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学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学士学位论文.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学生 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专 业 化学教育 班 级 2008级 姓 名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起止日期 2010-11-10至2010-12-1 2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专业及班级: 化学教育081班 学生姓名: 题 目: 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上交报告(论文)日期: 2010年 12月 22 日答辩日期: 2010年 12月 28 日指导教师: 2009 年 09月 20日签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前言.11 发散发散思维的特征及其训练要素12. 培养发散思维的途径和方法.1
2、2.1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12.1.1 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1 2.1.2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竞争、合作的思维活动氛围.2 2.2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12.2.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意识.22.2.2 激活学生发散思维信息,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6.3. 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现状及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主要方法.24.传统化学教学的负面影响.25.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35.1场景一实验内容.35.2场景二 组装仪器.45.3场景三 正确装置.45.4场景四-八 演示实验.46.发散思维过程中的优点. .46.1发散思维的作用.56.2思
3、维发散的角度.56.2.1 案例1 做“氨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56.2.2 案例2 质量守恒定律.56.2.3 案例3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发散思维.56.3发散思维的形式.56.3.1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56.3.2 案例156.3.3 案例2 .57.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几个阶段.58.结束语.5参考文献.8致谢.9本人声明.10摘 要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通过想象,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就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当前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这是创造活动中既重要又必须发生的第一步思维。化学
4、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文突破传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化学教学的方法,另辟蹊径,从交互智能课件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使化学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 化学教学 化学 发散思维 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前 言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顾名思义,发散思维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从已有信息出发,沿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种符合要求答案的思维过程。显然,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就像一个光源向四面八方发射一样,思考者从不同方向、方面去思考,所得到的答案肯定会多种多样,有些甚至是别人从未想到的,就是有独创性的。发散
5、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学习必定会事半功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严谨、科学、诚实的态度,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若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仅靠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虽然可以培养其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习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农村中学实验受经济条件制约,多媒体教学设备难以跟城市中学相提并论,但教师仍可以通过资助方法来提高农村中学实验水平,随
6、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发展,多媒体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已开始得到运用,并以其灵活性、趣味性、直观性、实用性为化学教学的课堂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1. 发散思维的特征及其训练要素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是 “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流畅是指思维活动灵活、迅速,畅通。变通是指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独特是指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取新观点,用新角度去反应事物,表现出对事物的超常见解。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训练,必须遵循以下几点:首先,扎实“双基”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活动的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7、是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发散思维活动中才具有取之不尽的源泉,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这里所有的知识技能在实验前都不能由老师加以“着重讲解”,由于老师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很自然的顺着老师的步伐进行探究,从而难以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其次,发散思维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讲授法是许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偶尔的实验尽管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探究的快乐,但时间有限,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要想在实验室里一一完成也是很困难的事情,那么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时,交互智能仿真课件就在实效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旦学生对于某一实验有了自己的看法
8、,交互仿真课件可以马上加以验证,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各种探索科学知识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以保证学生发散思维训练能够顺利进行。第三,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缺少质疑的精神和自信心,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一个从课本和老师那里获取知识的过程,对书本上的知识不去质疑,对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被动接受,没有任何疑问,这种缺乏创造性的学习,使学习活动变得枯燥无味,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第四,克服定式思维,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促进发散性思维。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过程,即是克服定式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过程。定式
9、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克星,由于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免重回旧路,而既定的学习方案也使得学生目光短浅,这时,克服定式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交互智能课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组织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带着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去学习,必定能使思维打开,进而发现更多新的路径。最后,正确看待发散思维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在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点。发散思维的结果并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其中的某些结果可能不是错误的。这些并不影响我们的发散思维,正因为有错误,旁人和自己才能判断出正确;有价值的东西正是通过与无价值的东西的比较才能证实自己的价值。因此,对于错误的发散思维,不能一味的打击,这样做,只会打击
10、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墨守成规。2. 培养发散思维的途径和方法2.1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2.1.1 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发散思维是从不同方向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各种可能的途径,会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下面是我使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进行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的教学教师:请同学们列表分析氢气,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异同点学生:H2、CO化学性质的比较可燃性还原性毒性H22H2+02点燃H20H2+CuOCu+H20无毒COCO+O2点燃C02CO+CUO Cu+CO2有毒 教师:展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要求学生观察装
11、置、参照上述表格分析的结果,来考虑CO还原CuO能否应用此装置。理由是什么? 学生:不可以,氢气无毒,未反应完的氢气,排放到空气中,没有大的问题,但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排入空气会污染空气。(学生通过两者化学性质的对比后,找出了H2、CO化学性质的差异,为作出判断提供了依据,使思维更加流畅) 教师:如何防止未反应完的CO排入空气中呢?同时又要检验和吸收生成的气体?(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拓展。) 学生:把试管改为两端开口的硬质玻璃管,用石灰水吸收和检验生成的C02,在CO气体导出的一端装上一个气囊,收集气体(通过比较H2、CO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联想到用石灰水来检验和吸收C
12、02,这是和H2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不同之处。学生比较顺利完成了此装置的独特设计,是基于对比结果给于思维发散提供了支撑。教师:如果不收集这些CO,还可以怎么处理? :学生:可以在管口点燃。(根据对比发现H2、CO都有可燃性,想出了这个不错的办法) 教师:如何把管口燃烧产生的热量利用起来? 学生:把管口转向另一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加热氧化铜。 对比教学的方法如同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有力的支撑着思维上每一步的拓展,降低了思维的跨度,促进了思维独特性的形成。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改进对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要求比较高。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设计或改进实验装置变得有可操作性。这种教学方可运用于很多物质性质的学习。2
13、.1.2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竞争、合作的思维活动氛围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教师应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有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14、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在班集体中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2.2 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2.2.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人都有潜在的研究与探索的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种潜在需求转化为对于科学思维方式的积极
15、搜寻。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当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可以抓住此契机,结合发散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发散思维提出了“三个维度”的理论,即思维的流畅度、思维的变通度、思维的独创度,它们依次反映了发散的量、发散的灵活性和发散的新颖性。在 化学 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地从这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唯有此,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意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 化学 教学中,学生对很多知识往往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很难激发发散思维意识。因此,在 化学 教学
16、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其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提出不同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其发散思维意识,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2.2.2 激活学生发散思维信息,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主要是指思维发散的量,这个量的多少是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的。知识越丰富,观察、分析、归纳、联想、类比的领域也就越宽广,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和新结论产生的机会也就越多。运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解题途径去寻求不同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勉励学生构建“化学
17、认知结构”,培养发散思维流畅性。发散思维流畅性与思维逻辑性直接相关,所以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使知识在层次上不断深化,更要注意把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特别要注意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提炼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解题方法,建立必要的解题思路,而解题思路离不开化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所以要使学生学会熟练地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来处理化学问题,做到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纳,善于使用化学模式,勉励学生在大脑记忆中构建“化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
18、的要素,在系统的网络中较快地检索到有关信息,寻找到较准确的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3. 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现状及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学校教育的高度程序化,这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是极其不利的。发散思维的实质是:创新找出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求异对未知的东西敢于大胆地设想,对已知的东西敢于大胆提出异议,突破常规。由于课堂教学、作业、考试的程序化、标准化,使学生没有机会创新,答案有背离就会被评低分。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构建他们自己的问题,或者重构已有的看问题的方式,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已写在考卷上或出自老师的指导中,仅仅是回答问题而不是探索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各种行之有效
19、的方法相继被使用在课堂上,例如,西方多年流行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即暂缓作出判断和评价,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供许多解答的教学方法。另外,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助长创造潜力”的具体建议,与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相比,托兰斯更注重教师的引导,奥斯本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活动。实践证明,无论是“头脑风暴法”,还是“助长创造潜力”的方法,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非实验性学科,如数学、英语等,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的确行之有效,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需要在不断地实验探索中释放自己的思维,这时,实验室无疑是学生释放
20、思维的催化剂,但是就目前来说,许多学校,特别是较偏远的中学,由于师资、时间、空间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做到让所有的学生在实验室学化学。这时,交互智能课件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4. 传统化学教学的负面影响 ( 1 )考虑问题过于习惯和直觉:思考问题光凭习惯、凭直感。失去对问题关键部位的鉴别能力,从而失去对问题整体的判断力。 ( 2 )运用规律过于呆板:考虑问题过分规律化,失去对问题某一局部的特殊性的把握。 ( 3 )思想僵化方法固定:思考问题单一、片面,只注意局部不注意整体,只注重表面现象而不注重本质,使得思维固定呆板。 ( 4 )思维不敏捷缺乏变通性:当思维在某方面受阻时,受定势影响不能转向另
21、一方向去寻找最优思路,最佳答案。5.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中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的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应运而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展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平台。该平台能有效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能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充分得训练,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及学习特点,下面我们以“探究氢气、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为例,来具体探讨此类化学教学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方面所起到的相比传统教学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其具体设计思路如下:5.1 场景一 实验内容提供给学生此次实
22、验内容,要求等,使学生任意设想自己所要进行的实验方案。由于这里所有的知识技能都不是由老师加以“着重讲解”,这就避免了老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5.2 场景二 组装仪器组装仪器用鼠标随意拖拽所需仪器,组装认为可行的实验装置。如下图1:图1 组装仪器此场景使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实验仪器,自己组装所需要的实验装置,由于提供的仪器较多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组装一种或多种可行的实验装置,也可以天马行空的任意组装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实验装置,由教师从旁指导,点评,指出其装置的独创性及缺陷,在错误中领会仪器安装的操作要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5.3
23、场景三 正确装置各种正确的仪器组装与学生自己的装置形成对比,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所组合的装置的缺点,进而把思维从错误的方向收回。如下图2:图2 正确装置这里由于能够对学生组装的实验装置进行及时纠正,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盲目,因此也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一旦学生对于某一实验有了自己的看法,交仿真课件可以马上加以验证,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各种探索科学知识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以保证学生发散思维训练能够顺利进行。5.4 场景四 演示实验 点击上一场景的某一装置,便进入该装置的演示操作场景。如下图3-1、3-2、3-3、3-4:图3-1 C还原C
24、uO图3-2 CO还原Fe2O3图3-3 CO还原CuO图3-4 H2还原CuO演示实验的也是以交互动画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在实验前可以预测各种操作及其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并加以验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发散到收敛最后上升到创造性思维的阶段。6. 发散思维过程中的优点从一个问题(信息)出发,突破原有的圈,充分发挥想象力,经不同的途径、方向,以新的视角去探索,重组眼前的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出多种设想、答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以某一问题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寻求多个答案实质:从一到多。犹如光源向四面八方辐射光线一样,洒水壶式的思维方式。6.1 发散思维的作用(1)核心性
25、作用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就为这个源泉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2)基础性作用 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方法中,有许多都是与发散思维有密切关系的。(3)保障性作用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个都十分正确、有价值,但是一定要在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6.2 思维发散的角度6.2.1 案例1 做“氨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高中我们学习氨的物理性质时,做“氨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此实验的现象是:由胶头滴管挤压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后,烧瓶里的水即由玻璃管自动喷入,直到烧瓶内几
26、乎注满水为止,而有时我们做 这个实验却失败了,看见水向上喷的力很弱,而且欲喷即止,烧瓶不会被水充满。 分析一下整个实验,因为氨极易溶于水,大量氨溶于少量水后,烧瓶里的压力应 迅速减小,这时外界大气压把烧瓶里的水迅速压上去,形成喷泉这一原理。那么 为什么有时这个实验会失败呢?我们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这个实验失败的原因。 这时就充分利用了发散性思维。氨气收集不纯,由于混有空气,导致实验失败 ;烧瓶橡皮塞塞得不紧,或者露气,导致氨气中混有空气而不纯;导管距离烧瓶太长,压强差不够而使实验失败;烧瓶不干燥也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因此 ,我们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6.2.2 案例2 质
27、量守恒定律下面以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的教学为例说明,教师先通过教材中的两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初步形成“质量守恒”的概念。再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指导学生讨论、理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质量守恒”的相关条件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对等量是“质量总和”,并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然后采用填空题、是非题及计算题等多种形式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运用,强化多题一解的训练,通过这种在教师精心指导下的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优化学生的求同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上述基础上
28、,再选择有一定深度的典型题目,如4.6克某物质,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4.6 克物质的组成元素各是多少克?经过分析就会发现,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运用的守恒量是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只要求出8.8 克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5.4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问题就不难解决了。通过这样的深入训练,引导学生于变动中寻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抓住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求同思维进一步深刻、拓展。6.2.3 案例3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
29、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人类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首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奇特的实验现象。例如:一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
30、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学生很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反应。6.3发散思维的形式6.3.1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相对于纵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形式。纵向思维是按逻辑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收敛性思维。而横向思维是当纵向思维受挫时,从横向寻找问题答案。正象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多维的一样,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则代表了一维与多维的互补。最早提出横向思维概念的是英国学者德博诺,他创
31、立横向思维概念的目的是针对纵向思维的缺陷提出与之互补的对立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的几种方式:(1)横向移入。把其他领域的好方法移到本领域来。(2)横向移出。把本领域的成功方法移到其他领域去。如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发现酒变酸,肉汤变质都是细菌作怪。经过处理,消灭或隔离细菌,就可以防止酒、肉汤变质。李斯特把巴斯德的理论用于医学界,轻而易举地发明了外科手术消毒法,拯救了千百万人的性命。再如仿生技术等。(3)横向转换。不直接解决问题,转换成其他问题,如曹冲称象,把测重转换成测船入水的深度。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现有的和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而产生新信息的过程。而多角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则要
32、求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下,通过“发散思考探索实践讨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6.3.2 案例1 例如:2.8gCO在高温下跟5.8g某种铁的氧化物完全反应这种氧化物是( )A、FeO B、Fe2O3 C、Fe3O43、变换解题方法(即一题多解),寻求解题方法上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进行思维发散、探索最优化的解法。此解法上由繁至简有以下几种形式:(1)试探式求解法:用2.8gCO分别去求需要FeO、Fe2O3、Fe3O4各多少克,所求结果与已知铁的氧化物质量5.8g相一
33、致时即可选用。(2)对应成比例法:在化学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与对应物质的关系量成比例。56+16 12+16 562+163 3(12+16)72:2818:7 160:8440:21 563+164 4(12+16)232:112=29:14实际(已知的)质量比为5.8g:2.8g29:14,因此该氧化物为Fe3O4。(3)综合统一法:设该铁的氧化物为FeXOY。则:FeXOY+yCO XFe+yCO2 56X+16y 28y 5.8g 2.8g 则氧化物为Fe3O44、变换提出问题的方法,实现问题的转化从而使学生思维发散,此题确定的是氧化物,在教学中可以设计提问形式如下:氧化物
34、的名称;氧化物的化学式;氧化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氧化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氧化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氧化物中铁元素的元素质量分数等等。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没有固定答案(即多种结果)的习题;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去发散思考,运用多种方式推断得出多种结论。6.3.3 案例3 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硫酸,另一瓶是硫酸钠,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设计鉴别方案(最少两个方案),要求简述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所用试剂根据情况自定)。解:方案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样品,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石蕊变红色的是稀硫酸,无变化的是硫酸钠。方案用两支试管各
35、取少量样品,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无现象的是硫酸钠。方案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的样品,分别加入少量铁有气体生成的是稀硫酸,无现象的是硫酸钠。方案用两支玻璃棒各蘸少量样品分别涂在PH试纸上,显酸性的是稀硫酸,显中性的是硫酸钠,等等。通过这样的习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多向性和立体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7.农村中学化学教学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几个阶段首先,在实验前,化学教学先给出此次实验的内容及主要的相关知识,即给出发散点,这里没有老师强调该从哪一步出发,接着做哪一个项,那么学生的思维沿着这个点可以从四面八方发展,这里避免
36、了教师无意识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不得不自己去思考各种实验模式的可能性。其次,在仪器组装场景中,学生可根据已给的大量的仪器组装出自己的理想中的装置,由于这里给出的仪器并不是都能用的上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需要的仪器,这里,就避免了学生在已有的框架中隔离操作。懂得选择,这也是发散思维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在组装仪器的过程就如游戏般,这也培养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再次,各种正确的仪器装置,便于学生从中找出与自己所组装的装置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加强了学生的寻求结果的动机。训练发散思维的关键因素是内部动机,专注于任务本身的状态。这就摒弃了学校教育单纯的外部诱因,不会使学生只专注于所要达到的目标
37、上,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体验更多的快乐。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最后,实验场景中的交互动画,可以使学生快速直接的检验由于自己亲手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实验结果,由于是模拟实验,学生不必担心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可以大胆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及时将思维从错误的方向拉回来,由发散思维走向收敛思维最后达到创造性思维的境界。8. 结束语交互仿真智能性课件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不俗的作用,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组织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带着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去学习,必定能使思维打开,进而发现更多新的路径。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忽略实验室和教师的作用,交互智能仿真课件的使用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
38、之上,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在遵循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实验室中把基础打牢,然后通过交互智能课件高效快捷的不断探索新的实验路径,只有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参考文献1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发散思维培养方法初探2 高政一等训练发散思维发展创造能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2):26-303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月版.5 黄红梅,冉鸣等应用交互仿真性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尝试J化
39、学教育,2009,(6):43-446 吴海燕,刘源等交互仿真智能性课件运用于气体溶解教学初探J化学教育,2008(2):53-55.7 蒋红霞,冉鸣等,浅谈化学教育仿真软件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 (5):42-43致 谢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 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写论文的过程中, 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他的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和写的过程中,他们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本人声明我声明, 本论文及其设计工作是由本人在指导教师 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在完成论文时所利用的一切资料均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若在院毕业论文审查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 作者: 年 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