徒的增多,教主的政治野心逐渐 滋生,从而可能发展成为具有政治性犯罪动机的组织。2 .作案手段的残忍性。邪教型犯罪的犯罪人具有自成体系的信

30、念支持和邪教的精神操 纵,作案手段往往带有残忍和不计后果的特点。与普通犯罪不同,邪教型犯罪很少有在作案 过程中途因“良心发现”而主动放弃犯罪的。3 .犯罪行为的谋利性。邪教组织为了谋取发展和教主私利,往往不择手段地大肆敛财。 当代邪教聚敛钱财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诱骗、逼迫信徒捐赠,参与洗钱、走私等有 组织犯罪等等。四、封建迷信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封建迷信犯罪的心理特征1 .错误的认知。犯罪人认知的迷信色彩十分浓厚。崇尚鬼神,深信超自然力量,存在 着混乱的逻辑思维,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的特征。2 .情绪情感的狂热性。具有虔诚、畏惧的狂热的特征.3 .坚定的犯罪意志。犯罪人的意志十分

31、坚定,主要表现在需要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 明知道违背常理和生活知识,却非要坚持做下去,以“心诚则灵”作为精神支柱,希冀取得 有利于己的结果。4 .动机的荒谬性。犯罪人的动机充满荒谬的色彩,其追求的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神秘感 的满足。(二)封建迷信犯罪的行为特征1 .犯罪行为的迷信色彩。封建迷信信仰型犯罪,其行为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犯罪行 为与迷信行为结合在一起,而且多数犯罪行为是在迷信行为的幌子下实施的。这种情况主要 有两种:犯罪行为是受封建迷信的思想观念影响而发生的;犯罪行为是在巫婆、神汉等 的主谋、指使下实施的,是共同犯罪行为。2 .犯罪行为的公开性。此种犯罪行为的现实性表明它是一种客观的犯罪

32、行为,而隐藏 在行为背后的精神上的虚幻性又欺骗着犯罪人自身,使其相信是超自然力量的行为。封建迷 信信仰型犯罪,行为侵害的目标常常是自己的亲人或其自身,行为的实施在许多场合下又是 公开的,明明是在实施犯罪的行为,而犯罪主体却执拗地认为是在进行拯救他人及自身的活 动。3 .犯罪行为的狂暴性。由于迷信的作用,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显得十分狂热,似乎 有一种不可阻挡之势,残忍施暴,结果造成的危害往往相当严重,如把自己的亲人活活用棍 棒打死、用针扎死,甚至不顾家人的反抗,将其活埋致死。第五节集合型动机犯罪一、集合型动机犯罪概述集合型动机犯罪是物欲型动机犯罪、性欲型动机犯罪、情绪型动机犯罪和信仰型动机犯 罪

33、等的复合或综合,它的产生及其心理、行为特征是十分复杂的。(一)集合型动机犯罪的概念集合型动机犯罪是由物欲、性欲、情绪和信仰等动机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机的集合 所导致的犯罪,又称复合型动机犯罪或综合型动机犯罪,往往以其中一种动机为主,其他动 机为辅。这是一种动机重叠的现象。常常是某一个动机出现在先,别的动机追随于后,经过 一定的组合后作为集合型动机作用于推动犯罪行为的发生。这种动机的集合,既可以导致一 种犯罪行为,也可以导致多种犯罪行为。集合型动机犯罪通常要比单一型动机犯罪具有更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二)常见类型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犯罪行为既可以由一种动机引起,也可以由两种或两 种以

34、上的动机引起。如出对财物的需要和报复动机而实施盗窃行为.出丁性冲动和好奇心 等动机而实施强奸。出于仇恨社会主义制度和追求腐朽生活方式的动机而实施危害国家安全 的犯罪行为等等。这是集合型动机犯罪的简单形式。两种以上的动机引起两种以上的犯罪行 为,是集合型动机犯罪的复杂形式。从我国的司法实际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兼一般刑事犯罪。某些犯罪人除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罪外,还兼有 其他刑事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中的不少人就是由其他刑事犯罪人演变而成的。一般刑事犯 罪人受到法律惩罚后,不满和反抗心理严重滋长,进而仇恨社会主义制度,把矛头指向人民 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疯狂地

35、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盗窃、抢劫、杀人、 强奸等其他刑事犯罪活动。同时,相当多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人,他们的反动政治信仰是 与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人既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同时又实施 其他刑事犯罪行为。2 .强奸兼杀人犯罪。即性欲型动机犯罪与情感型动机犯罪的结合。往往是犯罪人在对 妇女实施强奸时,遭到对方的拒绝和反抗,变得恼羞成怒,进而对妇女施行暴力,将被害人 杀死;或者是犯罪人在实施强奸行为之后,因害怕被害人报案,而将被害人杀人灭口。这种 案件比一般的强奸案件严重得多。3 .盗窃、抢劫兼杀人犯罪。即物欲型动机犯罪与情感型动机犯罪的结合。如盗窃犯入 室行窃,意外地遇事主

36、回来,或被其他人发觉,害怕被人抓住,于是行凶杀人;抢劫犯在拦 路抢劫或入室抢劫过程中,遭到被害人的强烈反抗而杀人,或是入室抢劫的犯罪人,抢劫后 杀人灭口,企图销毁罪证。在城市中,这类盗窃杀人、抢劫杀人的重大案件呈上升的趋势。4 .盗窃、抢劫兼强奸犯罪。即物欲型动机犯罪与性欲型动机犯罪的结合。通常情况是 盗窃犯在入室行窃时见到熟睡妇女而产生性动机,随即实施强奸;或是抢劫犯在实施抢劫时, 见到被害人年轻貌美,产生性动机而强奸妇女。如在实施强奸时遇到被害人反抗,就可能导 致犯罪人进一步对被害人行凶,甚至杀害对方,这就构成了三种犯罪行为。5 .盗窃、聚众斗殴团伙犯罪。多由一些青少年惯犯、累犯组成,其犯

37、罪行为呈多种指 向,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危害性。二、集合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复杂形式的集合型动机犯罪和简单形式的集合型动机犯罪相比,其心理结构特征要复杂 得多,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动机斗争的复杂性兼有两种不同类型以上的犯罪人,在动机斗争方面表现得更加复杂。一种情况是,在实 施某种犯罪行为的过程中,一种动机派生出另一种动机,产生了犯罪动机的转移,导致另一 种犯罪行为。后产生的犯罪动机通常是在遇到犯罪情境的变化时发生的,不是预先就有的, 而是偶发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再产生另一种 犯罪行为。这样,第一次犯罪行为的经历要影响到第二次犯罪行为的动机斗争。如

38、果第一次 犯罪行为实施得较顺利,满足了其反社会需要,实际上是对犯罪动机起了强化作用,使第二 次犯罪行为的动机迅速形成,减少了反对动机的力量。这时犯罪动机的产生,往往要借助 第一次犯罪的经验的作用。(二)犯罪体验的综合性犯罪体验是犯罪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和心理痕迹。不同的犯罪体 验对个体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犯罪行为会造成 犯罪人有差别的犯罪经验;犯罪行为的类型不同,犯罪经历的有无,影响着犯罪体验的内容 差别和程度深浅。具有不同犯罪体验的犯罪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复杂 形式的集合型动机犯罪,因其兼有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

39、所以犯罪体验从广度和深 度方面都较之单一型动机犯罪和简单形式的集合型动机犯罪更复杂、更深刻,而且具有更严 重的主观恶性。(三)反社会个性进一步发展1 .反社会意识口益强烈。集合型动机犯罪人自我中心的观念支配一切,无视社会道德 和法律规范,为了追求自我的满足,恣意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同时,他们具有稳定 的犯罪观,认为“犯罪有理”、“不偷不抢活不下去”等,正是在这些具体的、形象的犯罪观 支配下,这类犯罪人往往连续作案。2 .反社会需要多方向性发展。这类犯罪人的需要不仅具有明显的反社会性质,而且内 容上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内容的反社会需要混合在一起,使反社会需要从结构上变得更加稳 固。3 .消极

40、的情感情绪和意志品质的增长。这类犯罪人具有自卑、冷酷、残忍、自私等多 种的消极情绪情感,缺少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友谊和同情等常人具有的道德情感。意志 方面表现为难以按社会要求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意志薄弱的特征是他们继续犯 罪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4 .社会不适应性增强。反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以致必然 走上犯罪道路。兼有两种不同类型以上犯罪行为的人,对当前社会条件下的生活环境越来越 不能适应,往往存在着仇视社会的阴暗心理,标志着他们反社会个性的加深和难以矫治。5 .不良习惯的加深和巩固。犯罪行为的发生与个体沾染的不良习惯有关,如不少盗窃 犯在早年生活中有贪小便宜

41、、小偷小摸的恶习,其盗窃行为正是在这种不良习惯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兼有两种不同类型以上犯罪行为的人,方面原有的不良习惯会继续发展,变得 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还会沾I,新的不良习惯,形成多种多样的恶习,如见物即偷、说谎成癖 等。这类不良习惯已成为反社会个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三、集合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集合型动机犯罪,从犯罪目标、犯罪时间、前后两罪的关系、犯罪的组织形式、社会危 害性等方面考察,其行为具有下列特征:(-)犯罪行为侵害对象特征实施两种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既可以侵害同一个对象,也可以侵害两个或两个以上不 同的对象。例如,某犯罪人在对被害妇女实施强奸后,抢走被害人的手表和金戒指。这里,

42、 犯罪人实施强奸和抢劫两种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是同一被害妇女。又如,某犯罪人夜里潜 入某商店行窃后,归来途中遇到一单身女性,遂实施了强奸犯罪行为。该犯实施的强奸和盗 窃两种犯罪行为,侵害的是两个不同对象。(二)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特点实施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从犯罪实施的时间看,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形:犯 罪人在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了预期目的以后,又去实施另一种犯罪行为。犯罪人在某种 犯罪的预备阶段,就发生了另一种犯罪行为。犯罪人在着手实行某一种犯罪行为过程中, 同时实行另一种犯罪行为,如在调戏、侮辱妇女时,遭到过路人的干涉,于是恼羞成怒,将 路人殴打致伤。(三)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犯罪之间的关系

43、实施两种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前后两种犯罪行为可能是无联系的,也可能是有一定联 系的。犯罪人在实施某种犯罪既遂后,产生另一种犯罪动机,实施了其他犯罪行为,如盗窃 大宗款物之后,为了逃往国外而与境外机构挂钩联系,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这就是无 联系的前后两种犯罪。至于有联系的前后两种犯罪行为的发生,在司法实践中也经常发生。种是犯罪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后,为了掩盖犯罪痕迹,而实施另种犯罪,如犯罪人抢劫 后杀人、强奸后杀人等。另一种是犯罪人在实施某种犯罪行为时,遇到了新的刺激,因而进 行另一种犯罪行为,如犯罪人黑夜入室行窃时,突遇婴儿啼哭,惟恐被人察觉,于是上前将 婴儿掐死;又如犯罪人在抢劫财物时,见

44、被害人年轻貌美,就进行奸污。这种联系表明,后 罪的产生是与前罪相关的。(四)犯罪的组织形式实施两种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有单独作案的形式,也有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的 形式,要比单独作案的形式复杂,其危害也大得多,至于犯罪团伙和犯罪集团,实施两种不 同类型的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更为普遍。(五)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实施两种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通常要比某种单一类型犯罪行为的危害性严重,尤其是 两种不同类型犯罪行为的实施是属于犯罪动机的恶性转化,其结果造成的危害性就更加严 重。因此,对实施多种犯罪的犯罪人,实行数罪并罚的刑罚制裁也较重。题考题1 .试把几种物欲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进行比较

45、。2 .试述激情状态的犯罪与一般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异同。3 .试比较信仰型动机犯罪与其他类型犯罪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3)买彩电、录音机与高档消费品需要用钱152(4)为筹办婚事355(5)本人失业、不愿吃家里325(6)家庭生活有困难13921(7)跟着别人做的15023(8)其他6410合计657100从表中可以看出,物欲型动机犯罪者承认其犯罪出于享乐动机的(前4项)有272人, 占41%,即使表示所谓“家庭生活有困难”,实际情况也不尽然。多数是认为零用钱不够 就是“生活有困难”,只有极少数罪犯确是因生活困难而导致犯罪。(三)膨胀的物质占有欲物欲型犯罪的需要特征,表现为具有膨胀的物质占有欲

46、。犯罪人对物质利益的无止境追 求,使得他们贪得无厌,大量聚敛财富。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领域犯罪现象比较严重。少数 身居政府部门要职的官员和某些企业领导人,利用某些管理和监督环节存在漏洞以及经济法 规尚不健全的空隙,进行“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污索贿,走私贩私,从而坠入罪恶深 渊。(四)强烈的虚荣心物欲型动机犯罪还受个体强烈的虚荣心影响。有的犯罪人追求物质利益,不单是为了自 己享用,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希望获得他人的注意与羡慕。这是自尊心过度、 变态性发展的表现。(五)意志薄弱个体意志薄弱,就容易受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少数国家干部曾经有过艰苦创业的优秀 表现,但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

47、,不能控制对金钱的贪欲,从小贪到大贪,最终沦为巨贪。 青少年犯罪人,也往往是受犯罪团伙的引诱、教唆,因意志薄弱而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刑满 释放人员,改造期间曾经下决心洗手不干,但在财物的诱惑下又重新犯罪。(六)不良行为习惯习惯是影响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物欲型犯罪者中,不少人在少年时就沾染.上不良习惯, 如贪小便宜,小偷小摸等,以后进一步发展,形成物欲型犯罪心理。一些以窃、骗为犯罪生 涯的惯犯,他们的犯罪行为虽然与严重的犯罪意识有关,同时也受到已经形成的犯罪习惯的 影响。三、物欲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犯罪行为手段的多样性物欲型动机犯罪的手段具有多样性。以是否需要较高的智力水平,可以分为智能型手

48、段 的犯罪和非智能型手段的犯罪:智能型的作案方式如贪污、诈骗、计算机犯罪等,非智能型 的作案方式如持械抢劫、暴力抢夺等;以是否凭借职务之便,可以分为凭借职权的犯罪与非 凭借职权的犯罪:前者如索贿、受贿、监守自盗等,后者如掏包、人室盗窃、诈骗等。作案 方式的多样性,是由行为人不同的主观条件和获取财物的不同渠道、机遇所造成的。(二)作案手段的技能性物欲型动机犯罪的作案手段口趋智能化、技巧化,表现为在犯罪中使用现代化的交通、 通讯工具以及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精心设计作案方式,增加了侦查工作的难度。如诈骗犯 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和各种信用卡,以安排工作或售卖产品为名,诱使被害人将钱存人自己的 信用卜中,然后通过自动取款机将钱取走,即使被害人发现受骗上当,由于犯罪人的身份是 伪造的,也无法查找犯罪人;传统的以暴力实施抢劫的犯罪人,也采取了麻醉抢劫、冒充军 警抢劫等智能方式。(三)作案习惯的顽固性尽管物欲型动机犯罪有多种罪名,作案手段各异,但一旦坠入犯罪深渊,就很难自拔。 这是因为,犯罪的成功对其犯罪心理起了强化作用,金钱欲望越来越强烈。通过犯罪行为的 不断重复,逐渐形成顽固的犯罪习惯。四、几种主要的物欲型动机犯罪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