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259722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篇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课程论文 英美文化课程论文 系 别:教化二系 专业年级:初教六班 姓 名:李倩 学 号:13310604 指导老师:李智强 职 称: 讲师 2022年 6 月 13 日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1 1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5 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1 1.2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3 1.3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5 1.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5 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索?5 参考文献:?7 摘要:本篇论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起着 特别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中

2、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 自己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在观念、对象、方式、餐具、还是礼仪等各方面,这些不同都是自不待言的。但是,随着国际的沟通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业将会在沟通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沟通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 文化差异 前言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中 国与世界接轨,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及西餐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中国的餐饮文化中。而中国的饮食也在西方很多国家享有盛誉。现今,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并带去我们的饮食文化,而外国人也渐渐走进中国传播他们的饮食文化,因此便出现了多种不

3、同饮食文化并存的局面。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剧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意“天人合一”,西方人注意“以人为本”。 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会通过大量调查得来的数据及细致的探讨为您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优劣,希望对您今后的饮食结构的改善有所帮助。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而厚

4、重的历史。千一百零一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消逝以及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困难探究,制作方法困难。口味多种多样。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非常完善, 在此期间,旧西方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为:主食以面粉为主,原料也较为丰富,制作方法较中国简洁,但同时也非常注意口味。 1.2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1.2.1中方的观念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饮食味道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养分的注意,只要好吃又要好看,养分反而显得不重要了。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产力都处于低下的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

5、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人们常说的“色、香、味俱全”,味是最重要的。而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也就在于它的味。中国人饮食重艺术和感性,追求“美味”始终是饮食的最高要义。中国饮食中,为了追求美味,往往会造成部分养分的缺失。菜肴的形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昧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这正是中国饮食观念最重要的表现。但中国饮食并非不重视养分的搭配。唐代时出现了药膳,现在又有“药疗不如食疗”的提法,都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饮食养分的搭配。但中国传统的养分理论讲求的是模糊概念,某种食物有养分,对身体有好处,并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有详细的数

6、据分析。 1.2.2西方的观念 在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中,人们对食物养分的追求远远超过了色香味形.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西方人特殊讲究食物的养分成分及搭配,把饮食当作一门科学,以现实主义的看法去注意饮食的养分功能,追求“养分”是饮食的最高要义。食物养分成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科学要求,是西方人评价美食的核心标准。西方人通常认为饮食仅是生存手段,比较重视食物养分素和能量的供应状况,而很少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在一起,这反映出一种剧烈的好用性和功利性。西方人吃东西时,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养分肯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而对于食物的色、香、味却不是那么在乎。即便

7、口味一模一样。甚至比起中国的美味佳肴来,简直单调得犹如嚼蜡,但理智告知他:肯定要吃下去,因为有养分。说得不好听,就像给机器加油一样。对西方人来说,食物的味道则是次要的。假如加热烹调,会造成养分损失;那就半生不熟,甚至于干脆生吃。为了更好的保留食物的养分成分,西方人对许多食 物选择生食或者烹至半生半熟。因此,西方人的饮食可以用“便利好用”来概括面包、果酱、奶酪、黄油、生蔬菜等进行简洁的组合就可以构成一顿有养分的早餐。 1.2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确定了中国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而且中国地域广袤,土地肥沃,种植技术较高,自然粮食作物产量多和种

8、类丰富,相反动物的养殖较少,故食粮食较多。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因此中国人在备餐时,饮食是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水。 西方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畜牧文化,畜牧文化确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西方国家因气候因素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故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动物的养殖技术较高,肉类产量较多,农业产品主要是小麦,葡萄等,故饮食以动物为主。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具有“三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特点。因此肉食

9、在饮食中比例始终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旧要比中国入的高因此西方备餐时的饮食主要是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主食是面包和肉类(牛、羊、鸡肉)。饮料主要是咖啡,葡萄酒和牛奶。 1.3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 筷子与刀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才智。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沟通感情的媒介。 在餐桌上,中国人喜爱相互劝酒,夹菜,举杯共欢,特别和谐生趣。西方人聚在一起吃饭或请客时,劝酒,夹菜没有中国人热忱,客人与主子间没那么客气,

10、而更注意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没有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趣;在餐具方面,差异就更甚明显。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态的杯、盘、碗、碟。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调各异,适用于各种各样的餐饮场合。并且中 篇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 摘要: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风土人情以及独特的历史发展经验,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和饮食风情迥然不同。中国人饮食的特点是美味,注意烹饪方式、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西方人注意养分、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 关键词:饮食 中西方 差异 文化 区域 一、中西餐饮养分与美味的差异 中华饮食文化的渊源是东方古老的阴阳学说,这是一

11、种带有深厚浪漫色调的哲学,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饮食生活.中国人的饮食追求美味享受,饮食养生,把饮食的味觉感受摆在首要位置上,留意饮食审美的艺术享受.中国的传统饮食观不存在养分的搭配,只讲究养生.饮食养生包括辨证施食与饮食有节'两方面,原理还是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由此可见,中国人把饮食作为一种艺术,以浪漫主义的看法追求饮食的精神享受. 西方近代科学文明对饮食习俗的形成影响极大.西方人对待饮食,首先讲有什么养分,能产生多少能量,味道则是次要的.假如加热烹调会造成养分损失,那就半生不熟地吃甚至干脆生吃.所以,西方人把饮食作为一门科学,以现实主义的看法注意饮食功能. 西方人以主食为主,把谷类的

12、地位放在全部食品之上,既保证谷物和其他食物能够发生养分的互补,也保证饭和菜的比例适合.中国菜则口味稍咸,但是经过淡而无味主食的稀释,状况得到很大的改观. 二、中西饮食中米面的角色 中国在很长时间内是农业大国,把农业作为立国之本,种植技术较为发达,加之地理条件和气候相宜,生产的粮食,蔬菜等植物原料品种多,质量好,产量大,价格低廉;但是对动物的养殖技术相对较低,家禽家畜产量较少,价格较贵,因此人们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大多以植物原料为主,动物原料为辅来满意身体须要,进而形成了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的膳食结构. 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畜牧业比较发达,养殖技术较高,生产的禽畜等动物原料品质好,产量大,价格相对较低,

13、而很多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不高,加之一些国家的气候和地亘条件的限制,使得农产品的品种较少,产量大小不等,主要出产麦子,葡萄和一些蔬菜品种,因此西方人在日常饮食生活中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来满 足自身需求,形成了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的膳食结构.而在素食原料中,稻米产量较小,麦子产品较大,于是麦面食品成为西方人饮食生活中不行缺少的配角. 在中国,米,面始终是主食,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原料。人们的一日三餐少不了它们,而且食用量较大。早餐时或豆浆油条,或粥品,馒头与包子,或一碗面条,米面食品占有肯定优势。午餐经常被视为便餐,食品多是简洁的菜肴,米饭或面点,以便利,快捷为原则。而晚餐则作为正餐受到重视,人

14、们用较多时间细心烹制美味的饭菜,品种比较丰富,肉类菜肴较多,但米,面仍旧是主食。不过,用米面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食品相对简洁却毫不单调,因为中国人将它们与蔬菜,果品和各种动物原料组合起来,通过多种烹调方法制作出了内容丰富的系列品种。米饭也有许多种,如各种炒饭,绿豆饭,红豆饭,红薯饭等。即使是用大米做的纯白干饭,也经常因配以各种美味菜肴食用而丝毫不令人感到单调,乏味。 在西方国家,米,面则是副食,面粉更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协助性食物原料。西方人的一日三餐大多离不开面食品,虽然食和量较少,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品种单一的。如在法国,几乎每一餐都有面包。在意大利,通心粉和比萨饼是家喻户晓,人人宠爱并且

15、常吃的食品,虽然不是主食,但品种也异样丰富。很多西方人还常常食用挞,派,馅饼等面食品。它们是将面粉与各种蔬菜,水果,肉类,海产品等配搭制作而成的,品种众多,别有风味。与此同时,西方人也食用一些以米为辅料的食品。如金枪鱼蔬菜饭,果香米饭沙拉,什锦串烤等。 三、中西早餐 由于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中西早餐的食谱在内容上有着较大的区分.比较而言,中式早餐更注意烹饪方式和美味,并因各地口味的差异而由不同的食物组成;西式早餐则更注意养分组合,以满意身体机能各方面的须要,同时尽量避开摄入过多热量,以防积聚多余脂肪. 四、饮食风格的差异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体现,讲究一板一眼地制作、食用和色香味

16、俱全。西方的饮食侧重于养分,搭配也很随意,这与西方的传统风格是分不开的。 总而言之,中西方饮食文化各具特色,都有其独特的饮食魅力。中国人的饮食追求“美味享受,饮食养生”,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的膳食结构,早餐注意烹饪方式和美味;西方人追求餐饮养分,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的膳食结构,早餐注意养分组合,满意身体机能各方面的须要。此外,针对其常见的饮食对象不同也各有差异。现在的中餐已起先注意食物的养分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西餐也起先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的境界发展。由此可见,中西餐饮文化正在沟通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1、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2、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

17、一次比较 3、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探源 饮食文化与健康饮食 姓名: 学号:专业班级:王晓晖 202205166 09级财务管理(本)五班 篇三: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须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中西饮食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的自然、人文等环境下所创建的不同饮食。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饮食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建了多数的绚丽文明,在这种文化隐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而西方的一些国家曾是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合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

18、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而使西方的饮食文化成为一种综合性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起源,受人们的观念影响不同,它们自然有很大差异。下面简要从四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中国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俗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西方饮食观念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吃的是养分,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相互补

19、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明显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行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妙的味道。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协作。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妙、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确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改变,确定了中国

20、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对比注意“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养分肯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一模一样,也肯定要吃下去因为有养分。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调上对比显明,但在味道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

21、各是各的味,简洁明白。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很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奇妙。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事实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 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

22、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见素食主义。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养分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一模一样,但节约时间,且养分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观赏、品尝的对象,

23、又是一桌人感情沟通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妙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敬重、礼让的美德。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特别重要,但事实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假如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来宾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全部食物一一陈设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

24、情感沟通,不必将全部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特性、对自我的敬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四、饮食习惯的差异 从烹饪过程来看,中国人爱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可以杀菌、消脂、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作用。西方人虽佐料单调,可也不乏优点,他们烹饪时不爱放味精,因为味精含钠,摄入过量有损健康;很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簇新食品烹饪;西方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中国人炒菜时多用大火,因而油烟多,加上多不留意厨房的通风设备;而西方人不爱用大火炝锅,且厨房通风条件相当留意。 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

25、,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宠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事实上,粗粮所含养分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中国城乡居民都宠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不宜多食;清蒸食品养分物破坏较少。西方人喜清蒸食品,而中国则偏爱热炒,西方人已意识到被称为“红肉”的牛肉、马肉和羊肉等是导致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病因之一,亦意识到红肉的脂肪也是

26、前列腺癌及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留意到一周吃一次红肉。中国的不少报刊也多次报道过红肉的问题,但目前中国人却未能引起到足够的重视。 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行言喻。西方饮食精致专维、自成体系。自古以来,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碰撞、沟通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西饮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当然,这些差异都具有相对性,今日,享受东西方各具特色的饮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法式大餐、麦当劳、肯德基等西方的饮食,而中国菜馆也开遍了全世界。饮食文化的沟通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断充当 全球经济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带”。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日益增加的文化影响力,正发挥着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单一力气大得多的作用,也在静静地变更着全世界。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