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17课时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第17课时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7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1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 .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3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谡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1分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罗志田在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中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 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的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思想方 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 对西方的
2、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 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从“夷务”到“洋务”再至广时务”,反映了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人寻求国家 出路的艰难探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6分钟,教师以问题引导和精讲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一、太平天国运动(一)以图说史,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阶段特征。【精讲要点】1 .金田起义的爆发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进一步激化的结果;2 .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使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极盛;3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4
3、.太平天国活动区域为长江中下游经济核心区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影响巨大。(二)归纳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精讲要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作为一场“旧式的农民战争“,时代又赋 予它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它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任务,打击了清王朝的腐 朽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二、读史识史史料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 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 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 可以勤远略。据
4、此,说说曾国藩学习西方“器物”的主观目的及局限。【精讲要点】目的:富国强兵,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局限:未能认识到中外产生差距的实质 原因,未能从国家发展角度提出国家战略。三、从“唯物史观”角度客观评价洋务运动【精讲要点】1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 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2 ,洋务运动有其积极作用(1)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2)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3)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
5、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 道路。四、分析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从图示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可看出在当时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影响。【精讲要点】清政府战败,极大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 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危机。(16分钟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完善答案)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材料一旅顺失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 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 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
6、陷,宗骞奔刘 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 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 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 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中日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 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 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铃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松、邓力群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
7、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 一论断加以说明。【解析】第(1)问第小问注意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兵舰 既弱,坐守而已”“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无 何北台陷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等归纳得出;第小问可根据材料一 信息“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 持不可.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
8、“诸洋员请姑许乞降,等归纳 得出。第(2)问可据材料二中“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 湾,以互为铃制”“中国复乖于应付”“中国乃不国矣”“是役(甲午中日战争)后,日人资中国 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等得出。第(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意识觉醒、政治变革、 近代化等方面说明其影响。【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蟠)。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 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 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
9、深重的灾难,同时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探究总结】一、多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 列强侵华特征侵略特征,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结构变动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 阶级关系变动存的运动高涨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向
10、西方学习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二、从“唯物史观”角度全面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对中国而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华民族的危机愈加深重,国内掀起 了救亡运动的高潮。2,对日本而言,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对外扩 张更加疯狂。3对远东而言,远东的政治格局发生改变,日本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 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的争夺更加激烈。【典例示范】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 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 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
11、”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中日 战争()oA.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兴起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C.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解析】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与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时间 不符,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但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 误;根据材料“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 分做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人由没有国家概念到有国家意识, 故C项正确;D项材料未体现,故错误。【答案】c(3分钟,根据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和素养进行小结)(4分钟完成课堂
12、检测,2分钟核对答案。)1.1852年6月,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布四方谕。大意说: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 胡虏妖人,肆毒混乱。以中国五千余万之众,受制于满洲十万,可谓奇耻。现在皇天震怒, 命天王扫除妖孽,“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希望大家“同心戮力,扫荡胡尘。 “同享太平之乐”。这篇檄文说明太平天国()。A.主张反清复明B.借用宗教武器C.坚持封建大一统D.抨击列强侵略【解析】材料“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舌L”体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利用 宗教旗帜来为推翻清王朝统治服务,B项正确;A项是天地会起义的口号,排除;C、D两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2. (2021
13、河北邯郸高一期末)洋务派创办的金陵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福州船政局主 要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产品为枪支、弹药、大炮、钢铁、轮船。 据材料可知,洋务新政()。A.期望保障国家安全B.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C致力于改革封建政治D.大力发展官督商办企业【解析】材料主要展示了洋务运动期间军事工业生产军需物资的状况,展现了洋务运动“自 强的旗号,故A项正确;军事工业不以赚取利润为目的,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以维护封 建统治为目的,故排除C项;官督商办企业属于对民用工业的描述,故排除D项。【答案】A3. (2021 .安徽滁州高一期末)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
14、洋 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激起国内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促使国人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 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国际地位大为下降,甲 午中日战争失败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答案】D4. (2021 .江苏南京高一期末)下表反映的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据此可知 ()o举中国
15、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 曾国藩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 孙中山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 蒋介石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A.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定论B.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C.评论者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D.后世观点比当时言论更加真实【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各不相同,因 此反映出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
16、 除。【答案】B5. (2021 .安徽高一期末)马关条约签订后,翁同稣认为中国“非变法难以图存”。陕甘总 督陶模上培养人才疏,御史胡燧芬上自强变法疏;张之洞请准创办自立军,设立新式 学堂,增课西学。光绪帝发出“何以为天下主”的感叹。慈禧太后告诉皇帝“苟可致富强者, 儿自为之”。这说明()。A.统治集团内斗阻碍了变法B.维新运动的阻力被完全消除C甲午中日战争警醒了统治集团D.变法维新成为社会主流思潮【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警醒了统治集团,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他们 提出一些变法自强、培养人才的主张,故选C项;A、D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 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答案】C(2分钟,写出你在学习本课后还没有学会的困惑点)疑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