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6章 质量测评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作业:第1-6章 质量测评2.pdf(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阶段质量测评(一)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地球的宇宙环境 1、2、3、4、5、6、7、8、9、10、3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1、12、13、14、15、16、17、32 地球的圈层结构 19、20、21、22、23、24、25、26、34 地球的演化 18、27、28、29、30、33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综合思维)当“嫦娥三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时,在“嫦娥三号”上最不可能观测到的是()A恒星 B流星 C卫星 D行星 答案 B 解析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天气变化,因此在“嫦娥三号”上能观测到恒
2、星、卫星和行星,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月球上没有大气,不可能产生流星现象,“嫦娥三号”远离地球,也不可能观测到地球上的流星现象,B 项符合题意。2019 年 7 月 22 日,印度成功发射“月船 2 号”月球探测器。8 月 20 日,“月船 2 号”探测器在火箭助推器的助力下,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9 月 7日凌晨,“月船 2 号”距月球 2.1 千米时失联。下图为“月船 2 号”运行轨道示意图。完成 23 题。2(综合思维)对“月船 2 号”身份准确的定位是()A人造天体 B地球的人造卫星 C天然卫星 D太阳系中的行星 答案 A 解析 结合“月船 2 号”运行轨迹可知,“月船 2
3、 号”是月球的卫星,属于人造天体。3(综合思维)比图中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答案 D 解析 图中甲、乙分别是地球、月球,属于地月系,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 45 题。4(综合思维)图中八大行星()A公转周期相同 B结构特征相同 C公转方向不同 D公转轨道共面 答案 D 解析 图中八大行星公转周期不同;结构特征不同,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公转轨道基本共面。5(人地协调观)与地球相比,甲行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没有液态水 表面平均温度较高 质量、体积太小 没有适合呼吸的空
4、气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行星为金星。金星距离太阳较近,表面平均温度较高,没有液态水;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空气;质量、体积与地球接近。2018 年 1 月 4 日晚,我国出现了 2018 年首场流星雨。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完成 67 题。6(综合思维)图示流星体属于()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卫星公转的天体 答案 B 解析 流星体是绕太阳公转的天体。7(人地协调观)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说明地球大气层的地理意义是()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降低 B减少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
5、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答案 C 解析 流星体受地球引力向地球坠落并与大气层摩擦,使得大部分流星体没有到达地表与地球发生碰撞,因此大气层的存在减少了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中国准备在 2020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2021 年登陆火星。消息一出,立刻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下表为地球和火星地理特征比较表。完成 89 题。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质量(地 球1)体积(地 球1)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地球 149.6 1 1 23 时 56 分 365.26 天 火星 227.9 0.11 0.15 24 时 37 分 686.98 天 8(区域认知)火星属于()A地月系 B类地行星 C河外星系 D远日行星
6、 答案 B 解析 结合图表可知火星地理特征与地球非常类似,属于类地行星,B 项正确。9(区域认知)与地球相比,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温度高于地球 B大气层厚于地球 C自转的线速度快于地球 D公转的角速度慢于地球 答案 D 解析 根据地球与火星的特征比较表可知,火星距日更远,表面温度低于地球,A 项错误;火星比地球质量更小,引力更弱,大气层厚度小于地球,B 项错误;火星自转周期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小于地球,C 项错误;火星公转周期长于地球,所以公转的角速度慢于地球,D 项正确。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完成 1012 题。10(地理实践力)照片中的“银河”是拍
7、摄者看到的()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答案 C 解析 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银河系。11(区域认知)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A北京郊区 B青藏高原 C赤道附近 D极圈附近 答案 D 解析 极光出现在高纬地区。该照片中有极光现象,故拍摄地点在极圈附近。12(地理实践力)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A太阳辐射强度 B耀斑活动周期 C大气层的厚度 D八大行星位置 答案 B 解析 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耀斑活动周期,故B 项正确。赫罗图(下图)是恒星的光谱类型与光度关系示意图,纵轴是光度与绝对星等,横轴
8、是恒星的表面温度,其中太阳光度为 1。完成 1314 题。13(综合思维)表示太阳的是()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太阳光度为 1,读图可知,为太阳。14(综合思维)据图判断太阳表面温度约为()A4 000 K B10 000 K C6 000 K D3 000 K 答案 C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为太阳,对应横坐标判读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6 000 K。2020 年有两次日食现象(一次日环食,一次日全食),日食是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观测日冕的绝佳机会。完成 1516 题。15(综合思维)日全食发生时,被全部遮盖的太阳外部圈层是()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平流层 答案
9、A 解析 太阳外部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日全食时光球层被月球全部遮住,此时可以观察到亮度较弱的色球层和日冕层。16(综合思维)日冕层的太阳活动增强可能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A干扰长波通讯 B极光现象增多 C有线通讯减弱 D气温急剧升高 答案 B 解析 日冕层的太阳活动增强会向外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其到达地球上空会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A、C 两项错误;带电粒子与地球两极高层大气原子碰撞,形成极光,B 项正确;会影响地球气候,但不会使气温急剧升高,D 项错误。“金乌”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古籍 毛诗 曰: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右图示意汉代石刻“日中足
10、乌”。完成 1718 题。17(人地协调观)古代中国人“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其最有可能是()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乌在日中”可知,古人观察到的应该是太阳上存在的黑色斑点,并将其想象成黑色的神鸟,太阳的光球层会产生黑子,其温度比周边区域低而显黑色,A 项正确。18(综合思维)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 1.5 亿年前,这个时间属于地质历史时期的()A新生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太古宙 答案 C 解析 新生代出现时间为距今 6 600 万年前至今;中生代持续时间为距今2亿 5 200万年至6 600万年之间;古生代为距今5
11、 亿 4 100万年至2 亿 5 200万年之间;太古宙为距今 40 亿年至 25 亿年之间。鸟类起源于 1.5 亿年前,属于中生代,C 项正确。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 1920 题。19(区域认知)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A5 千米处 B17 千米处 C33 千米处 D2 900 千米处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 5 千米深处附近突然变大,说明地下5 千米左右存在不连续面,最可能是莫霍面,A 项正确。20(区域认知)该地可能位于()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南极点 D太平洋 答案 D 解析 该地的莫霍面在地下约 5 千米处,说明该地地壳较薄,最可能是洋壳,所以
12、可能是太平洋,D 项正确。一队由各国地质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裂缝长度迄今已由1 km 增大至 60 km。完成 2122 题。21(区域认知)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的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A地幔 B地核 C地壳 D岩石圈 答案 A 解析 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且到达地表后随温度的降低,冷却形成岩石,A 项正确。22(区域认知)裂缝从 1 km 增大到
13、 60 km,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A岩石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水圈 答案 A 解析 裂缝从地表向地球内部延伸,裂开的是岩石圈。故 A 项正确。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下图为九寨沟景色图。完成 2324 题。23(区域认知)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答案 C 解析 图中翠海指的湖泊,属于水圈;叠瀑水流从陡崖上落下,有岩石圈;彩林是生物圈;地球上近地面有大气圈。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4个,C 项正确。24(综合思维)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
14、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答案 C 解析 自然界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树木花草,C 项正确。2018年 12 月,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在日本和歌山县附近海域进行海底科研钻探,最深达到海床以下 3 262.5 米,刷新了由该探测船自身保持的海底钻探世界最深纪录。完成2526 题。25(综合思维)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钻探深度到达上地幔 B此次钻探位于岩石圈 C此次钻探到达莫霍面 D此次钻探能到达地心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为 3 262.5 米,大洋地壳
15、的平均厚度约510 千米,因此此次钻探的深度位于地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统称为岩石圈,故B 项正确。26(地理实践力)若发生海底地震,海面上的“地球”号探测船将受到哪种地震波的影响()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任何地震波 答案 A 解析 地震发生时,地震的能量以纵波和横波的形式传播,纵波能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因此漂浮在海水之上的“地球”号探测船将受到纵波的影响,不会受到横波的影响,A 项符合题意。地球的年龄约为 46 亿年。根据地质断代的结构,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完成 2728 题。27(综合思维)关于第四纪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
16、是()A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B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C出现了高级智慧生物 D蕨类植物高度繁盛 答案 C 解析 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高级智慧生物人类;晚古生代蕨类植物高度繁盛。28(人地协调观)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造煤时期是()A元古代和古生代后期 B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 C古生代前期和新生代 D元古代后期和中生代 答案 B 解析 两次重要的造煤时期:一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二是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下图为某地区的地层示意图,科学家在甲、乙、丙地层中分别发现爬行类、哺乳类和鱼类等生物化石。完成 2930 题。29(综合思维)关于该地区
17、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岩石类型最有可能是沉积岩 B丙地层可能形成于太古宙 C甲、乙、丙三个地层由新到老的排序为甲乙丙 D该地区的地层未受干扰 答案 A 解析 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鱼类形成于古生代,所以丙地层形成于古生代;根据甲、乙、丙地层对应的爬行类、哺乳类和鱼类化石,推测地层由新到老的顺序为乙甲丙;较老的地层在地表,表明该地地层经历了构造运动。30(综合思维)通过对该地区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得出的正确结论为()A该地区的化石只由古生物遗体形成 B该地区的动物演化顺序为鱼类哺乳类爬行类 C哺乳动物形成于中生代 D丙地层在地质历史时期为海洋环境 答案 D 解析 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
18、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动物经历了由鱼类、爬行类到哺乳类的演化;哺乳动物在新生代才出现;丙地层存在鱼类化石,故推测在地质历史时期丙地层为海洋环境。二、综合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 2020 年 4 月 11 日,HiRISE 科学团队发布了一张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拍摄的非常有趣的火星照片,照片中火星西南部浅色物质展现出形似传说中中国龙的动物形态。据研究,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迹。材料二 金星、地球和火星的主要数据。金星 地球 火星 轨道半径(天文单位)0.720 1.000 1.524 公转周期 225 天 1 年 1.9 年 自转周期 243 天
19、 23 时 56 分 24 时 37 分 相对质量(地球1)0.82 1.00 0.11 相对体积(地球1)0.86 1.00 0.15 平均温度(固体表面)464 15 65 大气主要成分 CO2、N2 N2、O2 CO2、N2(1)按天体的基本类型划分,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属于_星;三者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2 分)(2)从结构特征看,金星、地球和火星属于_行星。(1 分)(3)根据数据推测,金星、地球和火星三颗天体中,表面温度最高的是_,主要原因是 _。(2 分)(4)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情有独钟,为什么?(5 分)答案(1)行 太阳系(2)类地(3)金星 金星是三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
20、的行星(4)火星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大气层;表面温度较为适宜;八大行星中与地球环境最相近的行星,火星上有水存在的痕迹,有存在生命的可能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 第(1)题,考查天体类别和天体系统的层次。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属于行星,它们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第(2)题,读表可知,金星、地球和火星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方面相似,属于类地行星。第(3)题,金星是三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其大气成分又主要是二氧化碳,所以其温室效应最显著。第(4)题,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分析即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 分)材料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1)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21、_向_递减。(2 分)(2)举例说明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8 分)(3)撒哈拉地区太阳辐射强,主要原因是什么?(3 分)答案(1)低纬 高纬(2)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多,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海拔);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少,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天气);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多,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天气);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多,高纬地区太阳辐射少,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太阳高度)等。(答案合理即可)(3)纬度低,太阳高度大;降水稀少,多晴天。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第(2)题,首先说明某地太阳辐射强弱,再说明影响其强弱的主要因素,答案合理即可。第(3)题,撒哈拉地区纬度低,降水
22、少,故太阳辐射强。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1)生命起源于前寒武纪,前寒武纪包括_宙、_宙和_宙。(3 分)(2)古生代,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_。(1 分)(3)简述海洋动物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并说明进化的理由。(3 分)(4)指出两个主要的成煤时期,简要说明当时的地球环境特征。(3 分)答案(1)冥古 太古 元古(2)联合古陆(3)过程:海洋动物先进化为两栖动物,再进化为陆地爬行动物。理由: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气候变得干旱,水资源短缺。(4)古生代和中生代。地球处于温暖湿润时期。解析 第(1)题,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第(2)题,古生代时,大陆汇聚成联
23、合古陆。第(3)题,受海陆面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动物由海洋向陆地进化。第(4)题,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森林的生长,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森林被埋藏于地下,逐渐演变成煤。34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问题。(7 分)(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3 分)(2)两层构成地壳,_部分地壳比较厚,_部分地壳比较薄。(2 分)(3)是_面。(1 分)(4)是_。(1 分)答案(1)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2)陆地 海洋(3)莫霍(4)地幔 解析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和地幔
24、的分界面是莫霍面。阶段质量测评(二)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流水地貌 1、6、7、8、9、18、31 滑坡和泥石流 10、11、12、13、14、32 风成地貌 3、4、15、16、17、19 喀斯特地貌 5、20、21、22、23、24、33 海岸地貌 25、26、27、28、34 冰川地貌 2、29、30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区域认知)长江上游地区典型地貌为()A峡谷 B冲积平原 C冲积岛 D三角洲 答案 A 解析 长江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典型地貌为峡谷。2(区域认知)北美五大湖的形成原因是(
25、)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冰水溶蚀 答案 C 解析 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完成 35 题。3(区域认知)图示地貌类型,连线正确的是()A甲河流地貌 B乙风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中东部,是因风力作用形成,为风成地貌,A 项错误;乙为“土林”,呈垄、槽相间分布,且我国的西北地区,风沙活动比较强烈,为风沙地貌
26、,B 项正确;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为冰川地貌,C 项错误;丁位于云贵高原地带,为石林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 项错误。4(综合思维)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乙地貌呈现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垄脊的高度和长度是不尽相同的,正确,错误。我国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盛行西北风,在风力侵蚀作用下,该土林地貌垄脊的走向和当地的主导风向一致,正确,故选C 项。5(综合思维)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A土壤、大气与水文 B植被、岩石与大气 C土壤、大气与植
27、被 D岩石、大气与水文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丁为喀斯特地貌,该地貌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经流水溶蚀形成。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完成 67 题。6(区域认知)图示砾石景观分布广泛的城市是()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重庆 答案 D 解析 图示砾石为河流堆积形成的,砾石颗粒较大,说明该河段水流速度快,地形起伏大,故 D 项正确。7(综合思维)下列地貌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地貌是()A风蚀蘑菇 B沙丘 C冲积扇 D石林 答案 C 解析 风蚀蘑菇和沙丘属于风沙地貌;冲积扇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读图,完成 89 题。8(综合思维)图一中,形成该
28、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答案 C 解析 图一是在U 形谷的基础上发育了V 形谷,U 形谷是冰川侵蚀形成的,V 形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故 C 项正确。9(综合思维)图二中,E、F 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B、C、D、答案 D 解析 E 处河谷较宽,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搬运作用,F 位于河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故选 D 项。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发生泥石流时逃生示意图。完成 1011 题。10(人地协调观)从泥石流示意图推测云南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正确的有()地质构造复杂,岩层松软破碎 降水丰富,年平均降
29、水量在1 000 mm以上,且暴雨日数多 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泥石流的发生与云南的地形、地质、岩石、降水、植被破坏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等有关。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表崎岖,西部属横断山区,高山深壑很多,为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该地区的土石来源丰富,滇北高山高原地震活动频繁而且烈度大,使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提供大量松散的泥土石块,一些地区处于褶皱带上,岩石受挤压变形程度高,破碎严重,也提供了大量的泥土石块;该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 以上,尤其是夏秋两季,受湿润多雨的西南季
30、风控制,很多地区一般日降水量就能满足泥石流形成的条件。除了这些自然条件以外,人类活动如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也会导致大范围的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崩滑加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固体物质来源。11(地理实践力)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A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 B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制高点 D原地不动,等看清泥石流的准确前进方向再做决定 答案 B 解析 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河谷的高处逃离。故选 B 项。2019 年 7 月 28 日 9 时至 29 日 15 时,四川省凉
31、山州甘洛县普降暴雨,强降雨致甘洛县部分区域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交通、通讯、电力中断。下图为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完成 1214 题。12(综合思维)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A湖南 B四川 C青海 D黑龙江 答案 B 解析 结合图例,从图中可读出,选项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四川,B 项正确。13(综合思维)下列关于易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地区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多 B地形平坦 C地表基岩广布 D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不大 答案 A 解析 易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地区的地理特征是地表
32、岩石破碎、松散,碎屑多,A 项正确;地势起伏大,B 项错误;地表基岩广布地区不易出现滑坡和泥石流,C 项错误;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年际变化大,D 项错误。14(人地协调观)在易发生上述灾害的地区修建道路时,道路设计者应注意()A驱散乌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 B大量开挖坡脚,增加道路宽度 C发射卫星及时检测危害,进行卫星导航 D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 答案 D 解析 在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地区修建道路时,应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D 项正确;驱散乌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不符合当前实际,A 项错误;大量开挖坡脚,更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B 项错误;卫星导航不会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C 项
33、错误。风蚀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积物且具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以风为动力,并受人类活动等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下图为青海省某县风蚀坑形状示意图。完成1517 题。15(综合思维)该风蚀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风力强盛 B植被破坏严重 C粉沙表土深厚 D坡度较陡 答案 B 解析 风力强盛是风蚀坑形成的动力因素,A 项错误;粉沙土和地表植被对古风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后,粉沙土活化,古风成沙受风力侵蚀,逐渐形成风蚀坑,B 项正确;粉沙土覆盖在古风成沙之上,土层较薄,C 项错误;坡度大小对风蚀坑影响不大,D 项错误。16(综合思维)甲处物质()A可延缓风蚀坑扩展速度 B加速古风成沙出露地
34、表 C逐渐堆积,变得越来越厚 D来源于背风坡的粉沙土 答案 A 解析 甲处物质是重力作用下坍塌下来的粉沙土,其堆积在风蚀坑的侵蚀凹面处,部分或全面覆盖在古风成沙上,能够保护古风成沙暂时不被侵蚀,但随着堆积物受风力、重力等作用被侵蚀或搬运,古风成沙再次出露地表,遭受侵蚀,故甲处物质可延缓风蚀坑的扩展。故选 A 项。17(区域认知)推测图示风蚀坑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风蚀坑不断加深 B风蚀坑积水成湖 C风蚀坑坡度逐渐增大 D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 答案 D 解析 在该区域植被不断破坏的情况下,单一风蚀坑受风力、重力、流水等外力侵蚀会导致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并与周边的风蚀坑相连,从而形成成片裸露古风成
35、沙区,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在风蚀坑发展过程中,重力、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相互作用,风蚀坑的深度、坡度会出现陡缓交替的现象,A、C 两项错误;该区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风蚀坑内不会积水成湖,B 项错误。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819 题。18(区域认知)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答案 D 解析 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该沙丘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河床到河岸山地之间面积狭窄,只能形成规模较小的河漫滩,D 项正确。1
36、9(综合思维)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答案 C 解析 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受狭管效应影响,秋末至春末期间河谷风力强,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风力搬运并向高处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故选 C 项。读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完成 2021 题。20(区域认知)图中所表示的地形景观是在()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区域峰丛、峰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37、,是在石灰岩分布区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故 B 项正确。21(区域认知)导致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与图示地貌相同的是()A北美五大湖 B湄公河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D“V”形河谷 答案 D 解析 图示地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湄公河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V”形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 D 项正确。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地貌和热融滑塌地貌两种。完成 2224 题。22(区域认知)下
38、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A云贵高原 B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 C巴西高原 D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云贵高原、巴西高原、巴尔干半岛喀斯特高原冬夏季节温度较高,且这些地区没有冻土,不会出现热融地貌。23(综合思维)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C面积广、水量大 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 答案 D 解析 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是石灰岩受溶蚀作用形成,但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是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形成热融沉陷地貌和热融滑塌地貌,所以不会出现溶洞,A
39、 项错误;热喀斯特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不是内力岩层运动形成的,B 项错误;热融湖面积与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C 项 错误;湖水温度高于冻土,水的比热容较大,通过热量传递,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加速退化,使冻土层变薄或被切穿,D 项正确。24(区域认知)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A热融沉陷夏季 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 C热融滑塌夏季 D热融滑塌秋末冬初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分析热融沉陷应该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排除 A、B 两项;热融滑塌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地势起伏大,夏季温度高,冻土易融化,容易出现热融滑塌,C 项正确,D 项错误。读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完
40、成 2526 题。25(区域认知)图中地貌为()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海蚀崖 D沙滩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26(综合思维)两地地貌景观分别属于()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答案 A 解析 为海蚀崖,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为沙滩,是海浪沉积作用形成的。澳大利亚阿维角海岸附近的海中,矗立着若干被称为“图腾柱”的景观(右图)。这些岩柱陡峭成垂直状,底部直径只有 4 米,却高耸入云。吸引了世界各 地的攀岩爱好者来此挑战自我。完成 2728 题。27(综合思维)这些岩柱属于()A海蚀崖 B海蚀柱 C海蚀穴
41、D海蚀拱桥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景观呈柱状,为海蚀柱。28(综合思维)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动力来自()A海水 B流水 C冰川 D风力 答案 A 解析 海蚀柱为海水侵蚀形成的,其动力来自海水。读某地区景观示意图,完成 2930 题。29(综合思维)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是()A峡谷 B峡湾 C海峡 D海湾 答案 B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判断,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是峡湾。30(综合思维)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 C 解析 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冰川侵蚀,先是冰川侵蚀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海水涌入槽谷形成峡湾。二、综合题(共 40 分
42、)3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 分)(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图乙是_,二者都是河流_地貌。(3 分)(2)若图甲、乙两种地貌在图丙中都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处分布。(2 分)(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简要说明沉积物沉积规律。(4 分)答案(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2)B A(3)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解析 第(1)题,从地貌景观上看,甲图是洪(冲)积扇,乙图是三角洲,二者都是河流堆积地貌。第(2)题,图甲为洪(冲)积扇,在河流出山口附近形成,即丙图中 B 处;图乙为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形成,即丙图
43、中 A 处。第(3)题,随河 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32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 分)(1)描述泥石流的分布特点。(3 分)(2)泥石流分布最集中的大洲是_,分析该大洲泥石流多发的原因。(5分)(3)野外遇到泥石流,应如何自救和互救?(3 分)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南、北美洲,亚洲最多;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很少。(2)亚洲 高原、山地众多,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人口众多,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3)选择安
44、全的避难场所;向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的较高处逃生;充分利用高大树木和坚硬岩石等物体。解析 第(1)题,从整体特点和主要分布地等方面描述。第(2)题,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选择安全的地带避难;向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的较高处逃生等。3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1)图一所示的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二中地貌类型界线以_(填方位),该区域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可能有_。(2 分)(2)根据喀斯特地貌的特点评价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8 分)答案(1)东 地下河(溶洞)(2)有利影响: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是良好的旅游资
45、源,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不利影响: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地形起伏大,地下溶洞发育,不利于交通建设;地表水下渗,地表水资源短缺;岩层不稳定,溶洞发育,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发展农业;保水性能差,易造成水土流失。解析 第(1)题,图二中地貌界线以东形成众多闭合等高线,对应图一中的峰林、峰丛;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地下地貌类型有地下河和溶洞等。第(2)题,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评价。有利方面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不利方面从交通、水利建设、农业、水资源、水土保持等方面分析。34下图为某同学搜集到的一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1)图示景观属于_地貌,塑造该类地貌的主要外
46、力作用是_,根据成因差异可划分为_地貌和_地貌。(4 分)(2)判断地貌名称。(6 分)甲_,乙_,丙_,丁_,戊_,己_。答案(1)海岸 海浪作用 海蚀 海积(2)海滩 海蚀穴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拱桥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景观均位于沿海地区,属于海岸地貌。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甲为海滩,属于海积地貌;乙为海蚀穴,丙为海蚀平台,丁为海蚀柱,戊为海蚀崖,己为海蚀拱桥,均属于海蚀地貌。阶段质量测评(三)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1、2、3、4、6、7、8、9、31 大气受热过程 5、10、11、12、13、14、15、1
47、6、17、18、21、22、32、33 大气热力环流 19、20、23、24、25、26、27、28、29、30、34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近地面大气中 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 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 4 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完成 12 题。1(区域认知)北京市大气中 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 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居民生活取暖
48、,工业能耗的增加 答案 D 解析 北京市冬季寒冷,生活取暖耗能多,工业生产能耗增加,导致北京市 大气中 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故 D 项正确。2(综合思维)关于北京市大气中 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居民生活取暖耗能少 答案 C 解析 以图中 4 月日均变化为例,北京市大气中 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是 17 时。此时是下午时间,可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A 项不符合题意;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B 项不符合题意;交通工具、餐饮耗能不会减少,C 项符合题意;北方春季 4 月份生活取暖耗能少,D
49、 项不符合题意。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北京巴黎国际航班,飞机正平稳地飞行在1 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完成35 题。3(综合思维)此刻,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飞行在()A对流层底部 B平流层底部 C高层大气 D对流层顶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此刻飞机的飞行高度是 1 万米,应飞行在对流层顶部。4(综合思维)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对流运动显著 B水平运动显著 C上升运动显著 D下沉运动显著 答案 A 解析 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其大气运动的显著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5(综合
50、思维)窗外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保温作用 答案 A 解析 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 67 题。6(综合思维)b 层 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B对流强盛,输送热量多 C地面是该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吸收大量地面辐射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b 层为平流层。在 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而使该层增温,故 A 项正确。7(综合思维)下列关于 b 层的叙述,正确的有()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