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第四节中国古代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274996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2第四节中国古代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第三章2第四节中国古代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2第四节中国古代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2第四节中国古代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ppt(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 六月 2023第三章2第四节中国古代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一、古代公文文风的演变(一)金文文书的写作特点现存最早的公务文书为甲骨文书,记事简单,无所谓“文风”甲骨卜辞金文文书的特点:内容上的纪实性、庄重性和文字上的简约性 铜器铭文、钟鼎文:内容主要是用来记载祖先功德、勋劳,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经济等各领域。2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二)尚书中公文的写作特点 1.关于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代改

2、称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公文汇编,共收古代公文 28篇,商代及以前的公文8篇。3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2.尚书的写作特点 内容上,商以前的公文突出“神权”,商以后 的公文则突出“德政”“尊礼”。结构语言上,篇章结构由松散逐步趋向完整 严谨;语言表现为“佶屈聱牙”、古奥难读,但“文如诡,而寻理即畅”,并有一定的文采,且文辞生动,语意恳切。秦誓 4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三)春秋到西汉的公文写作概况 1.春秋战国时期公文特点:说理透辟,文辞流畅而语言口语化。李斯谏逐客书 2.秦代公文的特点:尚质而不文,符合公文的写作要求。秦始皇的出谥法制 3.西汉公文的特

3、点:政论性强,借古喻今,语言深切晓明,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贾谊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 鲁迅评价:“皆为西汉宏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5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四)赋、骈文对公文文风的影响 赋:由楚辞衍变而来盛行于汉代的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以铺叙描写为主,讲究文采。行文特点极其不适于文书写作。骈文:产生于汉魏时期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比赋更加不适合于公文写作。6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受赋和骈文的影响

4、,从西汉中期到南北朝,公文文风总的发展趋势是日益追求辞藻的华美、形式的奇巧,而忽视公文的内容。这种文风不符合公文务实的要求,是文书工作发展史上的一股逆流。7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五)隋唐时期的公文文风改革和唐宋公文文风 隋代初,公文形式主义文风泛滥 隋代改革公文文风的措施:将上呈表章具有 浮华文风者治罪 初唐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并在写作实践上作出表率,写出了许多朴实直言、不加雕饰的公文,对文风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把文风改革推向了高潮。唐宋公文文风呈现出词强理直、质朴务实,长于说理的特点。8

5、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六)元代白话体公文的出现 元代,由于俚语俗话纳入公文,形成了“白话体”公文。对传统的以文言文为主要表达形式的公文书面语是一次冲击。元代公文在语言上呈现出通俗易懂的风格。从书面语向通俗白话的转变,在公文语言上是一大进步。9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七)明代的文牍主义和屡禁繁文措施 明代文牍主义盛行,表现为:1.公文泛滥,蝇头小事,动辄发文 2.行文冗长,甚至长达六万字。3.内容空洞,受八股文影响,公文开头大多抄引圣贤经书言论,导致空话、废话、套话连篇。文牍主义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妨碍了政令 的实施。10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

6、风和公文写作理论三令五申,严禁繁文 朱元璋提倡公文应开门见山,直叙事由,力求简短扼要、明白易懂,禁止浮词藻饰、套话连篇和过于琐细。制定严厉措施处罚繁文撰写者。明代对繁文一禁再禁,嘉靖帝、隆庆帝、明神宗都一再重申禁令,但其弊始终未能禁止。文牍主义文风是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的反映,与政治腐败相伴而生,封建社会后期日趋腐败的现实,决定了少数有作为帝王或大臣是无法改变文书工作的这种趋势的。11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二、中国古代的公文写作理论(一)先秦诸子关于公文写作的言论 1.孔子“文质”关系的言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墨子主张“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

7、”,重视言论的论证性。3.荀子主张文章内容与形式应该统一 他认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12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二)魏晋南北朝文书工作的发展及公文理论的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工作有了重大的发展,公文已经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有了专门拟制文书的人才,开始了对公文进行理论总结和研究。1.魏晋以前,公文具有散文的特点,文中常书写个人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治安策13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2.自曹操开始,公文与散文正式分家。特点:第一,以叙事为宗旨,开门见山,直叙其事,表述明确,指示具体,不抒情咏志。第二,带

8、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第三,篇幅简短 第四,文辞朴实14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3.公文成为一种正式的独立的文体,出现文、笔之分,产生了专事拟写公文的人才“手笔”“文”即文章、诗赋,具情辞声韵;“笔”即公文 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专门技能“沈(约)诗任(昉)笔”,时称干练而擅长拟写公文写作者为“手笔”,著名的“手笔”大家称“大手笔”。陈琳、阮籍、王粲等15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 4.公文理论的繁荣最早研究公文文体者曹丕与典论论文u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大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u充分评价了文章的社

9、会功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6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古代公文理论的集大成者刘勰与文心雕龙 重复了曹丕关于公文社会功能的观点“章表奏议,经国之机枢”;论述了自上古以来的各种不同体裁的公文的起源与演变,运用范围、拟制要领,探讨其写作特点与风格。17 第四节 中国古代 的公文文风和公文写作理论(三)韩愈的公文写作理论 提出“文以载道”主张 道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为主倡导“古文运动”,提出学习先秦两汉古文的主张。核心:学古意在创新,反对模仿因袭、骈文的浮词丽语“惟古于词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韩愈的论佛骨表堪称古代公文写作的典范18 第

10、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 一、公文载体的演变 人类社会的文书载体形式纷繁,国外有泥板文书、草纸文书、羊皮文书等,我国的文书表现为独特的形式,主要有甲骨文书、金文文书、简牍文书、缣帛文书、石刻文书、铁质文书和纸质文书19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一)甲骨文书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书是我国最早的公务文书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来记录占卜和祭祀等活动的文字。甲骨文书是以龟甲或兽骨为书写材料在占卜 过程中形成的古代文书,亦称甲骨卜辞,或 占卜文书.20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

11、演变占卜的缘由及占卜的过程:u 由于商王敬天信神,实行神权统治,凡是必先占卜询问天意u 占卜的过程:在甲骨上钻一小洞,用炭火炙烤,使之受热而显出各种形状、走向的裂纹。这种裂纹称为“卜兆”,被视为是上帝的意旨。将占卜时间、事由、答案和日后验证结果刻在甲骨上。单个字体称作贞卜文字,成句的贞卜文字称作卜辞。21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卜辞的基本结构分四部分:前辞某日某人卜问,史官姓名 命辞卜问何事 占辞“卜兆”显示的答案 验辞日后是否应验22 卜兆23卜辞 己丑卜,贞:今伐,来曰:“戊仆(音)伐 方”意思:己丑日,商王卜问占卜人,能否批准戊去攻伐方。其中:“戊仆(音)

12、伐方”一句,就是摘引于戊送来的报告,它类似于今天的请示24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甲骨文从内容上分为卜辞和非卜辞两类。卜辞的内容以商王活动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并出现了类似于请示、报告的上行文,故称为“甲骨文书”。甲骨文书是殷商时代及西周初年的公文主要载体。西周中期甲骨文书被淘汰。甲骨文书被淘汰的原因25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二)金文文书 青铜器和铜器铭文(即金文、钟鼎文)青铜器是王权的象征、等级的标志,同时能永久保存,传于后世金文文书的发展演变 1.商代的青铜器主要

13、在于使用,铭文主要起标识作用,称为“自名体”,不具有文书的性质。26铜器铭文27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 2.西周的青铜器主要作用在于记事,称为“记事体”,铭文“喧宾夺主”,是统治阶级活动的直接记录,内容十分广泛,以歌功颂德为主。西周记事体铭文有关册命部分已相当规范,被称作“册命体”,具有以下特点:记录内容广泛,数量众多,真实可信 文辞茂美,记事详细,结构完整28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铭文急剧减少,功能从以歌功颂德为主转为颁录法典和记载史实为主。“中山王鼎”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4.金文文书是商代至战国时期的公文

14、主要载体,秦汉以后青铜器成为实用品或工艺品,不再作为文书的载体。29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三)简牍文书 1.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主要用于记事。刻写在竹片上的称竹简、也称简策、简册、汗简、杀青;刻写在木片上的称木牍、版牍。“尺牍”、“文牍”源于此30 31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 2.简牍文书主要用于记事。商王祭祀、向臣民发布的命令和讨伐敌人的动员令、褒扬臣下的颂书。臣下上告商王的文书。3.简牍文书的制作过程及形式“杀青”单片的竹片称“简”,单片木片称“版”,写上字称“牍”,一尺见方、四面可书写的牍称“方”,也称

15、“觚”,用刀刻或用漆书写。32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多片竹牍以麻绳或熟皮条系成册,如文书不止一册,则将数册再编连在一起,称编(即篇)简牍文书表面覆盖有一或二片简牍,比正文的简牍稍宽,称“检”,检的背面书明收件人的地址、姓名,检的结绳处加盖封泥。“检”相当于现代公文的封页,具有遮盖文书内容以防泄密的作用。4.根据史料推断商朝已开始使用简牍文书 5.战国时期的简牍文书已有大量实物出土,一直沿用到西晋桓温称帝时被废止。33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四)缣帛文书 缣帛文书是用缣帛(丝织品、棉织品)制作的文书。缣帛文书的特点:1.柔软光润

16、,书写时容易着墨,可依据文书的长短,随意裁取篇幅,卷折方便,便于运转、携带、阅读、收藏,远比简牍文书优越。2.缣帛制作工艺复杂,价值过于昂贵,仅在贵族间使用,难以普及,只是作为简牍文书的辅助品。缣帛文书是春秋到两晋时期公文的辅助载体。34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五)石刻文书 石刻文书是一种镌刻在石头上的文书。战国时期“石鼓文”,被誉为先秦史诗。石刻文书盛行于秦代。泰山刻石 石刻文书不能作为文书的主要载体。以碑刻记录纪念性文字被后世沿用。3536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六)铁质文书“郑国刑鼎”“丹书铁券”在殷商时期出现的特殊的文

17、书载体形式,用于特定的历史场合。37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七)纸质文书 西汉时期出现“赫蹄”(丝绵纸),一种新型的书写材料 东汉蔡伦发明植物纤维纸,纸张被广泛使用,开始逐步取代简牍和缣帛 三国时,纸与简帛并用,高级文典用帛,稍次一等的用纸,公文往来则沿用简牍。东晋时,纸张完全替代简帛成为朝廷和各级官府公文的正式书写材料。38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二、古代公文的书写制作工具“文房四宝”:笔墨砚刀 笔墨砚纸 1.毛笔 毛笔的出现大约与文字同步“宣笔”和“湖笔”是古代官府制作公文使用的主要工具 2.墨 墨的出现大约也与文字同步“烟

18、墨”、“徽墨”39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 3.砚 秦汉时期的石砚、玉砚、陶砚 唐代的端砚、歙砚、挑砚、鲁砚,被宋人列为“四大名砚”4.刀 刀是刻写甲骨、石刻、青铜文书的主要工具,在制作简牍文书时也需要刀具。“刀笔”、“刀笔吏”、“刀笔老手”40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三、古代公文的字体演变(一)古字 1.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商代和西周)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大部分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划不定。它的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字是一致的。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字体类似甲骨

19、文,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41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 2.大篆(春秋战国)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大篆字体方正微长,行款整齐,笔划匀称,偏旁、结构基本稳定。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六国文字:秦国以外的国家所用的文字统称为“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属于古字范畴,图画性强,形状不定,难以识别。42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二)小篆(秦汉)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所用的书体。“罢其不与秦

20、文合者”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43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三)隶书(秦至东汉)民间创造的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的新书体。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规范的字体。隶书作为小篆辅助文字,用于非正规公文的行文和民间文书往来。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 汉隶发展到八分,成为国家公文的标准书体。44 第五节 中国古代公文的 载体、制作工具和书写字体的演变(四)真书(楷书)楷书由隶

21、书演变而来,是日常书写趋向简易的潮流造成的新书体。魏初的钟繇为“真书之祖”楷书作为正式公文用字始于两晋,盛于唐代,并一直沿用至今。行书 行楷 45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文书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书的归宿。一、夏、商、西周的档案工作(一)根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公务文书和宫廷档案。吕氏春秋先识:“夏之亡也,太史终古抱其图法以奔商”“图”即版图档案,“法”即法典档案46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二)商代的档案工作 1.甲骨文书记录了以王室为中心的各种活动和世系、祭祀谱表、贵族家谱、官制和年历、月历、日历等。2.甲骨档案的保管文书立卷归档制度的雏形 第一、甲骨档案都被集中收贮于宗庙、社稷

22、,以便王室查证、参照和使用。第二、出现了简单的分类收藏法。第三、有了简单的编号。第四、甲骨档案有了简单的归档。第五、甲骨档案的收藏保管由祭祀史官负责。47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3.甲骨档案的意义甲骨档案的发现对档案事业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甲骨档案是珍贵的历史史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甲骨档案保存了大量的信息符号甲骨文字,对我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8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三)西周的档案工作 1.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天府收藏的档案种类:版、图。它们是记载王朝土地、人口的重要资料,是周天子实行统治的基础。谱籍。它是王族特殊政治地位的依据,是保证

23、家天下时代相袭的标志。盟约。49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各级官府上呈的重要文书。金文文书。甲骨文书。天府的地位 天府为“九府”之一,相当于现代的部级单位,地位颇高。负责保管天府档案的人员称“守藏史”,父死子继,世代相袭,成为天府世家。50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2.副本制度和金滕之匮副本制度的形成:西周的重要文书除正本之外,大都录制副本 多份。正本收贮于天府,藏于“金滕之匮”,副本分存于太史、内史、司会及六官处。这是我国文书档案工作中副本制度的起始。金滕之匮 西周时,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滕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机密、最重要的档案。51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二、春

24、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工作(一)社会动荡中档案的除旧布新 1.新型地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大量销毁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旧档案。2.一些束缚奴隶人身自由的奴籍档案在奴隶反抗斗争中被销毁。3.出现了大量代表新型地主阶级意志的法律档案,是大变革时代所形成的新的档案。52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二)诸侯纷争中档案的流散 春秋后期,诸侯纷争,王室衰微,世卿制度逐渐瓦解,王室和诸侯自身地位不保,史官带着自己掌管的档案作为见面礼,奔走于各国以求取官职,谋求生路。53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三)档案开始被广泛利用 1.作为统治和施政的工具档案中的版、图是大国征服和吞并小国的标志,是统治权力的象征,是争夺

25、天下的基础;还被用作剥削人民的重要工具。各国变法中繁多的法令文书,收存为档案后供统治者随时查用,作为施政的工具。54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2.档案被汇编成集 孔子对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孔子删定“六经”诗经尚书礼记礼仪周易春秋 利用档案编写史书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国语左传形成了我国秘书工作中的一大优良传统利用档案汇编典籍、史书55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3.作为传授学问的工具 孔子编“六经”,开辟了利用档案传道授 业的风气孔子首创私学,从档案利用和教育对象两 方面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 了文化的传播。利用档案典籍招徒讲学蔚然成风,士的数量激增,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思

26、想异常活跃、学术空前发展的百家争鸣的局面。56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三、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档案工作(一)秦代档案工作 1.档案的收集与利用收集六国所献的地图以及绘制的各国宫室图样,视为重要档案并保存相当完整。秦朝奉行法家思想,法律档案和版籍为重要 档案。法律档案作为推行法制的重要工具而 被重视和利用。版籍档案成为秦朝征调赋税 的依据而被利用。57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2.对六国档案的焚毁 对不利于秦政权的六国历史典籍予以焚毁,导致焚书坑儒的惨剧。秦朝焚毁六国档案与战国时期各国销毁周王室的旧档案性质不同,后者是在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对束缚其的旧制度的否定,具有进步意义;秦始皇焚

27、书,主要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的独裁统治,客观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受到后人的谴责。58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3.档案保管制度为收藏档案筑有专门的库房,称藏府、书府。档案库房附近不得建造官吏的住屋,以便专门人员出入,并有防止泄密的作用。任何人不得将火种带入库房。库房每夜由啬夫和吏等人员轮流值班。责成令吏定期检查库房情况。59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二)汉代的档案工作 1.汉开国后,统治者注意收集流散于社会上的各种档案。2.汉代档案数量急剧增加。3.建立起多处档案库:石渠阁、兰台、东观等 4.档案利用的伟大成果史记和汉书60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三)魏晋南北朝档案工作

28、社会动荡,战乱连绵,大量档案被毁,频繁的政权更迭,严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时期档案工作的特点:1.谱牒档案的盛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大家族编修的族谱、家谱,详录一族、一家的世系。另一类是记载士族个人情况的谱牒。2.私家利用档案修史的现象十分普遍。后汉书、三国志、北齐的魏书、北魏的十六国春秋、曹魏的 名臣奏议61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四、隋唐两宋档案工作(一)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分离 1.出现了专门的档案机构和专职档案人员隋代设立了专门的档案机构史馆,主管史官和下属其他人员都是专职的档案人员。唐代设立专门的人事档案库甲库,保管大批的人事档案官甲(甲历、甲敕),专职抄录、收藏官

29、甲的档案管理员甲库令史 标志着秘书工作的成熟。62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宋代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立起专门化的档案房架阁库架阁是一种专门存放案卷的分层分格的木架架阁库首先由地方官府采用“千丈架阁”法收贮州县中的档案建立起来。架阁库由地方长官直接负责,设管勾、守当等专门的档案工作人员。中央政府首先在尚书省设立架阁库,置管干架阁库官主管,由制敕房统领。后在三省、枢密院、三司及一些寺院都建立了架阁库。63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宋朝于宫中设立最高级别的档案库金耀门文书库(二)对起居注和时政注的重视起居注是记载皇帝言行的档案册籍。时政注是皇帝重要政务活动的记录,是起居注的补充材料。64 第六

30、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三)档案工作制度趋于完善 1.唐代以律法的形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归档凡文书办理完毕,交勾司行朱,交档案库。一案一卷一件事由的公文立为一卷存档,称为案卷。一直被作为最主要、最常用的立卷方法沿用至今 复制多份副本 鉴定每三年对档案作一次鉴定,凡不需要长期保留的,则剔除之。检查修整档案,尤其是官甲需经常检查,发现有损坏、文字缺损的要予以修补,恢复原状。查阅65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2.宋代档案工作制度进一步发展 档案的收集(集中)这一制度保证了将分散于各级官府的档案有计划地、自下而上地分别集中于有关档案库,有利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权力控制。一案一卷制度 对唐代的发展:

31、凡在文书登记和立卷时,需区别新案和旧案,如是旧案,则需与前件粘连在一起,立卷存档,称“连粘”,这一发展,使档案内容前后连贯,能系统地反映事情或问题的特征。档案的整理 档案的保管 档案的鉴定和销毁 档案的查阅66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五、辽金元的档案工作 1.辽、金的档案工作辽、金政权的档案工作是在当时中原文化的 影响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辽统治者用各种方法搜求宋朝的图籍档案,既从中了解宋王朝的内部动向,也作为开展 秘书工作的参考。金代仿制宋制,在中央机构普遍设立了架阁库,收藏档案,置官主管。且收贮有女真文、契丹文和汉文三种文字的档案。67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2.元代的档案工作

32、 元统治者非常重视对金和南宋的档案典籍的收藏。元世祖依据宋、金的档案建立起各项立国制度。对旧档案的利用率很高。元代仿照宋制,设置架阁库,配有管勾等管理,负责收藏前代和本朝的档案。特设有蒙文架阁库、回回架阁库,收藏蒙文、回回文档案。元代还设有实录院、国史院,利用档案编修实录、国史,尤其重视汇编典章格例,以供各级官吏施政时参用,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汇集了元初至英宗时各种典章制度的元典章68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六、明清的档案工作(一)明代建立的规模宏大的中央档案库 照磨所汇集、保管起义中形成的各种档案。皇史宬专藏皇家的玉蝶、皇帝的实录和圣训。由 司礼监掌管,除皇族档案外,还保存部分重要图书永乐

33、大典副本即存放于此 皇史宬是我国古代档案库的杰作和典范,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备都注意到了保存档案的要求,全用砖石结构以利防火,拱顶和东西对开的窗户以便通风,高出地面的石台便于泄水防潮,坚固厚实的墙壁既安全,又可保持室内恒温。69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后湖黄册库专门收藏全国赋役档案和鱼鳞图册的中央档案库,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档案库。古今通集库皇帝的御用档案库,建于皇宫内,由太监掌管。收藏赐给功臣、藩王、驸马等的诰封、铁券和官员的诰封底簿,并存贮有部分御用图书。内阁大库保管明王朝在统治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文件。大本堂主要收藏元朝官府档案,由秘书监掌管。同时又是皇子幼年读书及长大后学习理政的场

34、所。u 各省、府、州、县普遍设立档案库,名称不一,数量众多,规模很大,有架阁库(堂)、黄册库、案牍库、贮册库等。70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二)明代档案工作制度完备制作与装订为使黄册便于管理和长久保存,规定造册须用特制的厚棉纸;册籍大小规格和书写行款须按统一规格;装订时须用牢固的粗棉白线,以防线断册散。保管架阁须用木制,不准用竹制。库内严禁灯火,以防火灾。定期晾晒档案,以防霉变。查阅只有专门人员可查阅档案,对一般官吏严加限制。保卫各地档案库有严密的保卫措施,中央档案库大都建于皇城内或靠近皇城处,保证了档案库的安全。u 明代重视档案库的建设和加强档案库的保卫工作,以及防止档案损毁,保证档

35、案的安全和完整,提高档案的保存年限,专业性、技术性增强。标志着明代的档案工作已趋于完备。71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三)清代档案工作的恢复和建立 1.入关前的档案工作 满族最早的档案:满文老档记述努尔哈赤时期的政事。满文木牌满族早期的文书是书写在木牌上 2.档案库的恢复和建立皇史宬由内阁典籍厅主管内阁大库分东、西两库。所存档案数量繁多,内容丰富,且都是王朝的核心机密。分别由内阁典籍厅、满本房兼管。方略馆本为编撰清代各次军事始末的机构,后为军机处所设档案库。72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方略馆由满、汉军机章京掌管,设有承发、供事若干人,专司缮抄、记档、保管等事。所存档案分五类:第一

36、是军机处分类汇抄的上谕、奏章、专案等 第二是军机处进呈皇帝的表、折及所附图册等 第三是军机处处理完毕的行移、考绩、经费等例行公文。第四是各官衙送军机处的咨文、照会等公文 第五是馆内编修的各种方略稿本。73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 3.档案工作制度汇抄凡军机处办理的公文,均需抄录。这一制度加强了档案的收集和归档环节。定期清查、修缮这一制度有效地延长了档案寿命,保持了档案的完整。保密一般官员不能擅入内阁大库和方略馆,各部院档案库都委派专门文书档案人员轮流值宿、巡查,进一步加强了档案的安全性。74第六节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概况(四)档案利用的新特点1.编撰大型公文汇编朱批谕旨和八旗通志初集2.地方志的普遍撰修 地方志的编修在清代进入全盛时期。各府、州、县每六十年一修志书成为固定的制度。3.还出现了擅长修志的史学家,最杰出的代表 是章学诚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