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摘 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标记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财政的主要职责从经济建设领域转向社会公允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作为调整地区间财力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转移支付的相关理论入手,着重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在吸取国际先进阅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 分税制 财力均等化 完善措施 一、引言 11014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财政体制改革,这次改革是以分税制改革为核心绽开的。11015年财政部发布了过渡时期转移支付方法,这标记着我国起先了政府间财政转移
2、支付制度的创建时期。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大权日益向中心政府集中,而事权则层层下放。这种钱在中心,事在地方的现象使得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模也快速扩大,政府间转移支付成为地方政府供应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财力调整作用。而且在适应当时经济形势发展过程中,这一制度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然而,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协调解决地区间财政横向不平衡和地区间公共服务方面,均等化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这种制度状态不适应中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也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衷。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
3、求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一项刻不待时的重要时代课题。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相关理论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内涵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是中心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预算收入。广义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各级政府间在既定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权内财政资金的无偿性转移,包括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收入,也包括上级对下级的补助资金。狭义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源在政府间的无偿流淌,是政府单方面的无偿转移。这适于政府购买性支出相对应的另一种公共支出,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的政府收入的差距
4、,以保证各地区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根据国家统一的标准为社会供应服务。 (二)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据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是否规定用途,简洁划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类。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中心政府向地方政府拨付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规定详细用途的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可以依据详细须要和自身条件,自由支配转移支付资金的用途和运用方向。由于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并没有规定详细用途,因此,地方政府可以随意支配,这相当于干脆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消费,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由此看来,中心政府向地方政府拨付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该地区的财政缺
5、口,增加地方政府财政实力,实现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合理供应。 专项转移支付又称有条件转移支付,是指中心政府向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时,附加肯定的限制条件,明确规定了这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用途,或者要求地方政府在获得这笔转移支付资金时要供应肯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只有地方政府满意中心政府拨付资金的条件时才能获得这笔转移支付资金,又称之为专项拨款。依据专项拨款是否须要地方政府供应肯定数额的配套资金,又可以将有条件的转移支付分为有条件非配套性转移支付和有条件配套性转移支付。此外,依据中心政府向地方政府供应配套转移支付时是否规定最高配套限额,有条件配套性转移支付又可分为有限额配套性转移支付和无限额配套
6、性转移支付。 (三)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意义 第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财力安排的横向均衡 财政的横向均横是指不同地区的居民应当享受大体相等的财政待遇,然而,一个国家内部受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税基、收入实力、公共品的需求和供应成本必定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统一的税收体系下,必定出现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充裕,落后地区财政状况拮据的状况。各地区不同的财政收入水平与维持最低公共服务水平之间存在着冲突,这就要求用转移支付来解决。 其次,弥补财政缺口,实现财力安排的纵向均衡 财政缺口是指各级政府各自的财权与其担当的事权所需的财政支出不匹配,财政缺口又称为纵向财政失衡,是针对
7、多级财政体制中,上下级政府之间财政收入和支出职能的结构性失衡状况而言。它反映的是一个多级政府间支出职责和收入实力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在各级政府之间既定的支出和收入范围得以确定之后,当某一级政府财政面临着赤字,而其他级次的政府却出现盈余时,就意味着纵向财政失衡问题的存在。我国目前省以下纵向财力差异较为明显。11014年实施分税制以后,县级以上的一部分财力,形成财力层层集中的格局。省以下政府层层向上集中资金,基本领权却有所下移,履行事权与其财力高度不对称,收入冲突尖锐。中心政府运用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弥补财政纵向失衡,解决地方政府的收入问题。 第三,矫正地方公共品的区域外溢性 公共品的区域外溢是指某地政
8、府供应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使得本地区以外的人也能受益而且不用分担该公共品的成本或赐予任何补偿。在外部效应存在和成本分担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供应公共产品时所实行的的策略便简单产生某种程度的扭曲,不能依据人们的偏好精确供应。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应和本地区及相关地区居民的利益,而且也不利于地区间经济关系的协调。对于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品,上级政府可以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特殊是有条件的配套拨款来矫正地方政府决策的扭曲现象。 三、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 (一)转移支付的安排不规范,缺乏科学的方法,各种转移支付形式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仍旧保留了既得利
9、益群体的利益,分税制体制中原有的体制补助和体制上解不仅未能体现出财政的均衡化目标,而且冲抵了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除了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安排采纳因素法外,现行的转移支付方法主要有基数法确定,中心执行分税制所集中的绝大部分收入仍按各自的基数返还地方,仅靠有限的收入增量来缩小地区间的财力差距。采纳基数法安排转移支付不但没有解决原有财力安排不均问题,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差距。而其他形式转移支付的安排也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未采纳统一规范的科学方法。此外,各种转移支付形式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自为政,导致富有的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更多,而贫困地区获得的较少。同时,转移支付的管理分散,财政统一支配各类专项
10、补助的实际权力特别薄弱。因此,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分税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调整地区财力的横向均等、弥补财政缺口、矫正公共产品外溢、弥补税源安排不足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并没有设定一套特地的法律,而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立法层次太低,缺乏应有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没有特地性的转移支付法律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规范、统一、科学的规定和法律说明,审计部门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运用进行监督管理时也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此外,转移支付决策和资金拨付缺乏规范的程序,带有随意性,这就使得跑部钱进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
11、转移支付资金运用效率低下。 现行转移支付体制下,专项转移支付比例过高,由此引发的资金运用效率低下,均等化效果不佳等现象。一方面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缺乏安排性和科学性,转移支付的安排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在地区之间安排的随意性大,由此引发了转移支付资金运用的低效率问题。另一方面,转向转移支付资金缺乏整体效率,我国的拨付范围太宽,难以发挥规模效应。除此之外,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重安排,轻管理的现象。个别主管部门只是从单位利益或局部利益动身,想方设法争取财政资金.而较少考虑合理支配支出、资金追踪问效。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下,大量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在拨付到位后就处于失控状况,项目繁多,相互交叉,难以统筹
12、支配,合理配置,造成国家大量财政资金运用的奢侈、流失、低效。 四、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一)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 各级政府财政实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了经济均衡发展,各地政府才能供应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我国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大类,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主要用于满意地方政府行使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所必需的基本财力须要,用于平衡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有助于促进公允。我国地区间贫富差别较大,公共服务供应的不均等现象突出,作为平衡各地方政府财力差距的转移支付制度,应充分发挥其均等化作用
13、。因此,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具有均等化作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实现各级政府财力均等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经济相对均衡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公允 (二)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实现政府政策目标。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心政府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托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无配套条件要求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安排数额,要根据各种保障性公共物品供应水平达到标准时缺口数量和受援地区该项公共物品的单位成本计算得出;有配套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安排数额的计算,不仅要测算出受援地区改善公共物品须要供应资金的总量,还要依据受援地区不同的人均财力水平确定有差别的
14、资金配套比例。专项转移支付要体现出上级政府的政策意图,对项目范围及其补助比例都应不断地调整。 (三)优化现行转移支付类别,提高转移支付透亮度 2022年起,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体系进一步调整,将财政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大类。我们要进一步调整转移支付类别,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缩小并完善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改革方向为:进一步降低与财力均等化目标相违反的税收返还额度,最终取消税收返还,改用增加地方政府财权或增加中心地方共享税种地方政府的安排比例来激励地方经济发展。专项转移支付调整方向:结合中心和地方事权重新界定,出保留对地方的救灾、扶贫、农业开发等特别专项补助为,其他属于
15、地方事权项目统统取消。合理选择要求地方配套的专项,配套要就应宠妃体现政策引导意图,并考虑地方财政的承受实力。 (四)稳步推动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纵向和横向均衡机制的优化 实施地方政府间横向转移支付,不仅能在肯定程度上减轻中心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可以在地区之间更有效的调整财力差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实行纵向转移支付的模式,有利于解决纵向财力不均,加强中心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限制,有利于中心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实行横向转移支付的模式,有利于解决地区间财力的横向不均衡,减轻中心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我们应当主动实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为主,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为辅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6、。 参考文献: 1陆庆华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讨M-2022 2王蕾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探讨M-2022 3蔡红英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J-当代财经 2022,4 4徐小平,张启春美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改革及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高校学报 2022 5马海涛,姜爱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2,12 6谢京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讨M-浙江高校出版社 2022,7 7马海涛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8王雍君中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J-财政税收 2022,9。 作者简介:张惠靖,11016年9月,河南省郑州市荥阳人。浙江财经学院2022级探讨生,专业:财政学,探讨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马精文,11018年12月,河南南阳人,浙江财经学院2022级探讨生,专业:企业管理,探讨方向,房地产与项目管理。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