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 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 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 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 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 身
2、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 要做君子。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 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 一 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 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 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 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 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 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
3、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 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 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 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 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 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 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 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
4、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 广泛认同和景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 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 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缘于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谈到,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一定要先获得知识的句子是:(2)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成 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句子是“,(
5、3)老子中“, ”两句告诉我们不仅要知人,也要 自知。【答案】.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核能科学家王大中当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就成为了屏蔽试验反应堆设计建 造者之一。当时中国(),科研条件艰苦,生活设施落后,且各国都对反应堆的研究保 密,没有资料可以借鉴。他们从零起步,(),历经6年,建成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 的核反应堆。“攻克关键技术不可能()。”王大中说。2021年,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 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
6、平。“核电技术一定要实现反应堆固有安全。” 40多年前 王大中就认定了发展方向,这也显示出他的(),“他的这种战略眼光有时候近乎神 奇。”张作义如此形容他的恩师。回首来路,王大中感慨,科研如登山,过程往往充满着困难、挫折和风险;克服困难 需要什么?需要悟性、勇气和韧性。面向未来,86岁的他初心不变:“科技事业是一项崇 高的事业,值得一辈子去追求和奋斗。”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一穷二白B. 一文不名C. 一文不名D. 一穷二白首当其冲 攻坚克难 首当其冲 攻坚克难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卓尔不群 远见卓识 卓尔不群 远见卓识19 .请将文中画波浪
7、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 D 19.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建成。该核电示范工程具有固有安全特性。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0 .比喻,把科研比作登山,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科研过程的艰难;设问,先用“克服困难需 要”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的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可以想办法种点儿菜。”如今“种菜情结”,已不是长辈的专属 O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洒满阳光的阳台是
8、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年轻人转型为“城市 农夫。开始在自家阳台种菜。“今天,你种菜了吗?”成了都市流行寒暄语。不少年轻人 还将阳台种菜视为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小阳台成为“桃花源”。阳台虽小,但在方寸之 间,与泥土、种子相处, ,放松身心,享受难得的田园时光。在住宅小区的阳台种菜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毕竟城市空间人口密集,楼上楼下邻居因 为阳台浇菜渗水而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 ,是建设“阳台菜园”的先决条件。只 有这样,才能让自家和邻居共享瓜果之乐。2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J四婶慌忙的说。B.妙玉笑道:“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
9、异常,故此听住了。”C.鲁侍萍:我是你的一一你打的这个人的妈。D.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 D 22.而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能让人缓解压力 不影响邻里关系 (邻居和他人)四、写作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 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徒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古代优秀的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其位,则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有 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
10、心系朝堂,时时牵挂国事,以各种方式表白心迹。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爱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选择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烛之武临危受命,将爱国落实到了行动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世的爱国者,同样用行 动诠释了何为爱国。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数不清的人物,一代又一代,他们对爱 国,总有着不同的行动诠释。他们告诉我们,爱国与个人相关,与时代相关,更与行动相 关。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于敏,深藏功名、埋首奉献的张富清,创
11、建超级杂交稻技术 体系的袁隆平,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申纪兰“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 号获得者,一个共同特征就在于他们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 的无限忠诚,以行动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 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 正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竭诚报国,我们的国防更加稳固有力,生活更加安定有序,经济 社会发展更加欣欣向荣。这些功勋模范人物竭尽所能乃至穷尽毕生之力,为党、国家和人 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所有炎黄子孙的内心深处,家国同梦、共创美好
12、、复 兴伟大中国是他们最本真、最深层、最恒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这 种情感不会因时空的睽隔而阻绝,而衰减。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 责。艰难见真心、磨练出意志,越是负重前行,砥砺奋进,越是需要激励起强烈的爱国 心。爱国、报国、强国是新时代我们的人生追求和责任担当。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 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报国是最鲜艳的色彩。历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爱国与否,不仅在精神层面形成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的 分界,也往往在意义层面引致人生价值、社会贡献的分野。在国家大事、民族大义、时代 需要面前,爱国情感总能生发出强烈的责任感、旺盛的战斗力、执着的事业心,指引一个
13、人建树卓著功勋。可以说,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构成了一个人养浩然之气、立鸿鹄 之志、成不朽之业的精神源泉。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 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 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 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 正把爱国之志变
14、成报国之行。拂去岁月的尘雾,打开历史的启示录,我们看到,魏征、王安石、杜牧、苏洵,只有那 些与祖国荣辱与共、以坚定的爱国信仰紧紧把握住今天、不辱祖国使命的人,才会在历史 的长河中获得永生的机遇,化为永存的浪花。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不 畏,是忧国忧民的感叹,是救国救民的情怀;爱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是前赴后继的 执着。正是因为这一份份伟大的爱国情,才使得今天的炎黄子孙一次又一次在世界的舞台 展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如今,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寸都深深地烙下华夏后代的足印,每 一寸都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然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 孙的选择
15、。谢谢大家!“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的观念。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 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 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 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 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 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 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
16、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 生信条。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 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 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材料二: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 “君子二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 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
17、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 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 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 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J, 寸寸O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 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 配。如“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 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 学。不仅需要“学
18、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 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 淌在中华大地上。哪里有君子的身影,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 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工或者说,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 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 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弘扬君子
19、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 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 和人文素养。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 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显然是对君子的误 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 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 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 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
20、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改造了 “君子”概念的内涵,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他一生苦苦追寻的结 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B. “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其他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对君 子人格都表示认同赞许。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 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D.有人认为,君子是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是腐儒书生的代表,缺乏血性和勇武,这是对 “君子文化”的误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
21、广泛认同和尊崇,形 成了生生不息的君子文化。B.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至今人们都把君子人 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 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 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3 .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 .比较材料一和材
22、料二内容上的异同。5 .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答案】1. B 2. A 3. D4 .相同: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内涵和意义。不同:材料一主耍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材 料二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论述。5 .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 人的圭臬;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 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大众受教育程 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
23、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 文化建设。(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大禹的寂寞何向阳时隔几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轩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下传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 走。夏禹,一半被压成纸形,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口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 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的 万岁峰下,面对巨大的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寂寞的。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有个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 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 布满
24、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 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迎面扑来,相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 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横”的做法更惹人眼目,“东渐于 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 “太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那就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 入”。较之,我倒更喜欢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 “敢”字,可能更 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 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寂寞吗?禹
25、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稣的人用堵的方法最终 没有止住水而失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 而民生之事重大。史记中那一句“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让人看了心悸,可见当时的责 任制非常严明。“舜举稣子禹,而使续稣之业”,这里面有种难以用人情释解的苦痛,舜此 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命的压力,不知当时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 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生活困苦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 外了。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 证。“禹治鸿水,通蟆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日
26、: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 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 破北方而启生J这则故事一波三折,写得太生动,也太苦涩,还有启之生,也十分扑朔迷 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峭壁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 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 雨阳光都经历过了,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历史传说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 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他的寂寞不是后天的懵懂,而是在当时,最亲 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 力,能够
27、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漫的大潮 淹没自己。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 去。对于这帮人,大禹怎么不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 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永担背后的冷嘲热讽、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 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治水的人。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 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会因随时随处而改变心境,也会遗忘。他们 忘记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 然而,内心呢?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
28、,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 沉吟,或者祭奠?(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轩辕关的地貌写起,然后转入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在现实与历史的 交互中再现英雄的业绩。B.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且对大禹的寂寞进 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C.稣用堵的方法最终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用导的方法治水成功而被人纪念,体现了个人 功绩事小,民生之事重大。D.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达 了作者的愤懑之情,引发读者深入思考。7 .下列对木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9、A.文章开头的“一半被压成纸形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与结尾的质问遥相呼应,表 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发人深省。8 .文章大量引用史记中的句子,既写出了治水的难度,表现了大禹的辛劳与忙碌,也 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C.作者认为“不敢入”体现的是责任,“不入”体现的是忘我精神,作者更欣赏大禹将国 之大事扛于肩上的担当与责任。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写出了大禹的勇往直前,实干笃行,也展现了他的 寂寞与忍耐。8 .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大禹”式人物。请结合作品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大禹” 式人物的理解。【答案】6.
30、 D 7. C8 .在叙写现实中灵活地使用史料,使内容更加真实、丰富,增强说服力和作品的厚重感, 使作品更具历史的纵深感;可以拉开时间距离,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使大禹这一历史形象更加 丰满、立体;现实的荒凉和史料的记载相互印证,突出了大禹恒久的寂寞,引发读者思考;历史与现实交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大禹的崇敬和叹惋之情。9 .他们一心为公,勇于奉献自我,公而忘私,他们的精神是可贵的。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不在乎世人的看法,坚守初心,勤劳刻苦,他们的品质是崇高的。 他们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背负着世人的偏见与冷嘲热讽,他们于彼时是寂寞的。他们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文字,却走不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31、,他们没有被后世铭记,他们于 后世是寂寞的。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 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 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 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 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 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
32、无鱼,人至察则无 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 之生,则善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 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 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文本二: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33、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 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 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J(节选自孟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 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B.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 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C.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
34、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 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D.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 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麻,丝指蚕丝,是绸缎的原料;麻指麻类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布。B.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C.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D.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12.下列
3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 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这就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B. “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 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C.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忠诚而 有信义,都是在上位者应该做到的,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D.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数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 “恻隐心、羞 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的基本属性,读来气势酣畅。13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4 .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0.A 11. C 12. C13. (1)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2)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14.统治者要实行仁政。文本一主张“君子莅民”“以仁辅化”,这与文本二所说的“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 忍人之政”意思基本相同。参考译文:文本一:女子(织布)一定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亲自挑选完美的材料,贤明的
37、君主 一定亲自挑选身边的大臣。在选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时就轻松,君子要想得到美 誉,就一定谨慎身边的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一样,致力于高处却更加害怕掉下 来。拉车的六匹马分散乱跑,定是在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百姓背叛正道,必定是因为君 王政治措施的错误。民众热爱你,你就能存在,民众厌恶你,你就要灭亡,治理民众的人 必须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因此面向南从政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能恭敬, 有了根本却能考虑末节,治理政事却能建立功业,长时间居于官位却不停地努力,近处的 感情沟通了却畅达到远方,观察一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 的,因为做好了自己。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
38、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君子治理民众,不 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如果要求民众做他们不愿做的事, 强迫他们做不能完成的事,民众就会痛恨;痛恨就会做一些邪僻之事。水太清就没有鱼 了,人极其明察就没有追随者了。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们的长处,赦免他们的过 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过从善。 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好了。政令不和谐,民众就不会服从教导;不服从教导,民众就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不习 惯遵守法令法规,就不可能命令他们了。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话被别人相信,最好的办法是 先要虚心听取意见;要想政
39、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要想使民众迅速 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的道理来管理他们。所以如果不依靠忠信,就不可能取得百姓 的亲近和信任;朝廷和民众不能相互了解沟通,就不能取信于平民百姓。文本二: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 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 样容易(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 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 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
40、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萌芽却 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 人。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 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 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捣衣诗柳悻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 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
41、,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 边塞之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 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窗前悲鸣, 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 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16.梁书中记载,南
42、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赏析颔联的精妙。 【答案】15. D 16.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 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对仗(或对偶):内容 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 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 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