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妈妈系列童话的“母性”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保妈妈系列童话的“母性”艺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保妈妈系列童话的“母性”艺术摘要:保冬妮的保妈妈童话系列是一套关于她的女儿成长的小说,她充分利用童话这种题材,在奇特的幻想中展示出自己对女儿浓浓的母爱,并用诗意的笔触展现了女儿的成长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成长小说模式。 关键词:保冬妮 童话 幻想 母爱 成长 作为父母,用笔去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对于现在的许多人来说,都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对于擅长文字写作的作家来说更是司空见惯,周国平的妞妞就是这样的一本小说,他用极为细腻的笔法记录下了他与爱女妞妞共同生活的562个日日夜夜,他们像养育健康小孩一样细心的呵护她,直到她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但在中国儿童文学特别是童话的创作中,这样的亲情的显现
2、却是少见的。中国的童话创作,一般旨在为孩子带去无尽的欢乐,让孩子在欢乐中感悟成长,作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距离是遥远的,彼此并不发生着联系,作者只是单纯的叙事者,如孙幼军的小布头历险记等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小布头作为孙幼军的一个“孩子”,它的的一系列遭遇,孙幼军只是“客观的”进行了叙述,虽然时不时的深入到了小布头的内心活动中,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孙幼军与小布头的息息相关的联系,感受不到一份浓浓的爱意。 作为女性作家,在这方面却有着先天的优势。而保冬妮则将这份优势更加突出的发扬光大了。在她的童话创作中,有一部分触角伸向了她的小女儿。保妈妈童话系列就是关于作者的女儿小浇浇成长的一套丛书,作为一名女性儿
3、童作家,在这套书里,她倾尽了自己的全部母爱,通过纪实和幻想相间的笔法,给我们展现了小浇浇在成长过程中的的轨迹,。她在欢乐的氛围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一个小孩子形象,同时也让我们与她一起分享了小浇浇所带来的欢乐。 许多表现幼儿成长的书只是纪实性的给我们展现出幼儿的生长过程,只是从外观上的长大揭示出幼儿的成长,然后在幼儿与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变化中表现出这些幼儿正逐步撕下幼稚的外衣逐步走向成熟懂事。这套丛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幻想因素的运用了。通过这些亦真亦幻的故事给我们全方位的展示了小浇浇的成长历程。 童话之所以称其为童话,最主要在于童话的幻想性。所谓幻想就是作家根据他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根据他的感
4、情的,审美的,理想的需要,自由自在地虚构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活在艺术作品中的”世界。这套丛书都加入了幻想的因素,有可以在熟睡后出现的睡婆婆,有一位真实身份是银河系公主的小莎子,还有会飞的小木马和会说话的小闹钟等等,这些都为故事染上了神秘的色彩。 在故事中加入幻想的情节,也是由于幼儿在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认识观所决定的。对于一个只有几岁的儿童来说,她往往会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混淆,她的生活其实是在我们成人所看来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中交叉运行的。直到慢慢的长大成人,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她才会逐渐摆脱她心目中的另一个世界。在幼儿的世界里,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也像人一样
5、能说话,思考,也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常常能看见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小孩子被椅子绊倒摔在地上嚎啕大哭时,父母总是会像模像样的去拍打椅子,这样小孩子就会觉得椅子已经挨了打了受到惩罚了,也就不会再哭了。这就是幼儿的独特心理。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状况,保冬妮就把这些动植物以及日常事物移植到作品中来,既符合幼儿的认识观,又能推动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在作品里加入幻想的情节,其实也表现了作者的母爱。保冬妮的保妈妈童话系列,是献给她的女儿小浇浇的,并且里面的主人公就是以小浇浇为原型的,连名字都是一样的。可以说这套童话其实是记录小浇浇从出生成长到五六岁的一部成长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作为
6、母亲对于小浇浇的爱。保冬妮在这本书里扮演的其实是两个角色,一个是作者,一个就是作为孩子的母亲。童话书对于作者的要求比起成人小说来更高,它需要作者要有一颗童心,要有一种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要与孩子保持一种平等感。如果是以成人的眼光去写童话,难免会掺杂功利的、说教的因素,就会造成对儿童在文字上的压迫感。而保冬妮显然是属于前者,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她的童心。 只有出于真心的爱,才能真正的读懂儿童。儿童的内心世界,有着成人世界所没有的单纯,然而由于自身缺乏系统的言说途径,他们也不能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只有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儿童的世界里,发乎真心,这样才能一点一点的去接触了解掌握儿
7、童的真实内心。保冬妮在这一点上做到了。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有着女性所特有的细腻,作为一位孩子的妈妈,她更有着对自己的孩子的无限的爱。她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跃然纸上的充满童趣的小浇浇。比如,小浇浇在果冻班看书时撕着童话书,老师问其原因,浇浇说她要把吃小红帽的大灰狼的那一页撕掉,这样大灰狼就吃不到小红帽了。这样的想法在儿童的世界里,真是不足为怪。 作为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时时刻刻能守在孩子身边。但是对于慢慢长大的孩子来说,母亲对于孩子的“束缚”是越来越无力,孩子会慢慢脱离母亲的视线范围。这对于一位母亲来说可能是痛苦的,在这里保冬妮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减轻这种痛苦。这就是幻想的
8、介入。在这部童话中,保冬妮除了是小浇浇的妈妈外,还以另外的方式出现在作品中。她先化为睡婆婆,在小浇浇熟睡后这样一个母亲不能介入的范围里,带领着小浇浇走出小天地,去和广袤的大自然拥抱,去接触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随后随着小浇浇的不断成长,她又化为她的幼儿园同学,小木马以及墙上的小挂钟,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千方百计的留下了自己的印迹。这显然是作者的一份母爱在起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那么强烈的母爱,这套童话中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幻想因子了。从这看来,当作者在记录小浇浇的成长过程中,母爱之心是大于作者的童心的。 这套童话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成长的纪实性与科幻的结合。要达到这两者的兼容,在叙述角度上就非常重要了
9、。如果叙述角度选取不到位,就会影响故事的流畅,也就会留下各种各样的破绽。 一般母亲在记录儿女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角度。这样就会把作者的直接感受顺畅的表达出来,但是这样的叙述角度也造成了文章的纪实性,主观性,叙述角度稍显狭窄。保冬妮的这套保妈妈系列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是行不通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幻想因素的加入。幻想的无所不能就要求文章采用全知视角的叙述角度。 在故事中,她把她自己也当做其中的一个人物,而叙述者则是超脱于女儿以及母亲之外的。运用这种叙述角度,能使故事包容更多的内容,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把小浇浇的一系列“超常”的活动记录下来,并且还能时不时
10、的深入到小浇浇的内心活动中去。而这样的好处是以母亲为叙述角度所不能达到的。但是在这样的叙述过程中,作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妈妈偶尔也是调皮的,她有时也会捣乱一下。妈妈在这故事中基本上同爸爸一样对于小浇浇的奇幻活动处于不知情状态,然而比起爸爸的“专一”来,妈妈却显得活泼多了。在小浇浇随木马“游玩”的日子里,一向不知情的妈妈却对于小浇浇和木马的秘密了解的一清二楚。这就能更加论证出小木马其实就是作者爱的化身吧。 这套童话系列书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成长小说吧,里面掺杂了科幻的因子,然而主要的还是展现了小浇浇的幼儿成长历程。在国内的儿童文学界,对于成长小说的界定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大致认为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
11、属于青少年。而对于人生中的第一个成长阶段幼儿阶段却视而不见。相比于青少年来说,这个阶段其实也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的,幼儿开始走出房间的窠臼,小心翼翼的迈向了广阔的社会;开始摆脱妈妈的呵心的照顾,开始了与众多小朋友相处的幼儿园阶段;开始了从哇哇的哭叫声,走向了组词造句的语言学习阶段。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阶段。然而当前关于成长小说的作品,大部分集中在青少年这个阶段,许多作家都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却忽视了幼儿的成长。中国国内的关于幼儿成长的作品还不是很多,保冬妮的这一部作品的出现就十分有意义了。她不仅写实般的展现了幼儿从半岁到六岁的成长过程,更重要的是把着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转变描写了出来。例如在第一本书中,由于小浇浇只有半岁,所以儿歌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到了后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歌的比重越来越小。这样的一个减少过程,是符合幼儿的成长历程的。 保冬妮的这部保妈妈童话系列,既是童话,也是成长小说。她运用了童话的方式把小浇浇的成长经历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在这其间,我们见识了小浇浇的成长,感受到了保妈妈因为小浇浇所带来的快乐,也深刻的体会到保妈妈的这一份沉甸甸的母爱。正因为有了这份母爱,才有了这么一部字里行间洋溢着幸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