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数据要素活力指数)评估体系(T-CSR 0001—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数据要素活力指数)评估体系(T-CSR 0001—2023).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发 布 ICS 03.160 CCS A 00/09 T/CSR 团体标准团体标准 T/CSR 00012023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成效(数据要素活力指数)评估体系 Assessment System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Effectiveness of Market-based Allocation of Data Factor(Vitality Index of Data Factor)2023-06-06 发布 2023-07-01 实施 T/CSR 00012023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
2、.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4 评估原则.4 5 评估指标体系.6 6 评估过程.7 7 评估主体.13 8 信息采集与处理.15 9 评估方法.17 附录 A.20 附录 B.35 附录 C.37 附录 D.41 T/CSR 0001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改革研究
3、基金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研究院、中电数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改创新人才发展基金会、北京中改智库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安全可信数据要素化工程研究院(筹)。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森、陆志鹏、石明磊、王晓亮、乔亲旺、余希朝、王岩、尼楚君、施妤、韦憬、李晓楠、徐伟丰、焦伟、邢志娟、李涛、逯登成、夏磊、宋姝媛、王思博、路琨、邹丽华、谭天怡、何轶、师旭颖、魏伟、王建、王昱允、李哲行、冯姣姣、王萍萍。T/CSR 00012023 III 引 言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是对地方政府以构建数据要素化流通体系、增强数据安全治理能力为目标,在制度建设、安全治理
4、、数据供给、要素化流通和数据价值释放等五方面的改革成效的系统性评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是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完善数据基础制度的重要活动,能够推进“以评促改”,促进地方政府建立改革长效跟踪及工作机制。鉴于此,为有效引导地方政府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创新实践,避免资源错配和资源浪费,亟需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数据要素活力指数)评估体系 是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重大战略规划与政策文件、国家统计局
5、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以及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等标准为依据,从制度保障、安全治理、数据供给、数据流通与数据价值五个维度进行构建,为开展地方政府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提供基础框架。T/CSR 00012023 1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数据要素活力指数)评估体系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的评估原则、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过程、评估主体、信息采集与处理,以及评估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省级行政区和市级行政区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
6、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488.2-2008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 2 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 GB/T 25000.402018 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 40 部分:评价过程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T/CSR 00012023 2 3.1 数据 data 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形式化表示,适用于人工或自动方式进行通信、解释或处理。来源:GB/T 19488.2-2008,3.1 3.2 数据资源 data
7、resource 在生产、生活和管理等社会活动中以数字化形式留存的信息资源。3.3 数据要素 data factor 是指能够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进而产生经济效益的数据资源。3.4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market-based allocation of data factor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将尚未完全由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进行配置的动态过程。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数据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数据要素规范有序流通和高效公平配置。T/CSR 00012023 3 3.5 指标 indicator 对由规定信息需要相关模型导出的指定属性,提供估算或评估的测度。来源:GB/T 250
8、00.402018,4.31 3.6 评估 assessment 实体满足其规定准则的程度的系统性判定。来源:GB/T 25000.402018,4.16 3.7 评估方法 assessment method 为了获得对特定对象实施规定测量的结果而描述由评估主体采取动作的规程。来源:GB/T 25000.402018,4.19,有修改 3.8 评估主体 assessor 实施评估的组织。来源:GB/T 25000.402018,4.25,有修改 T/CSR 00012023 4 3.9 评估工具 assessment tool 在评估期间,可用于收集数据、解读数据或执行部分自动评估的设备。来源
9、:GB/T 25000.402018,4.23 3.10 原子指标 atomic index 直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得到的指标,一般不能进一步拆解为细分指标。3.11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 assess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effectiveness of market-based allocation of data factor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是指对被评估对象在制度保障、安全治理、数据供给、数据流通、数据价值等方面进行的评估活动。4 评估原则 4.1 科学性 T/CSR 00012023 5 评估方案的设计应科学
10、、合理、有效,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被评估省级或市级行政区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水平。4.2 客观性 由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工作具备复杂性,且涉及数据及资料繁多,客观性是进行评估的重要指导原则。评估应以事实为依据,以资料和数据为客观证明,评估指标应尽量采用定量方法进行评分。4.3 公正性 评估人员应秉持诚实正直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带偏见,以实事求是、公正客观的态度开展评估工作。评估过程应公正、公平、规范,并采用统一的量度标准,原子指标打分方法应保持一致。4.4 独立性 进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的第三方机构在面对判断抉择时,评估结果不受被
11、评估对象影响,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评估人员与被评估对象没有利益上的冲突,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4.5 可比较性 T/CSR 00012023 6 对于同一评估对象的评估应使用同一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同行政级别单位之间的评估方案应当保持一、二级指标一致,原子指标应当以最小改动为原则。相同原子指标在不同评估对象之间应当采用相同口径的数据源,采取相同的数据处理规则及指标评估与计算方法,提升不同对象评估结果的可比较性。4.6 可操作性 评估方案的选用应符合特定省、市的实际条件,对于数据不可获得,或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的,应当调整评估方法,或选用其他满足二级指标评估要求的原子指标。评估过程应当借助适用的数字
12、化工具,满足数据采集、处理和基础分析的需求,提高评估准确度和评估效率,降低因评估人员差异及评估方法差异给评估结果引入的误差。5 评估指标体系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包括三级指标体系,第一级为一级指标,第二级为二级指标,第三级为原子指标。一级指标是基于制度保障、安全治理、数据供给、数据流通、数据价值五个维度设置。二级指标是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相关理论、法律法规和标准梳理得出。三级指标是针对二级指标的具体测量、评估方式。本文件给出第一级、第二级的规范性要求,对于原子指标,T/CSR 00012023 7 评估主体应在满足本文件第 4 部分评估原则的基础上予以灵活设计。原子指标
13、应当能够部分或全部满足二级指标的评估要求。每个二级指标选用的原子指标数量应当以 3-5 个为宜。省级和市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 5 个一级指标,22 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见附录 A。6 评估过程 6.1 概述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评估发起,评估方案策划,信息采集、处理与评估,形成评估报告,评估结果解读、应用与追踪。具体的评估过程见图 1。图 1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过程图 T/CSR 00012023 8 6.2 评估发起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可由不同的组织或机构发起,包括上级行政单位发起对下级行政单位的评估
14、,自主发起针对本级行政单位的评估,或第三方发起的评估等不同情形。发起主体与评估主体原则上应当为不同主体。6.3 借助数字化工具评估 6 6.3.1.3.1 评估评估方案方案策划策划 6.3.1.1 评估目的与范围 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进展与成效进行评估和衡量,推动被评估对象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实践。评估对象可为省级或市级行政区,优先面向在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展基础较好,数据采集范围较广、数据治理水平较高的省级或市级行政区。6.3.1.2 评估工具选型 优先选取满足以下 5 方面要求的数字化工具:一是能够建立并维护本标准规定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15、二是建立并维护一定数量的具有横向可比较性的原子指标,可全部支持或基本支持本标准所要求的 22 项二级指标评估要求;三是能够兼容主流硬件设备和主流软件工具,如主流操作系统、T/CSR 00012023 9 数据库软件、浏览器等;四是满足“原始数据不出域”的数据使用要求;五是操作较为便捷,经过简单培训即可由被评估对象的人员熟练使用。6.3.1.3 评估人员构成 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小组中的所有评估人员均需满足本文件第 7 部分对于评估人员的要求,此外还应当至少包含 1 名可熟练部署并操作使用数字化评估工具的评估人员。6.3.1.4 评估方法确定
16、 根据本文件第 9 部分的评估方法,配置数字化工具中的指标体系构成、权重及计算规则。6.3.1.5 评估时间安排 制定评估工作计划,确定评估工具部署、评估结果生成与校准等评估时间安排。6 6.3.2.3.2 信息采集、处理与评估信息采集、处理与评估 6.3.2.1 评估工具部署 在被评估对象所提供或指定的软硬件环境中部署数字化评估工具。评估机构可参照本文件第 8 部分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应从正规渠道,尽可能完整地采集被评估对象的非数字化、非结构T/CSR 00012023 10 化信息,并进行核实。将采集到的非数字化信息、非结构化信息录入数字化评估工具,将数字化信息通过系统集成等方式接入数字化
17、评估工具。6.3.2.2 评估结果生成与校准 在数字化评估工具中自动处理信息,并对评估对象进行量化评估,得到评估结果。对评估结果进行人工复核,对于存在较大偏差的,查验信息准确度、完整度以及系统参数配置是否有误。经复核后,形成正式评估结果。6 6.3.3.3.3 形成评估报告形成评估报告 6.3.3.1 评估报告生成 在数字化评估工具中自动生成评估报告,并以电子文档等形式导出。评估报告应以统计分析数据和文字为主,充分利用图片、表格等元素,以期以最清晰直观的方式将报告内容展现给读者。6 6.3.4.3.4 评估结果解读、应用与追踪评估结果解读、应用与追踪 6.3.4.1 评估结果解读与应用 评估工
18、作小组负责对数字化工具生成的评估报告进行解读,对核心评估要素的内容、评估等级等进行解释和说明,并未被评估对象提出改进对策建议。根据实际需要,评估结果可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行政管理、改革决策、科学研究等事项中使用。T/CSR 00012023 11 6.3.4.2 评估结果跟踪分析 评估机构在出具评估报告后,应对被评估对象选定的人员进行数字化工具操作培训,对数字化工具中的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并定期生成评估评级和评估报告,满足持续性跟踪需求。6.4 非借助数字化工具评估 6 6.4.1.4.1 评估方案策划评估方案策划 6.4.1.1 评估目的与范围 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进展与成效进行评估和衡
19、量,推动被评估对象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实践。评估对象可为省级或市级行政区,优先面向在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展基础较弱,数据采集范围较窄、数据治理水平较低的省级或市级行政区。6.4.1.2 评估人员构成 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小组中的所有评估人员均需满足本文件第 7 部分对于评估人员的要求。6.4.1.3 评估方法确定 参照本文件第 9 部分内容确定评估方法。T/CSR 00012023 12 6.4.1.4 评估时间安排 制定评估工作计划,确定信息采集、处理,量化评估及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时间安排。6 6.4.2.4.2 信息采
20、集、处理与评估信息采集、处理与评估 6.4.2.1 信息采集与处理 评估机构可参照本文件第 8 部分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应从正规渠道,尽可能完整地采集被评估对象的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并进行核实、记录存档与内部复核。6.4.2.2 量化评估 利用前期确定采取的评估方法,根据处理后的汇总信息,对评估对象进行量化评估,得到评估结果。6 6.4.3.4.3 形成评估报告形成评估报告 6.4.3.1 内容撰写 评估报告可包括被评估对象的评估得分及评级结果、评估结果分析、评估结论及建议等内容。6.4.3.2 设计排版 评估报告可以文字为主,并充分利用图片、表格等元素,以期以最清晰直观的方式将报告内容展现给
21、读者。报告的风格应在T/CSR 00012023 13 一定时期内尽可能保持统一,便于读者对不同时期的报告结果进行对比,挖掘更多结论。6 6.4.4.4.4 评估结果解读、应用与追踪评估结果解读、应用与追踪 6.4.4.1 评估结果解读与应用 评估工作小组负责对评估报告进行解读,对核心评估要素的内容、评估等级等进行解释和说明,并未被评估对象提出改进对策建议。根据实际需要,评估结果可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行政管理、改革决策、科学研究等事项中使用。6.4.4.2 回访与评估结果追踪 评估机构在出具评估报告后,应主动对被评估对象进行回访,对评估结果进行定期(一般一年一次)跟踪,对评级和报告内容进行及时更
22、新。7 评估主体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主要依托第三方评估主体。该主体为具备评估能力、独立于评估对象,且具有良好市场信誉的专业评估机构,由具有社会管理和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人员组成。7.1 评估主体的要求 评估主体应具备下列要求:T/CSR 00012023 14 a)评估主体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具备良好的市场信誉,履行社会责任、彰显社会担当,近三年未收到监管处罚;b)评估主体包括至少五名具有社会管理和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成员,并确定组长一名,该组长应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领域专家;c)应具备评估专职人员保障,设置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专职评估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d)
23、应设立内部评审委员会,负责评估结果的最终审核和等级确定;e)应针对具体省级或市级行政区,设立相应的评估小组,开展评估工作;f)应具有保障评估活动的程序手册和质量控制文件,并对评估全过程资料、档案记录存档;g)第三方评估主体应独立于评估对象;h)应具备评估技术保障,包括健全的评估流程手册及数据评估工具等;7.2 评估人员要求 评估人员应满足下列要求:a)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科学专业;T/CSR 00012023 15 b)充分掌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工作,熟悉国家有关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数字经济、信息化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
24、识,熟练掌握评估指标体系并了解数据评估工具,能够胜任评估工作;c)熟悉被评估省级或市级行政区发展基础,以及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推进工作现状、问题及需求;d)评估实施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并签署保密协议和数据安全协议。在评估过程中,评估实施人员应确保流程、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规避数据在评估过程中的泄露或窃取等风险,确保评估过程被记录、可追溯;e)评估主体人员应独立于评估对象。8 信息采集与处理 8.1 信息来源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相关指标信息按来源角度分类,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指由评估对象,即各省级和市级行政区自主发布的关于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相关信息,包括
25、但不限于:a)省级和市级行政区统计局所发布的统计信息;b)基于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发布的公开数据信息;T/CSR 00012023 16 c)政府工作报告;d)相关规章、规划、声明、简报;e)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编制的专题报告;f)根据特定组织要求编制的专题报告;g)根据评估主体要求编制的资料清单;h)其它形式的信息。外部信息指由非评估对象发布的关于评估对象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国家发布的信息化相关信息,例如数据要素试点、数据要素相关示范项目等;b)行业协会、第三方智库等社会组织发布的信息化相关信息,例如数据要素相关研究报告中省级和市级行政区排名情况、数据
26、要素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等;c)专业数据库发布的省级和市级行政区信息化相关信息;d)媒体发布的省级和市级行政区信息化相关信息;e)其它形式的信息。8.2 信息采集、整理与核验 a)评估机构应从正规渠道采集省级和市级行政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相关信息。b)信息采集应尽可能广泛、全面,宜同时覆盖内部信息和外T/CSR 00012023 17 部信息。c)针对同一类信息在不同时间维度上的不同取值,在信息采集时应对其所对应的有效时间进行标注,并在使用时以最新数据或同一时间维度数据为准。d)外部信息来源应多样化,未经证实的非正规渠道信息不应使用。e)对于非权威媒体或智库等其他渠道披露的信息,评估机构应
27、结合省级和市级行政区相关信息(如统计年报、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形式的信息披露)进行查阅、核对和分析。针对疑点采取相应询问、现场勘查等实际性分析程序进行确认。无法证实的存疑数据信息不应使用。f)如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出现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评估机构应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后取用符合事实的信息。g)评估机构应建立工作文件存档制度,对各数据来源和基础、评估的依据和基础记录存档。h)评估机构应设立内部复核制度,评估人员和内部复核人员相互独立,确保评估结果公正客观。9 评估方法 9.1 指标评分方法 各指标应根据其数据基础和指标属性,与特定打分规则和方T/CSR 00012023 18 法相匹配,形成对应的指标
28、值。本标准给出连续计分法和分档计分法两类量化计分方法。其中,连续计分法包括线性连续计分和非线性连续计分,分档计分法包括两档计分和多档计分,评估机构可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具体情况自行选用。相关方法及步骤见附录 B。9.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权重分配体现了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和贡献度,是指标计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是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总指数的必要环节。各指标权重应根据特定情境和主体,依据不同指标对于其上级指标相对重要性进行设定。本标准给出三种主观赋权法(专家打分法、两两比较法、判断矩阵法)和一种客观赋权法(熵值法),评估机构可根据行业特点以及具体情况自行选用。由于本标准涉及
29、指标较多,为降低主观赋权法的人为误差,主观赋权均采用分层级打分的方式,以规避指标数量过多对专家打分造成的影响。熵值法完全依据三级指标的客观数据计算权重,主要适用于数据质量较高的情形。相关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见附录 C。9.3 总指数计算方法 在上述计算基础上,省级和市级行政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总指数评分计算公式为:T/CSR 00012023 19 (1)式中:一级指标 下属的二级指标 内三级指标 的指标评分,其形式为数据标准化后的0,1区间中无量纲数值 三级指标 相对于二级指标 的权重值 二级指标 j 相对于一级指标 的权重值 一级指标 相对于总指标的权重值,总指标分值 9.4
30、 评价等级准则 对各省级和市级行政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情况进行等级划分,等级设置的符号及含义见附录 D 所示。T/CSR 00012023 20 附录 A(规范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 表 A 给出了省级和市级行政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表表 A A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评估指标体系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评估指标体系及说明说明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1 制度保障力 1-1 制度完备性 从横向涉及领域和纵向制度位阶两方面对该省数据要
31、素制度完备性进行总体评估。其中,横向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数据要素治理四个方从横向涉及领域和纵向制度位阶两方面对该市数据要素制度完备性进行总体评估。其中,横向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数据要素治理四个方面,纵向制度位阶包括但不限于数T/CSR 00012023 21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面,纵向制度位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要素相关地方性
32、法规、规章、政策、标准等。据要素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标准等。对于市级不具有相关立法权的,不纳入评估范畴。1-2 制度创新性 从数据基础制度、实务牵引的专项制度以及创新鼓励情况三方面对该省数据要素制度创新性进行总体评估。其中,数据基础制度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中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数据要素治理四个方面,实务牵引的专项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大数从数据基础制度、实务牵引的专项制度以及创新鼓励情况三方面对该市数据要素制度创新性进行总体评估。其中,数据基础制度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33、中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数据要素治理四个方面,实务牵引的专项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大数据企业认定及扶持政策等,创新鼓励情况T/CSR 00012023 22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据企业认定及扶持政策等,创新鼓励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及省级相关试点/试验区/示范区等建设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及省级相关试点/试验区/示范区等建设情况。1-3 路线清晰度 对该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路线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的改革目标是否分阶段进行设置、改革任务是否清晰划分、改革任务分工部署是否对应到具体责任委局、任务
34、推进路线是否明确详细等。对该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路线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改革目标是否分阶段进行设置、改革任务是否清晰划分、改革任务分工部署是否对应到具体责任委局、任务推进路线是否明确详细等。1-4 组织支撑度 对该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相关组织支撑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对该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相关组织支撑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T/CSR 00012023 23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的改革领导机构建设情况、数据治理机构建设情况、数据运营机构建设情况、产业联盟协会建
35、设情况等。限于该市改革领导机构建设情况、数据治理机构建设情况、数据运营机构建设情况、产业联盟协会建设情况等。2 安全治理力 2-1 组织建设 依据国标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对该省数据要素安全治理的组织建设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建设情况、数据安全相关机构发展情况等。依据国标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对该市数据要素安全治理的组织建设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建设情况、数据安全相关机构发展情况等。对于省级已建立数据安全相关机构,且满足市级组织保障需求的,应纳入市级评估范畴。2-2 依据国标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
36、依据国标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T/CSR 00012023 24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制度流程 能力成熟度模型,对该省数据要素安全治理的制度流程建设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数据安全相关工作方案制定情况、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情况等。成熟度模型,对该市数据要素安全治理的制度流程建设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数据安全相关工作方案制定情况、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情况等。对于省级已出台相关制度的情况,应根据制度可操作性及对于市级的适用性,确定是否纳入市级评估范畴。2
37、-3 技术工具 依据国标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对该省数据要素安全治理的技术方法和产品工具等能力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安全技术应用情况、依据国标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对该市数据要素安全治理的技术方法和产品工具等能力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安全技术应用情况、相关平台建设情况等。T/CSR 00012023 25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相关平台建设情况等。2-4 人员能力 依据国标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对该省数据安全相关人员专业能力进行总体评
38、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数据安全人员配备情况、数据安全培训学习情况、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情况等。依据国标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对该市数据安全相关人员专业能力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数据安全人员配备情况、数据安全培训学习情况、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情况等。3 数据供给力 3-1 公共数据供给水平 对该省政务数据供给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政务数据的汇聚规模与质量、其他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机构产生及汇聚的数据规模与质量等。对该市政务数据供给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政务数据的汇聚规模与质量、其他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机构产生及汇聚的数据规模与质量等。T/CSR
39、00012023 26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3-2 企业数据供给水平 对该省企业数据供给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农业、工业、服务业企业数据供给规模与质量等。对该市企业数据供给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农业、工业、服务业企业数据供给规模与质量等。3-3 个人信息数据供给水平 从“端”“管”“云”三方面对该省个人信息数据供给水平进行总体评估。“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用户数据的规模及活跃度,以及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普及情况等。“管”包括但不限于固定宽带普及率及户均带宽、移动宽带的普及率及流量水
40、平等。“云”包括但不限于人均云资源消费量等。从“端”“管”“云”三方面对该市个人信息数据供给水平进行总体评估。“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用户数据的规模及活跃度,以及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普及情况等。“管”包括但不限于固定宽带普及率及户均带宽、移动宽带的普及率及流量水平等。“云”包括但不限于人均云资源消费量等。T/CSR 00012023 27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3-4 数据供给基础能力 对该省数据供给基础能力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数据要素相关存储设施、计算设施、通信设施及数据基础平台,以及企业及人口
41、基数等。对该市数据供给基础能力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数据要素相关存储设施、计算设施、通信设施及数据基础平台,以及企业及人口基数等。对于建设在省级,服务于市级的相关设施及平台,应纳入市级评估范畴。4 数据流通力 4-1 数据交易水平 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该省数据交易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数据交易所建设及运营情况、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培育进展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该市数据交易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数据交易所建设及运营情况、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培育进展
42、等。对于省级设立数据交易所、数据商T/CSR 00012023 28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等。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业务范围覆盖本市的,也需纳入评估范畴。4-2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水平 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该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数据授权运营工作进展情况、数据运营公司成立情况等。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该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数据授权运营工作进展情况、数
43、据运营公司成立情况等。对于由省级统一授权运营或部分纳入省级授权运营工作的,也需纳入评估范畴。4-3 公共数据开放水平 对该省公共数据开放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情况、公共数据对该市公共数据开放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情况、公共数据开放规模等。对于省级T/CSR 00012023 29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开放规模等。除特殊情况外,对于下辖市级行政单位所开展的针对回流数据的开放工作,不纳入省级评估范畴。统一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情况,也需纳入评估
44、范畴。4-4 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水平 对该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共享数据规模及质量、数据共享相关试点开展情况等。除特殊情况外,对于下辖市级行政单位所开展的针对回流数据的共享交换工作,不纳入省级评估范畴。对该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共享数据规模及质量、数据共享相关试点开展情况等。除特殊情况外,对于省级开展的针对市级上报数据的共享交换工作,不纳入市级评估范畴。T/CSR 00012023 30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
45、指标评估说明 4-5 数据跨境流动水平 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该省数据跨境流动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含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数据跨境流通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跨境流通服务平台建设、跨境流通试点开展情况等。依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该市数据跨境流动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含但不限于该市数据跨境流通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跨境流通服务平台建设、跨境流通试点开展情况等。5 价值释放力 5-1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点要求,对该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
46、本级及省内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交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点要求,对该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据要素应用产业发展情T/CSR 00012023 31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易、数据要素应用产业发展情况,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情况,数字产业发展情况和支撑举措,以及数据资产登记和评估相关机构及平台建设情况等。况,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47、情况,数字产业发展情况和支撑举措,以及数据资产登记和评估相关机构及平台建设情况等。对于注册在域外,但在本市开展相关业务的,应根据在本市是否设立常设服务机构确定是否纳入评估范畴。5-2 数字政务发展水平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的重点要求,对该省数字政务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数字政务机制建设、信息系统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的重点要求,对该市数字政务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数字政务机制建设、信息系统网络建设、数据共享情况、T/CSR 00012023 32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48、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网络建设、数据共享情况、业务协同情况、数字化服务水平等。业务协同情况、数字化服务水平等。对于已构建省市两级相协同的相关机制,且能满足市级数字政务发展需求的,也应当纳入评估范畴。5-3 数字社会发展水平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的重点要求,对该省数字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数字公共服务、数字社会治理、数字生活等推进情况。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的重点要求,对该市数字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数字公共服务、数字社会治理、
49、数字生活等推进情况。对于省级统一建设相关数字化服务,且服务范围覆盖市级的,需考察市级服务的接入数量与质量、服务运营水平等。T/CSR 00012023 33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5-4 数字文化发展水平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的重点要求,对该省数字文化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情况、文化数字化发展情况、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等。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的重点要求,对该市数字文化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
50、不限于该市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情况、文化数字化发展情况、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等。5-5 数字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的重点要求,对该省数字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省本级及省内生态环境智慧治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对“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的重点要求,对该市数字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该市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情况、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情T/CSR 00012023 34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省级指标评估说明省级指标评估说明 市级指标评估说明市级指标评估说明 理情况、数字化绿色化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