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8.中国建筑的特征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 文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 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 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的热爱,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重点难点】1 .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2 . 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激发对我国古代建 筑的热爱,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北京故宫、厦门、苏州园林、凤凰古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
2、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 秀美的河山,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这些古 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 能得出答案。二.知人论世1 .知人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 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3、、北京士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 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 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 成文集(4卷),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扬 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北京市计划图。2 .人物关系梁思成与林徽因。梁思成评价林徽因: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 的。他诙谐地说:“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 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 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 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4、(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自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 好的中国文化基础。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 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天才学人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弟弟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 古有重大贡献。另一个弟弟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 家。才女佳人:20岁的林徽因以才貌双全闻名于北京上层文化圈。20世纪30年代她业余创作出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学作品,其范围涉 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个领域,在京派作家圈中声誉鹊起;林 徽因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她与 梁思成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
5、,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超凡脱俗的亲密 友情在她生前,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的存在。甚至林徽因的早逝, 也留给同辈亲友惘然的失落,因为她的离去,也预示着他们最具创造 力的黄金年华的结束。)2.论世写作背景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 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5月7日梁思 成发表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1953年,在极“左”思 想影响下,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 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 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 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
6、,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在北京城墙存废 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央 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 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 没有被采纳,并蒙受不公正对待。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 和牌坊也被拆除了三.精读文本读文正音幔地(min)帷幕(w6i)穹窿(16 ng)接棒(sSn) 额杨(fG ng)如晕斯飞(hui)琉璃(liG 正脊(ji) 轮廓(ku 6)水榭(xi ) 沱(tu 6 )墩俄(qi i ng)兽词义解释如晕斯飞
7、语出诗经小雅“如鸟斯革,如晕斯飞。”晕,大 飞也。形容宫室的飞檐。接棒指连接头的桦头,喻指文章等作品的前后连贯、衔接俄兽战兽是古代中国建筑俄脊上兽件,用于歇山顶和重檐建筑 上。枪墩位于上下两层梁杨之间能将上梁承受的重量迅速传到下梁 的木墩或者说方形的木块。穹窿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褶皱。大同小异 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内容概括(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默读文本,小组结合小标题进行讨论: 这篇文章主要的内容并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两大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地位云平台 (1-2 段)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段)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文法(14-17
8、段)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倡熟悉中国建 筑的文法和词汇。(18-20段)研读文本(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十分丰富,在这篇课 文中,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请同学们小 组讨论概括这九大特点。明确:2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1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 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2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 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3-5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3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 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
9、与现代的钢筋混 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4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 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 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5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6-9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6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 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7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 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 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8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
10、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 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9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 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 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思考1】想一想,这九点基本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 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明确: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展开的。三至五点属于结构特征,六到 九点属于装饰特征,由课文的提示我们可以感知,一篇说明文要注重 说明顺序的层次性。【思考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作者总结出中国建
11、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 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 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 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斜坡飞檐是 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 的特色。(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概括中国建筑中称为“一所房子” 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中心性:围绕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对称性: 左右均齐对称;朝阳性:主要房屋一般采取向南的方向;主次性: 主要部分有砖石填地,次要部分种植树木花草。(3)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
12、。明确:主要采用了 4种说明方法。打比方。以“文章”比喻建筑,用 “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 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确 切明了,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类比。例如“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 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 来处理它们的二举例子。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 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 台基、栏杆和台阶作比较。例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 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
13、处理的 市容点缀“。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 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科学 类文章的文学性。【探究】小组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分析: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 国建筑的文法”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 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 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 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 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探究】小组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分析: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 民族之间
14、的“可译性”?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 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 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 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 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四.拓展延伸看看下面这些现代建筑,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国家大剧院内:红色;珠海金域廊院小区规划图:对称、红色、屋顶;上海金茂大厦:塔式、轴对称;重庆人民大礼堂:红色、屋顶、彩绘、对称。五 .课堂小结世界在发展,我们要不断发展创新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但是,我们也不能摒弃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毕竟民族的东西, 无论何时,都不能丢弃。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