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案优秀9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历史教案优秀9篇2021年高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1832年改革;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影响;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影响理解:理解英国宪章运动工人要求普选权目标的基本实现,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运用: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过程、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阅读理解概括阐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过程、影响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重难点】重点:1832年改革、英国的宪章运动难点:英国宪章运动的影响【教学方法】
2、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问题研讨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意把英国宪章运动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讲述,借此注意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教学过程】导课:大家都知道:英国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时被称为“世界工厂”。多少年来在这个以实行“议会民主”而闻名的国家里,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人才有选举权,广大工人被排斥在议会大门之外。那么英国广大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是如何提出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一、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1832年的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3、,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实际上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并对议会和国王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杜绝了回复到君主_时代的可能。但是,这些法令并没有造成政治制度的任何重大变动,在此后的100年间,英国政权基本上仍为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所把持,而真正能够享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人十分有限。(可举教材的有关数据加以说明。)19世纪203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英国的商业和运输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取得相应政治的统治地位。1832年他们利用全国工人、农_动高涨的形势,迫使英国议会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案,法案规定降低选举资格
4、,增加了新兴大城市的代表名额,这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他们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英国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普选权的斗争。2。人民宪章的提出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规定如果要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这实际上剥夺了失业者和贫民得到社会救济的权利。因为,在济贫院里,必须接受监狱般的纪律,从事繁重的非生产性的劳动,家庭必须拆散,生活极为艰苦。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迫使失业工人贱价就业。工人们感到这是工人在议会没有发言权的结果,因此他们认为
5、不取得选举权,就不能改善自己的境遇。为此他们展开了要求新的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要求按照民主原则改革议会的下院。当时,工人的要求写在人民宪章上,这一运动遂以“宪章运动”的名称载入史册。1836年7月,伦敦工人组织“伦敦工人协会”草拟了一份“人民宪章”,以议会法案的形式提出来。它要求:(1)成年男子享有普遍选举权;(2)议会每年改选一次;(3)议会议员取得薪金;(4)选举采取秘密投票方式;(5)设立平等选区,保证平等的代表权;(6)废除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宪章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1)内容:体现了工人扩大民主权利的要求,包括选举权,取消财产资格限制,议会参与权等。2)性质:争取工
6、人的政治权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3)意义:1838年5月,这个_书以法案的形式正式公布,它的公布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4)实质:是在资产阶级民主的旗帜下为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3、宪章运动人民宪章颁布以后,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各地纷纷举行盛大的群众大会,到会的人常常数以万计。1839年,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一次_。7月间,一份有125万人签名的要求实施人民宪章的_书提交议会,遭到拒绝。许多地区爆发了罢工和起义,但遭到了_。1840年7月,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了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协会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百个分会。在宪章派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出现了第二次_。宪章
7、派向议会送交了第二次_书,在上面签名的有三百万人。这一次,除了要求实行人民宪章以外,还要求实行十小时工作日制,保障工人不受资本家_,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合理的工资等。并抨击了社会的贫富不均现象。这份_书表明,工人宪章派已经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了界限,宪章运动已发展成独立的工人运动。新_书再次遭到否决,激起了工人阶级的强烈_,罢工浪潮席卷全国。在政府的_下这一阶段的运动再次失败。1847年又出现了一次_。许多城市19世纪50年代末,宪章运动结束。二、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历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运动。它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
8、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的影响资产阶级激进派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向议会提出要求议会扩大选举的改革法案,其内容明显受到宪章运动的形响。促进了英国国内选举改革运动的兴起。到20世纪初,英国基本上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了选举制度,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政治逐步得到完善。具体内容见教材略2。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宪章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历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争取普选权的英勇斗争,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他们采用和平或武装斗争的方式,为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进了欧
9、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具体内容见教材略【本课小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英国宪章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经过以及其对欧洲近代民主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英国是世界历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运动。宪章运动在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列宁评价英国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斗争的序幕。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计划篇二一、指导思想: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
10、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三、学情分析: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四、教学目的和要求:1
1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
12、项指标五、总体措施: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
13、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2021年高中历史教案篇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宗教改革的背景,西欧国家宗教改革中的主要教派;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尼德兰资本主义发展和各种社会矛盾;尼德兰的地理概念;尼德兰人民争取独立的历史过程;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对宗教改革背
14、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通过对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次革命是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1)通过对封建专制和西班牙统治者的暴行的认识,引导学生发展痛恨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情感。(2)通过了解尼德兰人民独立斗争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珍爱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感情和不畏强暴,敢于对恶势力抗争的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并列,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而且,它更加广泛、深刻,因为它触及了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还同他们的经济、政治利害息息相关。而尼
15、德兰革命既是世界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革命的成功同时宣告了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胜利。北方独立后,荷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教材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分析(1)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和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的能力。(2)通过对尼德兰革命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历史的能力。(3)通过对与尼德兰革命相关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地、全面地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1)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另一场反封建斗争,其
16、影响比文艺复兴更为广泛、深远。(2)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成果荷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重点的突破方案制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会反对天主教神学?反对天主教会的实质是什么?西欧哪些阶层要求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宗教改革的意义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尼德兰革命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和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难点分析本节的难点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高中学生追踪历史演变进程、理
17、解历史中的因果关系的能力还较差,还不能较好地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这一原理认识历史。因此,在理解上述问题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难点的突破方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派、代表人物、宗旨及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尼德兰革命中南北分道扬镳的原因何在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以及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有目的的自学本课内容。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采取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讲解的方式解决。教学设计示例第四节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重点:
18、宗教改革的原因、影响;尼德兰革命的前因后果难点:德意志宗教改革;尼德兰南北分裂的问题;尼德兰革命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教学手段:使用投影仪出示学习标准,引导学生自学的阅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文艺复兴的性质、作用二、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教会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会反对天主教神学?反对天主教会的实质是什么?西欧哪些阶层要求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派、代表人物及其宗旨。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为什么当时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改革的形式?英、法宗教改
19、革的特点以及意义英国国王为什么进行宗教改革,英国的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是什么?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编写尼德兰革命大事年表、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尼德兰革命中南北分道扬镳的原因何在?尼德兰革命的影响学生在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文主义者的观点,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攻击天主教会的炮弹。在解决“为什么说加尔文教是新教中的激进派”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路德教与加尔文教教义的不同入手。关于“为什么尼德兰革命在加尔文教的旗帜下进行”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尼德兰地区的主要矛盾: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发展与
20、西班牙封建统治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也很突出;天主教和新教的矛盾;剥削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教派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矛盾的反映。西班牙在尼德兰残酷地迫害新教徒的行为,不仅激化了宗教矛盾,也使民族矛盾变得不可调和。关于“尼德兰的分裂的原因”。应引导学生从尼德兰地区居民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南北方的宗教信仰、南北方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三、小結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教学设计思想通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习本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制定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点拨和适当的讲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板书设计第一章第四节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一、宗
21、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背景2、德意志的宗教改革3、加尔文教派4、法国的宗教战争5、英国的宗教改革6、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二、尼德兰革命1、主要社会矛盾2、资产阶级革命3、革命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尼德兰革命高中历史教案篇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3)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影视艺术兴起和发
22、展的条件、作用;理解影视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2、过程与方法:(1)分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的音乐产生的背景;(2)进行音乐欣赏,进入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3)主要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影视素材,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2)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创造了优秀的作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教学重难点】1、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电影、电视艺
23、术起源与发展进程;2、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1、系统讲解与多媒体相结合,构建知识体系;2、探究问题,课堂讨论,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内容】1、“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1)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文艺格局的面貌发生了变化。19世纪上半期欧洲一些国家如英、法、德意志、意大利、奥地利等国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力量日益壮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2021年高中历史教
24、案篇五教学建议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国
25、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3)历史地位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秦朝因_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论是历,还是现在,一直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其评价有四种观点。第一,功大于过说。这派观点认为,秦始皇对当时的人民,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开创的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
26、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把其称为暴君是不当的。第二,前功后过说。秦始皇一生活动应分三个时期,完成统一大业时期,统一后的几年为中期,后来的焚书坑儒、修造阿房宫、骊山墓为后期。其前期是丰功,后期是显过,中期是功过相兼。可以说,他是一位“前功后过,功过并重的一代君主”。第三,功过参半说。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时存在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光明和黑暗,伟大和_。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第四,功大过亦大说。秦始皇在中国历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错。综合史学界对秦始皇的评价,一般都肯定其在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27、,同时指出其_、严苛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一面。秦朝的封建_主义制度体现了封建主义的_性,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非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这里应把“秦的_”和“秦朝封建_主义制度”区别,封建_主义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封建_主义制度下,容易产生“_”,这是因为_主义制度具有其_性。但是,封建_主义制度不等于“_”。“_”是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的过度的剥削和压迫威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存的统治。所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封建_主义制度,而是“秦的_”。例:以下有关秦朝封建_主义制度的
28、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_性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D.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答案:D对焚书坑儒的认识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_,它表明秦期不仅要取缔与_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说压手段所能统一的。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
29、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战国时期,而不是汉武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开始。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开发西南,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这是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与中央政权设置郡县地方行政机构是两个不同的历史现象。例: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30、A.战国时期B.西汉C.蜀汉建立以后D.南朝时答案A教学目标典型例题例1下列有关秦朝修长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长城起到了少受少数民族侵扰的作用。B.修长城的耗费,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C.中国历最早的人工城防D.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和智慧分析:这是一道否定选择题,主要是选出对长城不正确的描述,如果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长城的修建,作用和评价的把握正确,答案就迎刃而解了,秦长城之前,秦赵燕以有长城,答案C例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强化中央机构D.统一
31、文字分析:此题属于材料选择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还要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大意是天下长期受战争之苦因为有诸侯,天下刚稳定,再建立侯国是再生战争,想求安定不就太难了。基于此秦始皇反对分封,于是推行郡县制。答案B例3阅读下列材料:“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新书过秦论请回答:上文中的“废先王之道”是秦亡的原因吗?上文中的“焚百家之言”是指什么事件?应如何全面评价其作用?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析:做材料题有一些方法,大致可以
32、分为三大步,1.读懂材料(包括选自书本和问题)2.联系课本的相关知识3.分辨问题做答。答。不是。指“焚书坑儒”。它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另一方面又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秦的_激起的农民大起义_了秦的统治。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
33、固的民族共同体。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3)历史地位结束了长期_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秦朝因_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论是历,还是现在,一直是争议较大
34、的历史人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其评价有四种观点。第一,功大于过说。这派观点认为,秦始皇对当时的人民,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开创的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把其称为暴君是不当的。第二,前功后过说。秦始皇一生活动应分三个时期,完成统一大业时期,统一后的几年为中期,后来的焚书坑儒、修造阿房宫、骊山墓为后期。其前期是丰功,后期是显过,中期是功过相兼。可以说,他是一位“前功后过,功过并重的一代君主”。第三,功过参半说。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时存在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光明和
35、黑暗,伟大和_。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第四,功大过亦大说。秦始皇在中国历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错。综合史学界对秦始皇的评价,一般都肯定其在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其_、严苛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一面。秦朝的封建_主义制度体现了封建主义的_性,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非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这里应把“秦的_”和“秦朝封建_主义制度”区别,封建_主义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封建_主义制度下,容易产生“_”,这是因
36、为_主义制度具有其_性。但是,封建_主义制度不等于“_”。“_”是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的过度的剥削和压迫威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存的统治。所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封建_主义制度,而是“秦的_”。高中优秀历史教案篇六一、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头绪多,内容丰富。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
37、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
38、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教材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五、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2、异同比较: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洋务运动的背景:a、内忧外患,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b、外国技术逐渐传入;c、慈禧太后采取支持的策略;d、总理衙门的推动。师生共同分析洋务
39、派和顽固派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a、不同点:对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态度不一样;d、相同点: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3)补充说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学生归纳:检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笔记,对洋务运动的“分期、口号和主要内容”是否完整归纳出来,并请学生简要回答:(1)两个阶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强”;70至90年代“求富”。(2)主要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举办新式教育等四个方面。然后教师扼要地点明军事工业的性质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4、深入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的提示,要求学生结合已知知识,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四个原因展开分析,重点理解“不
40、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进一步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是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障碍。5、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最终是破产了,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客观地、辩征地对洋务运动加以评价,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重在提示:要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去分析;切入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实践及其影响。六、板书设计:(略)七、练习巩固:i、小结:目的主要内容结果。ii、布置作业:P39问。答题第二题、P40阅读与思考。精选高中历史教案范文:东晋与南朝篇七一、教学目标1、利用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明确东晋与南朝空间位置以及朝代的
41、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2、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江南开发相关的文献图片等史料,小组讨论总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开发的表现。【难点】江南开发的原因。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朗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朝代?学生回答:东晋诗人陶渊明。教师追问:诗人所生活的东晋是怎样的?他追求的生活可能
42、出现在什么地区?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东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西晋灭亡后,中国陷入到分裂时期等相关内容。提问:当时在南方建立了什么政权?学生回答:西晋灭亡后,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严重低估的王朝东晋,提问:视频中反映了东晋怎样的特殊现象?学生分析回答:在三国、西晋以后,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开始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他们在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这些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东晋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教师补充:门阀士族在内迁南方之后,轮流把持朝政,当时最有势力的王氏家族当政期间,被称为
43、“王与马,共天下”。(二)南朝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提问:南朝是怎样建立的?具体先后经历了哪些朝代?学生结合教材回答:东晋的士族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刘宋政权。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教师总结:这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三)江南的开发教师安排学生阅读史料和图片,进行小组讨论: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够得到开发?小组代表回答: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自然
44、条件优越,加上统治者重视生产,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宋书中的史料,提问: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教师补充: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四)南北朝对峙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南北朝发展动画视频,提问: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势力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河一线。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
45、了四川和荆襄。教师补充:到后期,在南北对峙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2、作业:课下搜集资料,了解魏晋时期有哪些的门阀士族。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计划篇八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_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二、具体实施方法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_年考试大纲和20_年考试说明。第二、“二题”即20_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_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
46、卷。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
47、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