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258378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佣金 yng 上校 xio 迫击炮pi 呶呶不休 n. 呷茶 xi 头屑 xu 荨麻疹 xn 拾级而上 sh. 胶卷 jun 怵惕 ch 大不韪 wi 煞费苦心 sh. 骀荡 y 干练 gn 涮羊肉 shun 泱泱大国 yng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听到这个令人抖然一惊的好消息,他不由得深深感慨:看来先前的一切担忧都是庸人自扰、平添烦恼罢了。. 社会啧啧称善,老师青眼有加,家长关怀备至,同学心心相印,每念及此,作为杭高学子的我们就信

2、心倍增。. 放眼寰宇的大气,脚踏实地的坚忍,踌躇满志的豪情,是绚烂青春永保生机的秘诀。. “杭高人”核心品质令我们从容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淡然面对令人举棋不定的人生决择,自有一种把酒临风的豁达和自得。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听了编纂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的叶开的讲话后,与会代表先是报以热烈的掌声,既而暗暗佩服他的勇气与才情。B.尽管我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但他们在电话中一听我的来意,几乎都是一口答应让采访,其当仁不让之情溢于言表。C. 现在很多商品广告吹得比什么都响,但商品本身却不过如此,多少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D. 一直被视为夺冠热门的韩磊不孚众望,在我是

3、歌手总决赛中,不仅以第一名的成绩挺入最后一轮,更以高人气无悬念当选“歌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B. 房地产新规出台后,购房者的观望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改变立场,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他们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C. 食品安全的很多指标,并非是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结果,有许多人为操作的因素在内。D. 随着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的出现,各国减排目标成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争论的焦点。 5.阅读这则寓言,用一句话写出寓意。(不超过15个字)(3分)有一天,农夫赶着驴子和骡子一起驮货赶路。驴

4、子觉得自己比骡子个子小,十分气愤他们俩驮的东西一样多,而骡子却认为自己应吃双倍饲料。他们刚走一会儿,农夫看见驴子有点走不动了,便从他背上拿下一部分货物,加在骡子背上。他们又走了一会儿,农夫看到驴累得更加不行了,又取了一部分货物,最后把驴驮的所有货物,全加在骡子背上。这时,骡子回过头对驴子说:“喂,朋友,你现在还气愤我吃双倍饲料吗?”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论黑与白姜澄清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年一色的怪事。而中国选择“水墨”,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

5、,却始终离不开这“黑”的涯限。研究现象诚然重要,而探索“思想”也有价值。数十年来,画史研究有潘天寿、俞剑华、郑午昌等的洋洋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推出画史,成绩斐然。而思想史、批评史这类,单篇短札虽时有见于刊物杂志者,长篇专著却付阙如。此或因画家多注重于技巧、风格的传承、兴替,而忽略思想和观念。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于经史罕有涉猎,故研究思想史势必难作画外考察。比如,中国画的“空白”,石涛的“一画”,谢赫“气韵生动”,便不易在画内求解。老子中用的最频繁的虚、无、静、默之类,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无不与黑白相通。“大象无形”,“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相谐不悖的。这些

6、言论暗示了黑与白的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简言之,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学精神是早已“规定”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种。文人们称书画曰“墨戏”。这“戏”,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玄”的游戏。他们遨游在玄妙的“空”之灵界,与“道”同体,委实“逍遥”之至。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但这“白”,不是颜料所加,而是纸的色。在三棱镜下的色光光谱,白为“100”,而黑为“0”,亦即处于两个极端。我们祖先虽不能以科学手段测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实用上却得此精神。潘天寿先生云:

7、“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又曰:“于黑白之外,又常配以醒目之红色,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极具古厚之意趣。民族性格使然。”(引自潘天寿谈艺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潘公凯编)实用既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季。汉书艺文志著录之阴阳五行家著述,凡1300余卷,占其总数的十分之一,仅此可见其流行之盛。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于无意中,竟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加之,其时虽独尊儒术,而黄老之学反大流行,在精神上,处于两极的黑、白最通玄学之门。黑白为阴阳之色征,故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以黑白

8、为色,而“黑”为玄道之象征,“白”又与空无、虚静相通。在诸色中,黑、白最具玄理。书画的空白前人论述已多,倘不从哲理入手去破译它,徒知以西方美学来加以分析,则必不能揭示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空白”是“无”,是“寂”。空白展示了在寂无中无限开拓与博大的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8月23日)8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人画有千年一色的怪事,比如选择“水墨”,自唐至今始终离不开“黑”的涯限。B潘天寿先生说“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是说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拥有一切,无所不包,具有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C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黑白

9、组合之艺术实用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潘天寿先生所说“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可佐证。D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9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于中国画在择色方面执守不变的思想渊源的单篇短札、长篇专著时见于杂志。B“大象无形”与“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精神是一致的,老子中用得最频繁的虚、无、静、默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与“黑”“白”是相通的。C研究中国文人画择色特点的思想史很难做画外考察,因为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他们很少涉猎经史。D文人们称书画为“墨戏”。这戏,不只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且是精神的、理性的、“玄”的游戏

10、。他们在其中委实“逍遥”之至。10、中国文人画贵“黑白”两色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慢行十余步发现爱美塞林格 汉德森行成年礼那天,伯德丽夫人第一次流下了眼泪,这让一旁的邦德先生惊诧不已,汉德森到底又说了什么伤害自己母亲的话,他无法容忍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还发生这样的事情。当然,在发难之前,作为圣安德鲁中学的董事,邦德自然会思考许多问题,比如说,汉德森其实是非常可怜的,从出生那一刻便失去了母亲,直到六岁那年才有一位后妈,几乎所有师生都知晓,这位后妈对汉德森特别上心,因为在无数个日子里,大家都能看到,一位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彪悍女人静静

11、地守候在校门口,只因孤僻的汉德森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她不放心而已。可是,就是这么一位简直有点溺爱汉德森的后妈竟然出了车祸,和她的丈夫一起。那一年,汉德森十三岁,瞬间仿佛回到了冰河世纪,在医院里整整躺了半个月才“哇”的一声哭出来。不过,当地政府很快为汉德森安排了又一位后妈,她就是伯德丽夫人,一位来自英国的贵族后裔,第一次与汉德森见面是在一家中国饭馆,汉德森毫不客气,他夹起一块厚厚的中国式肥肉,不是放在伯德丽夫人的盘里,而是直接往她嘴里塞。他用尽一切办法去嘲笑这位不速之客,那天,伯德丽夫人确实被他弄得很狼狈,但在众多食客的围观下,这位贵夫人竟然硬是把那块肥肉吞进了肚子里,还说了一声,谢谢。但这并没

12、有改变汉德森丝毫,在以往的许多天,许多年,无论伯德丽夫人如何表现自己的真爱,汉德森硬是不屈服,不认同,他总是用尽一切办法去反抗,去告诉身边的人,他讨厌这个女人,她没有资格做自己的母亲。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邦德先生也问过这样的问题,你的母亲到底哪点做得让你不满意,你又为什么要用那些极尽伤害的方式去解决一切与她有关的问题?汉德森没有作任何回答,这是他一贯的伎俩,仿佛这个世界于他而言毫无意义一样,好像所有人都欠他似的。汉德森在这几年到底做过多少针对伯德丽夫人的举动,估计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而身边的人也已渐渐习惯,不仅看汉德森有着异样的眼光,就连看到伯德丽夫人也躲得远远的,觉得这对母子都是那么特别。

13、只有邦德先生知道,自从汉德森来到他的学校之后,他逐渐发现,汉德森虽然偏激,但伯德丽夫人却是一位卓越的夫人,她的言语、一举一动都有着贵族的风范。邦德先生判定,遇到伯德丽夫人是汉德森这一生不幸中的大幸。所以,他开始用心去引导这位叛逆的学生,哪怕很多次被挫败,他都没有放弃。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洗礼,汉德森终究是长大了,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了,而在毕业典礼行成年礼那天前夕,他主动邀请了伯德丽夫人和自己一起参加。可是,谁又会想到,他竟然旧病复发,在这种场合惹得伯德丽夫人哭泣,那一刻,邦德心灰意冷。在仅仅十余步的距离里,邦德先生想了太多太多,他决定彻底放弃汉德森,甚至想着取消他的毕业资格

14、,然而,一阵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主持人恰好按照邦德先生之前的安排,邀请伯德丽夫人上台讲话。慢行十余步发现爱。如果不是伯德丽夫人坦诚而真挚的语言,如果不是自己在这十余步的距离里反复回想了许多许多,邦德暗自抹了一把汗,自己错怪汉德森了,因为伯德丽夫人在台上讲,她理解儿子所有一切的举动,只因他爱这位陌生的母亲,因为爱,所以害怕失去,因为害怕,所以永远是那么冷漠。原来汉德森让伯德丽夫人流泪的话是:妈,我一直很爱你,只是因为爱,才冷漠。邦德决定把这句话告诉自己的所有学生,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有这样一种特别的感情。11小说第一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3分)12请你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慢行十余步发现爱

15、。 因为爱,所以害怕失去,因为害怕,所以永远是那么冷漠。13汉德森有两位后妈,她们都对汉德森倾注了同样的感情,但写法上有异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14伯德丽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4分)15小说带给我们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

16、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

17、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碪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

18、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繄y,相当于“是”,指代张方平的措施。 碪zhn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 敧:倾侧不平B 皆再拜稽首 稽首:叩头到地C以威劫齐民 劫:掠夺 D 或诘其平生所嗜好 诘: 询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知明而行无过矣B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 乃设九宾礼于庭C与其邻里之所在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见面 D公则何事于斯? 大王来何操 18下列对原文有关

19、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平处事从容不迫,在敌军压境、蜀地百姓人心惶惶之际,毅然撤去守备军队,安抚民心,使蜀地度过危机,出色完成了朝廷委派的重任。 B在苏洵看来,祸乱在将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时候是最难治理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把握好解决问题应具有的分寸。 C张方平认为蜀地骚乱不能归咎于当地百姓的本性不良,而是相关官员对百姓不信任,滥用刑罚所致。 D蜀地百姓为感激张方平给蜀地带来的安宁局面,想为他画像留作纪念,张方平不赞成这样做,苏洵也觉得无此必要。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20把上

20、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 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3分)(2) 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4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 唐 ) 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看 叶 ( 南宋 ) 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注】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元稹字微之,崔群字敦诗,崔玄亮字晦叔,三人相继去世。

21、深分:深厚的情分。白居易写了两首绝句给好友刘禹锡,刘禹锡看到诗后,写了这首诗作为酬答。 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21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22故人离世,刘禹锡想到了“芳林新叶催陈叶”;百花凋零,罗与之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你从这些诗句中分别感悟到了哪些人生哲理?(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

22、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孔子家语在厄) 23结合语言环境,解释成语“死而后已”。(1分)24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无忧”。结合上面两则语录,谈谈你对“君子无忧”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选做3小题)(6分)(1)感我此言良久立, 。 ,满座重闻皆掩泣。(白居易琵琶行)(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 ,岂有悔哉? (司马迁报任安书)(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4)岭外音书断

23、,经冬复历春。 , 。 (宋之问渡汉江)(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论语)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用胶卷拍照时,有时拍了近一整个胶卷,最后剩下的一两张本来不打算用了,但为了避免浪费,就随便拍了一两张。谁知道照片冲洗出来后,效果最好的就是最后拍的那一两张。画完了几张画,眼看还剩下一些颜料,为了避免浪费,于是用剩下的颜料又画了一张画。谁知道将最后一张画与先前的画比较,最满意的竟是最后一张。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必然?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内容的领悟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

24、定,标题自拟,文体(诗歌、小说除外)自选,不少于800字答案:1.C(A呶呶不休 no B 头屑 xi D 骀荡 di )2.B(A陡然一惊C永葆生机D抉择)3.C(A “既而”应换作“继而”, “既而”强调的是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且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头上。而“继而”强调的是“接着”,也就是强调接下来的情况、动作和前面的情况、动作的先后关系和承接性。常与“始而”、“先是”搭配。B“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推诿。语境中同意接受采访,并非积极主动地做什么事 D“不孚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挂羊头,卖狗肉”是指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

25、坏事。4.A(B搭配不当,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C 语意重复,“并非”与“是”重复D 表意不明 “和”字有歧义,可理解为介词,也可理解为连词。)5协同合作,不要斤斤计较。6观点明确给1分,理由合理给2分,还有1分是语言表述分。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无论从政府还是从民众的角度来看都要辩证。7取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传统文化。通过合理联想,以小见大的手法不仅让观众隔着屏幕也能闻到香味,透过影像还唤起了人们对于“味道”的重温和回味,更引发了观众对“味道”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哲学内涵的思考。所以味道也就有了象征意味。(取材指内容,要有概括提炼;手法不拘,合理即可;表达要考虑到纪录片的特点;从三方面给分)8.C

26、(潘天寿先生所说的话只能证明“实用在远古”,不能证明“理论却构建在汉”)9.B(由第二段的相关自然段可知,该项表述正确。A原文中是说“长篇专著却付阙如”。C原文“今之画家”,少了“今之”,范围扩大。D原文“不是而是”并列关系非递进关系。)10中国文人画贵黑白,反映了社会共识:(1)画者涉猎经史,熟谙其思想价值和哲学精神:老子虚无静默和黑白相同。(2)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种,规定了“美学精神”:称书画为墨戏,空白是在寂无中开拓与博大。(3)在实用中明了处于两级的黑白:汉代黑白最具玄理。11(3分)小说第一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加阅读兴趣

27、集中交代了小说相关人物概述主要情节,自然引出下文小说情节的发展。12(4分)请你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慢行十余步发现爱:这是文中人物邦德的人生体会。在行成年礼上,汉德森又一次弄哭了伯德丽夫人,邦德为此“决定彻底放弃汉德森,甚至想着取消他的毕业资格”但殊不料伯德丽夫人的发言让邦德发现了“爱”,这爱不是伯德丽夫人给汉德森的,相反是汉德森深深爱着伯德丽夫人,这让邦德吃惊。(1分)由此告诉我们一个哲理:任何决断都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冷静思考才不会误断误判!(1分)“因为爱,所以害怕失去,因为害怕,所以永远是那么冷漠”因为第一位后妈给了汉德森深深的爱,但不久他失去了那种爱(1分)因而当伯德丽夫人来到他身边

28、,他也害怕失去,所以他的性格出现了叛逆,敌视这种爱,从而变得冷漠(1分)。13.(4分)汉德森有两位后妈,她们都对汉德森倾注了同样的感情,但写法上有异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同:都采用了细节描写(答选择典型场景描写也可以)的表现手法。第一位后妈交代了在“无数的日子里,她静静地等候校门口”。第二位后妈作者也选择了一个细节:汉德森嘲弄伯德丽夫人“在众多食客的围观下,这位贵夫人竟然硬是把那块肥肉吞进了肚子里,还说了一声,谢谢。”(2分)异:第一位后妈:采用略写(只选用了一个场景)或直接描写。第二位后妈:除了“吃肉”这个场景,作者还多次作了其他方面的叙述和介绍,相对比较详细。表现伯德丽夫人的爱,文章较

29、多运用反衬手法或间接描写:即以汉德森的言行及其他人物来反衬(或表现)她的爱之无私和高尚。(2分) 14.(4分)伯德丽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任劳任怨豁达宽容真爱无私善解人意坚强隐忍(结合原文的叙述和描写加以简要分析)(写出三点各得1分,文本分析1分)15.(5分)小说带给我们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赞美了伯德丽夫人一种无私的大爱全社会都要关心缺少爱的人,并给于他们真正的爱任何决断都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冷静思考才不会误断误判对于叛逆期间的青少年,大人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尽可能结合文本和现实意义来分析(写出三点得3分,结合文本和联系现实各1分)16. C劫:胁

30、迫 17 B 18 A“在敌军压境”不对,只是传言。19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20 . (1)倘若以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采分点: 驱、易及全句通顺各1分) (2) 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皇上管理小民百姓,不知疲倦,只有你们的张公。(采分点: 油然、矜容、牧及全句通顺各1分)21.(思想感情各1分,语言表达流畅给1分)刘禹锡的诗叙述自己收到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后,感慨朋友离世零落无多,集子里祭文最多,哀伤无奈和孤独寂寞之中又隐隐流露出正确看待死亡的宽慰之情。 诗人罗与

31、之在百花凋零已无繁华可赏的时节,携杖独行池塘边,欣赏错落有致、忽明忽暗的叶影,表现出累举不第、人生已入老境的归隐后的诗人顽强而淡泊的生活态度。22.(意思对即可。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4分。) 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是客观规律,老一辈必然要让位给后继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尊重逝者,善待生者,珍惜生命好好活着。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新旧之间相互包容,彼此渗透,辨证统一。 花虽烂漫,但繁华匆匆,转瞬即逝;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平淡方能永恒。 春天是多姿多彩的,但春天过后依然有令人陶醉的景色。绿叶甘当底色,甘作陪衬;人要不慕繁华

32、、自甘淡泊。23.死而后已:到死后才停息。形容为完成任重道远的实践“仁”、传播“仁”这个任务而尽献一切力量。24. 孔子认为,君子要修养德行,在修行的过程中因矢志不移而获得快乐;德行修成后,在生活中践行德行获得快乐。终身修行则快乐相伴。一个读书人、一个君子,要抱负远大,心胸开阔,意志坚定;心怀理想,矢志不移。 君子不是无忧,而是“以仁为己任”,为天下而忧,敢于担当,而不是为自己忧。 “君子无忧”是一种坦荡情怀,是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 对我们今天坚守学业、事业、家业、道业都有积极劝诫意义25(略)26.(略)【参考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蜀地百姓传说:有敌冠将到达边界,驻边军士夜

33、里惊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谣言流传,朝廷听说后大为震惊,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前往处理)。天子说:“(这事)既不可只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只用武力解决,谁能够处理好这介于文治和武功之间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获批准,于是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寇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到明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象往年一样庆贺新春,于是一直相安无事。又到了第二年的正月,(蜀地百姓)相互商量要把张公的像安放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 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祸

34、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祸乱的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象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掉到地上一样的紧张。只有你们的张公,安稳地坐在它的旁边,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夸耀的神色。替皇上管理小民百姓,不知疲倦,只有你们的张公。你们靠着他的正确措施才活下来,他真是你们的再生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看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于是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心意去对待他们,用处置

35、盗贼的刑法去处置他们。对于本来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把他那父母妻儿所仰望依托的身子,投靠盗贼,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那么蜀人也会用齐、鲁百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超出法律之外任意胡来,用权势胁迫平民百姓,我不忍心做啊!唉!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大家听了,一齐再拜叩头说:“是这样的。”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记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

36、他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的史册上,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己又不愿意,如何是好?”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件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询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要显现在眼前。音容显现在人们目中,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苏洵听了,无法答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杭高第二学期月考高三语文答卷页试场号_ 座位号_ 班级_ 姓名_ 学号_装订线一、语言文字运用

37、(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题号1234答案5.(3分)6.(4分) 7.(5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题号89答案10.(3分) 11.(3分) 12.(4分) 13.(4分) 14.(4分) 座位号15.(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题号161718答案19. (3分)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20.(1)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3分) (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4分) 21.(3分) 22.(4分) 23.(1分) 24.(4分) 25.(6分)(只选3小题)( ) , ( ) , ( ) , 四、作文(40分),写在作文纸上。语文答案:1.C(A呶呶不休 no B 头屑 xi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