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_T 4606-2023 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_T 4606-2023 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规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27.140CCSP55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46062023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offlooddisasterofruralareainplainareas2023-05-11发布2023-06-11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4606202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调查和评价对象.15调查评价工作流程.16洪涝灾害调查.26.1调查准备.26.2内业调查.26.3外业调查和测量.37预警指标确定及危险区划定.4
2、7.17.27.3防洪能力确定.4预警雨量确定.4预警水位确定.57.4危险区划定.58成果.6附录A(资料性)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成果表格式.7附录B(资料性)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评价成果表格式.24参考文献.26IDB37/T4606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IIDB37/T46062023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的对象、工作流程、调查内容、预
3、警指标确定及危险区划分、成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丘陵区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L4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58水文测量规范SL196水文调查规范SL1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低洼易涝村落low-lyingandwaterlogged-pronevillages受暴雨内涝致灾并影响居民生命安全,最大淹没水深0.5m以上
4、,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因暴雨内涝造成人员伤亡的村落。3.2外洪威胁村落floodsthreatenedvillages受河流、湖泊等洪水漫溢或倒灌等威胁并影响居民生命安全的沿河村落。3.3成灾水位criticalwaterlevelofflooddisaster居民聚居区内发生洪涝灾害时的最低水位(以河道控制断面处的水位表示)。4调查和评价对象针对平原区易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居民聚居区,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调查评价单元,分别对受外洪威胁和低洼易涝威胁的村落分层次开展调查评价工作。5调查评价工作流程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调查准备、内业调查、外业调查和测量、信息核定审查、分析评价及成果
5、提交6个主要环节。1DB37/T460620235.1开展调查准备工作,根据地形地貌确定调查范围,划定调查区域与河流;结合历史洪涝灾害情况,确定调查对象,并将调查对象区分外洪威胁村落和低洼易涝村落;确定调查评价工作底图;拟定调查评价工作方案。5.2开展内业调查工作,搜集调查评价对象的基础信息、历史洪涝灾害统计信息、社会经济情况、自动监测站点信息、水文气象信息和防汛责任人信息等资料。5.3开展外业调查和测量工作,现场调研行政村或自然村的历史洪涝灾害、地形及汇流等信息,并初步划定危险区;对于受外洪威胁的村落,应调查其所处河段河流现状防洪能力,勘测其所处河段横纵断面;针对初步划定的危险区,采集危险区
6、范围内当前住户基础信息;调查涉水建筑物。5.4结合内外业调查结果,对各项信息进行核定审查。5.5开展分析评价工作,分析受洪涝灾害威胁村落的现状防洪能力,计算预警阈值,分析洪水淹没范围,划分危险区等级,绘制危险区图。5.6成果提交。6洪涝灾害调查6.1调查准备6.1.1确定调查评价工作底图应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确定调查工作底图,宜搜集水利普查成果图、水利工程位置图、地形图、天地图等辅助地图作为参照。工作底图的比例尺宜参照SL767相关要求制定。6.1.2编制工作方案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目标任务、区域环境条件、各项工作布置、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人员组
7、织、技术及质量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工作限期和预期成果等。6.2内业调查内业调查应先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掌握历史洪涝灾害情况(调查成果表见附录A),初步确定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主要工作应包括确定调查对象类型并搜集其基本信息、历史洪涝灾害统计资料搜集、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收集、自动监测站点调查、调查评价对象防汛责任人基本信息搜集等,并填写相关调查表格(表A.1表A.4)、开展工作底图标注。6.2.1确定调查对象类型根据历史洪涝灾害情况初步确定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按外洪威胁村落和低洼易涝村落进行分类,形成调查评价对象名录;搜集调查评价对象的地理位置、区域内人口和户数等基本信息
8、,填写调查对象目录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1),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注位置。6.2.2历史洪涝灾害统计资料搜集区域内现状工程条件下的历史洪涝灾害统计资料,初步掌握区域历史洪涝灾害分布、发生频次、社会经济损失等相关信息。6.2.3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收集调查评价对象所在行政区划土地面积、人口、居民户数、综合经济数据及重要企事业单位数量等基本信息,并填写社会经济调查成果表(见表A.2)。2DB37/T460620236.2.4自动监测站点调查调查统计调查评价对象所在行政区划已建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气象站等自动监测站点及视频图像站点的基本情况,填写现有自动监测站点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3),并
9、在工作底图上标注各站点位置。6.2.5水文气象调查以调查评价对象所在行政区划为单元,收集整理水文气象基本资料,重点搜集降雨、水位、流量等资料并计算其统计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等)。6.2.6编制防汛责任人信息表确定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洪涝灾害责任人,填写防汛责任人信息成果表(见表A.4)。6.3外业调查和测量外业调查和测量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主要工作应包括基本情况补充调查、走访考证历史洪涝灾害情况、行政村或自然村地形及汇流情况调查、危险区基本信息调查、受外洪威胁村落所处河段河流现状防洪能力调查、涉水工程调查等。外业调查中应完成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地
10、形测量、受外洪威胁村落所处河段横纵断面勘测、危险区范围内住户高程信息采集等实地测量工作,填写调查相关表格(详见表A.1表A.17),对调查要素拍照,开展工作底图标注。测量工作应按SL58、SL197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调查成果需满足现状防洪能力评价、预警指标分析、危险区划定等要求。6.3.1基本情况补充调查对前期内业调查中未能明确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补充。6.3.2历史洪涝灾害调查按照SL196的相关要求,结合内业调查整理的外洪威胁村落和低洼易涝村落的历史洪涝灾害情况的初步结果,现场调查洪涝灾害发生地点、致灾类型、致灾时间、雨水情、排涝情况、淹没水深、受灾人口、倒塌房屋、经济损失等信息,并
11、填写历史洪涝灾害调查统计成果表和洪痕调查成果表(见表A.5、表A.6);在工作底图上标注灾害发生地点,并初步划定危险区。6.3.3地形及汇流信息调查测量行政村或自然村的地形地势,查看其周边农田、河道分布情况,确定区域排涝标准;根据行政村或自然村地形、历史灾害调查结果划定主要汇水区域和排水路径,并填写内涝、外洪村落地形及汇流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7)。6.3.4危险区调查针对初步划定的危险区开展的调查工作内容应包括:a)根据地形分布、排水路径和积水范围调查结果以及历史内涝情况现场标定低洼易涝村落危险区;b)根据沿河房屋、地形分布以及洪水漫溢、决口后的淹没路径和范围及历史洪水现场标定外洪威胁村落
12、危险区;c)调查危险区内典型居民户基本信息(见表A.8),查看洪涝灾害发生时的撤离路线及安置点并完善相关信息统计(见表A.9),开展工作底图标注工作。3DB37/T460620236.3.5河流现状防洪能力调查河流现状防洪能力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a)调查村落受外洪影响范围内的主要河流基本信息(见表A.10),包括河流名称、有无堤防及现状防洪排涝能力等;b)调查上述河流堤防的基础信息(见表A.11),包括堤防断面、堤防等级、设计标准、设计水位及堤顶高程等;c)必要时对上述河流的河道断面、堤防进行测量(见表A.12);d)在工作底图上标注堤防危险点(可能漫溢、溃决部位)位置、洪水淹没范围及淹没路径
13、。6.3.6涉水工程调查涉水工程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a)对调查评价区域(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桥梁、排涝涵、水闸及水库、塘(堰)坝等涉水工程进行调查(见表A.13表A.16);b)若有堤坝、护岸等工程,应详细调查堤坝、护岸的类型、现状、高程和保护范围,并在工作底图上标注主要涉水工程位置;c)所有测量要素均应按照从上游到下游进行排序,宜按河道桩号依次标注序号。6.3.7外业调查填表拍照外业调查中应对调查要素,如水准点、横断面、洪痕、房屋、桥梁、塘(堰)坝等,同步填表和拍照,并在照片文件中备注要素名称,其中水准点照片应能反映参照建筑,便于寻找。宜利用无人机或附近的高地拍摄调查点的全貌照片,以反映河流和
14、居民聚集区的关系。7预警指标确定及危险区划定7.1防洪能力确定按低洼易涝村落和外洪威胁村落进行分类,分别确定村落的现状防洪能力:a)低洼易涝村落:采用经验频率法计算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综合当地历史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及规模和村落现状排涝体系情况,确定村落防洪能力;b)外洪威胁村落:参考外洪威胁村落临近中小河流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设计资料,采用水力学方法计算不同频率洪水的水面线,结合历史洪涝灾害情况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村落临近河段堤防河岸线的薄弱点,同时考虑河道内基质、桥梁、漫水坝、滩地植被等情况综合确定洪涝影响村落的防洪能力,对于泥沙淤积、杂物堵塞河道,对应村落的防洪能力应适当降低。7.2预警雨量确
15、定宜至少采用2种方法计算雨量阈值,结合村落的调查现状(调查成果表见附录B),综合确定预警雨量指标(见表B.1):a)灾害场次同频率分析法:按照SL44要求进行流域或区域设计暴雨计算,假定灾害与降雨同频率,结合区域历史洪涝灾害场次的调查结果,分析其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取与洪涝灾害发生频率相同的降雨量设计值即为预警雨量;b)灾害实例调查法:搜集典型历史洪涝灾害情况及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数据,统计筛选各场灾害不同降雨时段对应的过程降雨量;分析洪涝灾害发生前对应的时段降雨及过程降雨区间规律,确定历史致涝特征降雨时段;将典型灾害降雨中时段和过程的最小雨量作为预警雨量;4DB37/T46062023c)基于排
16、涝标准的推求法:针对内涝影响村落,依据属地排涝标准,对属地设计暴雨成果(或直接引用实测暴雨资料)按历史典型致涝时段直接确定雨量阈值(排涝标准中已经考虑的排涝能力)即为预警雨量;d)基于堤防防洪能力推求法:针对外洪影响村落,依据河道堤防防洪能力,对属地设计暴雨成果(或直接引用实测暴雨资料)按典型的致灾时段直接确定雨量阈值即为预警雨量;e)成灾水位反推法:针对内涝影响村落,依据地形、汇水情况及居民区高程,构建水位容积曲线与水位人口曲线,确定致灾水位,进而确定致灾容积,采用水文学方法,同时考虑区域排涝能力,根据汇水域反推雨量阈值(累计降水)即为预警雨量。7.3预警水位确定分析村落内、外的排水路径及汇
17、入河流情况分析排水路径上各节点的制约因素,评估村落排水能力。宜建立村落淹没基础信息与预警断面水位的水力学模型,根据村落的淹没水位,确定预警断面处的水位即为预警水位;当沿河村落较多时,宜选择影响的主要河道某一邻近断面为预警断面,建立“1对N”的水位预警关联体系,制定统一的预警水位(见表B.2)。7.4危险区划定7.4.1危险区范围确定对现场调查中初步划定危险区的范围、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点进行核对和分级。一般而言,危险区范围为最高历史洪水位和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中的较高水位淹没范围以内的区域。若进行可能最大暴雨(PMP)、可能最大洪水(PMF)计算,宜采用其计算成果相应的淹没范围作为危险区范围。
18、7.4.2洪水淹没分析基于保护对象周围的防洪工程与排水设施资料、横纵断面数据及数字高程地形数据,根据洪水情况,分析调查评价对象的洪水淹没情况:a)数据处理:输入水库、水塘及闸坝等防洪工程资料,坑塘、排水沟渠等排水设施资料,保护对象(村落、集镇、城镇等)周围的3个5个河道横断面、纵断面资料及周围500m1000m范围内的数字高程地形数据;b)淹没分析:针对调查评价对象,根据洪水情况分析,宜采用水动力模型分析洪水淹没情况,确定淹没范围、淹没水深等信息,进一步核对危险区范围。7.4.3危险区等级划分将危险区按内涝、外洪淹没范围标准分为重点和一般两个等级,一般危险区为大于20年一遇内涝、外洪淹没范围,
19、重点危险区为小于或等于20年一遇内涝、外洪淹没范围。7.4.4危险区图绘制要求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洪水淹没分析成果,将防洪现状评价、转移路线等成果直观展示在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底图(或更大比例地图)上,为预警、预案编制、人员转移、临时安置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危险区图绘制基本要求宜参照SL483执行。a)危险区图命名要求:统一格式为:村名+风险图类型(外洪、内涝)+危险等级(一般、重点)。b)危险区图层要求:1)应包含基础底图信息图层、防洪工程信息图层、防洪非工程信息图层、影像图层、洪水风险信息图层等;2)洪水风险信息采用黄、红两种颜色,分别标注一般和重点洪水风险区域;
20、5DB37/T460620233)洪水风险信息以半透明方式着色,便于同时获取淹没区内行政区划、居民地、重要设施等基础地理信息。c)图例要求:1)图幅采用不小于A3图幅;2)疏散路线采用绿色箭头、安置点采用标制,明确标示风险图标题、图层、图例、指北针、风险图编制单位、风险图编制日期等辅助信息。8成果各县(市、区)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数据和成果应采用统一的工作底图和数据标准,将调查评价成果进行汇总,实现信息共享、平台共用,主要形成以下成果:a)县级成果及图例:1)县(市、区)农村基层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报告;2)县(市、区)农村基层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成果附表;3)县(市、区)农村基层洪涝灾害危险区分布图
21、、洪涝灾害影响分布图、防洪标准及预警阈值分布图,不小于A3图幅的图纸、矢量地图文件。b)村级成果及图例:*县(市、区)*村危险区分布图,不小于A3图幅的图纸、矢量地图文件;c)成果更新:宜每隔3年5年开展一次调查评价工作,当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时,应对成果进行更新。6序号县乡镇行政区划名称(调查点)行政区划代码经度纬度人口户数河流名称汇入河流名称所在水系洪灾属性灾害程度调查单位调查时间防汛责任人及电话备注DB37/T46062023AA附录A(资料性)平原区农村洪涝灾害调查成果表格式调查对象目录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1。表A.1调查对象目录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填表说明:1.行政区划名称:调查对象
22、所在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组)名称;2.行政区划代码:调查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组)行政区划代码,以国家统计局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省、市、县、乡、行政村五级约79万个单位)为基础;3.人口、户数填写调查点的户籍人口、户数,用阿拉伯数字填写;4.河流名称:填写行政村或自然村临近的河流,以水利普查数据为准;5.洪灾属性:选填内涝、外洪;6.灾害程度,根据SL767相关要求,灾害程度依据调查对象的历史灾害情况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级。7指标单位数量1、基本情况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乡(镇)个数个村民委员会个数年末总户数户其中:乡村户数户年末总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
23、数人乡村从业人员数人其中:农林牧渔业人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特固定电话用户户2、综合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3、农业、工业及投资粮食总产量吨棉花产量吨油料产量吨肉类总产量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万元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小学在校学生数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床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床DB37/T46062023社会经济调查成果表见表A.2。表A.2社会经济调查成果表8序号行政区划名称
24、行政区划代码测站编码测站名称河流名称水系名称流域名称经度纬度站址基面名称基面高程(m)基面修正值(m)站类报汛等级建站年月始报年月隶属行业单位信息管理单位交换管理单位测站岸别至河口距离(km)集水面积2(km)关联调查村备注DB37/T46062023自动监测站点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3。表A.3自动监测站点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填表说明:用于调查统计水文、气象已建设的自动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气象站等。按实时雨水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SL3232011)中测站基本属性表(ST_STBPRP_B)的要求,填写测站的基本信息(本表的现有信息为各地共享到国家防办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自动监测站
25、点信息,各地应核对和补充)。9序号县乡镇行政区划名称(调查点)行政区划代码单位姓名性别职务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备注DB37/T46062023防汛责任人信息成果表见表A.4。表A.4防汛责任人信息成果表填表说明:由县(市、区)组织填报,驻地的行政区划代码填报到自然村。1.行政区划名称:所调查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村民小组)的中文名称。10序号县乡镇行政区划名称(调查点)行政区划代码对应河流名称灾害发生地点灾害发生日期过程降雨量(mm)最大流量(m/s)最大淹没水深(m)重现期(年)受灾人口(人)失踪或死亡人口(人)倒塌或损毁房屋(间)致灾类型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灾害描述DB37/T460
26、62023历史洪涝灾害调查统计成果表见表A.5。表A.5历史洪涝灾害调查统计成果表填表说明:用于统计县(市、区)内发生的历史洪涝灾害情况,重点是建国以来发生的有人员伤亡的洪涝灾害。本表由县(市、区)统一填写,根据收集的历史洪涝灾害档案资料,统计历史洪涝灾害情况。1.行政区划名称:灾害主要发生地所在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组)名称;2.灾害发生日期:洪涝灾害发生年、月、日,如1975年7月8日,填写格式为19750708;3.灾害发生地点:洪涝灾害涉及到的乡(镇)、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组);4.过程降雨量:降雨开始时到结束全过程的总降水量,单位:mm;5.最大流量:洪涝灾害最大流
27、量,单位:m/s;6.最大淹没水深:洪涝灾害最大淹没水深,单位:m;7.受灾人口、失踪或死亡人口:分别填写本次洪涝灾害过程中,由于洪涝灾害原因受灾、失踪或失去生命的人数,用数值表示,单位:人;8.倒塌或损毁房屋:填写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房屋倒塌或损毁数量之和,用数值表示,单位:间;9.致灾类型:填写内洪、外洪;10.直接经济损失:指受灾体在遭受洪涝灾害的损毁后,其自身价值降低或者丧失所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含任何中间环节和间接的经济损失,用数值表示,单位:万元。11序号县乡镇行政区划名称行政区划代码灾害发生日期灾害发生地点成灾时间灾害影响总户数灾害影响总房屋数灾害影响总人口对应河流名称洪痕高程经度
28、纬度洪涝灾害类型受访者姓名受访者年龄备注低洼易涝外洪威胁DB37/T46062023洪痕调查成果表见表A.6。表A.6洪痕调查成果表填表说明:本表是对附录表A.5对应历史洪水的细化,旨在获取各场次洪水的洪痕。1.低洼易涝:填写受低洼易涝影响程度,分为重点或一般;2.外洪威胁:填写受外洪威胁程度,分为重点或一般。12序号方位特征点经度纬度高程村内地形描述汇流路径(内涝)淹没路径(外洪)0水准点现场手绘地形图现场手绘汇流路径图现场手绘外洪淹没路径图1东12东23西14西25南16南27北18北29村内低洼点110村内低洼点2DB37/T46062023内涝、外洪村落地形及汇流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
29、7。表A.7内涝、外洪村落地形及汇流信息调查成果表填表说明:1.利用RTK进行现场测量,大致获取村内地形及汇流信息。2.水准点设置必须选择永久建筑物凸点,用红漆标注,并拍摄照片,照片应能反映出周边参照物。3.本表水准点高程(基面)是本调查点所有与高程相关内容的原始依据,一经确定,必须保证绝对一致。13序号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名称类别户主姓名房屋结构人数切坡临水经度纬度宅基高程备注DB37/T46062023危险区内典型居民户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见表A.8。表A.8危险区内典型居民户基础信息调查成果表填表说明:1.按自然村落为单位查勘,户主姓名处填自然村名、宅基高程以自然村落内最低户的宅基高程为准
30、,其中学校、医院、敬老院、企业、事业等企事业单位应进行重点测量;2.类别:选填居民、学校、医院、敬老院、企业、事业和其他;3.房屋结构:选填砖木、砖混、钢混、钢结构、简易和其他;4.切坡、临水:选填有、无。14序号县乡镇行政区划名称(调查点)行政区划代码转移路线描述安置点名称位置经度纬度高程安置人口容量DB37/T46062023调查评价区域受灾转移路线及安置点测量成果表见表A.9。表A.9调查评价区域受灾转移路线及安置点测量成果表15序号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行政区划代码河流名称河流代码是否有堤防控制断面现状防洪/排涝能力(重现期)是否是否是否DB37/T46062023中小河流现状防洪能力调查成果汇总表见表A.10。表A.10中小河流现状防洪能力调查成果汇总表填表说明:用于调查外洪威胁村落的中小河流现状防洪能力。本表由县(市、区)组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