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4——论证分析(题型)例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4——论证分析(题型)例题分析Word版含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4一一论证分析(题型)+真题分析(含答案)论证分析题型要求学生有论述类文本文体知识的储备和对文本内容较强的的分析能力。传 统的甲卷、乙卷在第二个选择题“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中,结合文本内容理解的命制陷阱 一起考察学生;新高考卷2卷的论述材料也在客观题和主观题,涉及论证分析知识点展开。两者都重在考察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论证方法、论证思路和结构。一、精准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一一所有的论据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一般来说,选择题选项和材料的主要论点有如下五种关系:与观点相符;与观点相反; 属于材料提及的次要观点;持论偏颇;材料与观点无甚关联。分析时,首先提炼材料的主要观点,然后分析选项与
2、观点的关系,判断属于上述五种关系 的哪种,最终得出结论。二、论述类文本常用的六种论证方法论证方法论证特点论证效果举例论证运用数据和具体事例来论证。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权威性。引用论证引用原理与哲理,包括名言、科学原理、 定理公式等来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使论证更 有力。对比论证通过对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 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正反对比鲜明,给人印象深刻,论证更有 力。比喻论证道理阐释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因果论证包括假设、条件、因果等论证方法。逻辑缜密,思辨性强。反证法先假设对方的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 的论断中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增
3、强逻辑性,有幽默感,后发制人。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 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 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 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 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 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 作
4、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 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 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时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 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 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 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摘编自朱光潜诗论)材料二: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
5、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 的主要论点一一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 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 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 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 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
6、、 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 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日: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 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 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困:“一水寂 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 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菜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 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
7、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摘编自钱像书读拉奥孔)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 了广泛影响。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 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 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 材范围。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诗歌是
8、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 和明白。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 的过程的。C.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阔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 动作来描绘景致。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说法其实没有道理。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9、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 .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1.【答案】(1) B (2) C (3) D(4)材料一是递进式结构,分介绍拉孔奥书中的诗画异质,莱辛与朱光潜对此观点的解 释以及对诗画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使用对方题材的补充说明三个分论点,完整介绍了莱辛的诗 画异质理论。材料二是对比式结构,将莱辛绘画与诗歌各有所宜的论点与中国古代陆机、邵雍观点对照, 又将菜辛有关空间艺术只能表现最小限度时间与中国古代徐凝等的观点对照,
10、介绍了莱辛观点 与中国传统诗画观的联系与区别。(5)画宜于描写静物,诗宜于叙述动作,相应的画模仿动作时,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 嵇康“目送归鸿“诗中有”送“、”归”两个动作,表现了时间上的承续,暗示了空间中的 延绵,难以入画。嵇康”手挥五弦”诗中“挥”的动作可以被图画间接模仿,但也只能表现出那一刹那内的物 态和景象,其实表现在绘画中也只能表现“手挥五弦”的一声,随然入画较易但入画后的表达 效果仍不完满。【考点】新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 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11、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 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 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3)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 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4)此题考查分析
12、文章思路的能力。首先要求写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即概括地说明本段先写 了什么、其次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说本段从哪些方面(正面与反面、客观与主观、古今 中外、理论与事例、举例与引用等)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或说明或补叙什 么。(5)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 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 切不可空发议论。思路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归谬法)证明对方的论断不能成立。三、论述类文本的四大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是指议论文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结构,一般由“引论”
13、“本论” “结论”三部分组 成,遵循“提出问题(引论)一分析问题(本论)一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一般来说,引论就是开头,必须明确论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就是主体,应选用论证材料并分 层次论证观点;结论就是结尾部分,归纳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模 式主要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四种。结构特征阐释总分式论证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横向分解论点,论证中心。并列式在论述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分解出几个分论点,共同来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 各个分论点平行列举,各个阐述。语言标志有“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 二”等。第进式文本
14、在论述中心论点时,并不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后文的论证是在前文基础上的深化, 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 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对比式在论证过程中,将一正一反的两种看法或论据加以对照比较,或明辨是非,或突出其中 一个方面。可以是正反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反论据材料的对比。论述类文本一般是 相邻两段之间或主体段落内部的正反对比。四、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一)要准确概括段意、层意1 .要逐段概括段意。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注意抓住每段的中心句、结论句或其他关键 句;如果是考查段内层次,则要逐句概括句意。2 .要段意的再概括,就是段落合并后的层意
15、概括。如果文本材料的段落比较多,要在各段大 意的基础上进行再概括,这层概括主要看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为并列、递进、因果关系的可 并为一层,若为转折、总分、正反关系的可分开,有时正反关系的可合可分。(二)要理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根据所用材料的性质、角度,判断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 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 破)。(三)要善于借助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句子。关键词表转折。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表并列或递进。如:也、又、不但而且、不仅如此表分类分层。如:首先其次、方面另一方面、换
16、言之表举例。如:例如、如表年代(时间多次依序出现)。表归结。如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可见关键句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示脉络层次句子的过渡句等五、真题分析【2018 全国卷1】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 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 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 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 言,“照
17、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 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 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 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 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 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 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
18、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 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 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 态。“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 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 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 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 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
19、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 “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 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 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 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 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 “照着讲”主要指
20、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解析】选Do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根据原文“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 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和“任何新思想的 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 批判”可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21、分)()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解析】选A。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没有进行对比论 证,也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而是要揭示它们的共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
22、,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解析】选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 膜的”错误,根据“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 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C项,“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错误,原文相关表述为“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 于思想的创新”。D项,
23、“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原文相关表述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 着讲的统一”。【2019 全国卷I】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一一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 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 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 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 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
24、、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 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 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 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 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 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建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 出上面的碑文一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
25、 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 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 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工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 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臧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 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 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让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
26、,还是上世 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 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 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 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 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 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 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
27、在那些为美好生 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 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 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 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
28、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解析】选B。A项,由第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 生机”和第三段最后一句“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臧 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可知选项中两者间没有必然关 系,表达太绝对。C项,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与选项说“因 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语意相反,且强加因果。D项,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 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见选项中“无须考虑”过
29、于绝对。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8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卜.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解析】选D。D项,原文为“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选项“正 面人物的塑造”缩小范围。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
30、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 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 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 而精,凝聚共识。【解析】选D。“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无中生有,文中只提到了“精”,并未提到“少”。【2021 新高考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 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
31、诗画并不同质。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 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 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 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 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 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 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 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 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雕塑拉奥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 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 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