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气体压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气体压强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篇(气体压强教学设计)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为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物理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大气压强的相
2、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图片搜索图形。用百度搜索在 中小学教程网上找一些相关课件参考,做成PPT 课堂给同学们讲解,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1.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液体有压强,同样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有重量气体也应该有压强。1)在矿泉水瓶中装水,然后在瓶子的不同部位有针扎孔,水会流出来。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2)把瓶子内重新装满水
3、,并快速地拧紧瓶盖,会不会像第一次试验那样流出。猜想: 大气有压强,而且像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然后列举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1)现象矿泉水瓶中加入热水,晃动几下把水倒出,马上拧紧瓶盖,会出现瓶子变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瓶内气压变低,平外气压不变,大气压把瓶子压扁2)在杯子内装满水,然后将硬纸盖在上面。然后小心地将杯子倒过来放手,纸不会下落,而且可 以将水托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实验 点评:试验时要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杯子中,使用的纸要尽量的硬一些,否则实验可能会失败。 剖析:让同学们猜想纸为什么不会脱落,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是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支撑着水和纸才没有脱落的3)将饮料
4、瓶倒入热水晃动几下,将水倒出,马上将剥了皮的熟鹌蛋放在瓶口。蛋会被瓶子慢慢地吞进去,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剖析:像瓶子被压扁一样,瓶内气压低,瓶外气压高,大气压把蛋压入瓶内4)将吸管小心的插入哇哈哈瓶中,同学吸不出来饮料。然后将孔扩大,很容易地将饮料吸出。5)马德堡半球试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4.接下来进行大气压强的测量,引导学生想办法测量大气压强 1)根据P=F/S,将一个吸盘压在玻璃板上,然后有弹簧测力计拉,直到将吸盘拉起,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洗盘的面积。即可求出吸盘受到的气压大小。2)托里拆利实验 在一根一米长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食指堵住管口 将
5、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在液面下将食指移开 管内水银面下降,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位760mm.将管慢慢倾斜,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将管慢慢提起一点,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换更粗的管做实验,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注意:液面的高度差与管的粗细,管子在水银里的高度,管子是否倾斜无关,它体现的是当地大气压的 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真空 什么力量支撑起水银柱? 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剖析: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P=g
6、h,用刻度尺测出高度(大 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即可求出大气压的值为 帕。接下来联系实际做些练习,体现物理联系生活 水银有毒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这个实验呢?同学们计算一下 帕的压强约能支持 多高的水柱呢?利用公式P=gh,计算出h= 米 最后说明大气压强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总评: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演示各种实验可以让学生生动直观的观察到 大气压强的存在。在讲课的过程中就每个实验的内容和怎么体现的大气压强进行细致的讲解。 六、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本节课是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选择好怎么引入大气压强是关键,怎么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认识到大气中存在
7、压强是非常关键的,要注意让学生区分那个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那个实验是测量大气压值的,而且本节课以实验为主,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如果条件 允许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做实验,能增加学生的思考和加深认识。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2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课时)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指的是大气压强的验证、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强其核心是大气压强的测量,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以实验为基础。 分析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压强以及液体压强,本节课的内容大气压强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压力有密切的联系以及与流体的压强有重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
8、科有承上起下的地位,并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学科压强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大气压强的测量,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实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三
9、、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 四、教具:广口瓶、鸡蛋、火柴、酒精棉球、皮碗、矿泉水瓶、水杯、纸板、水、红色水、玻璃管、烧杯。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的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覆杯实验和饮料瓶变形实验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过魔术表演吗?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两个小魔术,大家一定仔细看,观察我是怎么做的,记住你看到的现象。 (演示实验)瓶吞鸡蛋和覆杯实验。鸡蛋放在瓶口,进不去,老师用手向下压,还是进不去,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进瓶中,鸡蛋置瓶口后顺利进入小口径的瓶
10、中;将纸片盖在空瓶口,倒置,放手后纸片掉落,将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迅速倒置后放开手水不流出-这两个奇特的现象马上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同学们,你认为你看到的魔术表演能用科学道理解释吗?你能解释这两个魔术吗?鸡蛋进入瓶中,是受到了向下的力,这个力是谁提供的?又是 谁托住了瓶中的水使它不流出来? 二、问题的探究感知存在、实验测量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甁吞鸡蛋实验和覆杯实验,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学生产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冲动。 (师):同学们,答案就在教材上,自己找一找,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再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球的周围是厚厚的大气层,我
11、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生活在水中的鱼受到水的压强,我们是否也受到大气的压强呢?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说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一切物体都有压强作用。 介绍两个魔术其实是两个实验,介绍实验名称,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两个实验现象。 类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引出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和方向-受重力而相互挤压产生压强、有流动性故压强方向是向各个方向的。 2、教师指出: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很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说一说还有那些实例,教师介绍几种,让学生在教室里分组完成用“吸管或玻璃管提水”实验、“瓶子变形”实验,其它的让学生回家去尝试。 3、教师介绍早在1654年马德堡市的市长就做了一个著名
12、的实验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这个实验被称作马的堡半球实验,学生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图片,教师说明:用抽气机抽出了球内的空气,球内为真空,16匹马才拉开了半球,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从半球实验我们也感知到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还很大。做皮碗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思路拓展:皮碗很难被拉开,说明大气压很大,你知道大气压有多大吗?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通过刚才的皮碗实验,我们已经领略了大气压强之大,那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1、估测大气压强很难完成,介绍估测方法,让学生分析误差原因,难度大,教师可引导。 2、精确测量: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用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水银有毒不
13、便于我们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玻璃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为什么开始水银柱下降,后来水银柱静止而不再继续下降?这启发我们可以把大气压强转化为谁的压强?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少?你知道怎么计算吗? 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分析:水银柱开始下降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降一些后静止不动了,说明它此时所受合力为零,也就是它还受到另外一个向上的力,大小与水银重力相等,彼此平衡了,这个力就是大气压力。 (学生活动):在模型上标出重力和大气压力的示意图。对于玻璃管内与槽中液面相平的那个液片来说,它受到的向上向下的压力相等,压强也就相等,它受到的向下的压强
14、是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受到向上的压强就是大气压,正是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也就是说大气压强跟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我们计算出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也就计算出了大气压强。 (学生活动):在模型的液片上标出水银柱产生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示意图,标出水银柱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大小关系。展示制作出的模型。 学生通过计算760mm高水银柱的压强来计算大气压强,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课件打出运算过程及结果。 托里拆利实验拓展:只要大气压不变,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就不变,所以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与试管是否倾斜、试管的粗细以及水银槽中水银的多少等因素都无关。当大气
15、压强不变时,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高度就不变。 通过计算知道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 10 5 Pa,我们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强规定为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帕=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压强 说明:在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还可以取作10 5帕。 六、本节小结 这一部分尽量由学生完成,教师提示、鼓励。 存在及其原因:空气有重力,且有流动性 存在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测量 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105Pa 测量工具:气压计 教师结束语:生活处处皆物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多想方法,大胆实践,就能学好物理。 七、作业 1、大气压能支撑760mm水银柱,可以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2、大气压是
16、变化的,影响大气压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大气压强的例子? 4、自我评价:1、2、3 第九章第四节 大气压强 变化规律: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小 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 贾宏伟 课前回顾: 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_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_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理论 自主学习: 一、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在_不变的条件下,一定_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_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演示或观察图9-4-2实验现象,总结归纳)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_,叫做_简称为_ 2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1)_(2)
17、_(3)_ 3.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该实验首次有利的证明了_。 三、大气压强的测定 1 托里拆利实验: _国科学家_用一根长约_米的_的玻璃管在海平面上进行测定_的实验,最后水银柱下降到_时就不再下降了。 2 大气压强的值的计算过程: 大气压强的值等于_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所以大气压的值p=_这样大小的大气压相当于有_N的压力作用在1cm2的面积上。 3 标准大气压:等于_Pa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 1.大气压强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高度的增加而_大气压的大小还与天气和季节有关 。2.简单介绍气压计 3。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
18、课堂小结 当堂反馈: 1.第一位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科学家是() A.托里拆利 B.牛顿 C.伽利略 D.焦耳 2.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玻璃管中留有小量残余空气,则()A.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同 B.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大气压强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是() A.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 B.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 C.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 D.河堤的下段比上段要造得宽 4.水银气压计若挂歪了,其读数将会() A.与实际气压一样大 B.比实际气压小 C.比实际气压大 D.无法确定 5.某
19、容器内水面上方的气压为个标准大气压,则容器内水的沸点_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6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_;水银柱的高度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毫米汞柱,槽内B点的压强为_毫米汞柱.8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测得的结果是730毫米汞柱,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_毫米汞柱.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九资河中学 高学智 本节教材可
20、分为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与变化两部分。 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大气压,但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却并不清楚。因此,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教科书用图1431中的甲、乙两个现象和丙的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在学生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后课文提出: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教科书通过图1432的实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大小有一个感性认识,再利用录像演示了托里拆利实验,并解释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在这里还要让学生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学生充分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基础上,课文介绍大气压的测量仪
21、器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在介绍气压计时,教材把重点放在常用的金属盒气压计上。 最后让学生观察图1436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抽水示意图,通过“想想议议”来弄明白它们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所以,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大版块: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将分别以“马德堡半球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两实验为重点,“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其
22、中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从资源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认识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
23、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 教学资源 1、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等。 2、学生用: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 注射器等。 3、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教师表演“小魔术”,学生揭秘。 2、考考你:有一两端开口的试管,谁能帮我用它起一些水呢?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一)大气压的存在 1、师生互动实验 2、学生实验(自选器材,分组探究) “钢笔吸水”实验; “吸管吸饮料”实验; “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
24、”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 3、师生分析实验: (1)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各组代表分别说明,不足部分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3)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4)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资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 4、学生列举其它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或事例。分析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提出问题:从前面的活动中你感觉大气压强很
25、大还是很小?有没有办法能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呢? 2、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把塑料吸盘吸在桌面上,然后用力拉开。引导思考:要多大的理才能拉开呢?这个拉力与什么力有关呢? 启发学位生用测力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器材估测出大气压的值。(引导学生将吸盘倒吸在桌子下,往挂钩上的尼龙袋子里装细沙,通过测沙子的重力测压力,再计算压强;或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估测)(2)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观察杯中水始终充满,换用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引导思考: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是什么力使水不能流下来?什么情况下谁就流下来了?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
26、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启发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3、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思考问题: (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的粗细、玻璃管倾斜放置对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3)玻璃管中如果有空气,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4)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 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P0汞gh136103kg/
27、m398N/kg076m 1013105Pa 4、计算:教室顶楼受到大气的压力有多大?为什么没有把楼顶压塌? 5、了解大气压的变化、气压计及其作用。 (三)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1、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 三、归纳内容,小结收获 1、学生归纳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结语: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就能把知识学好学活。 四、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略) 附 板书设计 三 大气压强 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原因:重力、流动性 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P0=105Pa 影响因素:高度等 气压计:水银、无液(高度计) 教学反思 应用:抽水机等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体现了与接受式学习本质不同的创新性学习方式特征。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