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教案2(2023春).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86980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教案2(2023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教案2(2023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教案2(2023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教案2(2023春).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昼夜和四季1 .昼夜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课是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太阳的东升西落之后,进一步认识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与天 体东升西落现象。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探究地球的运动”目的是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及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活动2”模拟昼夜的形 成”意在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应用与拓展“谁先迎来黎明” 旨在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 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昼夜交替成因的兴趣

2、;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作出判断,与人合作学习、沟 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统一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的成因。【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2 .能归纳出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能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对人们 生活的影响。科学思维1 .能用科学的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2 .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3 .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实践L能从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4 .能对地球的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作出假

3、设。5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地球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的信息。态度责任1 .能对天体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2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关于形成“天体东升西落”现象的可能性。3 .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师准备】转椅、太阳模型、地球仪、橡皮泥、手电筒、同一地点昼夜情境图、哥白尼“日心说”视频 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引导:我们知道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会发生什么现 象呢?(出示同一地点白天与黑夜的图片)昼夜现象

4、有什么规律呢?(交替、循环)2 .提问: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和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 .探究地球的运动。(1)作出假设。谈话:我们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成因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个学 术讨论会,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 楚。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和理由。假设:太阳的东升西落可能是由于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2)实验观察。出示实验方法:A.一名学生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B.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规定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

5、针(自东向西) 和逆时针(自西向东)旋转,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1页中。(3)得出结论。讨论:我们怎样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小结: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24小时。2 .模拟昼夜的形成。(1)提出问题。引导: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你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吗?(2)作出假设。假设:昼夜交替现象可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形成的。(3)实验观察。讲述实验方法:A.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

6、小人。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 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B.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4)得出结论。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想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小结: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对 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 .引导: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判断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被太阳照到。2 .提示: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两个城市的东西位置来思考

7、。3 .判断:学生进行判断。4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学习背景】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 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地球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照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 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 为参照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小时15 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自转角速度为每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 -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 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地

8、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 不同的地方时间,还有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波。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等现象,这为学生进一步认识昼夜形成的原因等 知识提供了基础。【教学后记】2.地球、月球和太阳【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之 后,进一步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 两个活动。活动1 ”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指导学生认 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地球的公转、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活动2“认识地球的引力” 意在通过实验、观察等活

9、动,引领学生认识地球的引力。应用与拓展“自制重锤”旨在通过制作、 观测等活动,引领学生了解什么是重锤及其使用方法,体验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 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动手制作、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 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探究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 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的兴趣;树立学生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 探究、沟通交流,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能描述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2 .能描述地球的公转和

10、月球的自转和公转。3 .能说出什么是地球引力。4 .能举例说明地球引力作用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思维1 .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2 .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实践1 .能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 .能通过观察、制作、实验等方式来获取信息。3 .能用科学的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态度责任1 .能对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用新的思路、新 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制作方案。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沟通,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 体的观点。【教师准备】三球仪、白纸、铅笔、计算器、

11、直尺、圆规、铁丝、橡皮泥、钳子、健子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 .引导:(播放儿歌:“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绕着太阳转呀转,一年一年停不 了想一想,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3 .提问:地球、月球和太阳它们的相对大小是怎样的?它们的运动方式又是怎样的?(二)观察模型,感知事实1 .讲述:人们为了模仿自然界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的情况发明了三 球仪。(出示三球仪图片)三球仪中间的太阳一般采用发光的灯泡制作,小地球仪模拟的是地球, 离地球近的小球体模拟的是月球。通过三球仪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我们

12、想要了解的信息。2 .出示观察要求:(1)观察地球、月球和太阳谁大谁小,它们之间的相互距离是怎样的。(2)转动三球仪观察地球是怎样运动的,月球是怎样运动的。(3)观察地球在运转过程中地轴指向哪儿。3 .观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4 .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补充或评价。(三)制作模型,理解事实1 .引导: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只能初步感知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运动方式,而 实际上它们的大小和运动方式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根据有关数据,(出示地球、月球和太阳的 一些相关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一个三球模型来进行理解。2 .讲

13、解制作方法:(1)将地球的直径(12756千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384403千米)都看作1厘米,把月 球和太阳的直径以及三球间的平均距离也缩小相同的倍数。(2)按照缩小后的数据绘制三球模型图,并在图中标出相应数据。(3)选择合适材料分别制作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模型。(4)寻找合适的地点,按照缩小后的距离摆放三球模型。3 .制作:学生分组设计、制作三球模型,并将三球按比例缩小后的数据和三球模型图记录在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四)分析思考,得出结论L交流:指定小组代表展示本组制作的三球模型,并用科学语言描述三个天体的相对大小及 相对运动方式。4 .播放: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大小及地球、月球运

14、动方式的视频。5 .小结:地球围绕着地轴自转的同时,也在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公转时地轴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在自转。月球的公转 周期大约是一个月,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大致相同,所以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我们看不到月 球的背面。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传说在三百多年前,牛顿正在苹果树下看书,忽然树上一个苹果落下来掉到地上。他 想,为什么苹果一定要落到地上,而不“落”到天上呢?是啊!人们不管住在地球的哪个地方都 不会离开地球表面,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吧!(二)实验观察,获取信息1 .讲解实验方法:(1)

15、手持乒乓球、涯子、橘子等,松开手让它们自然地下落。(2)连续试几次,观察它们下落的路线是怎样的。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3 .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三)分析信息,形成知识1 .讨论:为什么物体总是向下落?是什么力把物体拉下去的?2 .阅读: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归纳活动结论。3 .播放: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和重力。(四)拓展延伸,制作重锤L引导:我们知道物体下落是因为它们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地面的。人们根据重力这一特点,发明了重锤,用来检验墙壁等 物体与地面是

16、否垂直。(出示重锤)大家观察重锤由儿部分组成,下面我们也来设计制作一个重锤, 体会其中的奥秘。4 .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制作重锤的方案,教师提示学生选择的锤一定要质量大、体积小。5 .制作: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制作。6 .检测: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重锤检测教室墙壁等物体与地面是否垂直。7 .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重锤,说说自己制作重锤和利用重锤检测物体与地面是否 垂直的体会。【学习背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运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形式叫做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恒 星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从北天极向下看,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根据日出东方 的习惯,也可以说是自西向东

17、的。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轨道全长9. 4亿千米。地球公转平均线速度每秒30千米。地球公转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自转 轴对于公转轨道面是倾斜的,夹角为66 33,而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不论在轨道的哪一点, 自转轴总是指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即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地球就是这样一面自转,又一面侧着身 子公转。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401千米;月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都是27. 3日,因此它总是以 同一面对着地球。人们为了模仿自然界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的情况发明了三球仪。三球 仪中间的太阳一般采用发光的灯泡制作,以照亮地球和月球。地球倾斜着在轨道上绕

18、日旋转,月 球绕地球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相交成一个角度。这样就可以演示日食和月食、月球的盈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和四季的交替等现象。学生在中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了 解了月球表面的概况,这些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相对运动方式奠定 了基础。【教学后记】3.四季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之后,进一步认识地球公转带来的四季变化。本课设计 了一个主要活动“探究四季的形成”,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四季的形成与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有关。应用与拓展“观测影子的长短变化”旨在引领学生通过阅读

19、、制作、观 测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的变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四季成因的兴趣;树立学生注重证据、作出判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 尊重他人、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认识四季的成因。【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能归纳出四季的成因。2 .能说出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有规律的变化。能举例说出四季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 响。科学思维L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方式得出实验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3 .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实践1 .能从四季的事物变

20、化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 .能对四季的成因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3 .能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获取有关四季形成的信息。4 .能用科学的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实验现象。态度责任1 .能对四季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2 .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多人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教师准备】地球仪4个、灯泡1个、立柱(小棍)4根、塑料条(带刻度)4块、同一地点四季图片4 张等。r学4准会】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引导:(出示四季图片)这组四季的图片让我们领略到了四季的风景,知道了四季的特点及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于四季,你还想知

21、道些什么呢?2 .提问:四季是怎样形成的?(-)分析思考,作出假设1 .讨论:(1)不同季节事物的变化与什么有关?这说明影响四季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2)四季变化的时间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也是一年,这说明了什么?2.假设:四季形成可能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有关。(三)掌握方法,实验观察L播放:实验方法的课件,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的过程和方法。2 .汇报:指定学生回忆实验方法,然后出示实验图片和实验方法。(1)照实验图片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北。(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处。在立柱所在位置(背 对灯

22、光的一侧)粘上一条带有刻度的塑料条。(4)让台灯逆时针慢慢动起来,地球仪跟着自西向东转动,注意保持地轴始终指向北,观察 立柱影子的长度。3 .记忆:学生回忆实验方法,并进行复述、记忆。4 .出示注意事项: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实验中要注意安全,细心操作,认真观察记录。5 .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6 .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四)分析推理,得出结论1 .讨论:(1)随着“地球”公转,在不同季节的位置上,立柱的影子长短是怎样变化的?(2)根据影长变化判断地球公转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推

23、想四季是怎样形成的。2 .播放:四季成因的视频。3 .小结:I四季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有关。(五)运用知识,拓展延伸1 .认识圭表。讲述: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用在地上立杆测影的方法,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 变化。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在一年中,每天正午时分,杆影的长度有这样的变化规律: 夏季短、秋季中,冬季长,春季中。这种变化规律每年循环一次。人们根据这个规律,制造出测 定季节和年的圭表。圭表由两部分组成:平卧的叫圭,立的叫表,圭和表相互垂直。圭平卧在正 南北的方向,上面有刻度。表立在圭面的南端,正午时表影正好投在圭面上,根据圭面的刻度, 可以知道

24、表影的长度。2 .制作圭表模型。(1)出示制作方法:在木板上垂直钉一个大钉子,钉子为表,木板为圭。(2)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圭表模型。3 .使用圭表模型观测影子长度。(1)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坚持用圭表模型观测一年中24个节气日正午时分影子的长度。(2)观测:正午时,将圭表模型放在阳光下,转动木板,使钉子的影子正好投在木板上,用 尺子量出钉子的影长。将观测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3)评价:每两个月对学生的观测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价。【学习背景】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又称太阳高度角。在任 何地点,进入晨昏线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为最低,这时的太阳高度

25、为0。一天中正午时太阳在 天空的位置最高,这时的太阳高度最大。一年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春 分日和秋分日太阳高度居中。太阳高度较大时,阳光直射地面,地面吸收的辐射热多,温度就高; 太阳高度较小时,阳光斜射地面,地面吸收的辐射热少,温度就低。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 33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 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太阳高度较大,地 面吸收太阳的辐射热较多;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气温较高。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 短夜长,气温较低。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小逐渐变大,气温逐渐由低到高。由于地球围绕太 阳公转,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指向北,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学生在低、中年级己经认识了太阳的位置、四季变化现象、一天中气温和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等 内容,这些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四季的成因提供了基础。【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