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选修)第4课题-02-管仲列传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257107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选修)第4课题-02-管仲列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选修)第4课题-02-管仲列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选修)第4课题-02-管仲列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选修)第4课题-02-管仲列传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仲列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选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以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选读之管仲列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选读之管仲列传相桓公一匡天下挚交千古交叔牙万古高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选读之管仲列传 思考: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为政的具体措施及特点有哪些?仓廪实,衣食足知礼节,知荣辱

2、张四维,上服度论卑易行,同民好恶务本求实以民为本这些为政的特点是什么?因祸为福转变为功因势利导轻巧智慧管仲为政给我们的启示:以民为本 得民心得天下温饱问题先于礼义廉耻。政治家的智慧在于因势利导,化险为夷。真正的改革是朴素的,不是大刀阔斧的外交一【注解】桓公伐蔡 史记 齐太公世家: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

3、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左传 僖公四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选读之管仲列传【成语】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之间毫不相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外交二【注解】桓公伐燕 修召公之政史记 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选读之管仲列传 燕庄公送桓公进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

4、,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并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成语】老马识途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x)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选读之管仲列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外交三【典故】曹沫之约 史记 齐太公世家: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沬以匕首劫桓公於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沬去匕

5、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沬。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於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於是遂与曹沬三败所亡地於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选读之管仲列传 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国力很快强盛起来。齐桓公依靠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开始对外发展,提出“尊王接夷”的口号来号召诸侯。“尊王”就是尊祟周王;“攘夷”即驱逐夷、狄等少数民族势力。当时周天子虽已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名义上毕竟还是天下的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影呐还很大,所以齐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周

6、天子来号令诸侯。同时,夷、狄等少数民族的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原各国的安全“攘夷”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比如,齐桓公曾听从管仲建议,根据周王关于诸侯送诸侯不能出境的规定把燕庄公所到的齐国土地割给燕国。从此燕国也参加了以齐桓公为首的政治集团,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相关链接:尊王攘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选读之管仲列传相桓公一匡天下挚交千古交叔牙万古高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成语】管鲍分金 管鲍之交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用“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7、,只道今人弃如土。”千古一朋鲍叔牙 选读之管仲列传“管鲍之交”有哪些蕴含?“管鲍之交”与后文写管仲”任政相齐”有哪些关联?对上段鲍叔知其贤的印证。鲍叔牙的知遇和举荐是管仲任政的前提。交待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任政相齐时“令顺民心”,善于从实际出发,“以民为本”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管鲍之交举荐桓公之立,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鲍叔牙曰:“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於是桓公从之。乃详为召管仲欲甘心,实欲用之。管仲知之,故请往。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

8、政。一箭之仇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於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次弟小白奔莒,鲍叔傅之。小白母,卫女也,有宠於釐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於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桓公之中钩,详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亦有高、国内应,故得先入立,发兵距鲁。秋,与鲁战于乾时,鲁兵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

9、不然,将围鲁。”鲁人患之,遂杀子纠于笙渎。召忽自杀,管仲请囚。【典故】桓公拜相“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重用人才,不计私仇,拜管仲为相。齐桓公和管仲史记 管仲列传:“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世禄:世代享受俸禄。多:推重,赞美。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

10、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三、品评人物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文章最后一段“太史公曰”,是赞美还是贬低管仲?三、品评人物文章最后一段“太史公曰”,是赞美还是贬低管仲?作者巧借孔子“管仲之器小哉”的评论加以推测,实是对其治国才干的高度肯定,太史公以为以管仲的才能应该有更大的作

11、为,助桓公而“霸诸侯”是“未尽其才”。对其未能“平天下”感到遗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评论】孔子论管仲 论语 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选读之管仲列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选读之管仲列传“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 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评论】孔子论管仲 论语 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当门立照壁),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在堂

12、上设有献酬后回放酒杯的台子),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三归:娶三房,封采邑,筑三台,市租常例,储藏府库等诸解。)管仲最初辅佐齐桓公时,曾提出三个条件:一为“贱不能临贵”,桓公任他为上卿;二为“贫不能使富”,桓公赏赐给他齐国市租;三为“疏不能治近”,桓公立他为仲父。可见,管仲对奢侈、富贵的向往程度。)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正如管仲谈鲍叔对他的认识:“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仲不仅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对待别人也不计较小节,而重志向。齐桓公自称“不幸而好田”,“不幸而好酒”,“不幸而好色”。当他问管仲“寡人有邪三,其犹尚可以为国乎”时,管仲向他分析这些毛病:“恶,则恶矣,然非其危者也,人君唯犹与不敏为不可,犹则之众,不敏不及事。”在这里,管仲要求人要急国家之大功大利,而不要拘泥于个人的小辱小耻。这种功名观是从富国强兵、争霸天下的根本目的和实际利益出发的。面对春秋时期群雄逐鹿的乱世,管仲的功名观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客观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选读之管仲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