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工业演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工业演进.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近代工业演进(原创)中国近代工业演进历程姓名:王亚大笨蛋_学号:12150224摘要:从 1840 年到 1949 年的百余年之间,中国的工业进展可以分为几个历史阶段:产生, 进展,衰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工业进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阻碍,始终未能形成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也未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是,近代工业的消灭和进展,对中国社会文 明的进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于建国后的工业进展奠定了根底。梳理各个阶段外国资本工业、 政府资本工业、民族资本工业的进展概况,分析概括各个时期工业进展的阶段特点,从宏观上把握中国近代工业的演进历程.关键词:近代 工业化 民族工业 进展历程一、中国近代工业
2、的产生18611895一近代工业的产生背景与外资经营的工业1840 年鸦片战斗以后,中国的市场被翻开,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开通通商口岸后,列强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开头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近代中国最早的工业即由此产生。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效劳的。从 18431894 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 个工业企业,其中 116 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据估量到 1894 年止约近 2023 万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两项的便达 1500 万元,占总第 1 页投资额的 75。其余 75 家工厂分别属于
3、印刷、食品加工、水、电、煤气、火柴、服皂、制药、造纸、木材、玻璃、水泥等行业,共拥有资本约 500 万元,大多规模狭小。外国的资本在中国开办的近代工业总数较少,总体规模也不算太大,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外资工业不仅破坏了传统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同时也破坏了明清以来的工场手工业,致使工场手工业无法与其竞争,甚至被淘汰。另一方面,外资工业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 济的进展,使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巨大的利润刺激着民族资本家和官僚地主,催生了外乡 工业的产生。二洋务运动与政府经营的工业18 世纪 60 年月起一些封建官僚主见“师夷长技以自强“,由此开展了维持近三十年的创办工业企业的热潮,即“洋
4、务运动“。一开头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自强”,主要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后来又提出“求富“,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张之洞创办 的汉阳铁厂。从 18611894 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 21 家军用工厂(包括一家船厂,所费资金从低估算在 5000 万两左右。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创立时期的大型工厂。军用工业是非商品生产企业,与社会 经济进展的联系不甚亲热,但它促进了 19 世纪 70 年月民用工业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工业是中国外乡最早的工业,虽然没能到达最初的目的,但也取得了一些
5、乐观成果。首先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治理模式,促进了近代工业的产生。其次培育了一大批外语、科技、工矿人才,大力进展了近代教育 ,促进中国教育的转型.最终是进展了近代工业的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进展注入了的因素,促进了中国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三民族资本经营的工业洋务运动和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催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到 1894 年甲午战斗前夕,由中国人自办的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 27 家,机器缫丝厂约 113 家,机器绵纺织厂 8 家,其他轻工业工厂 47 家,共约 195 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设备比较完备
6、的企业大多为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如上海机器织 布局、武昌织布官局和兰州织呢局(见彩图)等.商办工厂如陈启源经营的继昌隆丝偈为华南缫丝 业的进展起了引导作用;商办船舶修造厂大多是从原来手工作坊根底上添置一二部车床进展起来的,而到 80 年月逐步进展到修理和制造缫丝车和轧花机。以上近代工业的创办,也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确立。但在封建官僚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竞争与压抑下,民族资本主义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由于资本规模小、生产技术缺乏、治理阅历缺失等缘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多在沿海一带的通商口岸存在,表现出规模小、 地区分布不平衡、脆弱的特点。根本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二、中国近代
7、工业的进展(18961937一晚清工业的进展甲午战斗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取得在华设厂特权,对中国的经济 侵略进一步向资本输出转变。这一时期列强在华的设厂数量增加,资本规模也超过以前,涉及 棉纺、面粉、煤矿、造船、火柴等行业。表 1 甲午战后外资企业各类家数及资本统计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2 辑上册,第 36 页。中国近代工业演进(原创)这一时期,民族冲突日趋激化,抵抗外货,设厂自救的呼声普及全国。18951913 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进展时期,并且在 18961898 年和 19051908 年消灭了两次投资工业的热潮。这 19 年中,国内创办的、资本在
8、1 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 468 家,平均每年增设 24.6 家, 投资总额达 9822 万元,平均每年投资为 516。9 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投资本中 80以上属于商办企业,转变了甲午战斗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头越出沿海、沿江口岸,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唯初步进展时期的工业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才见露头,如创立于 1889 年的汉阳铁厂,几经改组,于1904 年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组为汉冶萍煤铁厂矿,但 1913 年仅生产生铁 9.7 万吨、钢 4。2 万吨。甲午战后表现为外资工业的快速进展,同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展较快。二北洋国
9、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工业进展1914 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斗的主要参与者英、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转入战时经济,放松了对远东市场的追赶。中国民族工业遂获得一个进展时机,从 19141919 年,开设资本在 1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包括矿场共 379 家,资本额 8580 万元,平均每年开设 63 家,投资 1430 万元。据 1920 年的统计,设工厂的单位资本额在 10 万至 100 万元之间的约占当时工厂总数的 36,而 1914 年则只占 11,可见进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了大战前 19 年间所达第 4 页中国近代工业演进(原创)到的水平。假设不是由于日本、美国利用欧洲列强无力东顾而乘虚加
10、紧侵略,中国民族工业会 有更大的增长。从 1913-1928 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 7%上升到 22%,到 1928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 1912 年增长了近 6 倍。19121920 年工矿业为稳步进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 1913 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 698 家,资本为 33082 元,工人有 20 万多。到 1920 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 1759 家,资本额 50062 万元,分别增长了 152 和 51%,工人增加到 56 万多,增长了 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 13.4。1921-1928 年企业数照旧有较
11、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进展阶段.这一时期,日本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它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燃料,在上海、天津、汉口、青岛等地设立纺织厂.战前的 1913 年,日本在华纱锭为 11。1 万余锭,到 1919 年增加到 32。2 万余锭,增加几近 2 倍。在面粉业方面状况也相像。19161920 年,日资面粉厂增设了 4 家,还有中日合办的 5 家,设厂地点自东北而扩及天津、青岛、济南等地。外国侵略的加剧, 激起了 1915 年反对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群众抗议运动和 1919 年的“五四”运动.这些爱国运动也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展.长期以来每谈及北洋
12、军阀统治时期的工业进展 ,人们都会笼统地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各国无暇东顾为中国经济进展制造了有利的环境。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912-1928 年间中国经济的进展并不是单纯某种因素所造成的,它是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不完全作为下,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混乱,对这一时期的经济进展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环境,但北洋政府对于经济进展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纵经济,也就不能任意破坏经济的进展,致使中国经济在如此特别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照旧有所进展。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进展不是完全没有作为,第 5 页而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转变及政府的这种不完全作为,反而使辛亥革命影
13、响、国际市场的变化、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地方自治、民众的爱国运动和人口迁徙等各种社会因素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气,促进了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进展 .上层建筑对经济根底有反作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经济进展状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三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工业进展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于政治统一的同时也开头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工作.十年中,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振兴经济作了不少努力,社会经济得到确定程度的进展, 到 1936 年,国民经济到达了旧中国的最顶峰。1928 年在南京设立中心工业试验所,为工业进展制造条件。同年工商部成立,1929 年 7 月公
14、布特种工业嘉奖法,对近代兴工业及生产当时需要迫切的产品的工业 ,按工业种类及所取得的成绩赐予专利、免税、减低运费等嘉奖.1931 年 5 月制订实业建设六年打算,建议以兴办急需的根本工业为主。建设委员会所办的长兴煤矿于 1929 年开工;淮南煤矿 1930 年开工,实业部与华侨合资创办的中国酒精厂亦筹备完工。我国原有的民族工业如棉纺业,面粉业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水泥业随着国内建设的进展也逐步兴起与进展起来。中国工业的进展到 20 世纪 30 年月遇到了市场危机的威逼。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减弱了宽阔人民的消费力量;东北宽阔市场和资源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西方列强为了转嫁经济危机, 跌价倾销进口商品;连同日本在华北的严峻走私等等,造成国内市场购置力锐减,消灭了物价下 跌而销售迟滞的景象,迫使工厂停工减产。1933 年,棉纱价格跌落之巨为前所未见,全国纱厂亏多盈少;同年,上海面粉价格狂落,存货积存,使局部工厂停工。这种景况始终持续到 1935 年.1936 年,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通货贬值的刺激,物价转升,市场购销状况有所改善,工业生产开头上升。可是 1937 年 7 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斗,沿海、沿江战火涉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