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内燃机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284186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内燃机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内燃机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内燃机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内燃机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提高内燃机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中对车辆工程专业内燃机原理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手段及教学设计理念提出了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内燃机原理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7-0256-01 内燃机原理课程是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经济性、动力性、排放、振动、噪声等性能为探讨对象,深化到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是使学生获得发动机的组成、工作过程、性能指标等学问,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课程本身所涉及的新概念比较多,目前的教学环节中缺少直观的演示,与学生习惯的借助模型教

2、具进行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为提高教学效果,克服学生的学习障碍,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驾驭基本理论,依据内燃机原理课程内容支配,分析教学活动涉及的多种因素,我们总结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须要驾驭的课程内容内在规律和教学方法,在课程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敏捷选择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数码产品的普及,计算机、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软硬件教学手段已经起先大量应用到课程的教学中。但是许多探讨成果表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法假如应用不当弊端许多,特殊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当留意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首先,传统教学方法是学生在以前的教化生涯中所熟识和习惯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更加薄弱的学生

3、或有语言障碍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 通过板书、挂图、教具等传统讲授方法是可以与学生较多思索和理解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作笔记,更加便于学生对学问的驾驭,也可以发挥老师的人格魅力及学生的特性。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可以综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如在热力学,燃烧过程换气过程等部分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视频和动画。计算机多媒体协助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现代化工具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创建出具有视听、图文和影像效果的教学系统。本课程中可将一些实物和模型演示过程中难以展示和视察到的零部件连接、运动方式及其工作原理清楚、逼真地显现出来。如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演示图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

4、行程仿照发动机工作的真实过程; 燃油喷射过程图用散点的稠密程度代表混合气的浓度,用圆圈代表它的限制信息在传感器与ECU之间的传递等。这样的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而在内燃机结构和热循环中借助挂图和教具,甚至是发动机拆装试验台等试验设备进行互动式教学,将更有利于课程内容的传授。所以恰当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是实现该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方法。 二、使学生建立课程内容的整体概念 课程内容是以发动机作为探讨对象,分别从发动机的燃烧室和发动机的功率输出轴进行探讨。根据教学大纲,从燃烧室角度进行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包括换气过程和燃烧过程;从功率输出轴度进行探讨

5、的主要内容是“发动机特性”,其中包括“发动机速度特性”和“发动机负荷特性”,以及两者综合出来的“万有特性”。课程中须要重点驾驭的发动机性能指标正是“发动机工作过程”和“发动机特性”这两部分内容所涉及的评价指标的定义,主要包括指示性能指标和有效性能指标。“工程热力学基础”部分是了解发动机冲程的概念和换气过程参数的基础,学生须要联系热力学中的志向循环和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循环之间的关系。这样将各部分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便可避开给初学者杂乱无章的错觉,在整体相识的基础上,学习和驾驭各部分内容也就显得轻松简单。 三、讲授内容结合实际 内燃机原理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对接触实际较少的学生往往作为纯理论来

6、接受和复习,这反而远离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结合发动机在实际运用中学生熟识的现象。比如在描述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分是可以比较两个发动机在进排气管布置上的区分,在分析充气系数时可以顺便说明多气门技术,比较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数量和尺寸的不同,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ble Valve Timing)等新的发动机技术。在分析冷却水温对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时,可说明实际中为什么发动机须要添加冷却液以及冷却液的温度特性。可以结合发动机的特性曲线说明汽车在行驶中的适应性,油耗、排放与速度和阻力的影响等等。以上现象紧密结合了汽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而随着轿车在家庭

7、中的普及学生刚好又熟识这些现象,授课内容与实际现象相结合,这会使学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四、实践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实施 实践教学是随着理论教学的进行,根据相应的进度支配试验环节,使学生通过试验、实习巩固理论学习,培育实践技能。在内燃机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中,我们充分体现了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后继课程须要,贴近科技进步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涵盖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使老师由学问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坚持依据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确定课程目标,从平行课程和后学课程的须要来支配试验的必修内容和可扩展性。

8、比如发动机特性是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后续课程中讲解汽车动力性、经济性等参数时必需要驾驭的学问点。假如通过试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各特性曲线形成过程并与市面上的发动机参数进行对比,可帮助学生通过特性曲线深化理解发动机的相关特性。 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对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从而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敏捷采纳以上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使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通过细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来消退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勋.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优化设计探讨报告R.重庆:重庆交通学院科研项目,2022 2陈兴海.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J.中学文科,2022(12):46-47 3毛保华,杨肇夏,陈海波.道路交通仿真技术与系统探讨J. 北方交通高校学报.2002.26(5):37-46 4陈钊.发动机原理及构造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教论坛,2022(5):116-117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