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X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word可编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X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word可编辑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XXX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36号)和中共XXX省委X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X发20221
2、4号),做好我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XXX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落实“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3、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底色,让低碳成为XXX最鲜明的特质,努力在实现“双碳”目标中体现XXX担当。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XX以上的基础上
4、,努力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XX万千瓦左右,森林质量不断提高、覆盖率稳步提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落实省“1N”政策体系,制定全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及能源、工业、交通、城建、科技、减污降碳、生态系统碳汇、标准计量体系等专项方案。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全面纳入全市规划体系,强化各区县(市)、各领域规划的支撑保障,确保各区县
5、(市)、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二)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编制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开发保护新格局。培育XXX现代化都市圈,推进哈长城市群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哈大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强重要生态斑块廊道联系,构建“一带串联、一核镶嵌、两屏为障、多廊道贯通、多点散布”的生态安全格局。(三)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制定XXX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施方案XXX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X
6、XX市落实XXX省“十四五”清洁生产实施方案的工作方案。争创国家“无废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围绕“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加快构建“44”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开展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加大节水、节电、节粮、节能、节地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绿色低碳意识。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商场、绿色家庭、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通过生活方式绿
7、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三、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稳定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形成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格局。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采取有效措施,研究解决大型柴油农机碳排放问题。制定全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推动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改造升级
8、,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幅提高资源产出率,在优化升级中形成新动能,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落实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任务要求,巩固去产能成果。按照国家和省部署,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落实XXX市现代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质量,推动绿色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网络应用、跨境电商、信息咨询等行业,激发绿色市场活力,助力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五)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置换、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准入标准等要求,
9、严把新上项目节能审查、环评、土地规划、施工许可等审批关和碳排放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经充分论证的新建、扩建石化、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加强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六)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加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定XXX市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支持政策,推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快速发展,力争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冰雪资源价值实现路径机制,培育壮大冰雪产业,将冰雪“冷资源”转换为“热经济”;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探索开展碳汇交易等生态产品
10、交易,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积极发展高端金属材料、高端复合材料、石墨烯材料等,培育低碳零碳低增长模式,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争创省级以上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七)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优先,落实国家、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科学分解各区、县(市)“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实行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适当增加管理弹性,新增可再
11、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落实国家、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完成省下达我市“十四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按照国家和省部署,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率高的产业和项目倾斜,对未达到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进度要求的区、县(市),在节能审查等环节对高耗能项目缓批限批、新上高耗能项目须实行能耗等量减量替代。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压实各级政府和重点用能单位主体责任。(八)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12、。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深挖节能潜力。落实能效“领导者”制度,争创省级以上能效“领导者”示范企业。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面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等能效水平,加强热、电、气等多能源耦合集成,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九)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制定全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并逐步减少。石油消费“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继续发挥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煤电的兜底保供作用,推动依兰第三煤矿2022年底前正式投产、推进捷能热力燃煤热电、华尔燃煤热电、民主燃煤热
13、电等项目建设,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将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调节性、支撑性电源转型。严控全市新增煤电装机规模,依托现有存量煤电项目,持续实施煤电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行动”。落实省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有关要求,深入推进散煤污染治理,完成散煤削减替代任务。制定全市天然气利用年度计划,推动捷能热力电站有限公司燃气热电联产项目、XXX新区“气化龙江”示范区建设,协调推进中石油昆仑气电有限公司对捷能热力电站有限公司实施天然气直供。全面深入拓展电能替代,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14、电能利用范围和利用规模,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十)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制定XXX综合能源基地规划,推进XXX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合理利用生物质能,督导推动一批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有序发展生物质天然气。力争2022年尚志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依兰抽水蓄能电站、亚布力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培育可再生能源制氢、新型储能产业。落实XXX市“十四五”配电网发展规划关于加快XXX市电网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优化区域电网网架结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构建以大型风光电为基础、以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持、以稳定安全可靠的输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
15、供给消纳体系。(十一)统筹化石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发展。深入落实“气化龙江”战略,推动中俄东线明哈管道哈北支线2022年全线贯通,配合中俄远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按照“全省一张网,融入全国网、市县全覆盖”的天然气网络架构,加快天然气输送主干管网布局谋划。强化煤炭保供安全,多渠道、多措施增加煤炭供给,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推动依兰第三煤矿2022年底前正式投产。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争创一批省级以上绿色矿山,做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十二)落实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要求。落实国家、省要求,配合做好煤电、气电等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和建立健全风电、光伏发电、抽水蓄能价格机制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管道
16、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与综合购进价格联动机制。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推动经营性用户用电计划全面放开,促进重点用户和园区整体交易,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落实XXX省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管理办法,争创“分布式新能源储能”为主体微电网的试点示范,鼓励“新能源农业”、“农业旅游”等模式。谋划储备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落实国家、省煤炭、油气市场化改革要求。五、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十三)优化升级交通运输路径。落实XXX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建设XXX国际性综合交通
17、枢纽、哈长城市群和京哈走廊、绥满通道等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骨架为引领,进一步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以XXX为中心的1小时、2小时快速交通圈。加强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衔接,提高客货运输效率,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通过兼并重组,推进客运企业经营主体和线路整合,推动客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设全市物流智慧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绿色物流,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进XXX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加快XXX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边境仓、海外仓建设。完善航空运输网络,畅通连接俄罗斯、日韩、欧洲和北美的国际运输大通道网络。加快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完善国际陆海大通道
18、网络。(十四)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应用,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在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公交、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有序推动地铁、城市轨道交通、智轨列车发展。加快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到2025年,新增充电终端2500个以上(不含个人充电设施)。推动东安动力新能源混合动力基地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动220千伏裕民开关站等3项电铁牵引站配套电网项目建设,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推动加氢站建设,促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建设智慧交通,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
19、货运周转量。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车船,提升运输工具能源利用效率。(十五)积极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坚持公交优先,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支撑的现代都市公交系统,推进城市慢行交通、无障碍和适老化设施建设,为共享交通工具投放提供便利条件。通过加大违停车辆整治力度、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施划交通标线、增设交通标志、优化停车管理等手段,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六、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十六)倡导绿色低碳城乡建设管理理念。制定全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在城乡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提升城乡绿色发展质量,促进建设城市生态和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镇建筑面积发
20、展目标并确定开发强度,严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设,杜绝大拆大建,节俭务实推进城乡绿化。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实现精细化设计和施工。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城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宾县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建设。(十七)积极发展节能低碳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相关标准,落实XXX省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25年)和关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鼓励低碳和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应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节能改造,提升围护结构保温性能,20222025年计划实施1500万平方米。按照国家、省部署,开展建
21、筑能耗限额管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绩效评估等工作。按照省部署,组织企业开展建筑节能绿色产品和技术申报工作;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应用和建筑材料循环利用。鼓励农房按照节能标准建设和改造。(十八)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推进XXX新区、尚志、宾县等4个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加快推进清洁供暖、智慧供暖,因地制宜探索清洁供暖技术路径,实施石墨烯电供暖、污水源热泵供暖、工业余热供暖、生物质供暖、光气能供暖、地热能供暖等新型供暖项目。七、加强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十九)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能力建设。制定全市科技支撑引领碳达
22、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市布局,培育一批省级以上节能降碳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碳中和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等学校论证和布局建设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二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引导我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聚焦一批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力争取得突破。依托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加强智能电网与储能系统技术,电化学、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技术,光热生物联合制氢、可再生能源制
23、氢、电化学水解制氢等技术及储存、应用关键技术,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等攻关、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围绕新型能源系统构建、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交通建筑低碳零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深入开展关键技术开发和创新。八、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二十一)加强碳汇基础研究。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加强与省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以森林、草原、湿地、土壤、冻土为主的碳汇基础理论与方法学研究。加强农业碳汇基础研究,尝试探索分析我市农业碳汇能力及对碳中和工作的贡献度。(二十二)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制定全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用途,对占用自然保
24、护区和不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的项目不予征转用审批。严格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土壤、冻土等固碳作用,实现生态系统固碳效能最大化。更新存量土地数据库、编制招商图册,招商引资项目优先使用存量土地,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制定盘活方案,加大闲置土地、低效用地盘活力度,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落实土地使用标准管理要求,引导低效用地再开发,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提高土地配置效率。(二十三)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减污降碳、精准治污、亮剑护绿、科技赋能行动。制定XXX市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及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近期
25、规划,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储备林建设工程等,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保护,提高草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落实XXX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试点建设,到2025年,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面积达到1310万亩。九、提高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二十四)建立绿色贸易体系。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6、。发挥向北开放窗口的地缘优势,加强与俄罗斯在技术成熟的绿色低碳产业方面的投资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积极推动绿色资源、产品和服务贸易,扩大绿色低碳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环境服务等进口。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管控政策,引导企业降低出口产品碳含量。(二十五)强化绿色低碳区域合作。深度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化拓展深哈对口合作,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强化在绿色低碳技术、产品、装备、投资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十、完善法规制度和统计监测体系(二十六)强化法规制度支撑。全面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27、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加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间的衔接协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大节约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二十七)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制定全市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工作和检定服务,建立能源计量基础数据库,做好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建立健全全市能源计量体系。落实国家节能标准、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落实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落实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
28、加强计量监管。(二十八)加强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健全电力、钢铁、建筑等行业领域能耗统计监测和计量体系。按照国家和省部署,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按照国家和省部署,部署逐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推动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按照国家和省部署,逐步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森林、草原、湿地、土壤、冻土等碳汇本底调查和碳储量评估,建立碳汇动态监测体系,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结合黑土地保护,建立农业系统定位试点,开展农业固碳减排效果监测分析。十一、强化政策保障(二十九)完善投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构建与碳达峰、
29、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严控煤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石化等高碳项目投资,加大对节能环保、新能源、低碳交通运输装备和组织方式、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加大绿色低碳投资,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三十)发展绿色金融。按照省要求,推进自然生态资源的储备、整理、提升、转换和开发利用,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通道,推动自然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落实XXX省绿色金融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市内金融机构进行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全国性银行机构在我市分支机构积极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优先纳入全市
30、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发挥我市政府引导基金引导和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共同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三十一)落实财税价格政策。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加大绿色采购宣传力度,严格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拓宽绿色低碳产品市场需求。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等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省制定的差别化电价、分时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严禁对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行业实施电价优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按供热量收费。(三十二)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落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制度和省关于参与全国碳排
31、放权交易有关要求,配合省做好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清缴履约等监督管理工作。发挥碳汇资源战略价值,开展创新实践试点,统筹抓好碳汇项目谋划开发,防止资源碎片化、变现垄断。加强深哈合作交流,对标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我市更多的碳汇项目特别是林草碳汇项目上市交易。按照国家和省部署,逐步推动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按照国家和省部署,做好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综合服务。十二、切实加强组织实施(三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
32、小组指导和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调度各区、县(市)和各有关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加强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三十四)压实各级责任。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三十五)严格监督考核。将单位GDP能耗、碳排放纳入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考核,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各区、县(市)和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情况每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