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技术规范(DB22-T 3467-2023).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2969402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技术规范(DB22-T 3467-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技术规范(DB22-T 3467-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技术规范(DB22-T 3467-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技术规范(DB22-T 3467-2023).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11.020 CCS C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3467202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2023-04-25 发布 2023-05-23 实施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22/T 3467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出。本文件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振华、冯玉、赵长伟、石明鹏、赵文海、冷向阳。DB22/T 3467202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的诊断、治疗、调护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又名“腰痛”、“腰痹”,属于痹症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

3、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4 诊断 结合以下症状、体征和检查综合诊断:a)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发生于青壮年;b)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等)时疼痛加重;c)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椎活动度受限;d)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e)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可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腱反射、足拇趾背伸力等可减弱;f)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隙变窄;CT 及 MRI 检查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5 中医证候 5.1 血瘀证 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DB22/T 34672023 2 5.2 寒湿证 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5.3 湿热证 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5.4 肝肾亏虚 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5、。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6 治疗 6.1 辨证用药 6.1.1 血瘀证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见附录A。6.1.2 寒湿证 温经通络、散寒除湿,方药见附录A。6.1.3 湿热证 清热除湿、舒筋通络,方药见附录A。6.1.4 肝肾亏虚偏阳虚型 温肾通阳,方药见附录A。6.1.5 肝肾亏虚偏阴虚型 滋补肝肾,方药见附录A。6.2 推拿 6.2.1 用按、压、揉、推、滚五个轻手法:a)按法:术者以双手拇指指腹沿脊柱两旁足太阳膀

6、胱经,由颈部至腰骶部,自上而下点按,连续3 次;b)压法:术者双手交叉,以双手手掌部自第 1 胸椎开始,沿棘突即督脉向下按压至膜骶部,连续 3 次;c)揉法:术者单手虎口张开,将拇指与其他 4 指分别置于两侧肾俞穴,逐渐用力拨动;d)推法:术者以两手大鱼际自腰骶部中线向左右两侧分推;e)滚法:术者以手背及掌指关节突出部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自上向下滚动。DB22/T 34672023 6.2.2 准备后用摇、抖、扳、盘、运五个重手法:a)施法前准备:1 位助手站立于患者头侧,两手把持患者腋窝处;另 2 位助手站立于患者足侧,分别握住患者两踝部,3 位助手同时用力拔伸牵引,逐渐牵引至一定程度后

7、,足侧助手逐渐将双下肢提起,使肢体及髋部悬离床面;b)摇法:术者双手固定于侧弯椎体顶椎处,拇指缓缓持续用力按压,同时托起摇摆 3 次5 次;c)抖法:术者按压侧弯椎体顶椎的同时,3 位助手牵拉用力上下抖动连续 3 次;d)扳法:俯卧扳腿,术者一侧肘部继续作用于侧弯凸起处,另 1 位手术者一手按压凸侧向凹侧施加推力,另一手扳凹侧髂前下棘处,向凸侧扳 3 次5 次,使脊柱侧弯部分纠正;e)盘法:取患者侧卧位,术者站在患者腹侧,一手从患肢下方绕过按住臀部,肘关节托住患者小腿,术者另一只手握住膝部上方,于是术者前后移动躯体,使患者骨盆产生前后推拉动作,带动胸、腰椎的活动。然后翻身另一侧方法同上;f)运

8、法:术者以用左手握住患者膝部,右手握其踝部,采用运展手法,使患肢作屈伸逐渐升高和略行拔伸的动作,另一侧方法同上。6.3 牵引 采用牵引床行上下身反向牵引,牵引重量根据所采用的牵引床使用说明掌握,牵引时间每次20 min30 min,每日1 次。6.4 针刺 6.4.1 循经取穴 根据腰部及下肢症状部位的不同,分为足少阳胆经型、足太阳膀胱经型、督脉型、足阳明胃经型、混合型。配穴方法可采用首尾穴配穴法及俞募配穴法等。经外奇穴主要是华佗夹脊穴、阿是穴。见附录B。6.4.2 辨证取穴 根据其证型取穴,血瘀型加用三阴交、膈俞等穴位;寒湿型加用命门穴;肾虚型加用肝俞、肾俞、太溪等穴位。6.5 拔罐 根据辨

9、证分型选用不同穴位与操作方法。主穴选用腰2腰5夹脊穴、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等,配穴选用阿是穴。留罐10 min,每日1 次。见附录C。7 调护 7.1 急性期患者建议卧硬板床,同时代偿腰肌力量,缓解椎间盘压力和对神经根刺激,在急性期可佩带腰围。7.2 合理积极锻炼腰背、腹肌肉,加强功能锻炼,增加脊柱内在稳定性。7.3 掌握正确的生活学习工作姿势,加强情志调节,积极心态,树立康复的信心。7.4 可采用八段锦及腰椎功能锻炼操增强腰背肌肌力、腰部协调性和腰椎稳定性。DB22/T 34672023 4 8 注意事项 8.1 病史超过 3 个月、经过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或者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而

10、且疼痛严重的患者。8.2 合并马尾神经受压的患者。8.3 出现单根神经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转运后处理。8.4 合并椎管狭窄者。8.5 疑有或已确诊的椎体或椎管内肿瘤、结核,骨髓炎及严重骨质疏松者。8.6 严重的心、脑、肺、肝、肾等疾病及血液病者。8.7 合并以上疾病并有明显骨质病变如椎管狭窄、重度腰椎滑脱、椎弓根不连等患者禁用以上中医治疗。DB22/T 34672023 A 附 录 A(规范性)辨证用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辨证用药见表A.1。表 A.1 临床分型 治则 方药 血瘀型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

11、龙)寒湿型 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湿热证 清热祛湿、舒筋通络四妙散(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肝肾亏虚(偏阳虚型)温肾壮阳 金匮肾气丸(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制附子)肝肾亏虚(偏阴虚型)滋补肝肾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DB22/T 34672023 6 A B 附 录 B(规范性)针刺选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针刺选穴见表B.1。表B.1 分型 循经选穴 辨证选穴 经外奇穴 足少阳胆经型 疼痛、麻木在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 瞳子髎、足窍

12、阴、阳陵泉 足太阳膀胱经型 疼痛、麻木在足太阳膀胱循行部位 攒竹、至阴、委中 足阳明胃经型 疼痛、麻木在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 承泣、历兑、足三里 督脉型 疼痛、麻木在督脉循行部位 长强、龈交、后溪 混合型 疼痛麻木为以上二型的循行部位 根据疼痛麻木循行部位配合选穴 1、血瘀型选配三阴交、膈俞等穴位;2、寒湿型选配命门穴;3、肾虚型选配肾俞。华佗夹脊穴、阿是穴 DB22/T 34672023 附 录 C(规范性)拔罐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拔罐治疗见表C.1。表 C.1 临床分型 选穴 拔罐方法 寒湿型 肾俞、腰阳关、阴陵泉、委中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 10 min,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 10 min,起罐后腰部及沿着下肢疼痛部位加温和灸 20 min,以皮肤潮红、人体感觉舒适为度,每日 1 次,5 次为 1 疗程。瘀血型 膈俞、肾俞、次髎、血海、委中 刺络拔罐法。委中穴采取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量以 3 ml5 ml 为宜,余 4 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再进行拔罐,留罐 10 min,每日 1 次,5 次为 1 疗程。肾虚型 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承山灸罐法。可隔附子片或艾条直接温和灸各穴 15 min,再进行拔罐,留罐 10 min,每日 1 次,5 次为 l 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