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栽培药材的历史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亳州栽培药材的历史变迁.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亳州栽培药材的历史变迁牛 倩 1,王德群 1,刘耀武 2【摘 要】摘要:目的 理清亳州不同年月主要栽培药材,为亳州药材的合理栽培供给科学依据。方法 文献争论,资源调查。结果明代以前亳州地产药材以野生药材为主,清代栽培药材逐步进展,民国是地道优质栽培药材的奠定时期。20 世纪 80 年月以后栽培药材快速进展,同时也消灭了一些问题。结论亳州栽培药材的变迁与药材市场的兴衰亲热相关;栽培药材的质量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药材栽培应结合亳州气候、土壤、地理环境、市场等因素,切忌盲目引种。【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23(014)002【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亳州;栽培药材;历史变迁亳州位
2、于安徽省西北部,东经 1155311649、北纬 32513505,包括涡阳、蒙城、利辛 3 县及谯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目前,亳州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而作为药材集散地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清。伴随药材集散地的兴起,亳州的地产药材也随之兴起。目前,亳州已进展成为全国著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栽培药材品种达 107 科,400 多种药用植物;其中,常规种植品种有 2030 种,规模近100 万亩。为探究亳州栽培药材的形成历史和进展状况,作者结合实地调查、本草文献及地方志的查阅,对不同年月亳州主要栽培药材的品种进展考证,为亳州中药的合理栽培供给科学依据。1 亳州药材栽培历史1.1 明代以前药材栽培以特
3、色性的药材为主 明代以前,亳州地产药材以野生为主,栽培较少;白芍是最早栽培的特色药材之一 ,而其它栽培作物,现在作为药用主流的有桑 (桑白皮)、牡丹、红花等。1.1.1 白芍为亳州最早的栽培药材 亳州栽培芍药历史悠久,三国魏文帝曹丕皇览中就有亳州种植芍药的记载1。宋代本草图经2(1061)对白芍有特地记载:“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北宋初年亳州属淮南道,本草图经是确定皖北栽培芍药质优的最早记载。此外,明代本草品汇精要3(1505)对皖北产质优白芍也有记载:“图经曰 生中岳川谷及丘陵, 今处处有之。道地泽州、白山、蒋山、茅山、淮南、海盐、杭越。”。嘉靖四十三年亳州志4(1
4、564)和万历二十年蒙城志5(1592)记载芍药作为花卉栽培。可见,明代亳州芍药已有肯定栽培规模 ;一方面作为药材,另一方面作为花卉。1.1.2 明代以前其它地产药材 明代末期,亳州作为药材集散地有了肯定规模1;这时,亳州野生药材也有了较多的应用。据嘉靖四十三年亳州志4和万历二十 年蒙城志5记载明代末期亳州地产药材有 40 多种,其中除了蜂蜜、露蜂房、蝉蜕等动物药外,其余均为植物药;药材应用也以野生药材为主。见表 1。表中未见有牡丹,但明代牡丹成为亳州被广泛记载的栽培植物之一。明夏之臣评亳州牡丹6与薛凤祥亳州牡丹史 7均有栽培牡丹的记载。亳州牡丹史7记载牡丹达 274 种,且格外繁盛。但夏之臣
5、与薛凤祥所讲的牡丹均为赏识花卉,可见,那时亳州牡丹并未作为药材应用。从明代赏识牡丹的繁盛状态 , 可推想当时栽培牡丹的技术已趋于成熟;这就为后来药用牡丹的栽培供给了技术的优势。此外,明代以前栽培药材还有桑、红花 ,亳州在商代就有“桐宫桑林”之说 ;明代亳州绢作为贡品上贡 5,药用桑白皮是养蚕后的副产品 ;现今大宗药材红花,那时被作为染料作物栽培5。1.2 清代药材栽培逐步进展 清初亳州药材市场进入鼎盛时期1,伴随着药材市场的兴起,野生药材连续应用,栽培药材始具规模。此时,亳白芍被广泛栽培,据清代诗人刘开的白芍长歌8(1821)载:“小黄城外芍花开,五里十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
6、”,就是对亳州广泛栽培芍药的记载。此外,亳州也开头栽培一些其它药材品种,如菊花、紫菀、白芷、葫芦巴等。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9(1803)有菊花记载:“百草镜 (1760)云:甘菊即茶菊, 出浙江、江西者佳,形细小而香;产于亳州者不行用,白而微臭.”。此时亳州已有菊花栽培,但不作药用。到光绪年间在亳州菊花已作药用 10。光绪时亳州也有其它栽培药材,据清光绪二十年(1894)亳州志.食货志.物产10载,紫菀、白芷、菊花、胡卢巴等作为药材开头应用,可见紫菀、白芷、菊花、胡卢巴当时已有肯定栽培规模。1.3 民国优质栽培药材奠定时期 民国时亳州药材栽培进展缓慢,但一些地产优质药材被保存下来。此时是亳州优
7、质药材的奠定时期,一些传统优质药材也被冠以地名。亳白芍之名在药物出产辩 11(1931)中第一次消灭;菊花、紫菀、红花等被作为优质药材提出。菊花11“有黄白之分 ,白者以产安徽亳州为最”。祁州药志12(1935)提到:“白菊花分两种,产于亳州者称亳菊花,产于怀庆者称怀菊花”可见,此时亳菊栽培已有肯定规模,质量较优。紫菀,药物出产辩11“产安徽亳州”;祁州药志12“紫菀自本帮所得者 ,乃亳州 (亳紫菀)移植于祁州之种”12。红花11“产四川、河南、安徽为最”。民国时期,亳州传统的地道优质药材白芍、菊花、紫菀、红花、桔梗等被栽培保留;亳菊花、亳白芍也被冠以地名存在。1937 年到 1949 年主产
8、栽培药材的产量更是锐减,据安徽省医药志1载此时主产药材有白芍、桔梗、菊花等。1.4 1949-1979 年亳州栽培药材进展概况 从 1949 年到 50 年月末期亳州的栽培药材逐步得到恢复,特别是 50 年月中后期大量进展药材栽培。到 1959 年亳州一些栽培药材的产量到达一个顶峰 ,如:菊花、白芍等。但 3 年自然灾难使药材栽培少之又少。60 年月中期到 70 年月末期,中草药运动使栽培药材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栽培药材菊花、白芍、紫菀等被大规模进展,到 70 年月末期到达过于饱和的状态。此期间也有一些药材被引入栽培,凤丹就是被引入的栽培品种之一。凤丹自引入栽培以后在亳州快速进展。1.5 80
9、年月亳州药材栽培 80 年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亳州药材市场的快速兴起;此时,人们借助药材市场的优势,大量药材被引入栽培。据 1985 年中药资源普查13,当时亳州有地产药材 171 科,410 种。其中植物药 107 科,295 种;栽培药材 230 多种。此时,大量药材被引入栽培或野生变家种。其中,引入药材有乌头、北沙参、防风、丹参、怀牛膝、地黄等;野生变家种有麦蓝菜、薄荷、桔梗、菘蓝、半夏等。亳白芍、地黄、菊花、怀牛膝、红花、白芷、紫菀、菘蓝、丹参、桔梗是 80 年月栽培规模较大,产量较高的药材。2 亳州药材栽培现状近年来,亳州栽培药材种类多、规模大 ,大量药材品种被引入栽培。其中
10、 ,有一些栽培药材质优的例子,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为了为亳州栽培药材的进展供给依据,将近年来亳州主要栽培药材类型归纳如表 2 所示:在表 2 所列亳州近年来栽培药材中,现地道药材有亳白芍、亳菊花、亳花粉、亳桑皮、亳紫菀。地道药材亳白芍有四个农家品种腺芍、蒲棒、鸡爪、麻叉 14。争论认为,腺芍在四个品种中质量最优 ,蒲棒其次,两者是现今亳州主要栽培的品种。鸡爪、麻叉质量差,产量低,已很少有人种植。亳白芍是亳州进展最早的地道药材,受当地人种药的习惯影响,进展良好。紫菀也进展较好。而亳菊与亳花粉由于其它栽培品种的引入,导致栽培品种的混乱。亳州引入的栽培品种有大马牙、滁菊、大白菊、小白菊等 15;亳花
11、粉由于改进栝楼的引入使地道药材几乎退出药材市场。亳桑皮虽无乱引种现象,但由于价格等因素亳州已很少有人栽培,当地生长良好的野生桑白皮也无人采集。大宗药材牡丹皮成为亳州继亳芍之后,种植面积最大的药材。目前,市场上亳丹皮产量占全国市售丹皮的 75%以上。菘蓝、桔梗、薄荷、红花、夏枯草、白芷有较大栽培规模,且质量较好。丹参、知母、白术栽培有肯定规模 ,药材收益高,但与道地及野生相比,根或根状茎明显肥厚,质量较差;白术也由于环境不适等缘由较易得根腐病。其它栽培药材,除了间或栽培药材外,还有一些曾经栽培药材。曾栽培药材有的由于环境不适已退出亳州栽培的领域 ,如:罗布麻、乌头、浙贝、川贝、罗布麻 ,等; 虽
12、然生长较好,但因药材质量差退出栽培的如:防风、甘草、黄芪、北沙参,等;误引误种的巴天酸模(冒充大黄)、假贝母(冒充贝母)等也经不住市场的考验,退出药材栽培。3 小结明代以前,亳州栽培药材以特色药材为主 ,主要栽培品种有白芍,而牡丹作为赏识花卉在明代中后期具有较大规模。另外,还有桑树、红花的种植。清代栽培品种扩大到紫菀、白芷、菊花、胡卢巴等。民国是优质栽培药材的奠定时期 ,亳州的优质及地道药材被保存,栽培的药材品种主要有白芍、菊花、紫菀、红花、桔梗、白芷等品种。20 世纪 80 年月是亳州多种栽培药材品种引入的兴盛时期,栽培药材的品种见表 2。于此同时,栽培药材曾经消灭过乱引种的现象,乌头、防风
13、、甘草、北沙参、巴天酸模等被引入。目前,亳州地道药材亳白芍、亳花粉、亳菊花、亳桑皮、亳紫菀,历经多年而不衰。但是,近年来亳白芍曾消灭腺芍、蒲棒、鸡爪、麻叉四个农家品种。亳菊花、亳花粉几乎被引入的其它品种代替,亳桑皮也很少有人种植。而其它药材的栽培品种引入较少,药材栽培也根本上吸取了以前的阅历,在本地难以生长的药材已很少引入;但一些效益好,而质量不好的药材如丹参、知母等仍在大规模栽培。对于中药材种植的主要问题刘自林认为16,缺乏中药材种植的学问和有效的监管,其种植、采收、产地加工过程不标准,直接导致了中药材质量的下降。这些都是亳州在进展中药栽培的过程中要留意的问题。综上所述,亳州地产药材的栽培应
14、在保护传统地道优质药材的根底上,切实保护并加强传统地道药材亳菊、亳花粉、亳桑的争论和生产 ;保护亳白芍、紫菀的可持续进展。吸取近年来药材栽培的阅历 ,合理种植亳州前些年进展较好的药材 ,如: 白芷、桔梗、夏枯草、菘蓝等,取缔不适合本地进展的药材如:甘草、黄芪、黄芩、乌头、浙贝等。借助野生药材资源的优势,开发适合亳州的气候、土壤、地理环 境,具有可进展潜力的栽培药材。参考文献:1 安徽省医药治理局.安徽省医药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4: 1,28-9,35,168.2 宋唐慎微,尚志钧点校.大观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68.3 明刘文泰,曹晖点校.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
15、华夏出版社, 2023:162.4 明孙元卿,李先芳纂修.亳州志M.嘉靖四十三年刻本.见:安徽省图书馆古籍缩微胶卷.5 明吴一鸾,纂修.蒙城志M.万历二十年刻本.见:安徽省图书馆古籍缩微胶卷. 安徽省医药治理局.安徽省医药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4:168.6 明夏之臣.评亳州牡丹M.见: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七十七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3:167.7 明薛凤翔.亳州牡丹史M.见: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281-347.8 刘开. 白芍长歌. 见: 安徽省医药治理局. 安徽省医药志 M. 合肥: 黄山书社,1994:313.9 清赵学敏.本草纲
16、目拾遗M.见:中华中医药学会编.中医必读百科名著本草卷, 北京:华夏出版社,2023:181.10清钟泰.亳州志M.北京:中华书局,1895:57-64.11陈仁山.药物出产辩M.广州:广东中医药特地学校.1930: 33,42-3,45. 12赵橘黄,樊菊芬点校.祁州药志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22,36.13 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编.安徽省中药资源调查报告M.合肥: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内部资料,1986:1180.14 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编.安徽省重点药材资源汇编M.合肥: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内部资料,1986:38.15 王德群, 梁益敏, 刘守金. 中国药用菊花的品种演化 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5847.16 刘自林, 王艳, 许伏. 安徽省中药材 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医药,2023,8(3):161-2.【文献来源】 s:/ zhangqiaokeyan /academic-journal-cn_anhui-medical-pharmaceutical- journal_thesis/020232707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