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眉山办学共同体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262144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四川省眉山办学共同体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四川省眉山办学共同体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四川省眉山办学共同体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四川省眉山办学共同体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眉山办学共同体2019届第五期10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6页,第n卷(非选择题)7至12页,共12页;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 .春秋时,郑国、晋国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铭刻于上并向民众公布。孔子对此提出批评,坚持认为应该以 礼乐教化百姓。这反映出当时()A.礼徒具形式而没有约束力 B.诸侯以严刑峻法维持统治C.以法治国被各国普遍认同 D.新旧治国理念发生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郑国、晋国铸刑鼎是以法律约束民众与孔子的礼乐教化百姓不同,体现出传统治国思想和 依法治国思想冲突,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是两种治国理念冲突,不

2、是说礼徒具形式而没有约束力,故A 项错误。材料说明是按照法律治国,并不是严刑峻法,故B项错误。C中各国普遍认同显然说法绝对,排 除。2 .“君有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藏积而逆节之心作。夫不早绝其源,而 忧其末,若决吕梁,沛然其伤必多矣。”面对这一问题,汉武帝的针对性措施是A.镇压叛乱B.察举人才C.盐铁官营D.统一货币【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王国财政实力增强,冲击统一国家的经济秩序。为抑制地方实力的发展,增加国家的财 政收入,汉武帝的针对性措施是实行盐铁官营。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地方发生叛乱,排除A项; BD项不是针对材料中的现象采取的措施,均排除。

3、3.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古代赋税 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 “君道”。【点睛】选做题的答题要求一般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从材料中搜寻要点, 又要结合教材知识和考生个人储备的知识。最低要求是把材料中的要点概括全面,保证得分率。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答案】A【解析】据材料提到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4、,舍人税地有 利于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故A正确;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故B错误;舍人税地与农产品 商品化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故D错误。故 选Ao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古 代赋税制度变化的趋势入手,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得出“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的结论。4 .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 (松江一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 一些地区( )A.男耕女织的劳

5、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C.私营纺织业取代官营纺织业成为主体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表明男耕女织 变成纺织“习为恒业”,说明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故A正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雇佣与 被雇佣的关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错误。材料中“家户”“田家”是说家庭的,与官营纺织经济不符, 故C错误。材料中“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表明男耕女 织变成纺织“习为恒业”,材料中未涉及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故D错误。【点睛】根据材料所述,

6、明代江南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普通人家完全以纺织为生的现象,而从事纺织工作的 也不再限于女性,而是“男妇或通宵不寐”,即男女都从事纺织活动,表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劳动分 工格局发生了变化。5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 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 位,因此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这主要是因为二人()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C.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详解】王守仁心学强调“致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因此两人都重视个人的主观作用,故c项正确。王阳明没有打破传统儒家思想权威

7、,故A项错误。王阳明思想不是反对教权对人们束 缚,故B项错误。王阳明思想没有促进人们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错误。6 .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260000-200000 -150000-100000-英悯对华输出的总值1842-1855年A.开放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自然经济的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D.英国对华输入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答案】C【解【详解】从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一直徘徊不前,其原因是中国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故C项正确。A项只是对材料中前半部分解读,排除。工

8、业革命后英国主要 是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英国输入的商品不是不适应中国市场,主要是受到自然经济抵制,故D项错误。 7.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 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 “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研究(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渊源【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时间“1961年”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 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出现于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9、期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I960-1963 年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恢复单十”,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 “家庭式作业”分析可知,这则材料可以作为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起源的例证, 故D项正确。8. 1979年7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包产到户B.设立经济特区C.实行公私合营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 省建立经济特区,故B项正确。实行公私合营在195

10、3-1956年,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 故D项错误。9.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 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C.确立了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 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A 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11、,故B错误;我国是在2008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故C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故D错误。【考点定位】新中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考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时空意识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核心素养之一,准确 的时空意识是考生的基本历史素养。本题是时间信息是“1992年”,由此时间可排除BCD三项,准确定位 答案为A项。10. 1492年,哥伦布在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中意外地发现美洲I。美洲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 的活

12、动场所。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答案】B【解析】“哥伦布在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中意外地发现美洲”属于历史叙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 场所”属于历史解释,B正确;材料中没有形成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A、C和D错误。11.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 40%到50%。威尼 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C.世界东方将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D.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

13、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衰 落了,故威尼斯商人感到恐慌,故选B;价格革命是商人乐见其成的,排除A;西班牙主要向西半球殖民扩 张,排除C;世界金融中心将向西欧转移,排除D。12. 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B.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答案】B【解析】根据“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1843年,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有害物质去除 法;1876年,河流防污法”,结合所学知识

14、可知,其主要背景是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工业革命使 用煤和石油等作为燃料,同时把废气废水排向大自然,带来严重污染,B正确;A是应对污染的措施,不属 于背景,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是材料反映英国立法情况,不是立法的背景,排除。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 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 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稚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 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

15、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 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明清时期由 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局限,城市的发展受阻,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明清时期城市化的 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转移和聚集。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材料二:15世纪晚期,英国农村城镇的层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英国的农业条件并非最好,粮食生 产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区域,这种状况使得英国农村的商品交易相对发达,集市、市场和专业市场成为农村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和经济水平为众多市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自中世纪时代以

16、来,英国 设立市场就有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个市场的谩立不能影响邻近市场的生存,这通常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在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一大批制造业城镇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先驱,而农村小城镇不再仅 仅局限于为邻近的乡村提供市场服务,而是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拓展城镇功能,增加社会服务功能。 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 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17、18世纪城镇发展的新形式。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答案】(1)因素:

17、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军事斗争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管理和重视。(2)同:都受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都受到政府的管理;都形成了多种发展形式。异:中国的市镇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更大,市镇并未推动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英国更注重发展市镇的经 济功能,市填的专业化水平高,成为近代工业城市的先驱,并为大型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原因: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奉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英国奉行 重商主义思想,民主法制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 “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归纳出是军事斗争的需要;依据

18、材料 “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归纳出是社会经 济的发展;依据“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归纳出中央集权以及政府管 理等答案。(2)第问相同点以及材料一和二从区域位置、政府的管理、经济发展以及形发展形式归纳回答;不同点 依据材料国的从城市功能以及城市规模分析回答;西方从城市经济功能以及专业化水平等角度分析回答。 第问原因以及中国社会状况从政治、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模式回答;西方原因从经济政策、民主政治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回答。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

19、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 带来 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 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 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 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 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 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 他们一

20、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 理想的“文明社会”。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一一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 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评析:工业文明带来

21、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友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 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友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 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灾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 据材料“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 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提炼一种

22、或两种观点,并作简 要评析,例如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评析:禾I,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 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历史选做题:请考生在第44、45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15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华民国初期的学制系统由清末递婚而来,而清末学制几乎完全抄自日本,当时已不能适应中 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一战以来急剧

23、变革的复杂局面。整整一代接受过中西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 怀着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民族自新运动中,而他们共同的聚焦点便是教育。19 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颁布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新学制主要采取了当时美国的“六三三学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 从效法日本转向了效法美国,由军国民主义教育转向了平民主义教育。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 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 史上影响最深的一次变革,中国出现了一个全世界的知识分子都纷至沓来的时代,也造就出扬振宁、邓稼 先等一大批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据王丽温故壬戌学制等整理(1)根据材

24、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历史意义。【答案】(1)旧学制不适应现要需要;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先进知识份子的推动;美国学制的传入。促进了中国学制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友展;促进了中国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对后世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清末学制几乎完全抄自日本,当时已不能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归纳出旧学 制不适应现要需要;依据材料“整一代接受过中西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怀着巨大的热情”归纳出知识 分子推动;依据“新学制主要采取了当时美国的“六三

25、三学制”归纳出美国学制传入;并结合所学从经济 发展以及思想解放运动回答其他原因。(2)依据材料“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 成,也造就出扬振宁、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学制体制建立、中 国教育事业的友展、人才培养以及后世教育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

26、 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 ”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 “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鲤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谓谤(直言)” 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 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需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答案】

27、(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 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 的这一 “君道”。【解析】【详解】(1)据材料中“太宗令修定法律”,并说“不可任情以轻重”、“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 得出严肃法令,遵守法律,据材料“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得出减少独断, 广任贤良,据材料“冀凭直言鳗

28、议,致天下太平”、“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谓诱(直言)表示此言是 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得出兼听纳谏,激励直言,结合所学概括回答。据材料中“天子者,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并结合所学,得出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 力),据材料“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并结合所学,得出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结合所学,从唐初大 乱初定以及经济凋敝的角度回答。(3)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据材料“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冀凭直言鳗议,致天下太 平”“天子者,有道出人势,诚可畏也”结合所学得出一方面: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 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他明君”理想,结合所学得出另一方面:唐太宗的“君道”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