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闽中新乐府》中包含的政治革新思想.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281067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纾《闽中新乐府》中包含的政治革新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林纾《闽中新乐府》中包含的政治革新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纾《闽中新乐府》中包含的政治革新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纾《闽中新乐府》中包含的政治革新思想.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林纾闽中新乐府中包含的政治革新思想 摘要:闽中新乐府是林纾创作的第一部诗集,里面包含了林纾的爱国思想以及政治思想。诗集中饱含了林纾渴望国家武力崛起,变更现有的教化模式,抨击陋俗期望变革的思想。闽中新乐府是探讨林纾早起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品。 关键词:林纾;闽中新乐府;政治思想 十九世纪初期,当黄河岸边的柳荫树下,手摇纺车吱呀吱呀呻吟合奏着悠然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已经吼叫出响彻云霄的工业交响曲。十九世纪中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在鸦片斗争中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不得不向蛮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这场斗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那就是:一些爱国的学问分子在严峻的现实面前

2、,蓦然惊醒,试图从多个方面励精图治摆脱与西方隔绝的状态,成为了第一批的爱国维新志士。而林纾就是领先觉醒的第一批爱国文人之一。 闽中新乐府是林纾公开发行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新乐府诗歌最早出现在中唐,白居易创建的这一旧题新作的文体目的是服务现实社会。白居易创建的新乐府诗歌在当时发挥了主动的作用。为了让更多的人特殊是年轻人意识到改革积弊的迫切性,林纾运用白居易乐府诗的通俗形式为儿童创作新体乐府诗歌,共收录了二十九题共计三十二首诗歌。作者的创作初衷本是给孩童启蒙。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不自觉的在歌谣中加入了大量政治见解,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思想。这部诗歌集充分代表林纾前期进步思想。 朱羲胄在贞文先生年谱对于

3、闽中新乐府有这样的评论:“皆由奋念国仇、忧闵败俗之情发而为讽刺之言、亢激之音,决不行以儿童读物而小视之。”与其说这部诗集是林纾写给孩子的启蒙作品集还不如说这是林纾借乐府这一旧体诗歌形式,承载他作为一个呼喊救国,渴望维新的新一代觉醒文人的政治理念。 对于闽中新乐府中的诗歌集中诗篇大致可分时政及风俗两大类。前一类纠弹时政,如国仇、渴睡汉、哀长官等,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兵制、税收、教化、卫生各领域。后一类抨击陋俗,如小脚妇、水无情、灶下叹、检历日等,举凡缠足、溺女、虐婢、跳神、做醮、看相、择日、看风水,以及鸦片流毒、家庭纷争都在鞭辟之列”。两类诗都旨在显其弊恶,促进改良。这是目前探讨林纾闽中新乐府的

4、学者对诗歌分类的主流看法。但笔者认为就闽中新乐府中的时政类诗篇依据其政治思想可以分为三类: 1.闽中新乐府中的爱国维新思想 闽中新乐府第一首诗歌题为国仇。由此可见在那个外忧内患的年头林纾作为一个具有维新思想的进步青年心中第一大事还是祖国的安危。 国仇 国仇在何方, 英俄法德偕东洋, 东洋发难仁川口,舟师全覆东洋手。 高升船破英不仇,英人已与日人厚, 沙侯袖手看亚洲,旅顺烽火连金州。 我念国仇泣成血,敢有妄言天地灭。 诸君目笑听我言,言如不验刳吾舌。 这首长诗的副标题是激士气。前四句,极力为我们描述即将国破家亡的危急局势,英俄法德皆是饿狼对我中华虎视眈眈,大清王朝自诩的天朝上国奄奄一息了。作者为

5、我们描绘的这一列强环伺的画面其实只为激起好儿郎们的士气,救亡图存,期望祖国武力崛起。闽中新乐府的很多诗篇表达了林纾要求“变法”,热心“向西方学习”。他接受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其主观缘由是他的爱国思想促使的。他在破兰衫一诗的末尾写道:“救时良策在通变,岂抱文章长守株”。在知名士一诗中又写出:“解否暹罗近渐强,一经变法生民康”。明显林纾已把“通变”、“变法”视为救亡图存的唯一途径了“救时良策在通变”这句诗,就很好地说明白林纾思想上的爱国主义与维新、改良主义之间的关系。 2.闽中新乐府中的教化改革思想 从小接受私塾教化但是“七上春官”的林纾对于旧的教化体制和考试体制是有切身体会的。对于旧教化方式方法

6、深恶痛绝,诗集中表现最为真实的是那首闻名的村先生。 村先生 村先生,貌足恭,训蒙高校兼中庸。 古人小学进高校,先生躐等追先觉。 古人登高必自卑,先生躐等追先知。 童子读书尚结舌,便将大义九经说。 谁为鱼跃孰鸢飞?且请先生与析微。 不求入门骤入室,先生学圣工程疾。 村童读书三四年,乳臭满口谈圣贤。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讥蒙养失也”,直指当时落后的教化体质,针砭传统教化方式与儿童启蒙教化之间的差距。蒙童启蒙就从高校中庸起先,语句尚不能读顺畅,就填鸭式地灌输“微言大义”。老师不管学生懂不懂,只管教,学生死记硬背,学习三四年均不知所云。这样的教化模式纯属误人子弟。 破蓝衫中对于科举制度造成的迂腐之“仕”

7、进行了极为尖刻的描绘和讽刺:“破蓝衫,一着不行脱,腐根在内谁能拔。案上高头大讲章,虚题手法仁在堂。”破蓝衫中活泼浅显的诗句就是晚清启蒙文学的典型代表。 林纾在小脚妇中描述:“小脚妇,谁家女?裙底弓鞋三寸许,下轻上重怕风吹,一步艰难如万里。左靠妈妈右靠婢,偶然蹴之痛欲死。问君此足缠何时,奈何负痛无了期。妇言奴不知,五岁六岁才胜衣。阿娘作履命缠足,指儿尖尖腰儿曲。号天叫地娘不闻,宵宵痛楚五更哭。 阿娘转笑慰娇女,阿娘少时亦如汝。但求脚小出人前,娘破工夫为汝缠。岂知缠得脚儿小,筋骨不舒食量少。多数芳年泣落花,一弓小墓闻啼鸟。”一双小脚限制了女孩子们一生。不能走出家门也就无法学习。要想解放解放她女孩子

8、们的思想,就得先解放他们的身体,让她们走出去。 缠足源于五代,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漂亮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特地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美丽。上行下效是中国的传统风气,因此民间女子便纷纷裹起脚来。宋代诗人苏东坡曾特地做了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菩萨蛮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由这首词的出现说明:宋代缠足之风已盛。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缠足让全部3岁6岁女孩儿的脚变型并且不再长大,这种风俗被接受

9、了西学的学者们干脆称为 “几乎置人于死地的施术”。鸦片斗争后缠足风气并未变更。 1844年,基督教在宁波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学堂 。教会学校全面实行免费教化,还须通过供应衣食和生活补贴来招揽学生 ,但是即便是如此优厚的条件女学堂任然面对招不到生的境地。如此,面对愚顽不化的人群,女童教化推行之难,难于上青天。 18101年5月31日,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及其家眷筹办了我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经正女学,建校在上海桂墅。这所后定名为“中国女学堂”的女子学校一出现,就在社会上引起极大振动和反响。英国女士立德尔夫人在赞美“上海新设之女学堂”“足开中国未有之风气”的同时,还向世界详尽描述了她目睹的实情实景。

10、在这位西方女子的眼里,“地甚偏僻”的中国女学堂:“房屋轩敞,参用中西式样。学堂饮食起居,一切均甚整齐。女学亦循循有礼。女师教诱亦甚得法。学生内有不缠足者数人。各卧房均在楼上,房内安置四床,床皆有帐,床前有茶几、靠椅各一,还有公用衣橱一、面架一。教针黹之女师,亦住楼上。有女画师一人,绘工精妙,闻曾入宫内供俸绘事,自云南、四川各处来此另有教英文及女医师,尚未到堂。” 林纾则在他的兴女学中歌颂“群贤海上真先觉”,“兴亚之事当其成”。林纾想把“中国女学堂”的标杆作用推行到全国,解放更多的女孩子。 3.闽中新乐府中抨击陋俗渴望变革 其次次鸦片斗争爆发时林纾已经是懵懂幼童。鸦片给自己家乡带来的危害他是亲眼

11、目睹的。鸦片上瘾简单,戒掉极其艰难。张兴智在从种烟到禁烟的亲见亲闻指出:“人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连续吸食三五天大烟,便可成瘾,并难于革除。”鸦片烟不仅能使吸食者本人上瘾,而且对于长期处在鸦片鬼烟雾之中被动吸食二手烟的人和动物来说,也极易上瘾。袁简之在鸦片在鄂西的泛滥中记录了孕妇吸食鸦片,连带新生婴孩也染有鸦片瘾,需向婴孩鼻孔哈以鸦片烟气才停止哭闹。如此幼小的生命就此毁掉。 鸦片之祸数言无法尽数。深知其中之害的林纾在闽中新乐府中的生骷髅有了这样的描写:“生骷髅,生骷髅,眶陷颐缩如猕猴,痰声来,痰声续,黔到指头疲到足,汗渍眉心泪注目,逆气辘轳转心腹,溺泄便溏沾被褥,明明有鬼如钳梏。陡然眼见芙蓉膏,一

12、时神妙穷秋毫,对灯抽吸才几转,意气直蹑青云高。”诗歌为我们形象地勾画出一副晚清福州街头鸦片鬼的形象。“生骷髅”活死人,林纾用如此形象的名字来形容那消瘦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丢失了劳动力的大烟鬼。 清政府腐败,国力衰微,加上对外用兵一次次失败后的割地赔款。人民生活民不聊生。“虎来虎来,关上之虎牙爪开。关上人多安有虎,蠢役作威挟官府。”(关上虎刺税厘之丁横恣陷人也)这首诗揭露了晚清政府苛捐杂税的繁重, 苛政猛于虎的灾难在贪官污吏的操纵下愈演愈烈。 而灯草翁则是一首描写贫苦人民生活的凄惨的诗歌。从诗歌的副标题“伤贫民苦于税券也”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仍旧是一首感叹“苛政猛于虎”的诗歌。但是灯草翁与关上

13、虎又有所不同,关上虎作者用比方的手法将酷吏比作害人猛虎,极言虎之害,而灯草翁一诗基本算是仿照白居易的闻名乐府诗歌卖炭翁。灯草翁中贫民老翁面对困苦生活的无奈挣扎,官府的苛捐杂税与白居易诗中的唐代卖炭翁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差言未已翁挥泪,留房不卖翻为累。脱我身上衣,质我床间被。里保邀差醉村肆,老翁哀痛号天地。被去衣亡满瓦霜,凄凉通夜长无寐。”灯草翁里卖灯草的老头终日辛苦,所得银钱仅够他的最基本生活所需,仅有的半间草屋原始他一百零一年老去后的希望,期望可以换口棺材以葬此身,然而一间破屋子也要纳税。老头没钱缴税,里保和差役如狼似虎般地“脱我身上衣,质我床间被。”春寒料峭,抢了老翁破衣破被的里保和差

14、役将质来的钱 “醉村肆”了。读到如此诗句,信任每一个有怜悯心的人都会对灯草翁报以由衷的怜悯,从而诅咒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年头。清末诗坛中像林纾这样直白地描写官府对老一百零一姓的残酷无情的诗篇还是不多的。 闽中新乐府是清末的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诗集。诗集中包含了青年林纾的进步思想与政治期望。全册诗歌没有用生僻的典故,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没有矫揉造作的语句,大部分运用最直白的话语。因此诗歌思想进步,通俗流畅,是青年林纾不得不被提及的代表作品。 注释: 曾宪辉.林纾闽中新乐府散论J.福建志史,11013 . 曾宪辉.论闽中新乐府兼谈其梓行及其他J.福建师范高校学报哲学社科版,11014年第一期. 邓华祥,肖忠生.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1019年3月. (日)冈本隆三著,马朝红译.缠足史话.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7-1. 姜国,郭建鹏.末世悲悯与救世之音J.作家(下半月), 2022年第1期. (作者单位:毕节学院人文学院)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