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三卷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三卷及答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绝密启用前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 )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
2、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 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 传统习俗、 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
3、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
4、,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 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 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新型
5、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行,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1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A 项表述过于绝对;B 项“必须完好保存”错误;D 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误,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故答案为C。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
6、性。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2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故选 C。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
7、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3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错误。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 小题,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的平展。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
8、风呼啸, 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 。 。 。 。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的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的酥掉了。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这偏僻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定物-清澈的水和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也会软下来许多。多数人们很少进屋,最有趣的是一些老女人,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跑,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就越害羞,双手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
9、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换条裙子,够不够?”她定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拉出来,村子例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 要当当(唠叨、 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 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
10、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微笑。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还有的人自己选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婆婆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吐吐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
11、快跑掉。3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他麻烦, 量体、 排料、 剪裁、 配零件、 烫粘合衬、 合缝 . 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 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 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
12、 -”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双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 一针一线的, 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为游牧地区, 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
13、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4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内容、情节、主旨。B项,“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错。5. 结合上下仍,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 分)5 【答案】 做裁缝是辛苦的;无论做什么职业都是辛苦的;人活着为了生活而奔波都是辛苦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
14、的含义。应先确定句子的位置,看有无修辞,圈出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解答即可。6.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 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页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 年的 7955 万人次增长到2014 年的 7.2 亿人次, 13 年间增长了 8 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
15、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 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 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 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 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 随后广州、 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4 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
16、14) )材料二:2008 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 因此, 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 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 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
17、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材料三: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 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20012014 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 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 年。B.除 2007 年的
18、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C.按 2001 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 年。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直到今天, 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
19、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8 【答案】 BC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题中, A 项“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说法无中生有。D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二中“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的说法不同。 E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三中“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
20、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的说法相悖。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 分)9 【答案】可以依托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历史、研究文化、进行考古科研等,并获得丰富的科研成果。博物馆可以针对藏品的研究,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 从而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博物馆可以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可以向社会提供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文物巡展或社会文物5 鉴定及咨询等方面的产品或服务。【解析】 试题分析: 回答此题, 要抓住题干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一语在三个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如,根据“材料一“中“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
21、化、 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点; 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点;根据“材料一”中“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点;根据“材料二”中“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 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依据可归纳出答案第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 小题,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许将
22、字冲元, 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 除集贤校理、 同知礼院, 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公以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 。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鄂州,上元张灯,吏籍为7 页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
23、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4、)A 初/ 选人调拟 / 先南曹 / 次考功 / 综核无法 / 吏的缘文为奸选者/ 又不得诉长吏 / 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 B 初选人调拟 / 先南曹 / 次考功 / 综核无法 / 吏的缘文为奸选者/ 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 士无留难 / C 初选人调拟 / 先南曹 / 次考功 / 综核无法 / 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 士无留难 / D 初/ 选人调拟 / 先南曹 / 次考功 / 综核无法 / 吏的缘文为奸/ 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 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 10 【答案】 A 【解析
25、】 试题分析: 断句要注意语句中提示性的词语,如“初”“先”“后”“者”“长吏”“士”等,根据这些即可确定答案为A。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11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故选C。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26、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6 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监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12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A
27、项“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没有这一信息。故选A。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 ?”萧禧羞愧不能回答(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解析】 试题分析: 文言文翻译应当注意抓住其中的得分点,如(1)句中应注意“申饬”(命令)、 “岂”(难道)、 句式“何以为”、“对”(回答)等; ( 2) 句中应注意“为”(做
28、)、“同肆”(一同大肆)、“罗织”(网罗编造)、“发”(挖掘)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2 小题, 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
29、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14 【答案】 CD 【解析】试题分析:C 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
30、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意思对即可。15.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题, 5 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 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_,_,_”的观点。(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 ”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16 【答案】(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解析】 试题分析: 名句名篇的默写一方
31、面要理解原文内容,另一方面要注意字形书写正确,如本题中要注意“善”“焉”“俄”“漠”等字。7 9 页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件屋都摆满了。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徜徉其间, 峰峦叠峰,
32、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近年来, 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A. B. C.D. 17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成语运用。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与“模型”不符。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与句意中“广告”不符。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与句意中“脏空气”不符。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 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
33、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 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 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18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病句的辨析。B项,搭配不当,应删除“看”。C项,句意重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D项,动宾搭配不当,“开创”与“成就”。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
34、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19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语言表达。A项,承蒙:是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B项,高足:赞扬别人的弟子本领高强,用作敬辞。D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 个字。(6 分)太阳能与风能,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
35、,。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发电更经济。20 【答案】在时间上和季节上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冬季太阳光照强度弱而风力很强晴天由太阳光发电装置充电8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核补写语句。第一空可以从第二句“这种互补性”判断。第二空可以从前句“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很强”判断。第三空可以由“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判断。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 分)“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
36、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活在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21 【答案】限制燃放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火灾限制燃放无法完全避免环境污染【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核语言表达。推断时应在合乎情理的情况下,如“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四、写作( 60 分)2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 年。 40 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
37、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 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今年是恢复高考40 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0 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
38、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2017 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 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高考”, 人人参与其中, 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试题材料中的
39、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 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 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 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
40、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 考生需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9 “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体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