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七篇(教学设计的八个环节)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1、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点等有关科学常识,并受到文明礼貌教育。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和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 师: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评: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绍有关知识,然后由壁虎自然引出课题
2、。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评: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第1遍读课文: 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确, 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2、第2遍读课文: 指名7个学生,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音读准,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读后老师正音。 3、第3遍读课文: 要求正确流利,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师:我们读3遍课文,每遍的要求一样吗? 评: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此处设计的三读课文,各有要求,
3、而且逐步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深入学习,读议课文 1、出示图一: 大家先看一看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思考: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学生选第1、2自然段,各自轻声读。 出示活动投影片小壁虎挣断尾巴。 读后判断: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评: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是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投影的
4、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 2、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老师读的语气,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说说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 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评: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3、看图,听第35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思考: 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附图。 用“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评:结合看图听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并使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4、读议第35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用引读法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和叙述顺序。 教师引读
5、: 小壁虎爬到哪?看见谁?他怎么说?对方怎么回答? 学生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十分有礼貌。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氨“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评:通过2组对话的比较和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带着情感去朗读,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演示活动投影片: 理解“摇着”、“拨水”并让学生做动作演示
6、。 小结: 课文第3段先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再写小壁虎怎么说,最后写小鱼怎么答。这样就写清了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评: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半扶半放,教学第4自然段: 学生自读: 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到第4段与第3段写法相似,只是地点变了,借尾巴的对象变了。 指名学生用手势做“甩”的动作。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老黄牛为什么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师生分角色朗读。 以放为主,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 学生自学本段: 想一想1、2两句写什么?3、4两句写什么? 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本段: 让学生找出
7、说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词语。 (摆、掌握方向) 让学生做手势,帮助理解“摆”,“掌握方向”的意思。 评:对于叙述顺序相似的3、4、5自然段,教师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指导,不仅使教学环节避免了重复,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与能力。 总结3、4、5自然段: 让学生把3、4、5自然段连起来朗读,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让学生把手当作动物的“尾巴”,演示辨析“冶、“甩”、“摆”三个动词,体会几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评: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词语,有很强的直观性,把这几个重点词放在一起,学生自己演示,自己感受,再一次加以领会,效果很好。 6、读议第
8、6、7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起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出从“难过”到“高兴”的心情。 评: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评:这样等于让学生复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告诉”一词的意思。 四、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9、 (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 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评:总结课文,既要归纳课文,又要进行语言训练。 五、知识延伸,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1、阅读短文有趣的尾巴了解文中提到的松鼠、啄木鸟、猴子、响尾蛇等动物尾巴的作用。 2、选择上述短文中提到的一种小动物,照书上第3至第5自然段的顺序,说一说小壁虎怎样向这些动物借尾巴。 评:这样训练学生说话,既拓宽了知识面,又依照课文进行成段说话的训练,将增长知识和有条理地说话训练结合起来。(点评:王秀荣)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
10、喻意义。 、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 一、导入 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开篇揭示话题 、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 、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 参考问题: 、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 、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
11、、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 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真正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读课题) 2、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别人的理解,甚至于别人的一个温暖的鼓励,心情就会很快乐,而“给予”就意味着付出、失去,那课题为什么还说给予是快乐的呢?给予是不是真的让人快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初探 老师提出自读要求:这篇课文中谁给予了谁?他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可以
12、在书上写一写划一划。学生读文思考,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三、精读探究 1、指名说说课文中谁给予谁?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对保罗的给予(板书:哥哥保罗) 相机出示:“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学生自读,体会保罗的心情 (2)保罗哥哥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引导体会哥哥给保罗快乐,所以他也快乐) (3)朗读体会体会保罗的快乐的心情。 小男孩对弟弟的给予(板书: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应的句子,相机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说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1)先抓住“为什么保罗会惊讶”?带出第3节(出示),理解
13、吃惊,为什么会吃惊(是吃惊保罗有这样一个好哥哥)读出吃惊的样子。体会保罗认为他希望什么?(相机出示第4节前半段话) (2)然后再来读第5节,现在保罗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3)在读中想象出他说这句话时的美好心愿。小男孩在给予中感到快乐了吗?为什么? (4)进一步体会保罗吃惊的原因:为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5)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罗哥哥送了保罗一辆汽车以后所产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说“我希望?”时的快乐的感觉) (过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将来给予弟弟新轿车的希望,而且还要把这种希望亲自带给了他的弟弟,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他的这种给予。) 相机出示: 不一会儿,他背着相机
14、返回来了。他拿着那些好东西了!” (1)学生读 ,从他的话语中,你感觉到什么?(希望送给弟弟汽车,让他 快乐,美好的愿望)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2)从他的举动中你感觉到什么?(对弟弟的的关心和爱) 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乐吗?现在你觉得他是为什么而快乐?(板书:给别人关爱) (不仅是许下一个愿望,送轿车,更重要的是他觉得给他残疾的弟弟送去关爱,送去温暖,是最快乐的) (4)读好这一段话。读出小男孩对弟弟的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保罗对小男孩与弟弟的给予(板书: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过渡 :课文中还有谁给予谁?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思考,保罗有没有给予谁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保罗下了车,?那
15、位小男孩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你认为保罗这时快乐吗?为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体会各人心中的快乐) 四、总结深化 1、齐读最后一节 2、联系板书说说课文中的给予及快乐。 3、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你就会感到快乐) 4、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再送给大家巴金爷爷的一句话:人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样我们的生命之花才会开放。一心为自
16、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出示,读一读) 5、这些话说得多好啊,与给予是快乐的是同一个意思,你能根据你对“给予是快乐的”的理解,也写写你们的格言吗,要注意从你们的语言中体现出给予是快乐的。(配乐,学生在情境中写,交流,实物投影出示,朗读) 6、教师总结,深情地读“给予是快乐的” 五、课外延伸 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不需要用笔,但需要用心灵去完成的作业,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蓝天山的风筝 2、
17、物品:吹风机、扇子、风车、棉花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蓝天上的风筝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上飞的是什么?(风筝) 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有风的情况下,风筝才能飞上天。) 教师: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呢?你怎么知道有风? (教师用扇子在幼儿的面前扇一扇,感受风。) 二、展开 1、感受发现风力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1)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 (2)通过图片感受中级风、大风。 教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2、探索判断风向 (1)教师:天气预
18、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 (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 引发孩子的讨论。 (2)到户外进行观察活动。 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 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3)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 展开讨论:怎样记录风向 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3、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教师:(出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怎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呢? 三、结束 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
19、来危害。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陨?畹娜劝?br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
20、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
21、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
22、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要
23、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
24、,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
25、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1、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有很多句子体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而且韵味十足,得让学生反复地读。 2、文中多处运用了想象、比喻、拟人等描写,可结合课文的学习指导学生的朗读和练笔。 3、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很多,本设计抓前后两处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展开教学,教师还可以从课题中的友直接切入学习。 4、文中描写各种景物时的写法有些类似,教师可以采用举一反三法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 学习主线 抓住文中一前一后
26、的两个带着(回)满怀的好心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感情,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美,从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老桥 带着好心情 树林 带回好心情 山泉 热爱大自然 预设教学流程 揭示课题后,问:看了课题,你觉得作者可能去山中访问谁? 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组织交流: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依然如旧 汩汩 瀑布 栀子花 犬吠 恩泽 细数 唱和 旋转 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注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读音。) 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义词? 你能结合课文给将成
27、语补充完整吗? 德高望重的() 津津乐道的() 依然如旧的() 引入: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2、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归鸟的环境衬托描写的作用) 文本内容:第3自然段 引入:作者的好心情源于什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2、反馈交
28、流。 3、作者形象地把桥比做什么?什么叫德高望重,为什么把桥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 4、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桥的德高望重? 5、读着这些词句,想象一下,古桥在几百年历程中,都驮过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 6、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可是古桥依然屹立着。这正是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齐读) 7、小结: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文本内容:第4自然段 1、你能用你的朗读带大家走进这片熟悉的树林吗? 2、当作者还
29、是孩子时,曾在这儿做什么?当他成年时,他又会在这儿做什么? 3、因此,树林里的一切是怎么欢迎我的? 4、作者为什么会有把自己变成树这么奇怪的想法? 5、师: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文本内容:第5自然段(自由读) 操作步骤: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给句子换个说法吗? 2、作者分别是怎么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你能给它分类吗? 3、你从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读出了什么? 4、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说一说。 4、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
30、。 5、想象写话: 我还山中的()打招呼: 预设教学流程 1、课文实际上是写作者去山上观赏景物,为什么却以山中访友为题,你从题目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山中访友 一、找近义词。 邀( ) 清爽( )拜访( )依然如旧( )知己(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泉 ()的溪流 ()的瀑布 ()的白云 ()的云雀 ()的雷阵雨 三、读读句子,想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
31、淌。() 4、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5、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6、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四、小练笔。 还记得家乡的桥吗?还记得家乡的石板路吗?或者家乡的小河让你念念不忘?请选择一种景物,模仿课文中26自然段中任何一段的写法,来当一回小作家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凭”等13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撞疼、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
32、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猫等待老鼠出洞和捉老鼠的课件(或录像、图片);猫叫声录音带。 2、学生收集有关猫的图文资料,张贴到教室的相关栏版上,办一期“猫趣”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导语:观看了同学们精心布置的“猫趣”展版,老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都更进了一步,这小生灵真是有趣、可爱!参观了“猫趣”展,你最想说什么? b、师生各抒
33、己见,谈“趣”激情。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整体惑知 1、自由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b设计填空题,如: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大花猫( );第(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c、设计板书,如: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花猫)性格
34、古怪 高兴时 不高兴时 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 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赏、喜爱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验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说句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3、扩词练习 贪( ) 性( ) 高( ) 采( ) 贫( ) 姓( ) 稿( ) 踩(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