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教育学士专业-毕设论文.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9293957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教育学士专业-毕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教育学士专业-毕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教育学士专业-毕设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教育学士专业-毕设论文.doc(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推荐表 单位名称:云南师范大学 填表日期:论文题目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作者姓名论文答辩日期学科专业方向杨四海教育管理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题目,刊名,时间,社会影响)2005年撰写的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报告被中国工读教育学会发表于中国工读教育。2006年7月,我所撰写的硕士毕业论文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研究一文被专家评委会评定为“优秀”,并经师大教管学院推荐在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电子期刊”收录。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1.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工读教育界目前也充分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来,大多数工读学校在教育、矫治、转化 “三偏两难”工读学生时更多地运用了心理学的人格理论、教育学的相关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不良行为的产生与学生心理和人格因素的关系,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预防工读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产生和不良心理问题矫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有关工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补充了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为工读学校开展教育转化工作提供了心理学上的依据,对国家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也具有参考价值。3. 本研究可为改进或加强云南

3、省工读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心理辅导及行为矫治工作提供依据,并对于其他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4.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云南省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并为中国工读教育内部进行区域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的参考数据。出版专著(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至2004年曾作为昆明市教育局唯一代表,参加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理事会预防青少年药物滥用及违法犯罪项目的组织、翻译、培训、实施工作成员,圆满完成该国际项目,并获国际专家的好评。同时,与项目组成员共同翻译发行了中文培训手册湄公河亚区域减少青少年药物滥用及违法项目培训

4、手册获奖项目(名称、等级及时间)2005年撰写的昆明市工读学生父母养育方式调查报告在中国工读教育委员会论文评选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和中国教育报共同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中分别获三等奖和优秀奖等。2002年和2004年两年,由我所撰写的工读学校实施班主任负责制和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两次分别被全国工读教育研讨会选为大会发言和交流论文。2004年撰写的浅谈对工读学生实施学校心理辅导的方法获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共同主办的论文比赛三等奖。2003年参加昆明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师才艺展示二等奖。2004年被云南省教育厅等单位表彰为“云南省优秀教师”。2004

5、年,我所带班级2003届初三(1)班被昆明市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2003年撰写的浅谈工读教育中如何优化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和浅谈工读教育中如何培养积极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分别被工读教育学会指定为全国工读研讨会大会发言论文和论文评选三等奖。中文论文摘要(论文选题的意义,论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摘 要为了较有针对性地对工读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和矫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工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这样一个目的,本论文拟探讨以下问题:1.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的综合心理健康状况;2.工读学生的人格特

6、点;3.家庭环境对工读学生的影响;4.父母养育方式对工读学生的影响;5.工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其他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考查。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FES)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工读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考察了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的综合情况,人格以及他们的家庭环境及父母的养育方式。同时调查了普通中学、重点中学,各一所,以作比较。结果和结论:1.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在综合因子上总检出率为59.6%,但都是轻度或中度水平,无偏重和严重心理问题学生。

7、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与其他学校学生并无显著性的差异。但在因子水平上分析显示:工读学生的强迫症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而适应不良因子得分高于重点中学。3.工读生在人格方面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格维度的P分量上显著高于两所学校学生;但在人格维度L分量上,显著低于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学生。4.工读生家庭环境中,知识性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学生。5.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工读生更多地感受到父亲过分干涉、母亲严厉惩罚和父、母拒绝否认。6.工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之间存在着相关。人格维度N分量几乎和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有显著性

8、相关;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与心理健康综合因子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养育方式中,父亲拒绝否认、母拒绝否认与心理健康综合因子相关显著。7. 工读学生家庭环境和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人格维度中神经质分量(N)可以解释人格中的38%的变异量。家庭环境矛盾性因子可以解释家庭环境中40.7%的变异量。专家推荐理由论文选取了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方法选取恰当,观点明确,有较好的社会实用性。同意推荐! 专家签字:傅金芝单位推荐意见同意推荐云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签章):杨 林 单位公章 2008年12月1

9、7日说明:学科专业方向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学科教学,其中学科教学要说明具体方向,如学科教学(数学)。本表可复印、附页。分类号 密级 UDC 编号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研究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personality, family environments, parental behaviors about YunNan province Reform School students学 院 教育科学

10、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 教 育 管 理 研究方向 心 理 学 研究生姓名 杨 四 海 学号 020135 导师姓名 周 宁 职称 副教授 二六年六月十五日目 录摘要IAbstractIII引言.1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2 一、对工读学校教育研究的概况.2 二、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7 三、关于人格与心理健康研究.11 四、关于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14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及意义.21 一、问题提出.21 二、研究假设.21 三、研究意义.22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和方法.24 一、研究对象.24 二、研究方法.25 三、数据整理和分析.29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29 一、工读学校学生、普通学校学生及

11、重点中学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检出率情况.29 二、工读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它学校学生比较.31 三、工读学校学生人格结构与其它学校学生比较.33 四、工读学校学生家庭环境与其它学校学生比较.35 五、工读学校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它学校学生比较 .37 六、工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维度、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Pearson相关.38 七、工读学生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对工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40第五部分 分析和讨论.40 一、工读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特征.40 二、工读生人格维度与其他学校学生的区别.42 三、工读生家庭环境与其他学校学生的区别.44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工读生心理健康水

12、平的影响作用.45 五、工读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46第六部分 结论和建议.48 一、结论.48 二、建议.49第七部分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50 一、研究工读生心理健康和其他三因素的交互作用.50 二、研究其他因素对工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50 三、对工读学校本身对工读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加以研究.51第八部分 总结.51参考文献及资料.52致谢.56附录.57摘 要为了较有针对性地对工读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和矫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对工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这样一个目的,本论文

13、拟探讨以下问题: 1.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的综合心理健康状况; 2.工读学生的人格特点; 3.家庭环境对工读学生的影响;4.父母养育方式对工读学生的影响;5.工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其他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云南省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考查。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家庭环境量表(FES)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工读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考察了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的综合情况,人格以及他们的家庭环境及父母的养育方式。同时调查了普通中学、重点中学,各一所,以作比较。结果和结论:1.工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14、,在综合因子上总检出率为59.6%,但都是轻度或中度水平,无偏重和严重心理问题学生。2.工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与其他学校学生并无显著性的差异。但在因子水平上分析显示:工读学生的强迫症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而适应不良因子得分高于重点中学。 3.工读生在人格方面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格维度的P分量上显著高于两所学校学生;但在人格维度L分量上,显著低于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学生。 4.工读生家庭环境中,知识性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学生。 5.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工读生更多地感受到父亲过分干涉、母亲严厉惩罚和父、母拒绝否认。6.工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家

15、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之间存在着相关。人格维度N分量几乎和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有显著性相关;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与心理健康综合因子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养育方式中,父亲拒绝否认、母拒绝否认与心理健康综合因子相关显著。7. 工读学生家庭环境和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人格维度中神经质分量(N)可以解释人格中的38%的变异量。家庭环境矛盾性因子可以解释家庭环境中40.7%的变异量。建议:第一,工读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 第二,工读学校要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使家长积极配合教育;第三,工读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良好人格的培养

16、;第四,全社会要支持、关注工读教育;第五,加强对工读学生教育的研究。关键词: 工读生 心理健康 人格 家庭环境 养育方式AbstractIn order to take some efficient steps to educate and correct Reform School students abnormal personality and quasi-delinquent action, prevent the crimes of juvenil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level of Ref

17、orm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level and personality, family environments,parental behaviors . Based on such an obvious aim, we intend to explore the question listed below:1. The comprehe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levels of YunNan province Reform Schoo

18、l students; 2. The personality of YunNan province Reform School students; 3.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Reform School students; 4.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raising patterns;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the other three factors.Based on the objective above, th

19、is study employed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use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 ,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and 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ran surveyed the Reform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level .In the study, we examined the c

20、omprehe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subjects, their personality , their family environments and their parental behaviors . At the same time, we surveyed the other two junior Middle schools participates, average and key respectively.The result shows that:1. The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21、 level of Reform School students is not so optimistic; the percentage of the students who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 is 59.6%. Fortunately, there are no students who have ser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 among the objectives;2.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form School students and oth

22、er two school students on the level of comprehe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 data on the factors show that the Reform School students feel less compulsive-neurosis than average school students, but feel more maladaption than key school students;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form

23、 School students and other two school students on personality , The data shows that the Reform School students P factor of personality i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school students , but the N factor is lower; 4. In the intellectual-cultural orientation factor in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24、 Reform School students get significant lower score than other two school students; 5. Reform School students feel more parental penalty, strictness and denial than other two school students;6.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level and some factors of personality ,

25、 family environments and parental style ,such as personality N factor ,intimate , Expressiveness , parental deny and so on ;7. The family environments and personality have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Reform School students, the N factor of personality and Conflict fac

26、tor of family environments can predict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level in a large scale, which is amount to 38% and 40.7%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sult, we suggest: The first, the Reform School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curricular of mental

27、health ; The second , Reform School should conduct the family-education courses for all parents , it is useful for all parents to have a reasonable and common opinion on children education and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 The third , Reform School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educ

28、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 The fourth ,society should give large support to the Reform School ; The fifth, reform school should do something to improve their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Key words: Reform-school-student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Personality; Family environme

29、nts; Parental behaviors引 言工读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补充。它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那些品德行为偏常,普通学校难以教育、家长难以管教,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中小学生。工读学校是对有不良行为或品德偏常、有轻微违法行为的中小学生进行挽救、教育的学校。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行为上有偏差和人格上有缺陷的学生。因此作为工读学校,在对学生除了进行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外,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矫治、人格重塑就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工读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属于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

30、要补充,但由于工读教育本身在全国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区的普及程度差异较大,同时,由于工读学校本身的办学规模较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所以,有关工读学生的研究较为少见。然而,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工读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特殊教育对象,工读学校学生的教育同样应该受到理论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对工读学校学生除要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同样是工读教育的重要工作。为了能够对工读学校学生的教育更具有针对

31、性,更具有科学性,丰富工读教育中的研究成果,本文力图从人格、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影响工读生在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其品行偏常产生的原因,为工读学校今后开展这方面工作提供参考。第一部分 研究综述一、对工读学校教育研究的概况(一)中国工读学校创建的背景1我国工读教育是在20世纪50年代借鉴前苏联教育家安东谢苗诺微奇马卡连科(18881939)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的办法创办了首批工读学校,最早的是北京的温泉工读学校。前苏联创办高尔基工学团的背景是:苏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紧接下来的自然灾害中,出现了一大批被家人遗弃或因战争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儿的流浪儿童。到20年代初,新的苏维埃政府

32、看到这些818岁之间的流浪孩子已经发展到几百万,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接受任何教育,他们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毫无责任心,他们最擅长的便是滋事斗殴,做违法的事。其中,许多流浪青少年因生活所迫,靠乞讨、偷窃、抢劫、卖淫为生,最后沦为青少年犯。大批的流浪青少年由于生活和情感得不到社会的帮助和关心,于是他们用他们的方式来滋扰社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苏联革命刚成功,新政府便将关心和改造流浪青少年问题提出来,并组织有教育经验的专家对流浪青少年进行行为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改造。1920年马卡连科受政府委托,在波尔塔瓦外六公里处一个荒凉的农场学校内为孤儿和流浪青少年开办了一所工学团。首批招收6名1718岁的学生。马

33、卡连科把“工学团”命名为“高尔基工学团,”以表示对高尔基的崇敬。中国工读学校创办的时代背景也类似于前苏联。中国由于长期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连年的国内战争和自然灾害,造成了大批孤儿和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孤儿和流浪儿童的收容、教育和保护。于是在1955年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工读学校北京温泉工读学校。随后在上海、沈阳、重庆等大城市也相继建立了工读学校。中国工读学校的建立是参照前苏联高尔基工学团的模式。“工读”之意就是延用了“工学团”的意思。中国绝大多数的工读学校都设在远郊,大概也是参照了马卡连科“在波尔塔瓦外六公里处一个荒凉的农场学校内”的做法。(二)中国工读教育的性质

34、和作用关于工读学校的性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阐述和界定。1978年6月中共中央在转发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八个部委、办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工读学校是一种教育挽救违法犯罪学生的学校”;1981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办好工读学校的试行方案中指出“工读学校是教育挽救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的一种好形式”;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198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198738号文件中规定:“工读学校是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中学生进行特殊教育的半工半读学校,是普通教育中的一种

35、特殊形式,也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要逐步创造条件,把这类学校办成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工读学校的任务是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把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教育、挽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掌握一定生产劳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社会主义公民。工读学校要坚持“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指导思想,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能歧视、厌弃他们。”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将工读学校纳入第三章第18条,确定其为对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方式。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颁布,在第一章第六条,将工读学校确定为“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学

36、校”。1995年5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全国第三次工读教育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中对工读教育的性质重新进行了界定:“工读教育是对品德行为偏常及有违法行为的学生,通过特殊的办学方式进行教育转化的教育,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1999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组织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通知(教基厅19996号)”中指出:“工读教育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多年来,工读学校在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的教育、矫治、挽救工作,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努力把工读学校逐步办成当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

37、成年人实施教育、矫治、挽救的中心。”1999年11月,我国颁布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工读教育学校规定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形式。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又再次强调:各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办好工读学校几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8738号),积极办好工读学校。没有建立工读学校的要尽快建立。公安、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组织要积极协助教育部门办好工读学校,加强对工读生的品德、法制教育和心理、行为矫治工作,严格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劳动

38、等有关部门要帮助工读学校,提高学生择业能力,疏通就业渠道。并对认真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推进工读学校建设作了明确的阐述。综上所述,“工读教育是对心理、行为偏常及有违法行为的学生,通过特殊的办学方式进行教育转化的教育。”(柳斌,1995)学校既是对已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未成年学生进行矫治的机构,又是对有违法可能性的未成年学生进行保护预防的机构(李守诚,2001)。“工读教育的办学模式及学校名称各地从实际出发确定。不要求是一种模式,也可以不叫工读学校。今后工读学校只是教育分类的名称。学校名称可以自定。”(柳斌,1995)2工读教育作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多年来在对有严重

39、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矫治、挽救工作,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迁以及社会的进步,工读学校的数量比之建立之初已经大大减少,办学性质已大不相同,招生对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以轻微违法犯罪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功能到今天已经沦为次要功能。如今在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行为上有偏差和心理上有缺陷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来说,除了让他们接受文化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外,更重要的是重新塑造他们的人格,即矫治他们的偏差行为,使之具有健全的人格。总之,与传统的工读学校相比较,现在的工读学校除了具备过去工读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外,已经逐渐成为青少年不良个性心理

40、和行为问题的矫治指导中心,这是由于工读学校的特殊任务和其具备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三)工读教育的特点1.学校特点工读教育是普通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读学校招生对象和招生方式的特殊性: “工读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十二周岁至十七周岁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不适宜留在原校学习,但又不够劳动教养、少年收容教养或刑事处罚条件的中学生(包括那些被学校开除或自动退学、流浪在社会上的十七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柳斌,1987)2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工读学校招收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凡是品德行为偏常和有违法行为,受到公安部门一定处罚的学生。凡是送交司法部门处理不够条件推向社会成为流失生被公安

41、部门送来的,由工读学校直接接收。而普通学校难以教育,留在校内会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的,同时家长又没有教育能力,具备工读生条件的,由原来学校申报到各区教育局备案后,以转学形式,随送随收。二是工读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特殊性,在工读学校里,除了进行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外,更加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工读学校除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特点,开展矫治工作。遵循“

42、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学育人、造就人才”的办学思想,在工读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着重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工读学生法律意识,把学生教育转化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社会主义公民。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在进入社会后具有谋生能力,一些工读学校根据普通中学教学计划精神,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职业教育。在管理方面,许多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军事化管理,以及全天的生活管理。工读学校的规模一般不少于一百人,每个教学班以二十五人左右为宜。教师编制可高于普通中学,每个教学班一般不少于四人。职工编制,各地可从实际出发确定。由于工读学校承

43、担着“立足教育、挽救孩子,教书育人、造就人才”的责任,所以,工读学校的任务除了要把工读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外,还要对未成年学生的违法犯罪进行早期干预和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本地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从根本上实现 “为家长解难、为普通学校分忧、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的精神。在对工读生的转化教育方面,工读学校一方面加强对工读生的法制教育,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工读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和劳动技能训练,为青少年学生进入社会、适应就业提供了帮助。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许多工读学校采用了“托管生”和“工读预备生”的方法。“托管生”教育是为了配合普通中学解决学生厌学、流失问题,针对家长对送子女进工读学校顾虑多,怕丢面子、怕影响孩子前途、无力教育子女又渴望子女成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