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_后疫情时代_的政策取向_洪卫.pdf

上传人:侯** 文档编号:9258026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_后疫情时代_的政策取向_洪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_后疫情时代_的政策取向_洪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_后疫情时代_的政策取向_洪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_后疫情时代_的政策取向_洪卫.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现实选择。随着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战略,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和日本的“再兴战略”等,加强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前瞻性布局,加快新兴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谋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控制力和产业竞争优势。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 制造强国20

2、25,提出“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同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要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国际分工的时代背景下,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网络协同能力提升制造业竞争优势将成为大国博弈和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抓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这一“黑天鹅”事件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面临中断的风险,由此引发的经济金融系统动荡对生产流通、产能合作、劳动力流动和对外投资等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供应链恢

3、复正常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对我国而言,疫情冲击叠加结构性矛盾和新技术革命,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维护全球供应链“中国之环”地位的短期冲击明显。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抓住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及“后疫情时代”的政策取向洪 卫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北京 100033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北京 100083摘 要:疫情冲击是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一次压力测试,维护制造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关系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任务的实现。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验观察,提出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重点从供给、

4、需求视角以及区域、行业和企业规模维度对疫情冲击的影响展开分析,综合对疫情期间金融、财税和就业等相关纾困政策的简要述评,提出“后疫情时代”,通过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制造业金融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途径,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网络协同能力。关键词:新冠疫情;制造业供应链;全球产业链;产业协同;产业政策;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融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图分类号:F752;F26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350-2020(06)-0003-10作者简介:洪卫,男,经济学博士,经济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

5、,研究方向:产业金融和数字经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3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制造业产业链复工复产这个“牛鼻子”,强化财税金融政策纾困和支持,以巩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枢纽性地位,发挥全球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一、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供应链网络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重目标函数且内部层次复杂的生态系统,受供应链内、外部风险的影响,供应链活动会偏离正常预期或计划,造成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负面冲击,增加供应链网络的脆弱性(Svensson,2000)。按照风险类别划分,供应链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需求风险

6、侵害度、供应风险侵害度和环境风险侵害度三类,可以通过各类风险因素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衡量供应链的脆弱性(Wagner&Neshat,2010;史丽萍等,2014)。由突发事件或偶然因素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是供应链网络脆弱性的直接体现。供应链网络复杂性、链条企业布局分散化和文化制度不同等特点,导致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扩散强度和速度以及波及范围存在差异,典型的供应链风险传导路径包括链式、辐射式、集中式和交互式四种(李刚,2011)。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速度与传导路径和网络节点数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在供应链中断风险传播中,核心节点企业的稳定性对维持供应链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刘纯霞等,201

7、5)。为降低供应链风险发生的频率、损失强度和交易成本,在设计供应链模式过程中需要根据资源能力、产业特征和制度特征,设计出具有柔性、弹性和敏捷性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素(Lambert&Cooper,2000;宋 华 等,2013)。通过加强供应链参与主体在供应链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合作,对破坏和冲击供应链稳定性的因素进行溯源和分析,提升响应机制和应对策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供应链通道的快速恢复,以降低供应链脆弱性(Ponomarov&Holcomb,2009)。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复工复产,必须高度关注供应链条上各类中小企业的生产协同和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

8、题在疫情冲击下集中暴露,供应链金融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案,其优势体现在信息共享性、融资整体性、风险可控性、业务外包性和关系长期性(李善良,2012;王璐丹,2016),供应链金融有助于解决资金融通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于海静等,2017)。中小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关系链接对其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商业信用信任关系的建立,中小企业可以获取供应链其他成员的异质性知识、资源和信息(Cao&Zhang,2011;Prajogo&Olhager,2012),进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融资绩效(宋华等,2017)。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创新能力是评价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维

9、度,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往往被金融机构认为具有良好的信用和还款能力(Cosci et al.,2015),更容易获得融资支持。另外,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经济和产业合作不断深化,面对供应链外部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李瑜敏等,2019),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共同推动全球供应链恢复运行,降低全球经济金融波动。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实观察,本文提出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二、疫情冲击对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制造业稳增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劳动力等成本优势

10、和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我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外部突发事件冲击外部突发事件冲击(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供给因子供给因子供给因子供给因子需求因子需求因子需求因子需求因子制造业供应链制造业供应链制造业供应链制造业供应链(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生产制造、贸易流通贸易流通贸易流通贸易流通、资金融通资金融通资金融通资金融通、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技术合作)消费(总量、结构)投资(规模、结构、方向和节奏、力度)市场预期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材料、设备)政府调控(财税、金融、产业)进出口图1疫情冲击制造业供应链的理论框架4政策研究SOUTHWEST

11、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厂”。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制造业领域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持续推进,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缩小甚至实现赶超,加大科技投入并积极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普遍共识。但我国制造业仍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牌价值不高以及国际化程度、资源利用效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在叠加传统矛盾和问题的同时,使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一次系统性的压力测试,更加考验着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

12、20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比1月份下降14.3个百分点,五大分项指数全部跌至40%以下,其中生产指数跌至27.8%,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3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比2月份回升16.3个百分点,五大分项指数除原材料库存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未到达荣枯线外,其余指数均超过荣枯线,其中生产指数为54.1%,比2月份回升26.3个百分点。这种变化表明,在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纾困和刺激措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但仅凭单月数据的变化并不能判断我国生产秩序和经济运行已经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加之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

13、供应链更是面临“断链”风险,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制造业供应链安全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根据上图理论框架,本文从供需关系视角和区域、行业、企业规模维度分析疫情对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一)供给冲击从生产要素角度看,要素供给能力是保障制造业供应链持续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市场分工体系下,任何环节受到干扰和阻碍都会迅速传导至整个供应链网络,甚至造成系统性崩溃。一是受疫情影响,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生产制造工人和各类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正常返岗工作,在非接触式防控要求下,正常的技术交流和商务活动难以有序展开。二是交通物流管制直接影响原材料、中间产品和产成品的流通效率,企业库存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订单准

14、时交付受到影响。三是制造业供应链对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性要求较高,因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存在差异,协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和生产能力匹配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同,不同企业抗冲击能力和自愈能力存在差异,个别企业延迟复工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降低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这在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得到了突出体现。从市场预期角度看,生产经营者信心是市场预期的主要信号,市场信心的强弱受疫情持续时间、经济基本面、宏观政策、供应链整合能力、经营性现金流以及企业家精神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发布报告认为,若疫情持续时间到2020年第

15、二、三或第四季度,预计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负面影响分别为-0.36、-0.55和-0.77,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处在5.3%5.9%之间,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保障下,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协调生产周期和资金流转周期、加强成本控制、保持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一直是生产制造企业稳健经营的关键。在疫情冲击下,“没有产出的成本压力”给生产制造业资金流带来重大挑战,一旦资金链断裂,则面临着供应链“生态位”被替代和市场淘汰的风险。稳定制造业企业市场预期,扩大有效市场供给,必须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从政策调控角度看,政策创新和制度设计在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财税、金融和

16、产业政策在内的制度供给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工具。疫情对政府调控的主要挑战:一是政策传导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规律性,面对突发性事件冲击,短期或临时性刺激政策易诱发市场主体的“套利”行为和道德风险,降低政策效果;二是不同政策之间存在差异性,若不能有效详见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受疫情影响,企业在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大幅减少情况下,仍需要继续支付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工资、社保、公积金、厂房租金、贷款本息以及税费等,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库存成本、管理成本和因社会群体恐慌造成的延迟成本等。5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

17、67期对各类政策进行统筹协调和对政策功能进行集成,易对市场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造成干扰,导致制度性成本的上升;三是存量政策和应对突发事件救助政策的适用情境可能面向同一类问题,如关于制造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措施,若不能准确界定不同政策的适用条件、时限和要求,则容易造成政策扭曲和市场主体“搭便车”现象;四是疫情冲击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加强国际间(跨境贸易、技术合作、投并购、金融市场、公共卫生等)政策协调非常必要。(二)需求冲击疫情对我国制造业需求端的负面效应表现在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个方面。制造业是吸收容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行业,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延迟,影响就业和居民家庭收入,消费者的收入

18、预期下降,有效需求被抑制,同时线下购物场所关闭和物流配送通道受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和家庭的消费欲望。终端消费萎缩传导至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企业要承受收入和支出两端双重挤压,在新增订单不足、产能利用不充分和融资约束条件下,经营性现金流难以支撑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正常的新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张被搁置,企业投资乏力。为减轻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推动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发展,我国政府一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和专项债发行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向和力度,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信贷和监管政策,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强化对制造业尤

19、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以此来稳定市场总需求。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符合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基础设施,加大在5G、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政府投入,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资本涌入,激发投资活力,共同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从这个角度看,疫情冲击为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和方向提供了一种另类路径。从出口贸易看,作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影响。我国制造业已经深度嵌入全球制造业产业分工体系,是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疫情冲击在中断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稳定供给的同时,也迫使全球供应链上

20、的其他国家不得不寻找替代供应链,这将造成出口订单转移、萎缩和履约困难以及贸易保护,给我国维持制造业供应链和制造企业竞争优势带来不利影响。中国企业联合会在对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分析报告中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约29.20%的制造企业出口明显减少,约41.24%的企业出口有所下降。(三)疫情对不同区域制造业供应链的冲击资源禀赋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决定着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下,我国制造业分工和供应链体系呈现出高地区依存度和高行业依存度。制造业生产强调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连接和集成能力成为保持制造业供应链柔性的关键。疫情对不同区域的

21、影响虽有不同,但反映在制造业供应链上则是系统性冲击,这是因为制造业供应链并不是封闭性的,而是开放性和交互式的,如低风险区域和高风险区域之间劳动力流动障碍、运力衔接障碍、复工复产同步性障碍等,都会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全面恢复造成影响。发展相对成熟且制造业供应链环节在地理空间高度集中的产业集群相比依靠虚拟产业网络组织生产活动的市场群体对疫情的区域冲击更加敏感。以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湖北武汉为例,作为中国四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武汉集聚了东风汽车集团自主品牌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四大车系以及伟巴斯特、法雷奥、博世和采埃孚等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延迟对国内和国际汽车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受疫情影

22、响较严重的河南、湖南和重庆地区是我国劳动力输出大省,劳动力流动管制进一步增加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生产制造工人招工难度,制造业供应链恢复正常面临较大劳动力缺口。区域外向型经济程度也是影响疫情对制造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发布的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 调研报告,69.23%的企业现金流能维持在3个月以上,43.83%能维持在6个月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1.5%。如再贷款、再贴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和定向降准等。6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业供应

23、链冲击的主要因素,外向型经济程度越高的区域面临的叠加风险越大,制造业供应链中断、被替代乃至崩溃的不确定性越高。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理水平和危机管理能力同样对区域内制造业供应链恢复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四)疫情对不同制造行业供应链的冲击疫情对不同制造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从行业资源特点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供应链和产能的恢复严重依赖劳动力的正常供给,短期受疫情冲击较大,如纺织产业。从产品需求弹性看,产品需求弹性大的制造业受冲击程度普遍比需求弹性较小行业更严重,前者如消费电子行业,后者如食品饮料行业。从产业链长短和供应链复杂性看,产业链条越长、供应链越复杂,受疫情的影响越大,恢复正常

24、生产活动的周期越长,如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和整车制造具有国际分工的特点,需要全球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从行业空间布局看,越是在地理空间上集中布局的产业,受疫情影响的波动性越大,如湖北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光芯片、面板、存储半导体研发和制造基地,若不能及时解决原材料和物流保障问题,将对光电产业供应链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网络购物、远程医疗等在线消费业务快速增长,为其提供支持的软件服务业并未受到明显消极影响。同时,一些技术含量高、应用场景丰富、产业渗透力强的数字化技术、产品逆势增长,如5G、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应用,将加快推动我国智能制造的建设进程,进一步提

25、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柔性和竞争力。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承受巨大压力,对我国部分制造行业进口供应链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表1显示,制造业进口供应链受影响较大的行业涉及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发动机、化工产业、医药行业和航空航天等。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仍是弥补我国制造业发展短板、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五)疫情对不同规模制造企业的冲击分析复工复产率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发现,中小型企业受疫情冲击的程度总体上比大型企业严重,恢复周期相对较长。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影响表现在用工难、物料供应中断、非生产性支出增加、现金流紧张和订单、收入减少等方面。不同企业在制造

26、业供应链上议价能力和控制力的强弱与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报告,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比预期减少10%,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比预期减少15%。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测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生产量至少减产200万辆,若无有效政策支持,预计全年汽车生产量有可能降到2400万辆以下,相比2019年将下降7%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达98.6%,中小企业复工率约76%。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大、中、小型企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为36.3%、35.5%和34.

27、1%,相比1月分别下降14.1、14.6和14.5个百分点。3月份,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6%、51.5%和50.9%,比2月分别回升16.3、16.0和16.8个百分点,但资金困难和需求萎缩成为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复苏”的突出问题,反映存在这两类问题的企业数量占比由2月份39.1%和48.2%上升至3月份41.7%和52.3%。表1我国部分制造行业进口情况(2018年)注:表中数字表示某制造行业门类的某国进口额占该制造门类总进口额的比例。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国 别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制造业类别(进口占比)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部件(54.4%)、发动

28、机类(42%)、棉花(33.6%)机动车辆及零部件(32%)、医药产品(24.5%)、医疗器械(17.9%)医药产品(6.6%)、机械设备(3.9%)、发动机类(2.3%)航空航天类(28.5%)、发动机类(17.6%)、医药产品(8.2%)发动机类(7.6%)、医药产品(4%)机械设备及零部件(21.6%)、铝及铝制品(17.3%)、光学摄影器械(14.2%)、船用发动机类(13.1%)半导体类(23%)、铝及铝制品(14.1%)、机械设备(10.4%)、化工产品(8.2%)铁矿石(60.3%)、煤炭(53.5%)、棉花(28.5%)黄豆(75.8%)、铁矿石(24.2%)、纸制品类(21.

29、1%)7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其市场地位、网络位置、资源整合和组织柔性等因素相关,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内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依附性强、融资条件差、抗风险能力低、被替代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一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在不断涌现,依靠技术、产品、工艺和管理创新建立起不可替代的供给优势和难以模仿的竞争基础,减轻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不仅有助于产业链联动复工复产和稳定制造业供应链,还对降低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受疫情影响,制造业供应链上大量中小企业收入锐减,叠加缺乏有

30、效抵押、担保和融资渠道、方式替代方案,偿还贷款本息和维持最低水平现金流的压力增加,复工复产面临“有心无力”的尴尬困境。为缓解市场流动性和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救助政策和纾困措施,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效化机制尚未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仍需以更大的改革决心加强统筹协调和制度设计。行业差异、目标市场差异和供应链结构差异也会影响不同规模制造企业的受冲击程度。特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要结合相关政策,为嵌入到由其主导的垂直、水平分工体系内的中小企业赋能,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工复产。对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要引导、鼓励和支持这类企业通过实施产品

31、多元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对以提供数字化产品和在线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要强化营商环境支持,为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新经济形态、新发展动能提供进一步成长的空间。三、疫情期间相关纾困政策述评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减轻疫情对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冲击,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迅速行动,先后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和措施。(一)政策简述从政策内容看,疫情期间的政策措施涉及金融、财政、税收和就业等多个方面(如表2)。金融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主要表现在:灵活采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银行体系低成本资

32、金供给,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优化信贷政策和信贷投放,对展期、续贷、延期还本付息、普惠金融、制造业贷款和不良率等监管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区域、行业和中小微企业进行特殊政策安排;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在线化、非接触式服务水平,积极推动供应链融资、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等融资模式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和风险补偿的作用,优化担保服务、降低担保费用等。财税方面,多措并举,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压力,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主要表现在:延迟税费缴纳期限,降低、减免和返还相关税费、房租、水电气费、物流费、社

33、保等,增加补贴类项目和财政贴息,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等。稳就业、促消费方面,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主要表现在:发放就业补贴,丰富就业渠道和用工方式,恢复劳动力市场有效供给,刺激居民消费,拓展消费渠道等。复工复产方面,按照分区分级分类的原则,有序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主要表现在:引导鼓励产业链核心企业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赋能,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加大中小企业救助力度,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等。(二)政策评价我国在疫情期间采取的调控政策对控制疫情蔓延和稳定市场预期起到重要作用,使我国经济金融避免发生系统性动荡,是在市场机制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表现,反映出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和

34、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总体来看,应对疫情的政策调控特点有:一是突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动,在中央政府的集中指导和统一调控下,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细化、拓展和延伸;二是强调各部委之间的统筹、联动,以政策组合拳解决因经济运行短期休克对产业链、供应链和企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冲击;三是注重对主要矛盾、问题和受疫情冲击程度较大的区域、产业、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救助和纾困,灵活运用货币、财政和信贷政策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指导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强调适当性和精准性,8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表2疫

35、情期间相关政策总结政策类别金融财税就业其他流动性支持信贷支持保险保障融资担保金融服务方式金融产品创新资本市场征信特殊政策安排专项债政府性基金、融资担保、再担保企业减负保障劳动供给、降低失业率复工复产促销费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措施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等专列信贷计划、展期、续贷和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贷款利率下调、提高首贷率、中长期和信用贷款、普惠金融服务、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监管政策调整等减费让利、延缓保费缴纳时间、涉企保险业务拓展融资增信支持、延长保单质押贷款期限等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

36、融、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等债券发行“绿色通道”、降低发行费用等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建立大数据征信模型等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区域、行业和各类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薄弱环节和新基础设施的债券发行规模降费、展期、取消相关反担保要求延期、减免、返还和补贴等政策(税收、社保费、医保费、住房公积金、水电气用能成本、房租、财政贴息、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化创业担保服务和贴息支持、发放就业补贴、拓展就业渠道、丰富招聘方式、取消不合理审批和劳动者返岗限制等分区分级分类施策、强化要素保障(促就业、援企稳岗、技术培训等)、降低成本压力、产业链协同等扩大供给、加强消费物流基

37、础设施建设、推广智能+消费体系等缩减负面清单、扩大投资目录、减税减费优惠、出口退税、外贸信贷投放、出口信用保险保费等注:详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官方网站。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和过度行政干预;四是在长短期政策衔接、政策效果评估和风险防范方面还需要进行前瞻性设计。四、“后疫情时代”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网络协同能力的政策取向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这为我国重启经济机器,抢先布局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提供了重要窗口期。全面提升制造业供应链

38、网络协同能力,是“后疫情时代”我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主要任务。(一)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产业协同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制造业协同又是产业协同的重要内容,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有助于不同区域在有限资源约束下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同时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对风险冲击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甚至隔绝作用。第一,各地区要结合要素禀赋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要求,确立制造业发展路线图,在做优、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产业的同时,谋划布局符合地区特点且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制造产业,并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软硬件基础设施,加速形成溢出效应明显的产业生态系统。第二,有序

39、承接产业转移和跨地区产业合作,积极融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搭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多层次、制度化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交流及资源补偿机制,为欠发达地区制造业补短板提供技术、资金、知识和管理支持。第三,破除地方保护“藩篱”,加快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全国统一市场,发挥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在要素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对于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制造业产业链,政府要从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9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能力和水平的高度,运用综合调控手段调整制造业产业链空间分布。第四,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化交通体

40、系,推动各类交通方式有序切换和对接,构建跨地区的国内物流网络和跨国别的国际化运输通道,形成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网络化、立体化物流体系,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第五,继续利用好“一带一路”和区域性合作平台,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制造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在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前提下拓展我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朋友圈”,传播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二)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疫情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造成的阻滞影响表明,高度复杂的垂直和水平产业分工体系在面对突发等不可抗力事件时,会因局部环节的暂时收缩、偏离或者断裂引起

41、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失衡,因此,加强供应链要素整合,保持供应链的弹性、柔性和敏捷性,对提高制造业供应链系统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第一,供应链系统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价值网络,价值分配取决于资产专用性程度、技术复杂性和市场转换成本,制造业供应链整合关键是要在开放视角下,提升各类市场主体资源链接和关系网络构建能力,并能够根据约束条件的变化对供应链网络进行灵活调整。第二,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贸易自由化,为制造业供应链整合提供更加宽松的市场和政策条件,鼓励各类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提高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深度、广度和水平,考虑制造行业的异质性,

42、对于具有强溢出效应、关系国家安全和决定未来市场竞争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要通过对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关键零部件以及系统集成能力的掌握,展开供应链网络的前瞻性布局。第三,加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载体支持体系,着力解决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积极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企业“赋能”,有效降低供应链网络交易成本。第四,设计和优化符合制造业发展特点的治理规则、标准和体系,加强供应链治理,为提升供应链整合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增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整合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三)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

43、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涌现,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有助于调整制造业结构、优化制造业体系和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第一,加强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和通用性技术体系建设,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制造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平台,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智力支持。第二,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挥数字化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和加快智能制造发展的积极作用,丰富数字化技术在制造业供应链中的应用场景,完善符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求的现代服务体系。第三,提升数字化技术对制造企业供应链的融合度和渗透力,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建设与

44、应用推广,推动企业供应链体系再造、流程优化和效率改进。第四,完善支持制造业数字化的政策体系,加强对制造业供应链数字资产的保护,提升数据共享和治理能力,推动基于大数据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的持续涌现。第五,鼓励利用数字化技术发展绿色供应链,降低全链条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大低能耗、智能化和定制化产品供给,加快培育具有广阔市场、技术先进、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制造业品牌。(四)构建制造业金融体系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第一,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增加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发挥政

45、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做好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的衔接,形成覆盖制造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第二,创新金融方式,发展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互联网金融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提升金融10政策研究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06期2020年06期 总第467期服务的便利性、精准性和可获得性,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第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绿色金融相关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制度,支持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第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根据

46、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特点和融资需求,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优化期限结构匹配,以结构化货币政策引导各类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持续改善促进制造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第五,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合理利用外资金融机构资源,为我国制造业走出去搭建全球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五)加强国际合作巩固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地位,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整个制造业供应链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第一,加大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国际产能合作范围,加强经贸领域国际规则谈判,稳定我国对欧美国家的出口份额,保证出口订单的准时交付,加

47、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布局,优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市场开发和产业转移的协同。第二,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加强海外投资布局,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本,加快海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与跨国企业的密切合作,有效管控风险,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海外投资运营水平。第三,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有效规避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提升跨境贸易的便利性。第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我国制造业“走出去”提供包括融资、支付结算、理财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为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融资提供应对和解决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系统性方案,降低

48、融资成本、出口成本和运营成本,减轻受国际经济金融市场震荡的影响。五、总结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高度分工的时代,疫情冲击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巨大影响,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短期承压,并通过实体经济向金融市场传导,引发经济金融系统性动荡。当前,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维持制造业供应链的稳定性不但有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目标任务的实现,也能发挥刺激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为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减轻经济活动短期停摆对制造业供应链和制造企业的影响,我国综合采用金融、财税等政策工具展开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逆周期调节,按照分区分级分类的原则推出一系列纾困措施,加大市场

49、流动性注入和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支持,防止制造业供应链发生系统性崩溃。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制造业发展机遇,如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逆势增长,在“后疫情时代”,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网络协同能力,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参考文献:1史丽萍等.制造业供应链伙伴间态度性承诺对供应链脆弱性作用机制J.管理科学,2014,27(5).2李刚.供应链风险传导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1).3刘纯霞等.基于小世界网络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路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

50、5,35(3).4宋华等.不同情境下的服务供应链运作模式-资源和环境共同驱动的B2B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3(2).5李善良.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6王璐丹.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22).7于海静、康灿华.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7(4).8宋华,卢强.什么样的中小企业能够从供应链金融中获益?基于网络和能力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7(6).9李瑜敏等.全球供应链外部风险及其对策研究综述J.学习与探索,2019(6).10Svens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