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1篇 分式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269081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1篇 分式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1篇 分式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1篇 分式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1篇 分式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1篇 分式方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探索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帮助四川受灾的人们重建家园,某中学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

2、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20_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215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15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分别求出两次捐款的人数吗? 若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X人,第二次捐款人数为 ( ) 人。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为( )。 这个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与以前学过的方程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式方程。(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一).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以前学过的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这类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整式方程 反馈练习 (二).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 1.回顾整式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解上面练习中的第三题)

3、 师生共同回顾:解整式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化未知x的系数为1 2.如何解分式方程呢?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集体补充步骤) 解方程:20_X=2150/X+15 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X+15),得 20_(X+15)=215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200 则200+15=215 检验:把x=200代入原方程, 因为左边=10 右边=10 所以左边=右边 所以x=200是原方程的解。 3.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一是去分母,二是解整式方程,三是检验 4.例题解方程: (生独立完成,师指导) 分式方程的增根: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

4、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 师: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 师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 生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 三.应用升华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缺一不可,我明白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 五.布置作业: 本小节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 解分式方程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写出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来,从而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找出最简公分母 2.对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要

5、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2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6、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 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2、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

7、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4 由于对教材没有深入地挖掘和领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不还是“背课”痕迹过重,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较差。整节课给人感觉总是“老师问,学生答”,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比如,设计学生初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先提出了两个问题:1、是谁赞美了哈默?

8、是怎样赞美他的?2、为什么会赞美哈默?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所以看到问题后便可以直接说出答案。但此时,由于我还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还是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说出答案。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我在“背教案”。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让学生直接回答,然后再自读课文思考第二个问题。再如,本课的重点就是“尊严”的含意,但这一重点在我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反重强调哈默是有尊严的,但是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个词,让学生真正体会“尊严”在课文中的含意。在参考听课教师的反馈以及自我反思后,我认为应该在课文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说一说字典上对于“尊严”一词的解释,以及自己对于“尊

9、严”这个词的最初理解。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对于“尊严”这个词的新的理解。再指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让学生正确理解,当时杰克逊大叔其实并没有预见到哈默以后会成为百万富翁,而只是赞赏他的个性。说明只有一个有尊严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才会取得成功。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力导,问学生:一个有尊严的人还应具备哪些品质?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尊严外还应具备其他好品质。最后升华主题,让学生对于那些同样也渴望成功的人说一句话。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 在课件的使用上不够自然、灵活。根据听课教师的反馈,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示课件时,有提前出示的问题。比

10、如安排学生默读课文时,我提前出示了有关部分易错字音的课件,学生本来全神贯注地读课文,但是看到提前出示的部分易读错的生字,便不知所措,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其实,这个问题是非常好解决的,只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提前说明出示课件的目的,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法指导。其实讲读课文的目的,是希望以讲读课文为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课文的方法以及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在我的这节课上,却是教师在“牵着学生走,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教师的一个陪衬而已。拿分析哈默的语言为例,我事先将书中哈默的语言依

11、次做成了课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出示,并让学生通过对比读体会哈默的性格。这样做虽然实出了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哈默的语言体会他的性格),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句子分析与课文相分离,并且没有更好地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与听课教师在课下在交流中,我认为听课教师的建议很值得尝试。那就是以“当时,哈默,反映出哈默是怎样的人?”这样的形式,先带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到哈默的第一处语言,并进行分析,指导朗读。然后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再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完成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再加以指导。这样既可以将课文分析与朗读指导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

12、分式方程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及思路: 1、结合学生喜欢通过讲故事进而思辨这一实际,以故事、辩论、讨论呈现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展开学习的过程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如:“富翁=尊严”。 3、采用情景创设和讨论、辩论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方案: 情景设计:出示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及同

13、时代美国国情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们想成为富翁吗?(想) 知道他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老师通过直接点题,引出“尊严”一词。 二、新课教学 (一)体验“尊严”的内涵: 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尊严,当学生回答不出“尊严”一词时,或者不完善的时候,老师先给学生讲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学生 初步理解尊严的内涵。 (二)教材解析 矛盾焦点一: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停下 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学生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

14、怎样做? 观点一:吃。表示感谢,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理由. (教师设想:根据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天真可爱、真实,估计这组人多。) 估计讨论结果是:1、不吃白不吃。2、死要面子活受罪。3、这个时候是选一张脸,还是选一条命。4、吃完有了力气再干活。 (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观点。 (设想:这组人少,原因1、读过课文,顺应课文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2、有个性。3、顺应老师的想法。) 估计学生讨论结果是:1、人活脸,树活皮,人的面子重要。2、劳动得到来才是自己的,虽然活下来却像个乞丐。3、宁愿

15、饿死不吃白食 。4、吃完不让干活呢? (3)两组开始辩论。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 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 )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矛盾焦点二: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

16、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估计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气,. (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估计理由:1、吃完不让干呢?2、自己既然有坚定的信念,就应该干完再吃。 (3)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 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矛盾焦点三:做事认真 (针对上面的问题的答案教师设想:全班学生估计说:认真干。同桌互相找理由主要目的:是内化成一种品

17、质) 估计讨论结果是:1、不认真干心里不踏实。2、还不如不干白吃。3、我妈教育我干活要认真干好。4、干活时心态要好,既然干就干好。 5、吃的踏实。 当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时,说明学生在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的相互碰撞中提升到了一种品质,一种精神,这正是我们教学目的所在。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惬意羡慕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什么是尊严? 矛盾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18、(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 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 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三、点题升华。 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教师总结: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运用图书、电脑网络,完成口语故事:谈”尊严“ 板书设计: 五、学生老师信息收集:1、

19、世界首富的故事,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六、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巧妙激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想不想成为富翁;“”成为富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入手。 2、采用讲故事、辩论的方式。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讲故事,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辩论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这点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思考:(不成功之处) 1、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课堂开放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学生思维太活跃,不知道自我控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只好把他们的讨论热情打断。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6 人教版掌声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材分析

20、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 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

21、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情绪、讲述、普通话、忧郁、犹豫、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 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 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4、抄写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借助画面内容,利用课前谈话交流,渲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的情感,以此渗透单元主题思想,为学生走入新课做好情感铺垫。教师为学生准备电脑课件和学习卡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2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板书课题(指导“掌” 和“声”字的写字要领。)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书情况,解决生字词语,读通难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词语: 默默地、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骤然间、犹豫、忧郁、因为、似的 重点解决的句子: 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二、走近人物,感受“情感”变化。 (一)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 1.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 (1)通过谈话交流引出:“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一句体会英子

23、的内心情感。 (2)通过句式转化,引导学生感受这是什 么样的英子。相机指导朗 读。 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 )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 ) 2.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 (1)再读课文,感受英子情感的变化。相机指导朗 读。 (二)抓英子的情感变化,通过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质疑。(预设:原来的英子忧郁,后来怎么就变快乐了?) 2.浏览课文,概括英子情感变化原因。 3.结合板书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析段落,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一)理 解英子为什 么犹豫。 1.引导

24、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犹豫背后的痛苦、无奈。 2.通过指导朗 读,感受英子的情感。 (二)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1.体会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1)抓关键词“骤然间”体会掌声含义。 (2)请学生在“掌声”处填白。借“在掌声里,你想对英子说什 么?”一问,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含义,相机指导朗 读。 2.体会第二次掌声的含义。 利用填白的方式,帮助学生体验第二次掌声的含义。 (三)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1)比较两次“一摇一晃”的不同。 (2)引读第四自然段,回扣对掌声的理 解。 (四)在体会掌声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抓关键词语)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变

25、化。 1.出 示原文结尾: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2.通过填空,训练表达,延伸情感。人人都需要,尤其是( )的时候 。让我们珍惜别人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送给别人。 五、布置练习。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7 一、 导入揭题 1、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那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每一个节目结束,台下都会响起什么样的声音啊?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要鼓掌吗?那人们鼓掌的原因有哪些啊?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些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掌声。 3、 读完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二、 初

26、读课文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要读正确,遇到不懂的生词用铅笔画下来。 2、 同桌之间交流刚刚画出的生词,互相帮助正确标出拼音并且正确拼读出来。 3、 出示PPT,指名认读,小组之间竞赛,看哪一组表现地最好。 默默 麻痹症 烙下残疾 姿势 情况(后鼻) 犹豫 骤然间 镇定 情绪 讲述 忧郁 歧视 鼓励 身处困境 鞠躬 经久不息 慢吞吞 4、 全班齐读词语。 5、 出示生词卡片,指导学生写生字。 三、 再度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流利,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 让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让其他同学举手帮忙解释词语的意思。最后老师再出示PPT。并让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 骤

27、然间:突然,忽然,突然间,忽然间。 歧视:不平等看待,有偏见。 镇定:遇到情况不慌乱。经久不息: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 身处困境:自身处于困难。 残疾:身体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犹豫:做事拿不定主意。 (近义词和反义词) 忧郁:忧愁;郁闷。(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 齐读以上词语。 四、 全班齐读课文,读准确、流利,尽量带上自己的感情。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8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

28、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n)啼啭(zhun)倾吐(t)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

29、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组内朗读比赛。 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

30、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适时适当地给予点拨、引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 探究活动 组织一次配乐朗读比赛,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句、段,在美的享受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

31、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 争吵: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争执:争论中各执己见,不肯相让。)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 1.这篇课文

32、章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你认为可以分成几部分? (1)学生自由细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同桌议一议。 (可能出现这样几种看法:分成四部分。(14、58、914、15);分成二部分。(14、515)。一般说,可以分为两部分,也可以分为三部分。如果以“争吵”“争吵后”划分,分成两部分;如果从弄清“我”知错能改的原因看,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2、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屏幕板书映示: “你这是故意的!” “我在外面等你!” “我在外面等着你!” “我也等着你!” (3)这里都是“我在外面等

33、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 (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4)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5)学生试读,评价。 (6)教师指导朗读。 (句表示生气,应读出愤慨的语气。 句表示余怒未息,也应读出强硬的语气。句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句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应稍重。) (6)师示范朗读,学生练读。 3、研读有关争吵起因的句子。 (1)“我”和克莱谛既是同桌又是好朋友,造成两人今日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研读有关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后选派代表发言。

34、(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为课文首句“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所迷惑,“我”之所以不满意克莱谛的微笑,之所以心存报复出现报复行为,就是“嫉妒”心理在作怪。这里要引导学生揣摩品味相关的语言。 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这样一些词句并进行讨论:第句中的“只”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只”字在这里不能删去,它表现出“我”此时对克莱谛处处不顺眼的心理。 第句我为什么很不高兴?我“很不高兴”看似克莱谛的“笑”导致,其实这是一种畸形心理,是“我”嫉妒的表现。 第句的“也”说明我怎样一种行为?“也”后面能加上“故意”吗?(“也”表明“我”的碰是有意的。如果在“也”后加上“故意”,那么克莱谛

35、的“碰”也就成为故意的了,所以不能加。) 屏幕板书映示: 嫉妒报复 他只微笑着说。 我很不高兴。 我也碰了他一下。 (2)指导朗读。你认为这三句应读好哪几个字?(“只”、“很”、“也”应加重语气) (3)学生齐读这三句话。 4、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我”很不安,很后悔。“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克莱谛的“好”和“可爱”表现在那些方面,请你再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然后有

36、条理地说出来。学生梳理后屏幕板书映示: 能帮助父母亲干活勤劳 能服侍生病的母亲孝顺 穿着有裂缝的衣服朴素 我们全家人欢迎他友善 原谅“我”的过错宽容 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要点:安利柯虽然嫉妒过他的好朋友,并由此发生了两人的争吵,但他很快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这首先就是难能可贵的。课文使用了“不安”“后悔”等词语,并有准备向克莱谛认错的矛盾心理的描写。安利柯之所以不敢主动道歉,并且对克莱谛的主动求和行为带有防范心理,是他的虚荣心所致。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把安利柯看成坏孩子。课文的第11和第13段有这样几处值得我们注意的描写,“

37、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我”与克莱谛面对面站着,为什么却用“觉得”?这是因为听到克莱谛要与我重新成为好朋友时我太高兴了。“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这里连用两个“再也不了”并使用感叹号,既表示他的兴奋,也表示他的决心。) 学生讨论后屏幕板书映示: 知错 虚荣 “我很不安,很后悔” 应该知错就改 去向他认错吧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5、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克莱谛和安利柯重新和好的故事本身可以让我们受到“爱”的教育,父亲的教诲,更是直截了当地为我们指出了应当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应当怎样对

38、待那些高尚的人,这也是一种“爱的教育”。父亲折断戒尺丢出墙外的动作给人言已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学生讨论发言后板书映示并齐读: 爱的教育 既然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人原谅,更不应该向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三)小结读后感受 1、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黑板上的板书设计: 争 吵 弄脏本子 安利

39、柯 争吵 克莱谛 后悔 悲哀 知错 重归于好 容宽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10 一、班级情况及学生特点分析 三年级是一个过渡期,也是一个关键期,课程增多。男生调皮好动,表现为自制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乱,女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掌握较好。班上总体学习气氛浓,学习习惯良好,课前认真预习,上课积极发言,作业能按时完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生动的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鼓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身处困境时,要珍惜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三、教

40、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和鼓励。 教学难点: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书:掌声 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文章写的是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而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

41、,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时候愿意持久结束 残疾犹豫讲述镇定 礼貌骤然间身处困境 舞蹈慢吞吞 5.课文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6.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得正确、流利了。大家还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的意思。大家学得很主动,收获也很大。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1.认读书后要描红的生字。 2.学生描红。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分式方程的起始课,要求能从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已掌握简单的整式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过分式的四则运算。分式方程概念的学习,为分式方程的解法及运用的学习做了极为必要的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