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能源变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能源变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能源变局 日本核泄漏事故阴云未散,利比亚硝烟又起。众所周知,自从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成为了国家经济的命脉。为了争夺对世界资源与能源的限制权,从武力攫夺到金融斗争,国与国之间屡起纷争。如今,世界能源掌控版图又将出现怎样的改变?中国对此又该如何应对? 现代国际关系探讨院经济所副所长赵宏图及全球化探讨中心主任刘军红,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专访时,表达了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全球核能复兴面临政治冲击 赵宏图认为,核能源是一种政治陸很强的能源,二战后曾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石油的能源,但后来美苏相继出现平安陸隐患,导致核能发展趋势受到很大的抑制。美国在三里岛核泄漏事故后,已有约三十年
2、没有建新的核电站。欧洲的核能相对比较发达,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后,加上欧洲绿党的兴起,欧洲在政治上反对核能的声音始终很强。 前些年在油价上涨和气候改变的推动下,核能一度出现复兴。本次日本核泄漏事故无疑给这种复兴带来很大影响。人们心理上受到很大冲击,反对核能的声音肯定会更大。现在许多国家都发表声明,要对核电项目进行平安性的全面检查,一些在建或筹备中的核项目都暂停了,在某种程度上放缓了核能发展的步伐。 应尽快建立全球性的核能源平安监管体系 但赵宏图同时表示,从长远来看核能确定要接着发展。历史上每次核事故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但过后人们会理陸思索,我们是否须要核能,核能原委能给我们
3、带来什么。赵宏图认为,由于欧洲国家核能比例已经很高,因此遭受的阻力会大一些,但在新兴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核能发展的势头还会持续下去,只不过会更重视平安陸与技术上的进步。 刘军红也对环球财经记者表示,在长期范围内,核电仍旧是一种相对成熟并具有充分潜力的能源。他认为,日本核泄漏事务带有某种特别陸,日本发展核电的监管体制存在弱点,可以说是一种反逻辑的体制。日本核电是国家战略、经(济)产(业)省推广、民间运作。其中负责监管的安保院只是经产省下属能源厅再下属的一个单位,相当于是“球队”本身同时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很难确保其中立性,不能令民众信服。而我国的核平安局是独立于政策制定部门的单位,两国
4、沒有可比性。 刘军红认为,以法国的阅历来看,全球大规模推广核电是可行的。与其他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相比,核能的效率最高、相对成本最低。他在采访中援引报道称,比尔盖茨投资的能源公司正在研发一种无需更换燃料、最长运转101年的小型核电站。据称这种技术可实现10万千瓦的小型反应堆发电,特别适合中小城市运用,而且101年的运转时间将使单位时间发电成本接近于零。假如类似技术能够获得突破,核能将呈现出更加巨大的潜力。 刘军红呼吁,发展核能、维护核平安代表着全世界的利益,中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应当联合推出全球陸、通用性的核能平安体系,这应是本次日本核泄漏事故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能源的海外投资应区分“走
5、出去”和“拿回来” 从能源本身的角度,赵宏图认为,不论是石油、自然气还是发展核能所需的铀矿,都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在目前尚不存在资源陸枯竭的前提下,与人们常常谈到的供应制约需求相反,从根本上讲是需求确定供应。近些年有些国家建设核能的发展速度较快,导致铀的供应惊慌,铀矿价格大幅上涨,在这次日本领故的冲击下,这种状况可能会有所缓解。同时与上世纪73年头“石油危机”时相比,石油市场也更完善,出现产油国有意中断供应的可能性明显降低。 至于我国的石油进口会否受到目前“大中东”动荡局势的冲击,赵宏图表示,“首先要区分两个概念:走出去和拿回来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走出去指的是对外投资,理昕应当获得投资收
6、益。事实上我们在利比亚石油相关的投资比较少,重点还是劳务输出。即便是石油方面的投资,也并不是说要把石油拿回来。投资拿的就是投资的收益,它和投资产生的石油怎么安排(是否要把石油拿回中国来)是两个概念。能源投资也是一种投资,并不意味着占有资源。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应当探讨的其实是企业如何评估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欧美国家一方面会帮助企业避开风险较高的投资地区,另一方面则通过发展国内的保险行业,让企业在遭遇突发事务时能够获得赔付。这些阅历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收购简单遭受政治偏见 对于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能源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和收购时屡屡遇阻这一问题,赵宏图分析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东
7、西方在相识国家与企业关系方面存在文化差异。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国家与企业分得很开。当然他们的原则也是企业利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例如许多与能源相关的投资,有些项目是美国企业与当地合作的项目,但后来美国和这些国家交恶,要对它们实行制裁,美国政府就会要求企业从这些国家撤离,这时企业利益就要为外交利益让步,但企业本身并不是跟国家绑在一起的。而在中国,“国”和“家”是一体的,在民众的观念中,还是信任企业对外投资“走出去”和“拿回来”要连在一起。 赵宏图建言,不宜过度宣扬“企业投资要跟国家利益挂钩”,这简单给我们的企业带来很大的负担。“我接触的许多西方人不理解,他们认为国家和企业应当是分开的,他们认为中国的
8、企业有国家背景,于是就担忧你投资的目的,就要审查你。拋开对方的爱护主义不谈,我们的许多并购失败与上面谈到的这个问题是有关联的。” “事实上,当我们说中国的能源企业走出去时,是跟请进来(而不是拿回来)相对应的,这两个词的根本含义是改革开放中的对外投资和吸引外国投资。但外国人因为对中国不了解、不信任,走出去就被西方理解成对外扩张,和西方争夺资源。国内也有许多误会,认为到国外投资就肯定要把资源拿回来。事实上,我们企业拿到的份额油基本上都卖到国际市场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企业去投资开采,主要是出于当前国际石油业上游高利润的驱动。” 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还须要漫长过程 枪声一响,油价就涨。刘军红介绍
9、道,一般认为当国际油价超过73美元桶,替代能源的收益陸便成立。又有学者说国际油价超过101美元桶,将成为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过渡的转折点。目前油价再度突破一百零一元大关,新能源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对于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转折点”这一说法,赵宏图表示了质疑,“我认为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油价是波动的,是不是能始终稳定在101美元桶以上很难说。2022年金融危机时油价一度涨到147美元桶,然后很快就下来了。” 赵宏图认为,新能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本身的经济陸。在人类历史上,前几次能源转型不论是煤炭取代木柴,还是石油取代煤炭,背后都是运用能源的那些设备 或动力系统的根本性变革
10、。 蒸汽机的独创使煤的需求大幅增加,内燃机以及汽车推广之后,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而现在还没有在动力系统方面发生根本变革。所谓混合动力车、电动车,至少在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很难像蒸汽机和内燃机那样大规模应用,更不能引领主流能源的转型。 硝烟散后看核能 经济学人2022年3月24日 发生在3月11日的日本地震与海啸引起的福岛核电站事故,目前看来已经在可控范围愉。但危机还远未结束,对将来的忧虑、恐慌和不确定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对能源问题的探讨。 在许多环境主义者眼中,当务之急就是把核能完全解除于将来能源的考虑之外,“总而言之,那群专家完全不行信。”每一个反应堆都有可能失去限制:三哩岛如此、切尔
11、诺贝利如此,现在又出现了第三个例子虽然这次事故的严峻程度比切尔诺贝利小得多。 福岛核电站当然存在设计上的问题,糟糕的规划也是缘由之一,设计者们好像没有充分考虑到在地震带上修建核电站的风险。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最近几年日本民众对核电的信任与日俱增,2022年的一次调查中,只有25的日本人信任核电是平安的,去年这个比例上升到40以上。这种变更的缘由之一,是过去几年里日本肃清吏治,及其带来的决策层的改革活力。 但在另一方面,尽管去年遭遇了欧洲火山灰和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露的双重打击、国际航空业丝毫未显现出疲态。对于石油人们仍旧饥渴,相反对核能的看法却可有可无。核能发电只占全球发电量的14,更糟糕的是,
12、一般核电站的设计寿命只有40年,而目前全球核电站的平均寿命已高达27年。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人们虽然为了石油你争我夺,对核能却始终爱好寡然。 这不仅仅是切尔诺贝利后遗症,核电最大的问題还是它太贵了,本次日本领故后,它无疑会变得更贵。某些核反应堆虽然一起先是平安的,但假如同类设计的反应堆发生事故,它们就会被判定为担心全。例如7个德国反应堆直到3月中旬还是“官方认定平安”的,现在却只好关闭了。 既然核电又昂贵、又危急,那为什么还要发展核电呢?一个主要的缘由就是气候变暖。2022年、全球为发电总共释放了90亿吨的二氧化碳。假如没有那占14的核电,这个数字将达到110亿吨,整整多出来一个
13、日本再加一个德国的碳排放量。 依据联合国环保署的预估,到2022年全球碳排放量应缩减至440亿吨(现在是540-600亿吨左右),而目前即便全部国家都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削减到490亿吨,其中还有50亿吨的差距。在这种状况下,目前核电带来的20亿吨减排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法国兴业银行的分析报告认为,假如现在发达国家完全停建核电站,任凭已有反应堆在达到设计寿命后关闭,那么将在2022-2030年间带来平均每年8.6亿吨的碳排放,这将给人类阻挡气候变暖的努力带来巨大打击。因为目前来看,核能是惟一牢靠的非碳能源。其他方式不论是风能、太阳能,还是碳捕获与储存(CCS)技术,都还没有呈现出大规模应用的潜
14、力。 核能应用现状 因此,完全停止核能发展应当不在全球政治家的安排之列。然而,核能在各国的发呈现状原委如何呢? 首先是美国,这个在现有核电容量上领先的国家,很有可能成为民用核能的第一个逃兵。202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向核能项目优先贷款的法案,2022年1月奥巴马总统的国情咨文中表示将建立“新一代平安、清洁的核电站”,这个野心勃勃的安排,即便没有日本的事故,也不大可能实现了。美国人已经发觉了另一种便宜而牢靠的替代能源页岩自然气。气候立法的缺乏导致美国丢失了发展核能的经济动力。目前美国只有两座在建反应堆,都还没有通过监管部门的验收。已有核反应堆中有20个正在等待政府批准延期,15个即将提出延期申请
15、,在这之前政府已经批准了64个,最近批准的是佛蒙特州扬基核电站跟日本福岛核电站运用同样的设计,当地人正以此为理由想方设法关闭该核电站。 在日本这个核电占比高达30的国家,内部关于核能的争议激烈程度远远超出外人的想象。目前日本民众对政府和福岛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倍感生气,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在更换了官员和管理层后,日本人对核能仍有接受的空间。 欧盟内部,奥地利、丹麦、瑞典、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一向都剧烈反对核能,但这几个国家并不代表整个欧盟。英国、捷克和芬兰都在安排修建更多的反应堆,其中芬兰和法国都是核电占比非常高的国家。正在由法国人负责修建的欧洲压水堆(EPR)也不大可能因此次事务而停止。
16、 法国人甚至把日本领故看作一次契机,因为EPR的平安性被认为高于传统核反应堆。假如全球建立新的平安标准,例如规定只能修建EPR型反应堆,那么对法国来说是个重大利好。虽然英国、捷克和芬兰都想用美国西屋电气的技术(芬兰人也在考察韩国技术),但他们也并不排斥转用EPR技术。 对核能的看法最摇摆不定的欧盟国家无疑是德国,最支持和最反对核能的势力全都拥有大量拥趸。2002年中左政党上台后,一度宣布要在2022年完全停止核安排。去年中右势力上台后,又批准了7座核反应堆的延期安排,而因为本次日本领故,这7座反应堆丈被短暂关闭。 争夺自然气? 假如这7座反应堆无法重开,依据一家询问公司的预料,德国碳排放量将在
17、千年内增加4.35亿吨。德意志银行认为德国可以通过修建23座以自然气为能源的发电站,来弥补核能发展停滞造成的碳减排缺口,这也代表了“后福岛时代”能源发展的趋势。美国与加拿大的自然气储量足以自给自足,其他发达国家则须要进口或者通过液化运输(LNG),或者通过铺设自然气管道。 为了自然气,欧洲国家必需搞好和俄罗斯的关系。这对于某些国家来说可能是比较苦痛的想想看,本国停止核能发展而从俄罗斯进口自然气,反而送钱给俄国人去发展核武器。 欧洲国家短暂不必担忧,因为美国发觉页岩自然气的宝库后,那些原本供应到美国的LNG恰好可解欧洲与日本的燃眉之急。然而这些LNG可以用多久,目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最大的变数在
18、中国,假如中国的核电安排放缓,为了完成减排安排就须要进口更多的LNG,那样将有可能导致自然气供应惊慌。 自然气只是应急之选,虽然跟煤、石油相比,自然气相对“清洁”,但跟核能相比,后者才是碳减排的更优选择。福岛核事故虽令人懊丧,但不足以变更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尽管人们担忧核辐射的健康隐患,但因烧煤释放的硫化物、汞和烟尘而丧生的人要多 得多。 任何一种能源组合、都是风险、供应平安性、经济成本和环境损失的集合体。对无法躲避的核能放射性的恐惊,扭曲了人们对风险的总体评估。但核能带来的长期效果将证明它自己的价值。为了人类的健康与环境的改善,人们必需要找到更具持续性的能源组合,自然气作为备用的应急能源
19、,可以削减找寻过程中的风险。核能将削减碳的排放,也将带来昂扬成本与系统风险。不论如何它都将成为人们的一个选择,尽管它的未知性是如此的令人恐惊。 (本刊记者刘美译) 利比亚动荡何以影 响国际原油市场? 金融时报网站博客 2022年3月23日 在过去的几天里,国际油价始终跟随利比亚局势波动:当卡扎菲的政府军占上风,油价就在利比亚原油出口即将复原的预期下明显下跌;当反卡扎菲武装取得某种成功,国际油价就会应声上涨。 大家不禁要问,原油期货投资者们为什么这样大惊小怪?不错,利比亚是重要的产油国之一,但它出口的石油只占全球原油供应总量的2而已,况且在过去几周內,由于OPEC国家的增产,这一比例确定又下降了
20、不少。 事实上,油价的波动很难用短期产量来说明。依据官方消息,利比亚原油日产量已经从160万桶下降到40万桶以下。而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交易员们平已经倾向于把利比亚产量忽视为零。在北约联军的空袭下,利比亚的石油出口也的确接近于零。 真正引友人们担忧的是利比亚政局的长期影响,分析师们正在探讨长久斗争的可能性,政治家们正在肃穆探讨该国的政体巨变,这一切都将导致利比亚原油出口的长期萎缩。 沙特的确能够补上利比亚的空缺,但人们普遍担忧沙特的石油产量无法持续保持高位。有分析师认为该国正在过量开采石油这是必定的,在如此高的油价下,谁不会过量开采呢?但问題是,这种状况能始终持续下去吗? 沙特面临的另一个危急来自邻国巴林,两国同样是“少数派”逊尼派执政,领导“多数派”什叶派的国家。假如巴林形势进一步恶化,宗教派别争端很可能扩散到沙特东部,从而威逼这个世界第一原油出口国的平安。 现在美国坚称,巴林的问題应当在国境线之內解决。这对沙特以及原油市场,都是一个人好消息。 (本刊记者刘美译)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