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2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2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12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行(hng)伍彳(ch)亍着(zho)装少不更(gng)事B.劲(jng)敌答(d)理转弯抹(m)角悄(qio)无声息C.遒(qi)劲毗(b)连盥(gun)洗鸢(yun)飞鱼跃D.圭臬(ni) 肖(xio)像迤(y)逦咄(du)咄逼人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附识/识别稽首/稽查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蹉跌/蹉跎孱头/孱弱弹劾/弹丸之地披
2、靡/靡靡之音C.似的/相似提防/提醒模范/大模大样退避三舍/舍近求远D.撇开/瞥见契约/挈带叱咤姹紫嫣红 创伤满目疮痍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般配贸然行事额手称庆背道而驰B.摇憾横度长江挑拨是非恣意妄为C.狼藉椎心泣血乐不可知潜移默化D.谪居掎角之势草菅人命人才倍出4.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炫耀修葺耍笔杆金碧辉煌B.辨证肄业爆发户冥思苦想C.翱翔真谛摄像机遗笑大方D.慈详作缉电饭煲鞭辟入里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B.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
3、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C.文学的写作对象人是用来反映现实的,但文学形象在反映现实的同时,必须有思想感情、有血有肉,融入伟大的作家对完美理想的追求。D.吴有德善于钓鱼,尤其擅长钓团鱼,(水镇人把脚鱼叫团鱼)有一本鱼经,每次出去,总不落空。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两年后的春天,她们又到山上种了六株树,三株松树,两株云杉,围着一棵河北杨。B.为什么交通便利了,我们与亲人的距离反而更远了?为什么通讯发达了,我们与亲人的沟通反而困难了?真情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金钥匙。C.“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英国政治学家洛克17世纪留下的一句物权名言。换句话说,就是私
4、有财产和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D.造成“用工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区域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未能对用工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等等。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A.而领受休戚与共B.而领略息息相通C.而且领略息息相通 D.而且领受 休戚与共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那些下里巴人也有自己的乐子,他们可以随遇而安,树阴下、墙脚边,铺
5、上一张硬纸板,三两知己就打开塑料袋,边吃边聊,似乎也其乐无穷。B.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C.当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鼓声响起时,一向沉稳的父亲拍案而起,兴奋得叫起来。D.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9.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
6、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C.团购是一种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传递团购邀约,进而将众多消费者联合起来,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来求得最优的价格。D.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10.下列各项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截至27日,利比亚反对派已经控制的黎波里绝大部分区域,但双方的战斗仍在南部市郊持续胶着。虽然“全国过渡委员会”25日宣布已完全接管的黎波里市的治理,但实际上首都仍处于无政府状态。B.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
7、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作为“十二五”的工作重点。D.昌九城际铁路开通后,昌九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昌九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到达收件人手上。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国学”谈连 博“国学”一词,从清末吵到如今,诸家定义不一。以四库全书所分,国学有经、史、子、集四部;按章太炎所分,则有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不过国学相对于新学,应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当指中学。大体言之,也就是老外说的“汉学”。那么是否
8、有分属各国的特殊学问呢? 舒芜先生在“国学”质疑中说:“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其实土耳其“国学”还是有的,所谓“突厥学”是也。与之类似的,至少还有埃及学、亚述学、印度学等等,在欧美大学历史系,特别是东方历史系,一般都设有相应的专门课程。可以看出,这都是一些东方的文明古国,文化背景与传承古希腊罗马的西方文明非出一系。其固有的文字文化无以名之,只好强以国名冠之。那么,能否把它们全部取消,像舒先生希望的,归并到文学、哲学、史学、法学等等中去?恐怕很难。科学哲学家库恩(Thomaskuhn)说,任何理论或学说都是建立在基于某
9、种假设的范式基础上。特别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这种立论基础往往与对世界根本属性的看法有关。举个例子,假如现在要把中医学归并到西医学去,除一些中草药可以用化学方法鉴定分离出有效成分制成西药外,像手太阳心经、足少阴肾经等十二经络在解剖学上能找到依据?阴阳五行,表里寒热又如何用病理学来解释?再如中国历史研究可以借鉴现代科学方法,但习用的训诂学、校勘学、目录学、年号学、史讳学要完全归并到西方史学中去,就很难找到合适位置。身为中国人,我想多了解自己本国的传统学术还是有必要的。在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断层的今天,国学本应支持。但像时下某些人那样,把国学局限成儒学,甚至歪曲成理学;又或者大肆炒作,接连搞出“发
10、现老子”、“论语新解”等“重大突破”的闹剧,那就只能称之为“伪学”,只能反对。传统文化虽说是以儒家学说为主流,但岂能要求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倒退,改向封建士大夫们看齐。何况春秋战国时有儒家还有诸子,汉朝就有反对把儒家经典变成迷信教条的王充,宋朝除了程朱理学还有陈亮主张实用的“事功之学”,清朝还有反对礼教的俞正燮、戴震等人,更不要说除了典籍文章之外,中华民族创造的其他杰出成就了。鲁迅先生早就感慨过真假学人的差别:“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可见,国学还是值得批判发扬的,但绝不是
11、光靠背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就完事。而倒退,就更不会有什么出路了。(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1.不能体现“任何理论或学说都是建立在基于某种假设的范式基础上”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在欧美一些大学历史系中,东方国家的“国学”一般都设有相应的专门课程。B.训诂学、校勘学、目录学、年号学、史讳学在西方史学中很难找到合适位置。C.国学中的学说,很难归并到属于西方文明体系的文学、哲学、史学、法学中。D.土耳其“国学”还是有的,与之类似的至少还有埃及学、亚述学、印度学等。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国学”一词历来叫法纷纭,有人认为国学应包括经经、史、子、集四部,有人则认为国学应包括小学、经
12、学、史学、诸子、文学。B.从清末到现今,“国学”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认为,国学应是研究古代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学说。C.作者认为,中国人研究国学,很有必要,但时下国学研究却出现了不少误区,造成不良影响,应引起关注。D.汉代的王充、宋代的陈亮和清代的俞正燮、戴震等对儒家经典的看法,是超越了当时的一般封建士大夫的。13.下列不属于本文关于“国学”的观点及其依据的一项是()A.“国学”不应该取消,东方文明古国都有“国学”。B.“国学”研究主要是儒学,并不研究包括王充、戴震等人的学说和程朱理学。C.“国学”不能归并到文学、哲学、史学、法学中去因为中国国学的立论基础与西方不同。D.“国学”不应局限于
13、儒学,而应批判发扬因为把“国学”局限于儒学,无疑是价值观的倒退;多了解本国的传统学术有必要。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
14、,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
15、,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1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 数:屡次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报告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矜:夸耀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于鲁阳山遇贼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此孝子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
16、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C.芝乃驰檄济南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D.因芝妻伯父董昭相如因持璧却立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到了应有的惩处。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获罪。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
17、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第卷(共102分)四、(22分)17.将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4分)(2)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3分)(3)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3分)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策扶老以流憩,。,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拭赤壁赋))(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独学而无友,。(礼记学记)1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18、,完成题目。(8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秋韵写意文/孙守名再过半个月,深秋的背影便会渐渐淡褪。看窗外的秋与往年并无二致,还是不紧不慢地将各种树木的枝叶由绿变淡、变黄、变枯。天空显得愈发高远,没有飞鸽的哨音。阳光静
19、静地,缓缓地,划过阔远的高空,不留一丝痕迹。北方的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赏秋,在城市不如乡村。城中的秋色,多藏匿在游人杂沓的公园或斜仄的小巷,那窒闷的场景会让你对秋生出一丝怨尤。纵横交错的柏油路,齐整方正的盒子楼,把秋的韵致切割成一丝一缕的淡淡的忧伤和绝望,那些被逼迫得失去了性情的红枫绿杨也在落叶飘散中尝到了无人赏玩的失落和悲伤。乡村的秋意却让人赏玩到十足。走在原野中,扑面而来的全是深秋的气息。满地的枯草,脚踏上去软软的,那种酥麻的感觉从脚跟渐渐浸入肢体,然后沁入心脾。裸露的土地,现出自然的色泽,让人感到回归母体的本真。透过稀疏的树林,会看到那条静静斜躺着的小河,河畔少有人走,河水也已变得瘦削
20、,清澈得像极了淡远的天空。阵阵秋风吹过,凉意袭上心头,是那种清爽的感觉。秋的恬淡、疏远,非要在清冷的夜晚才能感觉得深透。凉风袭人,秋雨时至,找一处破旧的陋室,点一碗油灯,饮酒少许,微醺更佳,静对一卷古书,想万千心事,这种情韵实在是把玩秋意的最佳境界。夜半时分,秋雨点点滴滴,一任惆怅的心情浸润在浓重的秋意中。这时,睡意全无,穿起夹衣,走出屋门,站在廊下,听那深秋的天籁之音,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实,品味秋的滋味必须人到中年。那时,秋已不单单是纯粹的秋色秋意,还有种种对人生的感悟在里面。人生苦短,经历如曲折深幽的小径,那些流泪的日子时常伴随身边,悲欢离合,伤心痛楚,屈辱惆怅,无所不有。时光愈长,感
21、受愈深。个人感悟,家国情怀,往往交织在我们的情感深处。一旦遇到令人伤感的秋意袭来,积久的情怀意蕴必然会如冲决堤岸的江河,瞬息填臆胸怀,令人情不自禁,感慨系之,涕泪交流。古人悲秋,大多也是在经历过坎坷、挫折、悲苦或苦难之后,那种悲苦的况味不是有着同样磨折的人是品玩不到的。游子思乡,是被诗家写得烂熟的主题,有些也恰恰正是他们的亲身历程。出仕为官,突遭变故,被贬岭南,正是秋意方浓,友人相送,自有一番愁苦心情。岭南僻远,相知无几,三年五载,必有相思之苦。南国的秋,和北方的相比,个中况味,诗家自知。秋天是个诗意的季节。赏秋,需独自一人。清早出门,在无人的小巷中静静地走,什么都不要想,脚步要放缓,让秋的凉
22、意穿透心怀,抬头眺望淡远的天空,那真是一种惬意。当阳光初升,便信步朝回走,脚下的片片树叶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小心翼翼地迈步,不要惊动那些失意的生命,这是一种悲悯情怀。走回家中,坐在桌前,一杯牛奶,一张早报,看透过玻璃的秋光入室,静静地洒落在放于桌椅旁的书页上,让心情随着秋色秋意开始一天美好的时光。秋意最美是在傍晚。远飞的鸿雁早已无影无踪,惨淡的阳光落入山后,暮色渐起,群山隐退,大地间一片沉静。坐在小院内,捧一杯清茶,将自己隐沉在夜色中,只是静静地坐着,享受秋的静谧,秋的清幽,秋的诸多况味。其实,秋的味道是苦涩的,只有那些饮过苦药的病人才能真正感知秋的深层意蕴。由春至夏再到秋,也正如人的艰辛一生,
23、已过中年将至老年,那是最令人怅惘而心悸的。年轻时节,不要总是想着品读秋意,那会让你过早地消磨掉意志和诸多情趣。秋的意味就像一杯醇酒,只有等到所有的苦痛都经历一番之后,才可去慢慢品润。品尝秋色,不宜急迫,要淡定,要恬然,轻轻入唇,让丝丝秋韵渐渐润泽舌尖,轻轻地啜饮,最后再渐渐进入佳境。北国的秋,有一种淡然清幽的韵味。一叶而天下知秋,秋风,秋雨,秋意,秋韵,这秋,你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我愿意在你的怀抱中,静静地入眠,做一场如诗似画的幻梦(选自中国作家网,略有改动)20.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赏秋,在城市不如乡村”?(4分)2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当阳光初升,便信
24、步朝回走,脚下的片片树叶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小心翼翼地迈步,不要惊动那些失意的生命,这是一种悲悯情怀。(2)其实,秋的味道是苦涩的,只有那些饮过苦药的病人才能真正感知秋的深层意蕴。22.作者在文章的第6段用了较多笔墨写“古人悲秋”,其用意是什么?(4分)23.本文作者从不同角度诠释如何赏秋,请找出感悟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和看法。(6分)六、(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1年10月,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碾压,18名路人无一出手相助的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何不敢施救”这个话题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一段被署名为“北大副校长”的段子迅速走红:“你是北大人
25、,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要求:自选角度,构思作文,明确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D(A着(zhu)装B答(d)理C毗(p)连)2.C(C项依读为sh/s,d/t,m/m,sh/sh;A项,zh/sh,q/j,y/yn,nn;B项,cu,cn/chn,tn/dn,m;D项,pi、q/qi、zhch、chung)3.A(B摇撼,横渡长江,C乐不可支,D人才辈出)4.D(B暴发户,C贻笑大方,D慈祥,作揖)5. C(A有疑问词的陈述句,把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26、;B“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应该用书名号;D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团鱼”的解释说明,要紧随其后。)6.B(A“她们又到山上种了六株树”后的逗号改为冒号;C“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后的逗号删除,引号内用句号;D“区域规划”后的逗号改成顿号。)7. B(而且:表进一步,递进关系,此处应为并列关系,故选“而”。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8. B(A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流行的一种歌曲。现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
27、的人”。C拍案而起:形容愤慨,不能用于形容兴奋。D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生成的,只用来形容人的技艺高超,使用对象不当。)9.B(A结构混乱;C成分残缺,在“价格”后加“的购物方式”D主谓搭配不当,“歌剧伊戈尔王”和谓语“带来”不搭配。)10.D(A搭配不当,“接管”“治理”不搭配;B表意不明C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11.D(“任何理论或学说的范式基础上”一句是要说明,任何理论或学说的理论基础往往与对世界根本属性的看法有关,而东、西方在这方面是有差异的,因此,很多东方的传统文化是无法归并到西方文化体系中的。D项用以反驳“从来没有听说自称过他们的国学”的观点,与题
28、干句的观点无关。A项因为东方国家的“国学”与西方文化不属同一“假设范式”,无法纳入西方文化的体系中,所以要设立“专门课程”。B项国学与西方文化不属同一“假设范式”,因此“很难归并到西方文明体系中”。B项与C项同理。)12B(国学应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学术文化的统称。)13.B14.C(报:答复,给回信)15.B(语气助词,表判断;A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C项副词,于是/副词,竟然,却;D项介词,通过/副词,于是。)16.C(司马芝拒绝了刘勋的嘱托。)17. 您是豪门大家族,又在郡里担任重要职务,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设立了法令却有人违犯
29、,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们触犯了教令让君主知道后,就是官吏们的灾祸了。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18.(1)时矫首而暇观云无心以出岫(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3)别有幽愁暗恨生(4)则孤陋而寡闻19.(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 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20. 城市杂沓、逼仄、窒
30、息的环境不适合赏秋,让人心生失望与悲凉。(2分)乡村视野开阔,秋的气息浓厚,使人心生清爽之意,能赏玩十足。(2分)21.(1)秋叶似蝴蝶翩然,描摹出了叶落之态,这一想象之句,有着无尽的美意;“不要惊动了失意的生命”,则表达了作者对细微生命的呵护与敬畏之情。(2分)(2)秋之成熟,秋之零落,恰如人之中年,走到了生命中最艰辛之处。那些经历了病痛煎熬、坎坷磨砺的人,才会对人生有着更加深彻的认识与领悟,才对秋之意蕴的感知更进一层。(2分)22.写古人悲秋,突出点明古往今来,历尽苦难境遇的人,对秋的赏玩,有很多相同之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2分)写古人悲秋,恰是为了引起下文中对在傍晚欣赏秋意的描写,诠
31、释更深的人生主题,即:赏秋多在中年,青年时代赏秋,会消磨掉意志和诸多情趣。(2分)23.示例:本文文笔流畅平实,风格恬淡,情感沉郁饱满。作者提到的赏秋方法很多,如去乡村赏秋,韵味十足;如在傍晚赏秋,看见最美的秋意特别是在第段中最后两句,作者把赏秋比作“如饮一杯醇酒”,生动形象地写出秋的无尽韵味;再巧妙运用动词,“轻轻入唇、啜饮、进入佳境”,写出了品尝秋色需要舒缓安静的过程,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饮醇酒,芬芳有味;长短句、整散句相结合,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情趣。24.(略)参考译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少年时是书生,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们都丢下老人和弱小逃
32、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她的死活就由诸位决定了。”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推着小车把他母亲拉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长。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居民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阻止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摇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
33、了封信说:“您是豪门大家族,又在郡里担任重要职务,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伪称征调军队士兵去向管县索要。县里的掾吏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详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司马芝,很相信他,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民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
34、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不给太监传话。司马芝给下属官员们写了告示,规定教令说:“君王能够设立法令,却不能让吏员们一定不违犯法令。吏员们能触犯教令,却不能让君主始终不知道。设立了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们触犯了教令让君主知道后,就是官吏们的灾
35、祸了。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于是他下属的官吏们没有不以此勉励自己的。后来,司马芝任大司农。司马芝上奏说:“王者的治国方法,崇尚农耕本业,抑制商贩这些末梢的行业,发展农业,重视粮食。现在吴、蜀地的贼人还没有被消灭,战争不断,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储备粮食和布帛。臣下的愚见是,要专门把农耕蚕桑当作要事,从国家大业考虑,这样才是方便有利的。”魏明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论时,有认为不对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司马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