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ppt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2657737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第三章.ppt(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6/10/2023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资本的增殖运动 三、剩余价值最大化 四、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五、总结与拓展6/10/20232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商品流通形式: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W(商品)G(货币)W(商品)德语商品为waren德语货币为geld6/10/20233政治经

2、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2.资本流通: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运动是为了获取增殖。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商品成为获取价值增殖的一个桥梁。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货币,但货币数量不同。3,此流通形式中,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价值增殖。4,此流通形式中,两个交换均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但G何来?G(货币)W(商品)G(G+G)预付价值G-剩余价值6/10/20234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个问题:试说明商品流通(作为一般流通媒介的货币)和资本流通(作为资 本的货币)之间的差异及其经济含义:它们的流通形式相同吗?两个流通公式在买卖顺序、媒介、起点和终点等方面是否相同?它们的流通内容

3、和目的相同吗?它们的流通期限相同吗?6/10/20235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GWG。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的运动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为了攫取剩余价值。于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有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 却发生了价值增殖。有了这一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判断:剩余价值的产生,即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换言之,G是如何产生的?6/10/20236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二)劳动力

4、成为商品(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理解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1,劳动力商品价值受到道德、历史因素的影响。2,劳动力商品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3,劳动力商品价值受到降低和提高两种因素的作用。6/10/20237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一般性创造商品和价值的能力(有用性)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过程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

5、值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劳动,通过劳动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形成了价值增殖。6/10/20238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显然,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而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货币所有者购买劳动力所支付的货币只相当于劳动力的价值,他所得到的却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个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原预付的货币额,这个来自劳动力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货币额就是剩余价值。6/10/2023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能

6、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基本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来源,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所有权,而是劳动力使用权,并且是出让定期的劳动力使用权,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进行买卖的过程,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过程。6/10/202310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价值增殖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实现价值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实现价值增

7、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为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和自己的商品发生联系,不能使商品价值增殖。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离开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能创造比自己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从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6/10/20231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几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1.在中国当前的背景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劳动力商品属性?2.如何从劳动力价值的角度理解工

8、资上涨的趋势,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6/10/202312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一)资本运动的阶段划分(一)资本运动的阶段划分 符号的释义:G货币货币 W商品商品 A劳动力劳动力 Pm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P 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 W 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 G 价值增殖了的货币量价值增殖了的货币量6/10/20231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产业资本增值运动的一般过程:GWAPmPWG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6/10/202314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关于购买阶段:基本

9、程式:资本形态的转化:首先以货币形式出现,然后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此时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因此,在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GWAPm6/10/202315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关于生产阶段:基本程式:资本形态的变化:资本家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工人在生产中制造出某种新的商品,并生产出剩余价值。可见,在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WAPmPW6/10/202316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关于售卖阶段:基本程式:资本形态:资本家将商品售出,收回货币。从价值的角度看,W已经包含了价值增殖,因此经过“惊险的跳跃”,资本家将待实

10、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转化为货币。可见,在售买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WG6/10/202317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资本运动三个阶段的关系:其一,空间上并存。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使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唯此,才能使资本不断地依次更替。其二,时间上继起。产业资本必须顺利地经过购、产、销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否则,循环就会发生中断。其三,产业资本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互为条件。没有并存性,不会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也就不能在循环中保持并存性。6/10/202318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二)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

11、(二)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 一个案例:制鞋过程 基本假设:日工资6元 日工作时间12小时;生产效率:1双鞋/1小时 市场价值:30元/双鞋 生产资料耗费值:29元/双鞋 产值:12小时*1双鞋/1小时*30元/双鞋=360元 生产耗费价值:12*29元/双鞋+6元=354元 剩余价值:360-354=6元6/10/20231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6个小时(必要劳动)6个小时(剩余劳动)价值形成过程工人的劳动形成了新的价值,但仅补偿了劳动力价值,没有价值增值。价值增值过程工人的劳动形成的新价值超出了劳动力价值,实现了价值增值。6/10/202320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

12、本的增殖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值过程价值抽象劳动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劳动力受监督;产品归资本家所有6/10/20232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劳动日必要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工作日的一部分劳动时间,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叫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部分劳动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6/10/202322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

13、运动 可见,劳动可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个阶段。可见,劳动可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个阶段。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再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或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再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或者说,只是再生产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日的这部分叫必要劳者说,只是再生产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日的这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这部分时间耗费的劳动叫必要劳动。动时间。这部分时间耗费的劳动叫必要劳动。这种劳动对劳动者来说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不管社会形式怎样,他总要由此获得维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问题:如何理解必要劳动中“必要”的确定基准?6/10/202323政治

14、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劳动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劳动者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劳动过程的第二阶段,即劳动者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做工的时间,就是剩余劳动时间,这段时间所耗费的劳动就是剩余的时间,就是剩余劳动时间,这段时间所耗费的劳动就是剩余劳动。劳动。剩余劳动以必要劳动为起点,它必须是超出必要劳动的界限的剩余部分。由此,剩余劳动的物质基础是一定高度的生产力,必须有足够的生产力,使可供支配的劳动时间,不致全被直接生产者的生活资料占去,才能使剩余劳动成为可能。6/10/202324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货币和资本的关系:货币和资本的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作用在于使两种价

15、值相等的商品能够相互交换,由于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货币不会在流通中改变价值。货币作为资本,结果不但能收回原来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而且还能获得新增加的剩余价值。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6/10/202325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资本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c)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新价值,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会使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这部分资本只是在生产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将其原有的价值量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改变其价值量商品价值表示式:W=c+v+m6/10/202326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16、资本的增殖运动剩余劳动率和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率和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率是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的比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要劳动表现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剩余劳动表现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劳动率表现为两个价值的比率,即:剩余价值率m=由于必需生活资料价值采取工资形式,对企业而言,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可变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变资金转化为可变资本,即:剩余价值必需生活资料价值6/10/202327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剩余价值率m=本质上,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在,因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包括占有剩

17、余劳动。被资本占有的劳动力也就转化为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m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部分,所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m的实质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剩余价值可变资金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6/10/202328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利润率VS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关系。利润率利润率=m/(c+v)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m/v,剩余价值率体现了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剩余价值率=mv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6/10/20232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二节 资本的增

18、殖运动 举例:假设资本家预付资本150元,其中100元用以购置生产资料,50元用以购买劳动力,经过一轮生产和销售之后,产生的剩余价值量为 30元。则利润率=m/(c+v)=30/150=20%;剩余价值率=m/v=30/50=60%。显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低于剩余价值率,这说明利润率指标“减缓”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问题:如果缺少问题:如果缺少c,剩余价值,剩余价值m能够产生吗?能够产生吗?6/10/202330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一)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一)资本主义生产目的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生产剩余价值,并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形成的两个原

19、因:内在的动力:剩余价值追求的无限性;外在的压力: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上述两个方面往往是相互结合的,共同迫使资本主义形成对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追求。6/10/20233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引申的问题:1.如何理解企业的性质和目标?关于企业目标的基本假设:产量最大化;市场占有份额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满意利润。2.如果从数量的角度看,利润量和剩余价值量是一致的,那么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目标是一致的吗?6/10/202332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最大化可以简单写成:显然:剩余价值

20、的最大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取:既定投入背景下的产出最大化;既定产出条件下的投入最小化;Max M=P.Q-(c+v)s.t.c+vG6/10/20233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产出最大化和投入最小化自然和劳动因素紧密相关,这涉及:劳动雇佣的数量;劳动雇佣的素质;劳动和资本的组合关系;据此,资本主义企业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构造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以 确保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此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企业的劳资契约关系和内部组织安排。思考:为何传统企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而现代企业有所变化?思考:为何传统企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而现代企业有所变化?6/10/202334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

21、值最大化(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概念:通过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即延长工人每天工作的实践的方法来获取剩余价值。换言之,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即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即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日不是一个不变量,而是一个可变量。它的一部分固然是由不断在生产工人本身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它的总长度随着劳动的长度或持续时间而变化。另一方面,劳动日虽然不是固定的量,而是流动的量,但是它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变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59页。6/10/202335

22、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原来的工作日=12小时改变后的工作日=14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 之前: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m=6/6=100%;之后:剩余劳动时间为8小时,m=8/6=133%6/10/202336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延伸阅读:夏衍包身工 地点: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她们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

23、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6/10/202337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包身工制度20世纪三十年代在纺织业中出现。可是纺织业培养新工人主要靠养成工。据1934年上海银行的调查,著名的申新三厂、四厂适应推行标准工作法和发展的需要,从1932年7月起设立养成班,大规模培养养成工。“学艺期间,定为三月,期内膳宿,均由厂中供给。第一月给予一元津贴,第二月一元五角,第三月两元。其工作时间,在学艺期中,每日八小时学艺,三小时授课。如三月期满艺成,可与普通工人同样以货计资。而工作时间亦

24、延长至十二小时(但实际工作时间仅十一小时,即午前九时,午后三时,各予以十五分钟之休息,正午十二时午餐,则休息三十分钟),每日除工作外,仍需授课一小时。”从工厂来说,无论是养成工还是包身工,所付资金是一样的,但有黑社会背景的包工头克扣了包身工应得的收入。6/10/202338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工作日扩展的最高界限:劳动力的身体界限。(每天24小时)道德的界限。工人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满足物质、精神和社会的 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文化状况所决定。显然,劳动日是在身体界限和社会界限之间变动的,但是这两个界限均有很大的伸缩性。据此,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上,劳动日的正常化过

25、程集中表现为劳资双方围绕劳动日界限的斗争。6/10/20233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引申阅读:五一劳动节的来历:1880年美国工人游行集会要求8小时工作制。1884年,联邦贸易组织通过了一项解决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从1886年5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但此后,工人们仍然被强迫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这使得该项立法明有实亡,而各地的联邦首脑对此却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态度,于是一场为争取8小时工作的罢工开始了。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

26、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6/10/202340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绝对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总量:绝对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总量:假设货币所有者购买n个劳动力进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平均劳动力价值为v,于是可变资本总数V=nv,m表示每个工人每天生产的剩余价值量,a 和a分别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总量为M:M=Vm=n*v*(a/a)假定v不变,则M因m和V(或者n)的变化而变化,且与这两种因素成正相关。假定v和m均不变,则M与V成正比,为此只能通过增加n来增加M。6/10/20234

27、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概念:资本家通过革新技术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工人的劳动生 产率,以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这种在工作日这种在工作日 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余价值。显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提高生产力为手段达到资本价值增殖为目的生产,相对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这种方式更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形式。6/10/202342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马克思的界定:“我把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

28、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我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 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50页。6/10/20234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工作日12小时变化后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变化后剩余劳动时间8小时之前,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100%;之后,剩余劳动时间为8小时,剩余价值率=200%;6/10/202344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由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在工作日不变情况下,相对剩余

29、价值的产生需要考虑: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此多彼少”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也就是要降低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量,因为劳动力价值决定着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可以缩短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6/10/202345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确定的劳动日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缩短以致增加了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但必要劳动时间中工人的劳动是用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因此,必要

30、劳动时间缩短、或者说相对价值生产的条件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看,必须提高必要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为这些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就会使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使劳动力价值下降,使必要劳动减少,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比例关系改变,相对剩余价值增加。6/10/202346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一个问题:是否所有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均与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有关?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产生相对剩余价值;为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也可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产生相对剩余价

31、值;既不为工人提供必要生活资料,也不为制造工人必要生活资料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不会影响劳动力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6/10/202347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VS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长度有关,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要以工作日已经延长到必要劳动以上为前提,并以此为起点,变革 劳动的技术过程和劳动组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力发展到能够 把必要劳动时间

32、限制为工作日的一部分为前提。6/10/202348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只要涉及到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差别就可以感觉到了。假定劳动力按其价值支付,那么,我们就会碰到这样的抉择:如果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的正常强度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才能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工作日的界限已定,剩余价值率就只有通过工作日两个组成部分即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相对量的变化才能提高,而这种变化在工资不降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的情况下,又以劳动生产率或劳动强度的变化为前提“。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58-559页。6/10/20234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

33、资和生产组织形式(一)工资的本质和形式(一)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工资的本质:劳动力价值的货币体现。但从表面上看,工资似乎不是劳动力的代价而是劳动的代价。将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就等于说劳动是商品,但劳动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这是因为: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那就是说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这显然是同义反复。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买卖。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就会否定价值规律或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6/10/202350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罗马法中的契约四公式:“我给,为了你给”,指授物与受物之间的交换,即我给你商品是为了你也给我商品;“我给,为了你做

34、”,指授物与行为之间的交换,即我给你商品是为了你替我作活;“我做,为了你给”,指行为和授物之间的关系,即我替你做活是为了你给我商品;“我做,为了你做”,指行为和行为之间的交换,即我替你做活是为了你给我做活。显然,在上述交换中,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就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即表现为劳动的报酬。6/10/20235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的转化形式,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由此会产生种种荒谬的结果: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劳动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小于劳动的价值产品;全部劳动表现为有酬劳动。据此,可以说,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现实关系。

35、6/10/202352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劳动力的价格以一定时间来做计算单位小时工资制的效应按照工人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计算工资计件标准的确立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6/10/20235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问题:为什么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在同一工业部门或同一工种中,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往往是同时并存的,这说明两者并无实质的区别;计件工资是在计时工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不论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度已时间为基础。所不同的是计时工资劳动由劳动的时间来计量,计件工资则由一定时间

36、内劳动所凝结成 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6/10/202354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引申阅读:英国工资形式:主要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实行计时工资的,工人是周、日、小时工资;职员是年工资;政府官员是年薪。实行计件工资的,据1973年抽样统计各行业产业平均占40.4%。美国工资形式:计时工资:分为单一工资、多种工资和个别工资三种。刺激工资:分个人和小组计件和个人或小组奖金;定额工资:就是计件包工,雇主出价将某项工作承包给工人。提成工资:一般在商业、保险业和新闻等单位的推销员中实行。6/10/202355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瑞典工资形式:计时工资、计件

37、工资和混合工资(即固定的计时工资 加上超额奖金)。日本工资形式: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在出租汽车、公路运输、建筑业和林业等有采用计件制和包工制企业以外,其他一般采用计时工资。世界范围内企业工资制的基本趋势:在自由竞争阶段,采用计件工资相当普遍,但在二战之后,计件工资有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与科技进步和工人反抗紧密相关。6/10/202356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工资名义工资以货币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以货币所能实际购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来计算的工资工资水平的确定及其地区差异两者的差异:物价6/10/202357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关

38、于工资水平变化的长期趋势:就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而言,工资长期来看是上升的,这是因为 劳动力价值的不同方面在内涵和外延层面都有所扩展。但要注意:实际工资的提高往往小于名义工资的提高;工资水平的提高往往意味着剩余价值的更高幅度提升;工资水平的提高不是线形的,而是迂回曲折的;工资水平的提高与工人的组织和谈判能力紧密相关。6/10/202358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二)生产组织形式(二)生产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企业早期的三种形式:生产组织形式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 工厂制度生产组织形态的演化史6/10/20235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简单协作 协作是许多劳动

39、者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如果在同一生产过程中,从事协作的劳动者之间没有劳动分工,就叫做简单协作。资本主义简单协作,就是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 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6/10/202360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简单协作的好处:形成社会平均劳动;节约生产资料;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也创造了集体力;激发竞争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工作效率;保持了作业的连续性;扩大了劳动的空间范围;在短时间内集中完成某些紧急任务。6/10/20236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

40、和生产组织形式 工场手工业 工场手工业有两种方式:一是不同种的独立手工业的工人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联合在一个工场里,产品必须经过这些工人之手才能最终完成;二是许多从事同一个或同一类工作的手工业者,同时在同一工场为同一资本家所雇佣。混成的工场手工业:产品由许多零件机械地组成的工场手工业;有机的工场手工业:产品经过一系列有机程序的操作而完成的工场手工业。6/10/202362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工场手工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使生产阶段具有并存性;使生产因素具有比例性;使劳动具有真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使机器逐渐起到辅助的作用。6/10/2023

41、6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度(机器与大工业)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工厂手工业是向机器大生产 的过渡阶段,而机器大工业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这是因 为:第一,机器大工业在质上改变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技术基础;第 二,机器大工业在量上大大增加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由此所出现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使机器成为主体,而工人成为 客体;工厂消灭了工场手工业的旧式分工,而重现建立了适合资本需要的新分工,工厂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并建立了兵营式的纪律。6/10/202364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工场制度的基本特征:私人资本是企业财产所有者,也是创业和

42、经营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出资、创业、经营三位一体)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构成中,生产过程的耗费占有绝对主要的地位。资本家是企业的剩余价值的唯一所有者,独占全部剩余价值。资本家与产业工人的利益对立处于最为简单明了的制度架构内。(资本家-工人两极对立)6/10/202365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四节 工资和生产组织形式 引申问题:现代企业形式:公司制和股份制 这种企业组织方式对“三位一体”和“两极对立”的改变:出资、创业、经营的分离 资本-劳动的关系重塑 此种组织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运行的内在矛盾,问题在于,企业组织方式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是什么?6/10/202366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五节

43、总结和拓展 总结:商品流通VS资本流通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关键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其关系 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关系 劳动力商品的性质和形成条件6/10/202367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五节 总结和拓展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利润率的相互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VS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工资的本质和表现(劳动力价值和劳动价值)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工场制度6/10/202368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五节 总结和拓展 拓展: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总公式是什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4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形成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剩余价值增加、或者说资本家提高其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途径是什么?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将工资理解为劳动的价值掩盖了剥削?6/10/20236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第五节 总结和拓展 马克思说“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自己人身的自由的劳动者”,由此,劳动力是否有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否有所有制?试用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剖析“机器人”能否创造剩余价值?为什么?试分析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三者的关系。试分析中国市场化中工资形态和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内在原因?企业组织的有何种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为什么说企业家是 重要的?6/10/202370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THE END!6/10/202371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