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79065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董仲舒将春秋时期的国家分为华夏之国、大夷之国和小夷之国(其他“蛮夷”国家)三类。作为“大夷” 之国的秦、楚、吴、越,一方面向慕华夏文化,力图进入“华夏”之列;另一方面与“小夷”互动,不断 增强影响。材料表明“大夷”()A.通过改革变法实现富强B.成为“华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C.文明发展水平后来居上D.在中华民族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春秋(中国)。根据材料“作为大夷之国的秦、楚、吴、越,一方面向慕华夏文化,力图进入华夏 之列

2、;另一方面与小夷互动,不断增强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夷”往往是吸取华夏文化较多的国家,在 争霸过程中实现区域性的统一和华夏认同,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没有 涉及各国的变法运动,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但是从材料不 能得出已经融入华夏族,排除B项;就制度、经济、文化等总体发展水平看,华夏要高于蛮夷,排除C项。 故选D项。2 .魏晋服饰一直崇尚宽衫大袖,给人一种洒脱、自然、飘逸、含蓄以及内敛的美感。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 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如下图“采桑图”中人物的袖口处可见明显褶皱。劳动人民改 良后的服饰()A.囿

3、于纺织技术发展滞缓的困境B.彰显潇洒不羁的魏晋文人风骨C.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D.集中呈现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魏晋服饰一直崇尚宽衫大袖,给人一种洒脱、自【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述题。时空是西汉到清朝(中国)。据表格数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得出论题:政治环境和政府政策对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影响较大。论述:论述时,将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和政策解释清楚即可。西汉时期,说明政治稳定,政府重农抑商, 经济发展即可;唐朝时期,基本

4、与西汉类似;唐中期之后,长期的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导致北宋时期城 市人口比重减少;南宋时期,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比重较高;明 朝时期,结合元朝末年的社会混乱分析即可;清朝时期,从政府的严格政策分析即可。最后总结,得出受政治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城市人口比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西印度群岛(位于北美洲的岛群),板球既是英国人的运动,又根植于“豁达、友爱、兴不羁、 嬉戏、夺张、娱乐”的街头文化,它既是投奔英式文化的标记,又是展示民族特色的武器。国家独立与任 命黑人为队长的诉求,都有可能引发暴乱,但这些又都以与英联邦紧密合作为前提,不

5、得不说这是一个非 常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板球生动地描绘了后殖民时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意识的深化,但由于仍保持着 前殖民地和“母国”在运动上的密切联系,它对英国造成的影响又被削弱了。这就是在殖民地独立问题上 体育运动的恃论。摘编自秦博、程展、徐浩铭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体育视闻下的英帝国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西印度群岛推广板球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殖民地独立问题上体育运动的悖论”具体体现。【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需要;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管理海外殖民地造成 对英国国力的消耗;通过体育运动加强对殖民地的联系与

6、控制。(2)体育运动既展示了民族特色,又彰显英式文化;体育运动既可表达民族团结,种族平等的诉求,又充 斥种族歧视的烙印;体育运动在战后描绘了国家独立和爱国意识的深化,同时又保持原殖民地与“母国” 的密切联系和文化认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背景:根据材料“在西印度群岛(位于北美洲的岛群),板球既是英国人的运动,又根植于,豁达、友爱、兴 不羁、嬉戏、夸张、娱乐,的街头文化,它既是投奔英式文化的标记,又是展示民族特色的武器。”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需要;根据材料“国家独立与任命黑人为队长的诉求,都有可能引发暴乱, 但这些又都以与英联

7、邦紧密合作为前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可知,殖民地人 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由于仍保持着前殖民地和,母国在运动上的密切联系,它对英国造成的 影响又被削弱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管理海外殖民地造成对英国国力的消耗,以及通过体育运动加强对 殖民地的联系与控制。【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的英国。体现:根据材料“既是投奔英式文化的标记,又是展示民族特色的武器可知,体育运动既展示了民族特色, 又彰显英式文化;根据材料“国家独立与任命黑人为队长的诉求,都有可能引发暴乱,但这些又都以与英联 邦紧密合作为前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

8、象。”可知,体育运动既可表达民族团结, 种族平等的诉求,又充斥种族歧视的烙印;根据材料“板球生动地描绘了后殖民时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意识 的深化,但由于仍保持着前殖民地和,母国,在运动上的密切联系,它对英国造成的影响又被削弱了。”可知, 体育运动在战后描绘了国家独立和爱国意识的深化,同时又保持原殖民地与“母国,的密切联系和文化认同。然、飘逸、含蓄以及内敛的美感。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可知劳 动人民为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对服饰进行改良,既保存了魏晋传统服饰的特征又有益于农业生产,体现 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魏晋时期服饰的改进体现了美感

9、和实用的统一, 与纺织技术发展无关,且当时并不存在纺织技术发展滞缓的现象,排除A项;魏晋服饰不仅彰显潇洒不羁 的魏晋文人风骨,也具有实用价值,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魏晋服饰是民族交融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 C项。3.宋人“嗜蜜”之风于宋诗中可见一斑,如下表,材料反映了()出处诗句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山斋戏书绝句蜜脾未满蜂采花,麦垄已深鸠唤雨经春老病不出门,坐 见群芳烂如雪。平斋文集参桂齐名骨自香,百花酿醋助甘凉。含金咀玉风标别,消得 肩吾为发扬。详定幕次呈同舍来时宫柳绿初匀,坐见红芳几番新。蜂蜜满房花结子,还家何处觅残春?A.宋人长期苦于战争的艰辛B.饮食风尚在文化层面的影响C.宋

10、代商品经济繁荣的局面D,饮食生活中食不厌精的取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 料,“嗜蜜”本来是一种饮食风尚,同时又多次出现在文学家的诗句中,反映了饮食风尚在文化层面的影 响,B项正确;题干中关于“蜜”的诗句,体现了文人志趣,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战争”直接关系不大, 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蜜的生产和贸易,不能得出商品经济繁荣,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提及宋人在饮食 方面讲究精致,排除D项。故选B项。4 .明初地方官的考核内容为“六事”,即学校、田野、户口、赋役、讼狱、盗贼,地方官也围绕“六事” 施政。宣德开始,赋税

11、征收未完,不能进入考满程序,地方官的行政重心转移到“钱粮” 一事上。材料表 明()A.考核制度深刻影响地方管理B.明朝后期财政压力与日俱增C.明朝官吏考核制度逐渐完善D.中央集权加强制约地方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据 材料“明初地方官的考核内容为,六事”、“地方官也围绕,六事施政,可以看出通过对地方官进行考核,强 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规范了地方官的行为,巩固了统治,A项正确;从明初对地方官的考核内容,无 法得出明朝后期财政压力与日俱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地方官的考核内容,不能说明官吏考核制 度的完

12、善,排除C项;对地方官考核,加强地方管理,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制约地方的发展,排除D项。故 选A项。5 . 1872年,洋务企业一一兰州制造局在西北战事中被创建。此后,每次战争来临,其都因军备需求增加而 获得发展,但也在每次战事平定因军需锐减而走向衰落。在数十年的历程中,类似企业升不鲜见,她终处 于因战而兴,因战而衰的规律中。这反映出()A.战争对洋务企业的深刻影响B.洋务企业缺乏有效监督机制C.经济规律决定企业发展与否D.军工企业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872年(中国)。根据材料“此

13、后,每次战争来临,其都因军备需求增加而获得发展,但也在每次 战事平定因军需锐减而走向衰落。在数十年的历程中,类似企业升不鲜见,她终处于因战而兴,因战而衰 的规律中。”可知洋务企业受制于社会状况,当战争时期对军备需求较大时,洋务企业获得发展,当战事平 定,军事需求锐减又走向衰落,故战争对洋务企业存在深刻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洋务企业缺乏监 督机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规律的内容,且经济规律决定企业发展与否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战争对洋务企业存在影响,未涉及洋务企业的军工企业结构,无法得出其存在缺陷, 排除D项。故选A项。6 .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

14、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 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 这体现了孙中山()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B.宪政理论的完善与推广C.革命思想的娉变与升华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据 材料“八年以来中华民国”可知材料所述内容发生的时间约为1919年前后,据材料“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 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加,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开始 意识到中国问题的症结就

15、在于封建官僚、政客和军阀的反动统治,主张继续进行革命,推翻北洋军阀,这 体现了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嬉变与升华,C项正确;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领导了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病死,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孙中山主张推翻北洋军阀和其他封建势力,与宪政理论关系不 大,排除B项;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排除D 项。故选C项。7 .歌曲做鞋送抗联中有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一一“小妹坐灯前哪,穿针又引线,不是忙嫁妆,做鞋送 抗联”,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温馨的画面。从此画面中,可以看出百姓() A.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心理B.开拓进取团结包容的精神C.

16、弃小家保大家的报国情怀D.对民族战争的认同和支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 材料“小妹坐灯前哪,穿针又引线,不是忙嫁妆,做鞋送抗联”,以歌曲的形式,展现了民众做鞋送抗联的情 景,体现了民众对于民族战争的支持和认同,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对抗战的支持,并不是热爱生 活追求幸福,也没有体现开拓进取团结包容,排除A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抗战力所能及的支持,“弃 小家保大家”夸大其词,排除C项。故选D项。8 .公元前2095年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的序言中写道:法律应该公平与诚实,应该在其管辖的土地上建 立公正秩序

17、,驱散诅咒、暴力和纷争,并希望孤儿不被富人所奴役,妇女不被权贵所欺压,穷人也不必向 富人卑躬屈膝等。材料反映出该法典()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以法律维护公序良俗C.从制度上否定贵族特权D.使私有财产受到保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公元前2095年的乌尔第三王朝。 根据材料“公元前2095年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建立公正秩序,驱散诅咒、暴力和纷争,并希望孤 儿不被富人所奴役,妇女不被权贵所欺压,穷人也不必向富人卑躬屈膝等。”可知,乌尔纳姆法典体现 了通过法律维护公共秩序与社会正义的理念,B项正确;乌尔纳姆法典未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

18、息, 它根本上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排除A项;乌尔纳姆法典从法律上维护贵族特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乌尔纳姆法典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9 . 16至17世纪,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他们将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卓著的战功视作他们 身份的标志,十分注重竞技体育运动,这种风气也逐渐影响了广大平民。较多的法国人已经意识到体育运 动不仅可以带给他们愉悦,而且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材料说明,此时的法国()A.社会风气逐步摆脱宗教影响B.社会等级界限正在日益消除C.启蒙思想推动了体育的发展D.新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

19、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6至17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16至17世纪,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他们将强健的 体魄、旺盛的精力和卓著的战功视作他们身份的标志,十分注重竞技体育运动,这种风气也逐渐影响了广 大平民。较多的法国人已经意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带给他们愉悦,而且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可知, 16至17世纪,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将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 力和卓著的战功视作他们身份的标志,十分注重竞技体育运动,说明新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观,D项正 确;社会风气逐步摆脱宗教影响,“摆脱”一词与西方史实

20、不符,排除A项;社会等级界限正在日益消除,“消 除,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启蒙运动从17世纪开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如表中所记载的现象反映了()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巴黎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 肺”。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提出连续的 公园系统。圣彼得堡1880年,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伦敦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A.工业化期间公众健康需求凸显B.近代城市发展呈现自治性趋向C.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D.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法制化进程【答案

21、】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 据材料“巴黎绿肺”,“公共花园”,“伦敦大都会绿化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 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公众的健康造成的严重的危害,所以才提出相应的绿地发展建议,A项正确;材料体 现的是公众健康问题,不能得出近代城市发展呈现自治性趋向,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使得民 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了威胁,并不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公众健康问题,并不是 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法制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A项。11.1921年8月28日列宁撰写的新时代,新形式的旧错误

22、一文发表于苏联真理报,列宁在文中郑重 提出:“正因为我们不怕正视危险,所以我们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斗争,能更清醒、更谨慎、 更周密地权衡时机,能采取各种让步来加强我们的实力,分散敌人的力量。”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实现B.马克思主义的传入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十月革命即将获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21年(苏俄)。据 材料“正因为我们不怕正视危险,所以我们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斗争能采取各种让步来加强 我们的实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的结束,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

23、的政治和 经济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作出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伟大决策,新经济政策的 实质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C项正确;1921年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排 除A项;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之前就已传入,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B项;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与 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12 .近年来,欧美日等国打着“价值观外交旗号,声称建构所谓普世价值观认同,在外交话语具体政策中 将“人权和民主”与“贸易和市场”紧密关联,对相关国家发起政治、经济责难。欧美日等国此举意在() A.掩饰地缘战略意图B.完善全球安全战略C.维持多极均势体系D.推进全

24、球政治合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世界现代史。据材料“价 值观外交.对相关国家发起政治、经济责难”,可以看出欧美日等过通过宣扬普世价值观认同,来构建外 交霸权,干涉他国内政外交,掩饰地缘战略意图,A项正确;欧美日等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并不是从全 球安全出发,排除B项;欧美日等国主要目的是掩饰地缘战略意图,并不是维持多极均势体系,也不是为 了推动全球政治合作,排除C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其中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各自 撰写的中国民

25、族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 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汉化一途。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 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 一词是中国 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材料二 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 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 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

26、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 亲切认同感的群体。”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 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材料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引发了中国民族史的撰述热潮,诸多撰述纷纷以中华民族从多元 走向一体为主线考察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出现民族史撰述高潮的历史背景, 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王桐龄、吕思勉等著述观点的局限。(2

27、)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顾颉刚和费孝通在中国民族研究上观点的异同。(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答案】(1)背景:五四以来,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答日本侵华民族矛盾 上升亦可给分)民族革命斗争不断高涨(答抗日战争不断发展亦可给分)。局限:只强调民族融合中汉化的一面。中国古代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汉族也不断吸收其 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新鲜血液,各民族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同:都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异:顾颉刚忽视了民族差异性和多元性,费孝通明确指出了民族一体内的多元特征。(3)原因:前人相

28、关研究成果颇丰(或答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在学术争辩中思想不断发展;开展民族 历史调查实践;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改革开放推动文化繁荣。(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意义:发展了民族观;推动了中国民族史学术研究;有利于形成民族认同(或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五四 以来,民族意识

29、全面觉醒、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革命斗争不断高涨等角度进行描述。局限:根据材料“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 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汉化一途。,可知,只强调民族融合中汉化的一面。根据材料“1939年, 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 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汉族也不断吸收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新鲜 血液,各民族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小问2

30、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根据材料“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 辩证统一的概念。”可知,都认同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异:根据材料”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 边疆与内地为一体。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 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可知,顾颉刚忽视了民族差异性和多元性,费孝通明确指出了民族一体内的多元 特征。【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原因:根据材料“费孝通不赞同顾颉

31、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 是辩证统一的概念。”可知,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在学术争辩中思想不断发展; 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 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可知,开展民族历史调查实践,以及唯物史观的指 导作用;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可知,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 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可知

32、,改革开放推动文化繁荣。意义:根据材料“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引发了中国民族史的撰述热潮,诸多撰述纷纷以中华民族从多元 走向一体为主线考察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发展民族观、推动中国民族史学术研究、有利于形成民族认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角度进行描述。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朝至清朝部分年份总人口与城市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朝代总人口数城市人口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西汉(公元前2世纪)5960104317.5%唐(745年)52901100.3220.8%北宋(1078年)800096012%南宋(1200年)2

33、80061622%明(1394年)7270125317.2%清1776 年3100022727.4%1820 年353002435.76.9%1893 年3775726857.1%注:北宋、南宋人口仅为北宋王朝和南宋王朝所辖版图之内的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不包括辽、夏、金 等国人口。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明时期、清时期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论题,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论题:政治环境和政府政策对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影响较大。论述:西汉时期,政治稳定,政府重农抑商,经济发展,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较 高;唐朝时期,政治稳定,政府政策轻徭薄赋,重农抑商,人口继续向城市流动;但是唐中期安史之乱后, 长期的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导致北宋时期城市人口比重减少;南宋时期,政治稳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的松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人口比重较高;明朝时期,由于经历了元朝末年的动荡不安,社会 混乱,城市人口比重有所下降;清朝时期,由于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城市人口比重下降明显。总之,受政治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城市人口比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