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6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80847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教案6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生物教案6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教案6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教案6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教案6篇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高中生物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和组织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具与教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

2、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打开课本的章首,上面一图是雪山环境,如果把一杯水放在雪山的环境中,这杯水的温度是低还是高,哪么在这个环境中的边防士兵的体温又是多少呢?下面一图是炼钢炉旁边的工人,这个环境温度如何?如果放一杯水在炼钢炉旁边,这杯水的温度与放在雪山的那杯相比较那个高?炼钢炉旁边的工人的体温又是多少?为什么放在雪上和炼钢炉旁边的水的温度一高一低,然而在这两个环境中的人体温却一直是37左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人体内的环境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结合问题,讲述新课: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展示课本第二页问题探讨) 这两幅图中图1是什么细胞? 图2是什么细胞?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

3、的环境中? 图1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图2是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生活在水环境当中,从水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入水中。 血浆大部分是水环境,也就是说血细胞也生活在水当中。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都是生活在水中的。 那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是否也生活在水环境中呢? 大家看课本P2相关信息,成年男性含水60%。成年女性含水50%。教师讲述:曹雪芹曾经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从这则资料看来男人更是水做的。也就是人体内含水量特别的多。因此我们把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液体成为体液。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的细胞(如血细胞)外有没

4、有液体呢?哪么细胞内呢? 我们又根据体液分布的位置不同又把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血液是不是体液呢? (展示血液组成成分)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我们称为血浆,简述细胞外液的概念。 既然血液中有细胞,那么血液是不是体液?如果不是,那么血液中的什么成分是体液呢?什么成分是细胞外液? 血液不是体液,血细胞内的液体和血浆是体液,血浆是细胞外液。 血浆存在于血细胞外,所以血浆是属于细胞外液。血浆就构成了血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我们知道血细胞和血浆存在于血管内,哪么我们人体除了血细胞外还有很多其他细胞,哪么这些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展示课本P3 图11) 请大家看一下红色

5、的是什么?蓝色的呢?绿色的管这些又是什么管呢?这些管内是什么呢?在这些管外还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由叫什么细胞呢?这些细胞之间有间隙吗?如果有,间隙中的液体叫什么呢? 红色和蓝色管是血管,内有血液,其中红色的是动脉毛细血管,蓝色的是静脉毛细血管。绿色的管为毛细淋巴管,管内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淋巴液,淋巴就是他们的直接生活环境。管外的细胞为组织细胞,在细胞于细胞之间存在一些间隙,在这间隙中也充满着液体成为组织间隙液又称为组织液。组织液就构成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的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是不是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与我

6、们人体周围的这个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体内,所以我们把细胞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大家考虑一下细胞外液和内环境是否相同? 是相同的,都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 血浆中水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又是怎样进入血浆?通过课本P3 图11简述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外液的成分有那些呢? (展示P4资料分析 血浆的化学组成) P4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通过研究表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含较多蛋白质。细胞外液成分类似海水,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

7、压和酸碱度 我们知道细胞外液是一种液体,在化学学习时,我们没接触到一种液体就要了解一种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把这些统称液体的理化性质。哪么细胞外液都有哪些理化性质? P5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微粒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也就是渗透压越大。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酸碱度: 人的PH为7.357.45。PH的稳定与酸碱对物质有关。 3、温度:人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我们在前面讲过了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生活所需

8、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都来自于细胞外液,那么细胞外液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又是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 (展示课本P5 思考与讨论) (展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都需要通过内环境,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综合知识,本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了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以及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着重要掌握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中三

9、者之间的关系,外界物质如何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交换。 五课堂作业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2、内环境中不含 ( ) A 血红蛋白 B 尿素 C 葡萄糖 D 二氧化碳 3、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 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

10、,需要 通过的磷脂分子层( ) A.2层 B.3层 C.4层 D.6层 6.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答案:C A D A D C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的生活环境 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2.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的主要成分) (1)水,占90% (2)气体,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钠

11、、氯、钾、碳酸根、磷酸根的量最多 (4)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质、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氨、尿酸、尿素等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溶液的渗透压:约770kPa (2)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3)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布置作业: P6 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 六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较多,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图片、多媒体动画。对每个知识点要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再进行总结。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内环境的组成是本节

12、课的重点,要利用直观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图中的各种结构和成分,为学生更好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内在联系。 3.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要以课堂讨论解决知识问题、课后建构模型巩固知识的形式呈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高中生物教案2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

13、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

14、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

15、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 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 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

16、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17、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高中生物教案3 1、 营养物质功能 提供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组织的主要原料 提供构建和修复物质:糖类和脂类是构成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重要部分 Ga 、 Mg、P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质 提供调节物质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 营养不良: 蛋白质供给不足,影响发育和抵抗力 营养供给不足 缺钙影响骨的发育 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营养过剩:如获取能量过多,导致肥胖 摄取营养的种类、

18、数量、比例符合实际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提高利用率 3、 合理膳食: 食物对人体无毒害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制度 题例领悟 例1、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 水脂类糖类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维生素 A、 B、 C D、 解析:参与构建和修复人体组织的物质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而纤维素是植物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答案:C 例2、下列各项中不是成人每天要进食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是: A、 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 B、 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在体内转化而成。 C、 蛋白质提

19、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 体内蛋白质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换新的。 解析:蛋白质作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非主要的,体内物质供能的顺序依次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C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 下面关于人类营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蛋白质能参与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质含量最高为宜。 B、淘洗大米时次数不宜过多,以防止维生素B1的损失。 C、蔬菜应先洗后切,大火快炒,防止维生素C的损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剂等过量带来的化学污染。 2、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 ( ) A、纤维素 B、红细胞 C、蛋白质 D、

20、激素 3、 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 A、多吃蔬菜 B、多吃馒头 C、多喝豆浆 D、多喝水 4、 1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三者都可作为能源物质 B、 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5、 下列哪一组疾病是营养不良引起的:( ) A、脚气病和坏血病 B、夜盲病和巨人症 C、糖尿病和软骨病 D、佝偻病和心脏病 6、 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 A、盐增多

21、,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种都增多 D、两种都未增多 高中生物教案4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

22、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思考与

23、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

24、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

25、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

26、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

27、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 +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28、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 提示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

29、管的重吸收。(4)皮肤。 高中生物教案5 一、教材分析 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有机化学知识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最大瓶颈,而氨基酸的结构和蛋白质的形成又属于微观知识,比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动画、故事、游戏和形象的比喻,不仅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并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

30、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能力方面 (1)通过自主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思考讨论后得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蛋白质的功能。 (2)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及媒体选择 1.教法及媒体选择 根据新课程理念,针对本节内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和图片创设情境,层层递进,解决教学难点。 2.学法 教学是教

31、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学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与探究式教学法相对应,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他们能用观察法、分析法、比较推理法得出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能由宏观进入微观再回到宏观,形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 问:电影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因为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他的蛛丝的强度异常的高。 荧光水母的图片 问:这是什么生物?为什么它们能发出美丽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该不难发现这些

32、神奇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承担的? 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主题。 展示:一些食物(肉 、蛋 、乳等) 问: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很高? 问:蛋白质对人体很重要,那么人体中的蛋白质又能承担怎样的生命活动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体中去进行一次旅行? 创设情景:三维透明人体场景。 观看人体骨骼肌的三维动画,并问:构建肌肉的主要结构物质是什么?这又说明蛋白质可以具有怎样的功能? 接着让学生观察在人体中可以发生的4个生命活动的场景,并问:在这样的4个场景中分别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各自具有怎样的功能呢? 总结: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承担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质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

33、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过渡: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蛋白质们能够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掀开它的神秘面纱吧!研究表明蛋白质的结构是复杂的,可是这种复杂的分子却是由一些结构简单的氨基酸分子作为基本单位所构成。所以认识蛋白质的结构,首先就必须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创设情景:利用比喻,讲述“4个氢兄弟”和“两个强大势力集团”的斗争故事,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羧基”、“氨基”这些基团和它们的一些书写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为后面认识构成生物体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打下铺垫。 过渡:

34、氨基酸会不会只有甘氨酸一种呢?告诉学生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问:比一比这4种氨基酸,从4个“邻居”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邻居”相同?几个“邻居”不同? 提问:其实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这一规律,能否根据这一规律将约20种氨基酸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出来? 活动:邀请两位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 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教师最后总结,并针对错误进行说明。 提问:观察结构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结构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观察结构通式,氨基酸们都拥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质呢? 再

35、来观察结构通式,和刚才的4种氨基酸,问道:如果说从氨基和羧基的角度来看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结构特点。(学生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从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氨基与羧基的连接方式两个方面考虑) 总结:对氨基酸共同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并指出只有同时满足共同结构特点的氨基酸才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否则不是。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结构,但是由氨基酸作为基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指出是“相互连接”。 活动:请一位同学到前台来,和我做同样的一种姿势伸展双臂,两腿并拢,让学通过今天课的内容进行联想,可以想到什么?问:我和这位同学连接起来时最简单的方式是什么?再问:那么氨基酸在相互连接时是否也有“左右

36、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创设情景:观看flash动画(蛋白质的形成) 提问: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虽然和手牵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二肽还能继续进行“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总结: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大致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过渡:展示一些常见蛋白质的结构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并指蛋白质的

37、种类有10101012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20种 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活动:讲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 相互同学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 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原因。 评价并总结: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蛋白质能承担如此众多的功能? 小结、结课:在今天的这节课里,我们不仅获取蛋白质的基础知识,而且大家应该感受到蛋白质对生命的意义: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离开了蛋白质,这一切还存在吗?不过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可它们是生命活动“操纵者”吗?它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化合物呢

38、?这个问题就留给下节课吧! 高中生物教案6 一、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物理模型模拟等,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繁杂,我将它们置于本节课之前和之后分别讲解。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由于课时调整,我在上完DNA结构后直接跳跃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课程标准中与本

39、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因此,本节教学主要是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描述,而且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特点是插图多而且复杂。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

40、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DNA分子结构后,已经能够建构DNA的分子模型,并掌握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同时对DN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DNA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是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因此在每节课前都有一个复习旧知识的环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理解密码的简并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分析归纳和推理

41、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生物学观点认识和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基于以上分析,在整体上我决定,一方面从学习目标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完成什么是转录?怎么转录?什么是翻译?怎么翻译?这四个问题。另一方面调整课堂结构,不再利用传统的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叙事程序,而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的程序;在策略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设置问题串,层层设疑,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法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模拟等形式,把抽象、复杂、微观的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宏观化。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又能节省时间。但教材中的八幅图表不能放弃不用,否则就会忽视了学生的识图、辩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在学法指导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过程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