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诗词三首》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诗词三首》精品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3.诗词三首 主备人:刁明惠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行路难 教学目标:1、掌握“樽、斗、箸、塞、歧、济”读音,掌握“羞、直”两个通假字,掌握典故的相关知识。2、掌握诗歌学习“读准字音、读出韵律、体会情感、鉴赏方法”的基本程序,训练如何简练回答有关诗歌情感、手法等问题。在诵读中感悟、背诵全诗。3、理解李白面对人生挫折时乐观自信的精神。培养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1、背诵全诗,领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的韵律美,情感美,人格美。2、思考李白的人生选择,完善自我人格。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行路难,关于李白,我们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学生
2、介绍李白,教师指导记忆文学常识的方法)师:你们觉得李白一生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对,酒。他一个人喝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两个人喝酒“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他一喝酒,就狂傲不羁,连皇帝老儿都不放在眼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可是,有一天,李白突然不喝酒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行路难。设计说明:用学生熟悉的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来唤醒学生的记忆,同时让学生对于 行路难的创作背景有初步了解。二、读准字音 学习一首诗,最重要的方法是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的基础是读准字音。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学的情况。找一个同学
3、来读一下这几个字的读音。(学生齐读字音:樽、斗、箸、塞、歧、济”读音)设计说明:读准字音是学习诗歌和任何文章的基础。三、读出韵味 诗歌诗歌,诗总是和歌联系在一起的。和歌一样,每一首诗都有其内在的韵律。朗读一首诗就要读出它的韵律。我们来看下这首诗每一句有几个字?预设:七个字 请大家按照七言诗的朗读停顿来朗读下这首诗?预设:二二三或四三。那一位同学自告奋勇,试着读一下这首诗。读准节奏只是读出韵味的基础,接下来我们来将进一步品析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学习这首乐府诗。提示:本诗虽然是一首七言的诗,但并非格律诗而是一首乐府诗“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在押韵上没有格律诗一般讲究,多咏叹世事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设计
4、说明:通过学生的自由朗读,在了解停顿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这首乐府诗的兴趣。四、体会情感 什么是诗?毛诗序上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说,情感是诗歌的核心。不理解诗歌的情感,就无法正真走进诗的内部,也就无法理解诗。(一)知人论世 请大家根据预习单上查阅的本诗的创作背景,来揣摩下作者创作本诗时候的情感?预设:这首诗写在天宝三年。唐玄宗天宝元年的时候,李白经由贺知章和玉真公主推荐,被皇上征召到朝廷。这时李白已经 42 岁了。他得知这一消息,异常兴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由于权贵的排挤,小人的谗言,在长安呆了两年多,也就是天宝三年,李
5、白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打发回家了。(预习单)预设:面对人生的困境,仕途的挫折,李白当然会有常人的失落和沮丧。(二)深入解读 但是仅仅是失落和沮丧吗?好像还不是那样。想请大家再读这首诗,体会李白在诗中的情感。读完后,我请同学用这样的句式来和大家交流“我从 诗句中,体会出诗人 的情感”预设 1:我从“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诗句中,体会作者极大的郁闷之情。预设 2:我从“黄河不可渡”“太行不可登”中,体会作者仕途艰辛,表现出无限的悲愤。预设 3:我从希望垂钓渭水,“乘舟梦日”,体会到作者对于政治前途仍然抱有幻想。预设 4:我从“行路难”的反复咏叹中,体会到作者的徘徊和低沉的心境。预设 5:我从
6、诗歌最后两句中,体会到作者又重新振奋,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小结:我们看到诗人流露出了“苦闷悲愤开朗(希望)彷徨乐观”等情感体验,整首诗情感变化跌宕起伏,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三)再读体会 请同学结合学习体会,再来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诗,请大家注意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我也想找一位同学给我评价一下。现在你就是李白,请你带着李白的苦闷、李白的失落、李白的痛苦、李白的希望和期待来大声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自由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做一回李白,给大家展现一下诗仙的风采。(学生代表读)五、鉴赏手法 1.同时,请同学们关注诗中的这些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
7、会有时”一句,结合注释大家发现了运用了什么手法?预设:用典,前一句运用了姜尚、尹伊的典故,后一句用了宗悫典故。小结:典故的运用,可以使得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表意丰富,议论抒情形象化,并让读者借助典故展开联想,来增强诗歌表现力。2.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预设:在沉郁中振作,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重温李白的生平走进诗歌,通过联系创作背景和结合诗歌句子本身来揣摩作者的情感,也了解了用典的作用,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沿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二课时: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结合预习单,完成课堂学习 一、导入
8、从标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的题目入手,我们从标题入手,看看这首诗的题材上属于什么内容?师:这是一首赠答诗 接着我们根据上一首诗的学习流程从(读:字音、节奏)和(品:知人论世、诗歌鉴赏)二、读准字音 酬 chu 烂柯 k 人 暂凭 png 长 zh ng 精神 设计说明:读准字音是学习诗歌和任何文章的基础。三、读出韵味 读音停顿方式?预设:七个字 用四三停顿形式 读准节奏只是读出韵味的基础,接下来我们来将进一步品析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学习这首乐府诗。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的自由朗读,在了解停顿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这首乐府诗的兴趣。四、体会情感(一)知人论世 创作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
9、,与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逢。两位好友虽然初次见面,喜不待样。在酒席上,白居易作醉赠刘十八使君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制度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刘禹锡遂写此诗回赠。(二)深入解读 请大家结合诗句,全诗是如何表现情感变化的?预设:1.我读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读出了诗人的乐观。我读出了悲伤“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这一联,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辛
10、酸和悲凉。2.第二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历史,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惆怅之情。3.第三联,格调从沉郁中振奋,抛开个人痛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第四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紧扣试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五、鉴赏手法 请大家感受下本诗是如何进行用典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预设:“怀旧孔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是事典,表达了感时叹逝之情、物是人非之感慨。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重温李白的生平走进诗歌,通过联系创作背景和结合诗歌句子本身来揣摩作者的情感,也了解了用典的作用,下节课我
11、们将继续沿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本首词,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3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预习单作业检测)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
12、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 水调歌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教学提示】可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
13、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 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教学提示】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
14、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或上、下阕。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1初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梳理字词。2教师范读或播放范读音频,学生模仿着读,并在朗读中把握朗读节奏。节奏划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目标导学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
15、: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月,古人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2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3上阕写到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请结合下面提示做简要分析。提示:写作该词时,苏轼正被贬密州任知州。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一再遭贬。其时,他和弟弟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明确:他写这首词时正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
16、,幻想超脱尘世。4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他最终是否选择了乘风归去?明确: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显现出了他的矛盾心理。但矛盾的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便说明他最终选择了入世。5下阕写月光引起作者的无眠,作者为什么会“无眠”?作者在此处的“无眠”是否还有深刻含义?明确:文章在小序中便说“怀子由”,这“无眠”正是因怀念亲人而起。而“无眠”一词在此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即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6请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明确: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以最开放的心胸慨然面对一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仿。7再次朗读诗歌,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有情有味,要能读出矛盾的心理,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