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配套设施项目申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配套设施项目申请报告.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旅游配套设施项目申请报告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1二、项目概况1三、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3四、报告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5五、本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结论6第二章 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入分析7一、发展规划分析7二、行业准入分析8第三章 资源综合利用分析10一、资源利用方案10二、资源节约措施10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13一、设计依据13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15三、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分析16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18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18二、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20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生态影响分析21一、环境和生态现状21二、生态环境影
2、响分析21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3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25一、经济费用效益分析25二、行业影响分析29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29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30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30二、社会适应性分析30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3030申请报告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名称:市区镇村村民委员会申报单位地址:市区镇村(二)项目承建单位有限公司二、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区镇村旅游配套设施项目(二) 建设地址本项目位于市区镇村东湾子,项目区紧邻等多处旅游景区,周围山清水秀、环境优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三) 建设性质新建(四)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位于镇村,交通便捷、地理位
3、置优越。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观光采摘园建设、生态林建设(松树、柏树、枫树等)、河道治理并进行水利配套、污水处理、水产养殖、道路桥梁、停车场、绿化美化、生活区、住宿区、餐厅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25000.08平方米。(五)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自2011年11月开始前期工作, 2012年1月开工建设,2013年5月竣工。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承办单位将按照区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要求,成立项目工作小组,组织人员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招投标确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材料的采购等。根据本项目建设内容和项目总体计划进度安排,将项目的建
4、设进程划分为前期准备、项目建设、竣工验收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本阶段具体包括:项目前期立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取得相关项目建设的批准文件和开工手续的办理、建筑设计招标、工程设计、施工及采购招标等工作内容。时间安排为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2)项目建设阶段本阶段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和安装工程、室外工程等建设施工内容。时间安排为2012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计划于2013年1月完成竣工。(3)竣工验收阶段在项目施工阶段工作基本完成后,将对各单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对项目的供电、通风采暖、空调、给排水、人防、消防等设施和系统进行联合调试和检验,并通告竣工验收。
5、时间安排为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具体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见下表:表1 项目实施进度表项目内容2011年2012年2013年11121234567891011121234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六)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802.93万元,资金全部由镇村村民委员会自筹解决。三、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项目所在地区域概况区位于东北部,距市区50公里,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雅,素有“京郊明珠”的美誉,是市郊区旅游重要组成部分。全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大气纯净,空气清新,全年符合国际卫生组织标准,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以上。旅游环境得天独厚
6、,旅游资源丰富,项目众多:湖风景区、红螺寺风景区、风景区、水长城、紫云山风景区、喇叭沟门原始森林等,同时开设自然风光休闲游、京郊乡村游、农家游等,目前又开发林木观光游、果园观光游等农业项目,境内民俗村几百家、度假村、宾馆饭店及各类培训中心等七十多家。项目区位于镇村,其周围已开发了湖、红螺寺等多处旅游景区,另外,村先后被评为市级民俗村和市级生态文明村,是京郊难得的宜居圣地和休闲旅游首选。然而,目前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制约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项目区发展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条件,同时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需要。2、旅游市场背景目前,我
7、国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将朝着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旅游消费成为新热点,旅游业进入兴盛期。2010年,市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9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外国人421.6万人次,增长23%。旅游外汇收入50.4亿美元,增长15.8%。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8亿人次,增长10.1%,国内旅游收入2425.1亿元,增长13.1%。“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107.4万人次,国内旅游者7.6亿人次,均为“十五”时期的1.4倍。累计实现国内外旅游收入的11334.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8倍;其
8、中旅游外汇收入224.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9712.9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5倍和2倍。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人数23亿人次,增长9%;国内旅游收入1.4万亿元,增长12%。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增长3%;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850万人次,增长5%;旅游外汇收入490亿美元,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6500万人次,增长16%。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由此推断,旅游业在近几年内将得到飞速发展,所以,大力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是遵循市场规则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镇旅游形象近些年来
9、,区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区的核心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地位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区域旅游热点地区,按照生态涵养区的定位,区以“文化新都、宜居名城、和谐”为发展目标,积极制定并落实扶持旅游业发展、刺激旅游消费政策。但与市其它地区相比,旅游业发展与全市其他区县相比较为滞后,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旅游要素不全;旅游形象不鲜明、缺乏品牌形象;旅游开发投入产出比例失调;市场应对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完善当地的旅游服务设施、促进旅游品牌的形成有着直接意义,有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镇旅游形象。2、项目建设有利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为区域创造更多的
10、财富镇的发展仅仅依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镇及周围乡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这样丰富资源不利用、不开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地制宜,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改善旅游者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是对资源的优化利用,是实事求是的必然选择。3、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带动地区社会综合发展和经济发展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本旅游配套项目的实施建设,将为当地居民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广阔空间。旅游区的建设将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约500多个的劳动就业机会。其次由于旅游业具有引爆作用,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能间接提供就业机会,将为当地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
11、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较高,也将带动当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四、报告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一)报告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9号);(6)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也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2020年远景目标刚要;(7) 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8)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国家旅游局编制,2001年);(9) 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
12、国家标准(GB/T 18971-2003,2003年5月1日实施);(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污染防治法2000年3月;(11)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12)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3)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4) 市和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的与旅游业发展有关的管理条例和规划;(15) 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二)报告编制原则(1) 按照有利于对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高标准进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满足镇乃至区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要求;(2) 旅游配套设施应方便旅游者利用,具有良好的交通环境;(3) 尽量依托区内现有基础
13、工程设施,具备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工程建设条件;(4) 避开有自然危害和不利于建设的地区。五、本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结论1、该项目立足于地方,通过以镇及其周边的高品位旅游资源为依托,遵循我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配套建设相应的服务设施,通过合理开发将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2、本报告通过分析和论证,认为项目实施后有利于改善当地休闲旅游设施条件,改善消费者生活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前来观光旅游,进而推动项目区旅游产业及相关联动产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改善。同时,项目建设在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第二章 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入分析一、发展规划分
14、析 1、 项目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必须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区域和谐社会,加快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树立大流通、大服务的理念,以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加快提高城市服务功能为目标,不断优化商业布局结构、规模结构和业态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商业。商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购买力逐步提高,市场将进入新的消费升级阶段,商品更新进一步加快;旅游消费、文化教育消费和其它服务消费的增长,将为观光旅游项目提供更广阔的发展
15、空间。根据区总体规划精神及其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等条件,倾力打造“生态休闲之都”品牌,区域优势互补,集区位优势、地域特色及现代化水准与一身的特色生态观光旅游项目。2、 项目建设符合区域和空间发展规划市新城规划(2005-2020年)获得市人民政府批复。区新城规划以国务院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城市总体规划(2004 -2020年)、国务院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东部发展带协调规划(2005-2020年)等为依据。以培育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壮大支柱产业规模为核心,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休闲旅游业”为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规划到2020年,中心任
16、务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促进产业的全面升级,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建立起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增长模式。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舒适宜居、节约高效、社会和谐的生态新城。新城规划(2005-2020年)中指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加快绿色农业的发展,组建生态农业网络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的基地化、园区化和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观光农业”;“在市域层面,重点抓住国际化与郊区化进程加快的机遇,立足的生态环境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有计划地吸纳向外扩散的功能,大力发展会议培训、休闲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
17、构。本项目所处新城位于全市空间布局一轴一带一中心上,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是市城市未来重要的发展地区。项目建设将有利于加快新城改造步伐,促进新城建设发展,增强新城吸引力,落实市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区域及新城规划(2005-2020年)中指出以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对产业定位为指导,以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为基点,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经济作物,促进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加快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发展精品、加工、观光、创汇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初步确立了西洋参、板栗、冷水鱼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本项目
18、选址位于区镇,旅游资源丰富,是极佳的休闲旅游胜地。项目选址符合各级空间规划的定位和要求,本项目作为区农村建设的一部分,项目建成后,能进一步规范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利用水平,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3、 项目建设符合其他相关专项规划根据区各旅游民俗村的分布以及依托资源的特色,设计方案强调“以人为本”的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项目建设以科技为先导,提高当地旅游水平,建成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绿色环保型项目,并强调就业功能的体现。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尽可能降低建造成本。本项目作为区旅游发展建设的一部分,项目建成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旅
19、游资源利用率,建立以生态维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新观念,建立规划有序的旅游休闲新地点。二、行业准入分析本项目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生态旅游项目,在保护村及其周边旅游景点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旅游相关配套设施,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三章 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资源利用率偏低,在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
20、源绩效水平的调查排序中,中国资源绩效仅居倒数第6位。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就应从基本做起,从项目做起。一、资源利用方案本项目为旅游配套设施项目,项目建设完成后夏季制冷方式采用空调,冬季采暖采用电热地板辐射(或空调),对电力资源利用量大;本项目水资源消耗主要为住宅、宾馆、配套公建用水、道路冲洗和绿化用水等,因此合理的利用电力、水资源,是本项目资源利用方案的重点。二、资源节约措施(一)电力资源节约措施1、配电系统的节能措施(1) 选用较高的配电电压深入负荷中心。(2) 将变压器(变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可以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3) 选用高效低耗变压器。力
21、求使变压器的实际负荷接近设计的最佳负荷, 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能耗。(4) 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即最小损耗的运行方式。尤其是季节性 负荷和专用设备考虑设专用变压器,以降低变压器损耗。(5) 负荷线路尽量短,以降低线路损耗。2、照明系统的节能措施(1) 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满足不同场所的照度、照明功率密 度、视觉要求等规定,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高光效光源。(2) 选择应用效率高及开启式直接照明灯具,效率不低于70%,并且灯具 反射罩具有较高的反射比。(3) 在满足灯具最低允许安装高度及美观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灯具 的安装高度,以节约电能。(4)
22、主照明电源线路采用三相供电,以减少电压损失,并应尽量使三相照明负荷平衡,以免影响光源的发光效率。(5) 设置具有光控、时控、人体感应等功能的智能照明控制装置。(6) 荧光灯具均选用电子型镇流器,要求功率因数大于0.9。(7) 选用节能型照明灯具;疏散照明及出口灯选用LED光源。(8) 主要房间及场所标准照度值及功率密度值满足规范要求。(9) 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光源。3、空调节能措施(1)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的规定,项目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10摄氏度。(2) 严格执行空调能效标识制度,尽量采购节能环保产品,选用
23、变频低耗能空调,以减少能源消耗。(3) 加强管理,派专人负责空调开关、保养维护,坚持对空调定期清洗,充分利用室外新风,提高空调能效水平。(二)水资源的节约措施(1) 生活水箱采用不锈钢材质,保证水质良好。并在水池(箱)内设置自洁消毒器,避免水质二次污染。(2) 为避免消防水池存水长期闲置,设专用泵抽水作为空调补水。(3) 采用先进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对水泵、集水井、消防水池(箱)、生活水池(箱)进行水位、运行工况监控,以保障建筑物内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自动化管理。(4) 对所有泵组、设备及管道接头进行严格的减振处理,降低噪声影响。(5) 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不得采用9L以上抽水马桶)。(6) 公共洗手
24、龙头,大、小便器采用非触摸式远红外线自动控制。(7) 采用高效节水型横流式冷却塔,将飘水(即冷却塔补水量)控制在总循环水量的1%以内,大大优于规范规定的2%。(8) 项目区与市政接头,设置倒流防止器,水箱、水池进入均采用顶部进入方式,避免出现水质污染。(9) 做好对绿地雨水下渗水量的收集,雨水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作为中水水源。中水用水量统计见水量消耗计算部分。(三)节能节水手段(1) 为了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建设单位将成立专门的节能控制部门,部门领导由单位领导担任,部门成员由各专业人员组成,在项目建设阶段对节能措施,施工工艺等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确保建筑达到预期节能效果。(2) 建筑物交
25、付使用后委托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对项目运行阶段的各系统进行维护、管理,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转。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设计依据本项目为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完成后对电力和水资源利用量大,因此合理的利用电力、水利资源,是本项目节能方案的重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市区,应遵循国家以及市的如下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一)国家及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订);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修订);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6、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令28号);7、
26、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9、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20001256号);10、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79号);11、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3.10);1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93号);13、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14、 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15、 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市人民政府令80号);16、 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若干意见;17、 市实施(节能法)办法(市
27、人大1999年9月16日通过);18、 市节能监察办法(市人民政府令174号);19、 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20、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17号令)。(二)建筑类相关标准及规范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3-2002;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6、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8、 绿色建筑评
28、估标准DBJ/T01-101-2005;9、 建筑给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0、 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11、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OB50028-93;12、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13、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1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三)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1、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2006;2、 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7896-1999;3、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
29、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4、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044-2003;5、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l9415-2003;6、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l9576-2004;7、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8、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l9761-2005。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一)项目能源品种选用原则本项目根据国家和市的相关节能与环保政策,本着节能、环保、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本项目区域定位、建筑类型和外部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能源形式。(二)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1、
30、电力本项目电力由市政电站接入50KV电缆。2、 热力本项目采用地热地板辐射供热或空调采暖。3、 水资源本项目水资源消耗主要为住宅、宾馆、配套公建用水、道路冲洗和绿化用水等,项目给水来自市政管网供水或沿河就近取水。(三)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1、 电力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修订)、建筑电气专业技术措施及市供电按2002173号文的要求,采用单位指标法进行计算。本项目总建筑面积9206.08平方米,用电指标50瓦/平方米,全年使用365天,每天9小时,同时系数0.6,则全年用电量90.73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111.50吨。2、 热力依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31、本项目用热采用单位指标法计算,采暖耗热量指标依据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1-602-2006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商业建筑取20瓦/平方米。本项目为公共商业用途,项目总建设面积为9206.08平方米,年采暖耗热量为1272.65百万千焦,耗电量为35.31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43.40吨。3、 水资源本项目水资源消耗主要为住宅宾馆、配套公建、道路冲洗和绿化等用水,项目给水来自市政管网供水及沿河就近取水。表2 生活用水量计算表序号分类用水单位数用水定额小时变化系数Kh使用系数每日使用时间T(h)最高日用水量Gd(m3/d)平均日用水量Pd(m3/d)最高日最大时
32、用水量Gh(m3/h)1住宅、宾馆800人 200 L/人 d2.51.02416012810.672配套公建1200m25 L/m2 d1.51.01264.80.63道路冲洗4000m22.0L/ m2次1.01.0486.41.64绿化浇洒4000m21.5L/ m2次1.01.0464.81.25不可预见用水量Gd 10%1814.46合计198158.4注:道路冲洗用水按每半个月冲洗1次,绿化用水每4天使用一次计;项目年生活给水用水量计算过程如下:(代入平均日用水量计算)(128+4.8+14.4)365 +6.412+4.8365/4=5.44万m3。(四)总能耗分析本项目年消耗电
33、力、热力共计154.90吨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平方米) 能耗为0.0168吨标准煤/年,单位投资(万元)能耗指标为0.0539吨/年;项目区年总耗水量约为5.44万立方米。三、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分析(一)节能措施在结构设计中,以保证结构安全为前提,尽量减小截面尺寸,减少用钢量, 减少或避免热(冷)桥效应。优先选用环保节能性良好的非粘土砖类实心砖、混凝土空心小砌块、混凝土多孔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技术条件、节能环保、经济合理等综合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围护填充墙优先选用轻质、非粘土砌块;并优先选用砌体围护墙外包混凝土梁柱,当内嵌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应对外露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采暖、供电、供水系
34、统采用合理工艺,尽量降低途中消耗;机电设备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设备;在适当位置安装电、水等的流量表,以加强能源管理;卫生间选用节能型设备和红外自动调节装置;建筑外围护墙体以及屋面考虑保温、隔热措施,外门窗选用隔声、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新型材料;本项目建筑设计应符合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01-4-88要求。(二)节能效果分析本项目所采用的节能措施,均符合国家及市的节能设计标准,同时也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能够实现公共建筑节能50%的目的。本工程措施可行。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一)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市区镇村东湾子,河流经镇,
35、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区位条件优越。图1 项目位置示意图(二) 项目建设条件1、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概况:区是市的远郊区,燕山山脉脚下,东北部。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分为深山区、浅山区、丘陵和平原四种地形,其中山区面积88.7%。地质地震情况:根据地区工程地质分区资料,平原地区属工程地质综合评价二类和三类区,京密引水渠和101公路之间大部分属二类区,京密引水渠以北和101公路以南属三类区,该区域需按8度地震设防。本项目区域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建设地点的地质地震情况最终以勘察结果为准。气候气象条件:区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寒冷少雪;夏季受海洋性气团影响,
36、多吹偏南风,暖热湿润;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天高气爽。受地形影响,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北部高山区年平均气温6-8度,无霜期不足150天,南部地势较低地区年均气温1012度,无霜期 180-200天。南部年降水量660毫米。水文条件:区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年来地表水逐渐干枯。空气达标情况:区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大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2、基础设施条件交通:2006年底,京承高速公路建成,区纳入2小时旅游经济圈中,镇的外部大交通,已能基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供电:镇现有自备变压器2台(容量各为100KVA)。供水:镇现生活饮用水来源为市政管网供水。邮电及通讯:镇现有网通固话设施,
37、无线通讯信号基本能够满足当前通讯需要。考虑到项目建设位置条件,项目建成后应根据游客活动休息聚散需要,增设部分有线通讯设备。(三) 项目用地现状项目用地为镇村集体土地,总用地规模为25000.08平方米,现状用地类型为林地,项目区初步达到开发利用要求,地上物所有权人为市区镇村村民委员会,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建设村旅游配套设施。图2 项目区遥感影像图(四) 项目选址分析 经初步调查,本项目地下不压覆矿床和文物,项目选址符合各级空间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从整体规划上看,项目的建设对防洪和排涝无不良影响。根据区镇总体规划(2008-2020年)要求,本项目建成后能繁荣镇的旅游休闲市场,促进镇旅游业的进
38、一步发展。项目选址合理。二、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本项目用地范围为林地,地上物为市区镇村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不涉及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问题。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1、 地表水环境:本项目位于市区南部的镇,地表水为京密引水渠、沙河、怀河、忙牛河及河。京密引水渠为人工引水渠道,无外部水源进入渠道,现状水质为类;沙河来水主要为河道两岸的少量生活污水,河道内分布大小不一的砂坑,部分河段垃圾堆积严重,致使河道生态环境较差;怀河上游段处于城区,蓄有景观用水(中水),下段已多年无水;忙牛河河道坑洼不平,盗采严重,岸坡挖断,河道内有垃圾堆放;河来水受湖控制,目前水深约2.5m,
39、根据市环保局公布的“2010 年3 月河流水质状况”,河现状水质为类。2、 大气环境: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为类区,根据现场考察情况,施工沿线多为道路、耕地和林地、村庄等,空气质量较好。3、 声环境:本项目工程所在地涉及多类噪声功能区。由市环保局发布的建成区噪声环境质量显示,2008 年建成区区域(远郊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7 dB(A)。本项目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对周围的环境有较大影响。4、 地质地震情况:根据地区工程地质分区资料,平原地区属工程地质综合评价二类和三类区,京密引水渠和101公路之间大部分属二类区,京密引水渠以北和101公路以南属三类区,该区域需按8度地震设防。本项
40、目区域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建设地点的地质地震情况最终以勘察结果为准。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过程对植被的破坏,扬尘、施工噪声污染、建筑垃圾的排放,项目建成后 “三废”的排出,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将造成一定影响,具体分析如下:(一)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 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噪声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噪声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活动噪声。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包括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噪声,该项目施工汽车流量最大的施工阶段是土方阶段,运输车辆一般采用重型载重汽车,距车辆行驶路线7.5m处噪声为8590dB(
41、A)。2、 施工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施工扬尘主要产生于土方阶段,该阶段建筑拆除、土方装车、运输车辆行驶等均将产生扬尘,这一阶段的扬尘量随气象条件、施工管理情况等差异很大,但因目前普遍采用封闭式施工管理,扬尘扩散受阻,施工期扬尘的影响范围主要在施工现场内及运输路线沿途地区。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产生尾气,主要污染物是NOx、CO和THC。3、 施工废水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施工行为产生的废水,施工行为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各施工阶段洗车和清洗道路的废水。采取必要的预处理措施,洗车和路面清洗水等经沉淀后排放;
42、减少无组织排放,工地生产、生活排水尽量做到有组织收集,不能随意漫流。4、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土方施工期的渣土应严格管理,按有关部门要求运往指定地点填埋,运输与装卸过程中防止抛洒,如有抛洒及时清扫;工地生活垃圾应妥为收集,可用桶装或袋装等方式与当地居民生活垃圾一同处理。(二) 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1、 大气环境该项目建成后,新增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项目区内天然气燃烧排放的废气和汽车尾气,新增废气大气污染物主要有NOx、CO、SO 2和THC。2、 水环境该项目建成后,新增水污染物主要为生活污水,新增污水污染物主要有CODcr、BOD5、SS和油脂。3、 声环境该项目建成后的噪声源主要
43、是水泵房设备、公建空调机组以及交通噪声等。4、 固体废物该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旅游休闲消费者产生的垃圾。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科学地进行建筑施工场地的布局,噪声较大的机械尽量远离厂界,并采取适当的隔音措施,如将混凝土搅拌机、木加工机械设于工棚内;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物料运输通道尽量避开居民区和环境噪声敏感区;合理安排施工时段,尤其是夜间施工;坚持文明施工,降低人为噪声(如鸣笛、敲击等);对施工机械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使机械保持在最低噪声线工作水平。采取上述降噪措施后,可降噪20-30分贝左右;因此,采取合理措施治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本项目施工噪声
44、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对施工噪声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与周围单位以及周边居民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加强沟通,对受施工干扰的单位和居民应在作业前予以通知,并随时向他们汇报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降低噪声采取的措施,求得大家共同理解。2、 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要设置围挡,围挡设置高度不低于1. 8米,4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石方施工和拆迁施工,并做好遮掩工作。施工工地道路要硬化,要在工地出口处设置清除车轮泥土的设备,确保车辆不带泥土驶出工地外,冲洗废水必须经沉淀才可排入排水设施。要指定专人清扫、洒水维护工地路面。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尘量。装卸渣土严禁凌空抛洒,渣土外运严禁沿路遗洒。水泥等可能产生尘土污染的建筑材料应在库房存放或者严密遮盖或采用洒水、遮物或喷洒遮剂等措施防止扬尘。地内的生活垃圾必须密闭存放,并及时分检、清运。施工过程中采用预拌混凝上。拆迁工地必须随拆迁、随撒水、随清运渣土,拆迁完毕后暂时不能施工的必须进行硬化或简易绿化。3、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工地生产、生活排水必须做到有组织收集,不得随意漫流;装修地面冲洗废水须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尽量延长沉淀时间;施工人员盥洗、冲厕污水必须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施工期废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