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检测2中古时期的世界AB卷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003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检测2中古时期的世界AB卷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0032.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 地理 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二)中古时期的世界(A、B卷)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做晚祷;享用一日三餐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一田园风光常见于()A雅典城邦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中世纪西欧 解析:选 D 通过材料“去教堂做弥撒”“领主”“农奴”可知这是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现象,故 D项正确;雅典时期并没有教堂出现,排除 A项;罗马帝国时期领主不会为农奴提供晚宴,排除 B项;阿拉伯帝国信奉伊斯兰教,不存在教堂,排除 C项。2佃户之间关于土地、
2、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表明庄园法庭()A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 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特权 C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D主要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 解析:选 C 由材料“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表明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故选 C项。3西欧城市兴起后,为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市民选择了支持封建王权,封建王权则赐给市民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市民与封建王权的这一关系最明显体现在双方曾()A共同镇压无产阶级 B合作复兴古典文化 C互相支持反对教会 D共同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选 C 材料信息表明双方互相支持反对教会
3、,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故 C项正确。4“昔日无关紧要的城镇如巴黎、伦敦和科隆等在 1100 至 1200 年间规模大致增加了一倍,1200 至 1300 年间又增加了一倍。”这表明当时()A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已改变 B欧洲城镇数量迅速发展壮大 C欧洲一些城镇规模持续增大 D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 解析:选 C 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世纪晚期欧洲一些城镇规模持续增大,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规模增大,并不能表高考 地理 历史 明城镇数量迅速发展壮大,故 B项错误;城镇规模扩大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 D项错误。5从公元 800 年教
4、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解析:选 B 中世纪的欧洲是神权统治一切的社会,教皇的权力大于国王。材料中“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说明当时的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故 B项正确;中世纪教权大于王权,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教权高于世俗权力,不是国王权力的来源问题,故 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D项错误。6“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
5、 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明城市居民()A政治地位提高 B生活条件改善 C社会矛盾缓和 D法律束缚减弱 解析:选 A 由材料信息“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可以看出城市居民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故 A项正确。713 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
6、的庄园 解析:选 C 材料强调了自由城市里市民获得了较多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是随着西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市民阶层通过多种手段获得自治权,表明中世纪的城市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古 C项正确。8 罗马民法大全中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这反映了罗马法()A关注人身安全 B强调诉讼程序 C倡导公正公开 D重视物权保护 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信息“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可以得出,罗马法关注物品财产,罗马法重
7、视物权保护,故 D项正确,排除 A项;强调诉讼程序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项错误;倡高考 地理 历史 导公正公开与材料中保护物权问题无关,故 C项错误。9公元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记载:“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A罗马帝国实行君主专制 B王权法丧失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D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 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中“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王权法”可知,皇帝的决定是有法律依据的,说明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故 D项正确。10 由于践行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
8、帝国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A伊斯兰的传播 B科学进步和发展 C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解析:选 C 伊斯兰教倡导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团结,因此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故 C项正确。11穆斯林世界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两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分别是()A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B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和波斯帝国 D蒙古帝国和沙皇帝国 解析:选 A 根据题干“穆斯林世界”“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可知,信仰伊斯兰教的地跨欧亚非的
9、大帝国是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故 A项正确。12646 年 1 月 1 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 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 解析:选 B 由材料“八省百官”制、“国郡里”制、“食封”“俸禄”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 B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全面效仿”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王室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故 D项错
10、误。高考 地理 历史 13高丽成宗时代(981 997 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解析:选 C 材料“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强调的是高丽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的传统,故 C项正确;材料反对全盘吸收中国文化,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二者之间的藩属关系,B项排除;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的说法片面,D项排除。14
11、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郑家馨说道:“绍纳人自从进入了津巴布韦高原以后,他们采取了牧农经济结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提供了很多剩余的产品,这样他就可以供应更多的劳动力来建筑伟大的石构建筑。”材料可以证明()A津巴布韦生产力发展状况 B津巴布韦国家建立过程 C津巴布韦经济发展模式 D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 解析:选 D 材料的逻辑关系:绍纳人进入津巴布韦高原采取牧农经济结构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供应更多劳动力建筑石构建筑,而“津巴布韦”一词源于班图语,意为“石屋”,或“受敬仰的石头城”,材料信息内部的逻辑关系证明了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故 D项正确;A、C两项仅为材料信息的一部分,未能体现材料的主
12、旨,故 A、C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津巴布韦国名的历史由来而不是国家的建立过程,故 B项错误。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 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D肥沃的淤泥利于耕地增加 解析:选 B 由材料信息“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影响了生产发展
13、和财富增加,于是因地制宜,建造“浮动园地”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故 B项正确。高考 地理 历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6 题 18 分,第 17 题 12 分,共 30 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2 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
14、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 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15 世纪前伦敦工商业并重,17 世纪贸易约占全国贸易量的 80%。纽卡斯尔有一半的生活用煤运到伦敦,1580 年至 1640 年,自东北三郡运往伦敦的谷物增长了 14 倍。17 世纪中期,伦敦商人普利面向全国各地商人批发呢
15、绒。16、17 世纪,伦敦出口呢绒至少占全国的 70%,出口谷物量也居第一位。伦敦进口的商品有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日常生活用品、工业所需原材料等。1700 年,伦敦约占全国总进口的 80%,这些货物从伦敦再送发到各地,有不少商品是从伦敦进口后经过加工再度出口。海外贸易商人以伦敦为基地,积累的财富也安置于此。伦敦还有面向全国市场的丝织业、钟表业和金银首饰业,以及造船、兵器制造和玻璃制造等大工业生产。摘编自刘景华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城市 经济职能的变化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在 16、17 世纪发
16、生的变化。(6 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发展的社会意义。(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等信息可知其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历史影响。第(2)问,从城市规模、城市类型、商贸地位和人口状况等角度分析变化。第(3)问,注
17、意从城市发展与乡村关系、民众生活、国家治理等方面分析社会意义。高考 地理 历史 答案:(1)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2)变化: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成为英国进出口贸易与国际转运贸易中心;巨商富集,手工业发达;高级消费品与奢侈品、资金和技术密集产品增多;城市规模扩大,经济地位增强。(3)意义:促进城乡经济、文化联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高;丰富百姓文化生活。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始皇和李斯是秦王朝缔造者,他们的治国思想秉承了法家
18、传统,是以“法”治国主张的信奉者、实践者。秦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以“争强”“治民”和“帝王之具”为指南。秦始皇之“法”:“诽谤者,族诛”,“以古非今者,族诛”,“偶语诗书者,弃市”。秦始皇二十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后诛轲九族,其后恚恨不已,复夷轲之一里,一里皆灭”。摘编自也谈先秦政治思想中的“法”材料二 罗马帝国经由罗马共和国蜕变而来,凭借的不仅是“使罗马四邻畏服的精兵”,更有“使罗马内部安定的良法”。罗马统治者也时常表现出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倾向,但统治者的名分与统治的理论却依旧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然法思想为归依,而人性平等、个人权利保障、权力的合法性及对权力的制约等则构成了这种思想的核心。在
19、法治实践方面,如,在涉及基督徒基于信仰而反对皇帝崇拜事件时,图拉真指示其部下:只要抓获罪证确凿的基督徒即可惩办,但有悔改表现则可宽恕,同时要防止诬告株连,否则便有违于时代精神。罗马帝国法治实践的一件大事是罗马公民权在帝国范国内的实现。摘编自论法律价值取向与政治稳定(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秦王朝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治实践对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统治的延续所起作用不同的原因。(6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秦朝商鞅变法、统一前治国的原则、统一后社会矛盾等相关史实,说明秦朝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第二小问,从
20、材料二信息,可知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是罗马由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传统;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并结合所学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可知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是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秦朝的法治实践具有严刑峻法的特点,可知秦律对于秦朝灭亡的影响是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灭亡;第二小问,古罗马的原因,结合罗马法的实践特点是相对宽松,并与时代相符,可知罗马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高考 地理 历史 答案:(1)背景:商鞅变法,形成了秦国重法传统;秦国历代统治者厉行法治,效果明显;秦帝国初建,各种反对势力依然存在。罗马
21、自共和国时期就形成了良好的法律传统;罗马帝国统治者信奉自然法思想;法治实践在罗马历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2)秦:统治者主张严刑峻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王朝的覆亡。罗马:罗马法律相对宽松,并作适时调整,这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B卷选考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1 一份公元 1050 年的文献中记载了英国赫里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C已经被
22、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解析:选 B 由材料“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可知,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要向庄园主缴纳母羊、羊羔等实物地租。另外,他们还要牺牲自己的时间服劳役,缴纳劳役地租,故 B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到复活节,而不是“每逢节日”,故 A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农奴的部分义务,剥夺全部人身自由,表述绝对,故 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看出农奴的仇恨态度,D项错误。2中世纪以来的英国乡村惯例,穷人可以捡拾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但到了 18 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
23、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这一变化()A强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 B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C体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性 D反映了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 解析:选 A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 18 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通过诉讼法令的形式否定了中世纪以来的乡村惯例,有利于保护农场主私有财产利益,故 A项正确;题干信息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无直接联系,排除 B项;C项表述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残酷性且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现象不能反映英国社会道德问题,排除 D项。3“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
24、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高考 地理 历史 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 D进行宗教迫害 解析:选 B 依据材料“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保存古代文化,故 B项正确。4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年代 全国总人口 城市总人口 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1520 年 240 万人 12.5 万人 5.25%1600 年 411 万人 33.5 万人(伦敦 22 万人)8.25%(伦敦占有 5%)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A未摆脱政治中心
25、优先发展的藩篱 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 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解析:选 A 依据表格可知,1600 年,英国城市总人口 33.5 万人,而伦敦就有 22 万人,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8.25%,而伦敦占有 5%,结合所学可知,伦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由此可知,英国早期的城市化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故 A 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从1520 年到 1600 年英国城市人口增长较快,故 B项错误;表格只涉及伦敦,没有体现其他地区发展状况,故 C项错误;自由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马渭源在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
26、比研究中指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这表明()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解析:选 C 由材料可以看出,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并结合所学,在领主随意扩大权限和义务时,封臣可以在任何时候放弃封邑,从而中止其封臣身份,故而领主不能专断地强加于封臣某种义务。领主与封臣的特定权限只能基于效忠与服从的契约关系,这种义务是由一种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荣誉法典所规定的,故 C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在
27、“绝对的专制性”,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6 1108 年,法国琅城市民曾经用金钱从城市领主琅城主教手里买得自治权。不久,主教出尔反尔,撤销城市自治的权力。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处死主教,迫使法国国王再高考 地理 历史 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以上现象说明()A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 B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 C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D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 解析:选 B 根据材料“买得自治权”“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等信息说明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故 B 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
28、市民买得自治权到撤销自治权说明教会并不支持城市自治,故 A项错误;武装斗争是赢得城市自治的途径之一,还有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故 C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D项错误。7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中记载:“即使是非典型契约(或称之为协议),若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则该协议就是契约,且可以获得法律上的保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特征是()A形式主义重于实际内容 B违约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C强调重视法律契约精神 D法庭只按着契约来宣判 解析:选 C 由材料可知,即使是非典型契约,在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后,即已经成为契约,具备法律效力,这体现了罗马
29、法重视法律契约精神的特点,故选 C项;材料没有提及罗马法繁琐的法律程序,无法体现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 A项;该法律规定有助于减少违约案件的发生,排除 B项;法庭的判决依托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8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中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予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非所有人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A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 B体现善意与公正的诚信观 C将诚信原则技术化融入法规 D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 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或其他合法途径”可知
30、对物权的取得是通过诚信的原则获得的,通过立法来保护这种取得物权的方式,体现了将诚信原则技术化融入法规,故 C项正确;伦理原则是指人类在维护自身生存前提下,把人类的善恶观、良心观、义务观等道德观念扩大到自然界的一切实体,材料体现不出伦理原则,故 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诚信观是指诚实信用,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将诚信原则融入法律,未体高考 地理 历史 现道德观念,故 D项错误。9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
31、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选 C 由材料信息“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重新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故 C项正确;决定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文化因素,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直接促成”表述错误,排除 B项;材料信息只是体现阿拉伯文化
32、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D项说法错误。10关于新罗何时派遣子弟来唐留学,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不一,大概有贞观二年、贞观五年、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贞观十四年、贞观十六年六种不同的看法。太宗实录记载,将唐太宗增筑学舍,扩招生徒及新罗派遣留学生入唐游学之事系于贞观初年,这与贞观政要 旧唐书所言贞观二年较为接近。关于新罗遣唐留学生的判断()A基本推断来唐时间应为贞观初年 B史书记载缺乏真实性而无法判断 C国家史书记载不同结论也应有差别 D判断的依据应以中国史书记载为主 解析:选 A 材料对于新罗何时派遣子弟来唐留学的问题,两国史书有不同的记载。进而综合史料,说明新罗派遣入唐留学生基本判断应
33、为贞观初年,故 A项正确;史书记载有一定参考价值,具有真实性,故 B项错误;国家史书记载不同结论也会有共性,故 C项错误;判断的依据应综合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两国的史书记载都有参考的价值,故 D项错误。111995 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 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A学者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 B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 高考 地理 历史 C非洲传统文化
34、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D非洲文化与发展研究有待继续深化 解析:选 D 材料信息主要是学者们对于非洲文化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非洲文化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化,故 D项正确;非洲传统文化落后并非学者研究非洲史观念滞后,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非洲史研究观点不一,无法看出“比较清晰”,B项错误;C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裔,在太阳礼拜中,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A国教崇拜显示了君权神授色彩 B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决定因素 C太阳神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信仰 D印加帝国宗教
35、狂热引起侵略扩张 解析:选 A 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太阳崇拜的国教和“印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印加”是君主的称号,宗教与君主统治结合,显示了具有君权神授的色彩,故 A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可知,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B项错误;太阳神是印加帝国的主要信仰,而非唯一信仰,且材料并未体现出来,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教狂热而引起侵略扩张,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12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24 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市镇统于州县,例无设官”。为解决治安与税收上的困难,明清两
36、代在江南市镇派驻巡检司、税课局等专职机构,但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于是,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些组织往往由地方宗族力量主导,同一功能的自治组织之间亦有地域分割的痕迹。各市镇有自办的公益性学校,有独立的城市保护神城隍,有完整的市镇历史记载市镇志,表明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摘编自武乾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 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改善日常生活,城市居民不断抗争。封建领主在收取市民们支付的赎
37、金后,向城市颁发具有政治契约性质的特许状,给予其各项自治权利。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行会制定规章,训练工人的职业技能,控制产品的质量、价格,为社会福利积累资金,并通过礼拜天祈祷和节日游行等公共仪式鼓励市民对行会和城市忠诚。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高考 地理 历史 市议会核准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摘编自陈灿论走向近代的英国城市职业市场 变迁和行业规则的完善(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城市在自治发展上的相同原因及表现。(4 分)(2)根据材
38、料一、二,指出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对二者的走向加以评析。(8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派驻到市镇的官员数量有限,难以承担市镇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根据材料二“为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改善日常生活,城市居民不断抗争”,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政府行政管理力度不足;城市及商品经济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市镇已经成为一个相对自足的文化共同体”,根据材料二“城市行会、市政当局、市议会等自治组织逐渐发展起来”“市政当局支持行会采取限制性措施,市议会核准
39、行会规章,城市法庭负责追捕违规者。城市生活受到更为复杂的正式规则的约束,市民也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等责任”,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出现各类自治组织;规范工商业生产活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加强居民对本地的文化认同。第(2)问第一小问,对比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主要依托于地方宗族力量,其自治组织分散而不统一,是官治之下的有限自治。英国主要依托新兴的市民阶层,其自治组织形成了统一的运作规则与分权架构,是独立于封建领主的充分自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二,结合第一小问的不同和所学从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与英国城市自治的原因和影响评析即可。答案:(1)原因:政府行政管理力度不足;城市及商品经济发展。
40、表现:出现各类自治组织;规范工商业生产活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加强居民对本地的文化认同。(2)不同:前者主要依托于地方宗族力量,其自治组织分散而不统一,是官治之下的有限自治。后者主要依托新兴的市民阶层,其自治组织形成了统一的运作规则与分权架构,是独立于封建领主的充分自治。评析:受制于专制政权,自然经济、文化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江南市镇自治没有发展出独立于传统政权的政治力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城市自治发展成为近代意义的市民自治,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实践,公民意识的形成,从而推动英国近代化进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相对于欧洲的这些新变化,宋代
41、中国尽管拥有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城市集群,建立了遥遥领先于同时期欧洲的经营模式和工商文明,但是,在社会制度的创新上却开始落后了,相反,王安石的变法更空前强化了政府的管制能力。在欧洲高考 地理 历史 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期,城市与学校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根本性原因。放眼未来中国,能否真正建设好现代政治文明,城市与大学的自由度仍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所以,11 世纪至 12 世纪常被称为中西方文明的大分流时期,
42、是“世界时间”的钟摆从东向西摆动的关键时刻。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 分)解析:材料信息主要通过对比的形式,阐述了宋代与欧洲不同的发展道路和趋势。根据材料相关信息,对比分析和阐述。本题具有开放性,回答时要做到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论题: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原因。论述:秦朝开创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王安石变法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变法导致了国富民贫。而同时期的欧洲所出现的“自由民”“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原则”“对君主权力的限制”等法权思想,对于强调中央集权的中国而言,根本没有萌芽的土壤。城市自治权的确立、独立的大学制度,以及对君权的法律性限制,是欧洲最终走出“黑暗中世纪”、迈向现代社会的根本性路径,它们分别催生了自由的经济土壤、思想土壤和法治土壤。而在中国,城市与学院一直为政权所牢牢控制,限制君权更是从未被尝试,这是东西方文明走向不同演进道路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