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小学数学教案逐字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小学数学教案逐字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热门】小学数学教案汇编7篇(小学数学教案逐字稿)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三、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
2、例5 2学生看图编题: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学生来列式,老师板书: 4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5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1: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 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 老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
3、特别复杂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 老师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6师: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不论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生2补充: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7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老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 四、多层次练习 1对比练习 (1) (2) 教师提出要求(1)(2)(3)组做第(1)组题,(2)
4、(4)(6)组同学做第(2)组题 学生做完后讨论两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2组题都是连续进位的 不同点:两组题中第1小题是一般的连续进位乘法,而第二小题则是乘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乘法) 2改错练习 3在内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课堂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今天我学会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与前面学的一样,每乘一步都要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进来的数,比较复杂 生3:今天虽然做的是笔算,可我觉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强练习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乘法 例5 题目 教案点评: 教学中采用自学的方法
5、,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42 555 2、计算。 (1)20307 (
6、2)50612 (3)40085 (4)45063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
7、5) =4016 =880 =640 =640 (5)组织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15页的
8、第11、12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绘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0页的第14、15、16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能正确掌握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展示情景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9、教师及时肯定。 二、尝试、对话 1、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 (2)学生自由在班级里交流。 (3)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 (1)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
10、再算减法? (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要先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卖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因为必须先算卖1支菊花多少元,要先算842,才能算出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三、解释应用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 (3
11、)议一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练习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编出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挂图、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乘法。 1、指名说出4的乘法口诀。 2、口算 13 22 43 32 二
12、、出示情境图,探求新知。 1、出示情境图。 (1)图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报名说出每只船上坐5人,2只船上坐多少人?3只船 (2)、出示表格: 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填写方法,引导填写与船的只数用对应的人数。 2、讨论对照所填表讨论怎样编5的乘法口诀。 (1)师板书 一个5 15=5 一五得五 两个五相加 25= 二五() 三个五相加 35= 三五() 四个五相加 45= 四五( ) 五个五相加 55= 五五( ) (2)指名先算出乘法的积,再说出乘法口诀。并说说为什么要那样编口诀。 3、探究发现乘法口诀的编写特点。 1、指导:口诀分两步:如一五得五,一五部分是几个几相加得五部分得数即结果。
13、 2、讨论交流其余四句的含义。 3、观察五句口诀看两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三、练习想一想,尝试用口诀解决问题。 1、出示51= 53= 52= 54= 各用哪一句口诀? 四、练习想想做做1-6题。 第一题指导学生比较每组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先讨论再写得数。第二题:练习乘法口诀,同桌合作进行练习。 第三题:练习看算式写口诀或得数。 第四题:开火车回答。 第五题: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第六题:独立完成,指名读出填写情况,集体订正。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编乘法口诀了吗?编写口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个五 15=5 一五
14、得五 2个五 25=10 二五一十 3个五 35= 三五( ) 4个五 45= 四五( ) 5个五 55= 五五( ) 作业设计: 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 三五十五 35= ()() 45=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2、掌握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3、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感受圆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大家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大家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 2、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学具准
15、备: 直尺 圆规 纸片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图片美丽的圆: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 一、直观感受-体会生活中的圆 1、谈话:今天这节课丁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2、课前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美妙的圆,现在你能说说哪些地方看到了圆?全班交流。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片,球的一个切面是一个圆形。 3、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板书: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平面图形。曲线图形还有吗? 二、动手操作-画圆中感受圆 1、想办法画一个圆,在小组里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归两类:一类借用物体的圆面描画,一类用圆
16、规来画,你觉得哪种更好些? 2、介绍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3、用钉绳画圆。师生比赛,学生用的绳是有弹力的。思考:要画好一个圆,关键是什么?强调:绳的长度不能改变。 那用圆规画圆呢?关键是什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变。) 4、思考:我们用圆规画圆,用钉绳画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强调画圆时要定点、定长。 介绍圆心(o )、半径( r)、直径(d )。 指出:这固定的一点,绳子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门的名称呢。 揭示: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问:用圆规画圆时圆心就是什么?出示定义:圆心: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指出这条绳子的长就是半径,我们可以用线段把
17、它画下来。用圆规画圆时半径在哪里? 出示定义: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你还能找一条半径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他对不对呢?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直径。直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出示定义: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思考:半径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d=2rr= d/2 那是不是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5、 女生画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 男生画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 指名介绍怎样画的,使学生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直径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3厘米。 比一比男女同学画的圆,你有什么想说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三、探索发
18、现-进一步探究圆的特性。 1、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提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2、全班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 得出: (1)圆上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中每个半径都一样长,每个直径也一样长。 (3)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还有什么发现?指名说一说。 介绍:2400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对圆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比西方整整早了一千多年。“圆,一中同长也”,这
19、句话什么意思?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在运用中深化。 1、 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在两个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 (3)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 ) 2、在一个边长沙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cm,半径是( )cm。 3、思考:汽车轮子的面为什么是圆形?汽车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
20、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画圆的过程中感受圆的三要素,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进一步探索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中提升学力,突显出主体地位呢?在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学习了张齐华、张振宇等老师的课堂实录后,又大胆进行课堂结构的调整,能够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深深地被吸引,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将“半径和直径
21、之间关系”这一环节提前。 在试上时发现,如果按教材内容编排,“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被安排在最后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的探索发现环节,而学生在画圆:女生画半径4厘米、男生画直径6厘米时,学生就要根据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来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几厘米,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大胆进行了调整,在教学半径直径概念后就直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揭示出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一半,这样适时引领,完全迎合了学生的学情。事实上学生在学习直径概念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两条半径的长相当于一条直径的长。 2、精心准备教具,突破教学重点。 为了让学生体会画圆时要定点、定
22、长,以及让学生直观理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及特征,我精心设计了两个画圆用的“钉绳工具”,为了让这个“钉”既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又能让绳子灵活旋转,我特意跑到裁缝店取来了两个有孔的铁线圈,又买来绳子和牛筋。事实上我的功夫没有白费,课上当我用“钉绳工具”和同学展开比赛时,我画的圆和学生画的歪歪扭扭的圆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那位聪明的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老师,我们用的绳子是牛筋的,有弹力,怪不得画不圆呢?”在同学的笑声中,大家深刻体会到,要画好一个圆,关键绳子的长度不能改变,同样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也是固定不变的。从而使学生在做数学中深刻体会了同一个圆中半径不变的特性。 3、在生活中学数
23、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本节课中,我时刻注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首先,课前我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美妙的圆,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让学生从感官入手,直观接触圆,亲近圆,接着,我在让学生找身边哪些地方看到圆时,突出了球和圆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形,球体的切面才是圆形。在学生探索发现圆的特征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汽车轮子的面为什么是圆形?汽车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在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4、做一个虔诚的引者。 课堂上,我始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有意识地把
24、学生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而不是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尽量避免让枯燥乏味成为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 教并探索着,我会继续努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答: 教学内容:西师版年级上(下)册页 执教者: 教学课时:第X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方法,体验。情感态度:通过感受,培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 2、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 3、关键:(结合实际,找出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方法:讲授
25、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实物、多媒体、一些数学图形 2、学具准备:实物、数学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或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内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说后引入新课) 2、老师昨天遇到一个难题,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今天我想叫大家帮老师一个忙,你们愿意吗?(愿意)生说后老师引入新课。 3、出示主题情景图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小组交流。 (3)、反馈信息: 生1:我觉得。 生2:我认为。 生3:我是这样想的。 (4)、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
26、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通过方法,了解到,那老师觉得样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认真想认真做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指明学生答(学生举手回答)。 (3)、师生共同讨论。 (4)、完成练习题。 2、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1)、学生齐读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 (3)、个别展示。 (4)、集体订正。 四、拓展练习。 (1)、出示题目。 (2)、学生读题思考。 (3)、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选代表展示。 (5)、集体订正。 四、小结:让学生谈收获,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样的想法,觉得本堂课有哪些地方值得大
27、家一同分享,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布置作业:(第页第题)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内容简析) 教学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进的方案吗,有哪些突发的灵感,课堂上有没有印象最深的讨论以及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自我评习:这个万能教学模板实用性较强,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
28、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猜礼袋里装着什么? 学生有的猜。,有的猜。 提问:一定是吗?(不一定) 小结:也就是说,现在你们只能是猜测,可能会是。,也可能会是。,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那么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上台并指导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放进去。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 引导
29、: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里面都是红球)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XXX把里袋拎出来) 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那我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是?(红)一定吗?(板书:一定) 2。 谈话:你们也想来玩摸球游戏吗?好,请组长拿出袋子。不过,在摸球之前先讲清楚摸球规则:由组长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并做好记录,依次传给其他组员摸,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比一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 (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
30、黄球和绿球) 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颜色的球?(黄球和绿球) 组长倒球验证,(师作出摸球的动作)轮到我摸了,我从这个袋里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黄,绿)一定吗?(不一定)那要怎么说?(可能是黄,也可能是绿)(板书:可能) 提问:那能在这个袋子里摸到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3。小结:通过摸球游戏,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如果袋子里有黄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绿球。但不可能是红球。 三、实践拓展 1.练一练。 (1)(出示装有2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瞧,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黄球吗?那会怎样呢? (2)(出示有2个绿球和3个红球的
31、袋子)那从这个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黄球吗?为什么? (3)(出示装有5个黄球的袋子)这个袋子呢?为什么? 小结:让我们来看看现在各小组的得星情况,问:猜一猜哪组有可能夺得今天的最佳合作奖?那这一组一定会是今天的冠军吗?对!在比赛还没有结束前,我们每个小组都有可能获胜,大家可要继续努力啊 ! 2.装球游戏。 谈话:前面我们玩了摸球游戏,接下来我们要来装球,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应该放什么球,不应该放什么球。讨论好了请组长把小篮里的球装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装球活动,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该怎么放呢?(学生讨论,放球,师巡视) 说
32、说你是怎么放的?放3个5个都可以吗? 师表扬,说的好,只要全部是绿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该怎么放呢?(学生讨论,放球,师巡视) 谁愿意来说一说?这么多放法都对吗?只要怎样?(不放绿球) 交流: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应该怎样装?装球时是怎样想的? 小结: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有很多种装法,可以装一种、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颜色的球,但是不能装绿色的球。 (3)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每次装球后,请组长把透明袋举起,展示本组装球情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球,老师相机引导、鼓励) 3。转盘摇奖活动 1、猜测:(师出示红黄蓝三色转盘)观察转盘,有几种颜色
33、?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会指在哪里?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2、体验: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刚才装球最快的那一小组的小朋友上来,请你们轮流拔动转盘试试看, 4.联系生活。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下面请小朋友们举例说说! 小结: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冠军是哪一组?那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四、总结谈话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你学得开心吗?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回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再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或一定会发生,一星期后举行一个交流会,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