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283145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综析】佛山一中月考语文试卷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2014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2014年的高考,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试卷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完全一致,文本类阅读,适合不同考生去选用。阅读题所选素材为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这两篇阅读材料都注重对考生文学修养的考查,在题目的设置上考点涵盖

2、面较广,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挖掘文本内在含义。试卷注重对考生表达能力的考查,此类题在题目设置上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所选材料紧扣热点。作文题为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富于现实意义,引领学生思考,学生下笔较易。应该说,这份试卷有助于高考考生临考前的备考,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题文】A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嗔怪/瞠目 戕害/踉跄 供不应求/供认不讳B.整饬/叱咤 拗折/执拗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C.毗邻/纰漏 应届/膺选 脉脉含情/一脉相承D.羞赧/赦免 践行/僭越 曲高和寡/曲突徙薪【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

3、层次为A(识记)。【答案解析】A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chn/chng”“qing/qing”“gng/gong”;B项,读音分别为“ch”“o/ni”“ling” C项,读音分别为“p/p”“yng”“m/mi”; D项,“ni/sh”“jin”“q/q”。【思路点拨】辨识形近字的方法技巧:着眼部首,以义辨音。许多形近字都是因部首相近而误读,因此辨析时要着眼于部首,从意义方面加以区分。细微之处,审慎区别。有些字形相近而读音迥异的汉字也容易读错。如“谄(chn)媚”、“陷(xin)阱”、“馅(xin)饼”中,“谄”字就容易受后两个词语中字形相近的字的读音影响而误读。粹(cu)”、“荟萃(cu

4、)”中,“猝”就容易受后三个字读音的影响而误读。因此要审慎区别。分类比较,强化积累。形近字看清细微差别。采用比较法,将其形、义结合起来识记,可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如“戊”“戌”“戍”这三个字,字形十分相近,不妨比较记忆,编制歌诀:“横戌(x)点戍(sh)戊(w)中空”。【题文】D0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讲故事比讲道理更重要。曾经精致呈现的美食色香味,通过一个个的故事,不绝如缕地渗入国人心田,让人开始重新掂量民以食为天的分量,不但品味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更感恩食材中的诚信与情义,甚而忧虑五千年饮食文化在利益之惑中的局部迷失。难怪有观众说,“舌尖2”让人看了,不再只是垂涎,还有

5、了流泪的冲动。A.精致 B.不绝如缕 C.民以食为天 D.甚而【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解析】B 解析:B项,“不绝如缕”的意思是“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不合语境,应为“丝丝缕缕”。【思路点拨】高考命题在考查这一考点时,选用的熟语(以成语为主)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中学课本,尤以报纸、杂志中容易出错的熟语出现的频率较高。考查的主要形式为客观选择题,偶尔也以主观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题型:识记熟语个别字的读音,与语音题结合考查;熟记熟语个别字的字形,与字形题结合考查;辨析熟语

6、使用的正误;熟语辨义替换等等。从近几年安徽高考试题可以看出,熟语(包括成语)是高考的必考点。【题文】E0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信息时代的互联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挑战甚至潜藏风险,也孕育着生机、预示着可能。B.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思考如何提高女孩自身安全防范态度,避免女孩出行随时成为“死亡之旅”的悲剧一再发生。C.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治安恶劣、环境恶化等问题十分严重,北京已患上令人揪心的“城市病”,治理迫在眉睫。D.有人分析近100年来那些最顶尖公司的成功密码,发现成功秘诀各有不同,但都需要有永不止步的探索、自我革新以及适时转型的远见。

7、【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解析】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既孕育着生机、预示着可能,也带来挑战甚至潜藏风险”;B项,搭配不当,应为“提高能力”;D项,成分残缺,在“自我革新”后加“的勇气”。【思路点拨】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题文】I0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鲁迅先生就认为它导致保守、卑怯的人格。

8、包括被斥不负责任,缺乏担当;或缩头藏尾,唯命是从。真正的中庸,追求至善、至诚、至仁、至德,通过慎独自修、反求诸己,使人合乎内外之道。中庸长期以来尤其是近现代被许多人抨击。但是,此类中庸其实是“伪中庸”,完全是变种乃至被妖魔化的中庸。毫无疑问,国人的一些劣根性有着文化“病根”,中庸也因之挨了不少“板子”。 A. B. C. D.【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解析】C 解析:整个语段按先破后立的逻辑展开,先定首句排,是观点与例子关系,是例子与观点的关系,都不能拆开或颠倒。【思路点拨】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

9、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使语言连贯,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保持统一的话题。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一致。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语段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不要轻易改换主语。2.安排合理的句序。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安排,只有这样,语言才能连贯。最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顺序等。3.语境要和谐一致。这主要是指描写性的文字。人们描绘出的景物或繁荣或荒凉,或热闹或冷清,或欣欣向荣或萧索肃杀;作者渗透于其中

10、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这种景物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意境,必须和谐一致,句子才能连贯。4.句式要协调一致。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要求结构上的统一,破坏了这种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此外,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整句还是散句,用长句还是短句,合起来说还是分开来说,等等,也常常涉及连贯问题。5.要注意前后照应。所谓前后照应,是指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题文】二、古诗文阅读。共43分。【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共20分。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

11、,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复举种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12、冀由是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

13、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后司隶校尉举暠贤良方正,不应。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入为大司农。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望见坟墓,辄哭泣祭祀。(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注】举种:举众,全体。生:生口(俘虏)。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交通:交际、往来B.暠

14、素慷慨 ,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C.暠与相揖谢 谢:道别、辞别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B 解析:“慷慨”的意思是“意气风发,慷慨激昂”。【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类题方法: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2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3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

15、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暠至,复举种向化 驰传上言,二府畏懦暠、承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A.而 以 以 B.乃 以 则C.而 而 则 D.乃 而 以【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D 解析:句“乃”是“才”之意。“诸国”原已断绝了与汉的往来,“暠至”,他们才全体向汉归化。“而”表顺承,前后两句主语不一致,不构成顺承。句“而”表转折关系,表示事情并未依种暠的积极作为而正向发展,却出现了“二府”“不敢案之”的消极情况,才导致“冀”“

16、衔怒”。“以”可解为“因为”,按前后文的语境,“二府”“不敢案之”不能构成“冀”“衔怒”的完整原因。句“以”解作“因为”,符合文中因为“暠、承”二人,“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的实际情形。“则”是“就”之意,不合原文语境。【思路点拨】文言虚词的辨析六法: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温故求新法。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

17、知识,将这些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法。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B.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C.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

18、事不惑D.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知识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及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C 解析:根据文言句式齐整特色,三字一句,可判定“梵辞屈,不敢对”中间须停顿;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愧暠”,是“自愧不如种暠”,“愧”的主语是“乔”,“临事不惑”的主语“暠”,故必须断开,后句承前省主语“暠”。【思路点拨】古文断句要点: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断句只是考查的一种切入方式。备考中,要以解读文本为主,断句标志为辅,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试中,在致力于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注意断句标志。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19、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种暠一生轻虚名轻财物,一向不爱结交追名逐利的人,但喜欢“立功立事”。B.种暠为人为官谨慎小心,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C.种暠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D.种暠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臣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C 解析:种暠被免官不是因为太守伺机报复,而是因为大将军梁冀的诬陷。【思路点拨】此种类型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

20、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8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5分)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2分)答: 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3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 现在常侍前来接人,手中并无诏书,(我)凭什么知道(你)不是奸邪呢? 臣担心这样会挫伤州县官吏揭发检举的心意,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 解析: “何以”是“以何

21、,凭借什么”的意思1分;句意1分。“恐”是“担心”的意思,1分,“饰匿”是“掩饰隐瞒”的意思,1分;句意1分。【思路点拨】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

22、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2)作者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作者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的事迹有关有:他在益州刺史任上三年,传播朝廷的恩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到任汉阳太守后,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担任度辽将军,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

23、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答直接表现的事才得分,答间接表现的不得分) 解析:首先,找准筛选方向评价种暠为“好立功立事”原因;其次,要答直接表现的事。【思路点拨】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

24、力。文言文译文: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县人,是仲山甫的后代。父亲担任过定陶县令,有财产三千万。父亲死后,种暠将这些财产都用来救济宗族和周围乡里的穷人。凡是追求名声、利益的人,种暠都不与他们往来。汉顺帝末年,担任侍御史。顺帝提拔种暠在承光宫监护太子。中常侍高梵从宫中单车出来迎接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人心中怀疑,不想依从,但惶恐迷惑不知道怎么办。种暠就手持刀剑挡在车前,说:“太子,国家皇位的继承人,关系到天下人的命运。今天常侍来接人无诏书,有何凭据知道不是奸邪呢?今天只有一死而已。”高梵理穷辞屈,不敢对答,另派人赶快上奏。诏书回复,太子才得以离去。杜乔事后感叹,自愧不如种暠遇到大事而不受迷惑。皇帝也

25、嘉奖他老成持重,称赞了很长时间。后来出任为益州刺史。种暠素来慷慨激昂,喜欢建功立业。在益州任上三年,传播朝廷一直到边远的部族,开通教化那极为不同的乡俗,岷山上杂落的部族都感念和服从汉朝的恩德。那白狼、槃木、唐菆、邛、僰、等几个国家,自从前任刺史朱辅死后就与汉朝断绝了来往;种暠到任后,(这些国家)才又举众向汉朝归化。其时,永昌太守冶炼黄金熔铸了一条有花纹的蛇,用来献给梁冀,种暠发现后就将永昌太守逮捕,并快马奏报朝廷,但二府怯懦畏惧,不敢查办此事,梁冀从这件事后对种暠心怀愤怒。正好碰到巴郡人服直聚集党徒数百人,自称“天王”,种暠与太守应承率兵前去征讨,没有攻克他们,而许多官吏、士卒却被伤害,梁冀因

26、为这件事诬陷他,传诏逮捕种暠、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援救,说:“臣听说征讨盗贼所受伤害,本来不是种暠、应承的责任,实在是由于县吏畏惧法律,害怕犯罪、压迫,驱赶太深太苦,然后招致这不祥的报应。等到盗贼相聚起来,就此起彼伏处处不绝了。种暠、应承因为首先举报大奸大恶人而紧跟着受罪,臣担心这样会阻碍和挫伤州县官吏的揭发检举的行为,会使他们互相掩饰、隐瞒,不再对朝廷尽心尽意了。”梁太后阅后采纳了李固的奏请,就赦了种暠、应承的罪,仅仅免官而已。后来凉州羌人发生动乱,朝廷就派种暠为凉州刺史,深得百姓的欢心。当种暠又被朝廷征用调迁时,官吏百姓投书朝廷请求挽留他,梁太后感叹道:“我还没听说过刺史像这样得人心的。”于

27、是准许了凉州官吏百姓的请求。种暠又留任一年之后,迁任汉阳太守,梁州戎夷男男女女相送到汉阳地界,种暠才与他们作揖告别,这样步行千里不能乘车。等到了汉阳郡,教化羌人,禁止侵犯掠夺。后调任出使匈奴的中郎将。当时,辽东的乌桓人反叛朝廷,种暠又转任辽东太守,乌桓人相率望风而服,在辽东边境上迎接种暠赴任。后因事免官而归。后来司隶校尉举荐种暠为贤良方正,种暠没有就任。又征用为议郎,调迁为南郡太守,后又应召入京任尚书。正遇到匈奴侵犯并、凉二州,汉桓帝擢升种暠担任度辽将军。种暠到军营后,先向匈奴宣扬汉朝廷的恩惠,引诱胡人投降,还有不愿意服从的,就加以征讨。羌人中原来有生口(俘虏)被扣押在郡县作人质的,全部遣散让

28、他们归回。诚心诚意地进行安抚、恩信、赏赐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部族都来归服。种暠于是就撤去报警的烽火,废了望哨楼,边境上晏然无事。种暠入京担任大司农。延熹四年,升迁为司徒。在司徒任上三年,年六十一岁死去。并、凉两州的边民都为他发丧致哀。匈奴听说种暠死了,举国之人都伤心惋惜。匈奴单于每每入朝致贺时,看望种暠坟墓,就哭泣祭祀。【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0-12小题。共10分。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

29、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

30、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10.下列句中加点字含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 过:经过B.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 趋:快走C. 构亭北岸,号“沧浪”焉。 构:构筑,建造D. 沃然有得,笑闵万古。 闵:同“悯”,悲悯【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A 解析:“过”是“拜访”的意思。【思路点拨】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

31、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一词多义类解题四法: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大多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语法分析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副词充当。因此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代入检验法。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

32、即为正确答案。11.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舒所怀,不可得也。 至洒然忘其归。尚未能忘所寓目。A.且 者 之 B.且 则 其 C.以 则 其 D.以 者 之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C 解析:先定处填“其”,指示代词,那里;再定处填“以”,“用来”,目的连词。【思路点拨】要想准确理解常见虚词,除了熟练掌握上述18个常见虚词的多种义项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分清虚实。文言文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的虚词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阅读时应加以辨别

33、。辨明用法。所谓辨明用法,就是根据上下文,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法。分辨古今。有些虚词,古今用法不同,应注意辨别。注意特殊。所谓特殊,一是指“兼词”,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中的“焉”相当于介宾短语“于此”。二是“形同而义异”的双音字,如“吾从而师之”(师说)中的“从而”,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顺承连词;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表示因果的连词。文言虚词,其实并不虚无,只要大家多多积累,用心揣摩,定会很好地掌握它的。1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扁舟吴中,始租舍以处(2分)答: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2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

34、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乘小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然后得以排遣。 解析:“扁舟”,名词作动词,乘小船,1分;句意1分。“横”,充塞,1分;句意1分。【思路点拨】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文通字顺,不能虽然忠实原文,却译得句子拗口,令人难读或难懂。至于雅,则是比较高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但

35、能忠实于原文,还能把原文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文笔流畅优美。参考译文: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

36、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神,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人生的道理就明白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些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

37、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题文】K0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早 发 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

38、评价),重点考查炼字。【答案解析】“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1分)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1分)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1分)和浓重的思乡之情。(1分)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背”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审题目明确鉴赏对象;审诗句明确鉴赏对象的特点,“背”是动词,是这句诗的“诗眼”表现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意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

39、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2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凝练生动、形象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4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里能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请简要概括诗中表现“早发”之“早”的画面内容?(3分)答: 【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解析】全诗借助典型意象来体现“早”,具体画面有鸡鸣天刚亮(1分),路上行人少

40、(1分),光线暗(1分)。 解析:回答此题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再现画面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凝练。题干要求概括诗中表现“早发”之“早”的画面内容;粗读这首诗歌,看具体内容有哪些。【思路点拨】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题文】L0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_,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_。(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_,大块假我以文章。_,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3)淇水汤汤,_。

41、女也不爽,_。(氓)(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千骑拥高牙,_,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答案解析】(1)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轴;(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会桃花之芳园;(3)渐车帏裳,士贰其行;(4)嬉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箫鼓。 解析:注意“闾阎”“景”“帏”“贰”“叟”“箫”的写法,不要漏掉“之”“以”“其”等字。【思路点拨】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试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四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

42、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考到学习态度、感伤情怀、崇高爱国思想、优美意境、对历史的思考、各家学派进步思想等。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题文】三、必考文阅读。共16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18小题。共16分。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彭 林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

43、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

44、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

45、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