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含答案)附各单元测试卷与期中期末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含答案)附各单元测试卷与期中期末试卷.doc(1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附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 盛唐气象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
2、学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 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单元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89年2.隋唐时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A.B.C
3、.D.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隋文帝时D.隋炀帝时4.隋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在()A.山东地区B.山西地区C.关中地区D.江南地区5.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请完成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问题。(1)请写出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各段的名称。(2)隋朝大运河连接、五大水系。(3)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右图)“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
4、,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隋文帝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C.开通大运河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经济繁荣隋文帝励精图治A.B.C.D.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建立隋朝灭亡陈朝开始开凿大运河B.灭亡陈朝建立隋朝开始开凿大运河C.开始开凿大运河建立隋朝灭亡陈朝D.建立隋朝开始开凿大运河灭亡陈朝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5、)A.促进经济交流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C.沟通五大河流D.便利南北交通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时,这条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有千里之长C.起到防洪作用D.发挥灌溉作用7.“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B.察举制C.科举制D.郡县制8.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朝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
6、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9.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含义: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语材料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
7、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汪洙神童诗(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选拔官员的。(2)材料二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11.“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下面这些材料是某中学的同学们搜集到的,请你根据提示,完成问题。【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材料一(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材料二时期隋建立之初隋文帝末年人口3 100多万4 600
8、多万垦田1 900多万顷5 500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2)上面两幅图片都与哪位皇帝有关?他的这些行为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12.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张程将隋帝国从胚胎孕育到盛极一时、最后势力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请你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转瞬而成的统一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陈叔宝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因此,(杨坚)定下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一天下。(1)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开皇盛世开皇十二年(592年),户部奏称:“天
9、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出现过。那是一个被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2)杨坚统治时期,出现“开皇盛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3)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据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
10、河?课后作业测评夯基达标1.B2.C3.D4.A5.答案 (1)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2)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3)2 700交流培优促能1.B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2.B3.A4.B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南北交通,二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对于隋炀帝而言,加强统治才是最根本的。5.D6.A题干中诗句的意思是“都说隋朝因大运河而亡国,但是到现在它还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由此可知,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故选A项。7.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金榜”“一举成名”,
11、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最早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8.D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故选D项。9.A在隋末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10.参考答案 (1)选拔官员注重门第和出身,不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2)科举制度。隋文帝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11.参考答案 (1)隋朝经济繁荣,生产获得大发展,人口有了大幅度增长,并新建了一些大粮仓。(2)隋炀帝
12、。过度役使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12.参考答案 (1)北方民族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2)原因: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们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3)是个滥用民力、残暴的皇帝。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开凿大运河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道和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太宗听说右图所示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A.房
13、玄龄B.魏征C.杜如晦D.宋璟2.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5.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面图1、图2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人们习惯上把图1及图3人物统治的时期(前期)称为什么?三位人物的统治存在什么关系?(3)这三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1.某校七年级(
14、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玄宗A.B.C.D.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的中央官制是()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3.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唐朝二十多年的历史。你认为不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4.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你可以感受到当时政治的一大特色是(
15、)A.选贤用能,唯才是举B.任人唯亲,独断专行C.猜疑妒忌,刚愎自用D.不惜民力,统治残暴5.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她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地位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C.她的统治具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重要地位D.她最后把权力交还给了李姓,并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右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
16、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政启开元”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8.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堪称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交融时代里和谐开
17、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材料二(唐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李世民亲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他以隋炀帝杨广的破家亡国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政绩卓著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博纳,从谏如流因此皇帝能够较好地实行“君道”,避免和纠正了很多错误根据举贤任能的原则,用贤良,退奸佞,因而忠贤满朝,人才济济重视地方政治,慎择刺史,吏治比较清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贞观之治(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的男主人公是谁?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2)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明唐太宗
18、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你能否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3)材料三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两块墓碑:一块是歌颂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的“述圣碑”,由武则天亲笔撰写;另一块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高7.53米,重98.9吨。在巨大壮观的墓碑上,没有女皇的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这同女皇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碑”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何女皇的墓碑无字呢?据说,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太大,难以用文字表述,所以,此碑无文胜有文。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
19、自己当皇帝,生前就有争议,死后难免留下骂名,千秋功罪,还是由后人评说吧。(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较大争议的人物。有史学家认为她残暴;也有史学家评价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2)“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武则天的无字碑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请你用所学的知识为武则天写一篇碑文。(现代文即可)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
20、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3)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4)假如你是唐宪宗,在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课后作业测评夯基达标1.B2.C3.C4.C5.参考答案 (1)图1:唐太宗。图2:武则天。(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以来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都重
21、用贤能之士,重视纳谏,知人善任等。培优促能1.B2.C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3.A建立唐朝的是唐高祖李渊,因此A项不可能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出现,符合题意。4.A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5.D6.C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的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B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8.D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开元初”,可判断答案为“开元盛世”。9.参考答案 (1)唐太宗。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是一位明君,也是中国
22、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言之有理即可)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3)“贞观之治”。启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言之有理即可)10.参考答案 (1)我认为武则天是一位治国之才。因为她当政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其他观点符合史实,言之有理也可)(2)唐朝武后,多谋善断,自立为皇,建号为周,唯一女
23、皇,史册独藏。发展科举,选拔人才,减轻负担,促进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1.参考答案 (1)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时期)。“开元盛世”。(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3)“锐意求理”;“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4)提示:可从吸取经验教训、发奋图强、勤于政事等方面作答。第3课盛唐气象1.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地的水引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2.“自古皆贵
24、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C.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3.北方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拥戴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各族D.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朝抗衡4.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A.开放、兼容并包B.封闭、保守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5.“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韩愈赞美唐朝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两位诗人
25、的一句诗。这两位诗人是()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李贺、杜甫D.李贺、杜牧6.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有()颜真卿欧阳询王羲之王献之A.B.C.D.7.阎立本最擅长的是()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动物画8.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1所示人物是谁?他向唐朝求婚说明了什么?(2)图2所示人物是谁?她给远嫁的那个民族带去了什么?她的出嫁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1.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A.B.C.D.2.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右图所示器物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陶瓷工艺的珍品,它是()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
26、C.唐三彩D.彩陶3.右面千年一叹是为纪念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而画的时政漫画。图中的公主感慨道:“想当年我来和亲,走了很长时间,如今的人们真是方便多了!”仔细观察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画中的公主是西汉人B.“想当年”指的是唐朝C.公主来和亲嫁给了赞普尺带珠丹D.公主和亲加强了唐朝与天竺的联系4.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A.西夏B.辽C.金D.吐蕃5.“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所说的中国人具体是指()A.唐朝人B.汉朝人C.秦朝人D.隋朝人6.史学家吕
27、思勉曾写道:“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A.隋朝短命而亡B.唐诗繁盛辉煌C.市民文化兴起D.科学技术发展7.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通道。如果你想临摹欧阳询的字,应选择下列作品中的()8.大型电视连续剧画圣吴道子记录了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传奇的一生,在这部电视剧中你可能会看到他的代表作()A.雨中耕作图B.步辇图C.弈棋仕女图D.送子天王图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二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
28、,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1)材料一出自哪位历史人物?(2)文成公主嫁给了谁?(3)材料三记载了8世纪初期发生的什么事件?“舅宿亲”是什么意思?(4)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位唐朝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材料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请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三位诗人的名字。(2)结合上述材料
29、和所学知识,谈谈三位诗人诗歌的特点。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摘编自仪平策等著中国审美文化史材料二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课
30、后作业测评夯基达标1.C2.B3.B4.A5.A6.A7.C8.参考答案 (1)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说明了吐蕃对唐王朝的尊敬和对中原经济文化的仰慕。(2)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优促能1.D地动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2.C3.B4.D抓住题干中的“唐”“贵主和亲”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流和友好关系。5.A盛唐时期,政局安定,经济发展。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开放、充满
31、活力和兼容并蓄的特点,展示了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故选A项。6.B唐代科举取士重诗赋促进了唐诗的繁荣。7.AA项为欧阳询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碑(局部);B项为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局部);C项为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项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故选A项。8.D送子天王图是吴道子的作品,所以本题应选D项。9.参考答案 (1)唐太宗。(2)松赞干布。(3)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4)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10.参考答案 (1)李白;杜甫;白居易。(2)李白的诗飘逸
32、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11.参考答案 (1)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2)原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A.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C.玄奘西
33、行去印度求取佛经D.班超经营西域2.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唐招提寺是友好交往的见证()A.唐朝与阿拉伯B.唐朝与日本C.唐朝与新罗D.唐朝与天竺3.唐朝时印度被称为()A.大秦B.天竺C.波斯D.大食4.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这位传奇僧人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5.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和亲结盟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访A.B.C.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鉴真
34、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二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讲述了唐僧历经艰险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那些神奇的故事大都是虚构的,但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却确有其事。玄奘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他为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1)鉴真是什么时候去日本的?(2)玄奘何时西行到天竺取经?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意义?1.下面是小丽同学归纳的遣唐使的特点,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次数较多B.规模较大C.影响深远D.只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2.大国海图人物志:惊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
35、僧为了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介绍的内容()A.讲授佛经B.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C.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D.口述成大唐西域记3.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4.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A.两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开元通宝受和同开珎的影响5.1 300多年前,天竺的戒日王举行了盛大的佛学辩论会,担任主讲的是一位来自唐朝的佛学大师。这位佛学大师可能是()A.
36、释迦牟尼B.鉴真C.玄奘D.戒贤6.某校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其中不正确的是()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7.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1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这位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2)鉴真(图2)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他对日本有何贡献?(3)图1、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8.“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唐朝缔结友谊桥梁】材
37、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 335卷,约1 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材料二日本晁卿(阿倍仲麻吕)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根据玄奘的口述,他的弟子写成一部书,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哪些。(3)以上材料中的史实,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当代再创和谐外交】材料四2016年8月24日,出席第八次中日韩三国外长会的中国外长表示,希望三国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加强合作,为地
38、区和平发展以及彼此关系的改善做出努力。(4)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联系材料四,你认为中日双方应如何做才能让中日关系健康发展?课后作业测评夯基达标1.A2.B3.B4.B5.C6.参考答案 (1)唐玄宗时期。(2)贞观初年。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3)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培优促能1.D2.D由题干材料可知,这位中国高僧为鉴真。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西行求法的经历,与鉴真东渡
39、无关。3.A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高僧鉴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4.D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图中的两枚钱币可以看出唐朝钱币对日本钱币的影响巨大,故选D项。5.C6.A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交流,不属于中外交流。7.参考答案 (1)玄奘。坚持不懈,有顽强的毅力和为了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精神。(2)唐朝。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各国先进文化。(意思相同即可)8.参考答案 (1)印度半岛。大唐西域记。(2)日本派遣唐使
40、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3)都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重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2.唐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A.陈胜、吴广B.刘邦、项羽C.张角D.黄巢3.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4.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
41、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5.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中大臣D.掌握兵权的武将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垂老别材料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1)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这一事件是何时由何人发动的?(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叙述材料二的作者在农民起义中的贡献。1.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唐朝出现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
42、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2.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B.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3.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4.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A.“开元盛世”B.安史之乱
43、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5.右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他是()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6.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人民对统一的渴望A.B.C.D.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唐朝灭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黄巢建立政权安史之乱爆发A.B.C.D.8.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分析后回答问题。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 9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