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第五章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山 第二节水 第三节植物 第四节建筑 第五节书画墨迹前言 自然风景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优秀园林作品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
2、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环境,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画境就是艺术美空间构成。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生活美人文内涵。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
3、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有山、水、植物、建筑、匾额楹联。第一节山 一、概述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
4、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二、园林中的山可分三类:1、土山;2、石山;3、孤立的石峰。、土山 出现最早,或自然,或人工堆成,成曲阜丘陵,山道平缓,宜于绿化,形成自然山林外貌。但经风雨冲刷,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石山 江南多用石
5、灰岩、砂岩、石英岩人工叠置假山。、孤峰 为点缀庭院空间的特置石峰,十分注重本身的造型,或挺拔峭立,或浑厚滋润,或玲珑剔透,常因其形象生动、优美、突出、“似有飞舞”而成为景区的主题,类似于近代流行的抽象雕塑。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的皱云峰都是著名的太湖石孤峰。堆山叠石(1)扬州个园山石分布示意图 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水的艺术摹写,故称之“假山”。它不仅师发于自然,而且又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作,除了神形兼备以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园冶所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堆山叠石(2)留园2.留园石林小院,这是一个以山石为主题的小庭院,院中耸立着一块石峰,体形极优美,可作为石
6、林小屋的对景。(一)概述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第二节水(二)古代园林理水之法 1、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
7、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2、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3、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庭园理水第三节植物(一)概述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二)花木的选择标准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有以下三点:1、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
8、美;2、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3、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三)花木的寓意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
9、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四)植物在园林中有多种功能:1、本身可构成景色画面;2、可以围合空间;3、陪衬山、水和建筑等各种园林要素;4、可以体现寓意,代表了园主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品格。附加材料:动物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最早的苑围中,以动物作为观赏、娱乐对象。魏晋南北朝园林中有众多鸟禽,使之成为园林山水景观的天然点缀。宋徽宗所建艮岳,集天下珍禽异兽数以万计,经过训练的鸟兽,在徽宗驾到时,能乖巧地排立在仪仗队里。明清时园中有白鹤、鸳鸯、金鱼,还有天然乌蝉等。园中动物可以观赏娱乐,可以隐喻长寿,也可以借以扩大和涤化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
10、、听觉产生联想。动物是园林中的活动因素,与植物一起构成了古代园林生机盎然的美景。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园林中蓄养动物,特别是自由放养,意在增加山林湖泽的野趣。花木配置网师园小山从桂轩庭院,呈狭长形状。院里种植有桂花、西府海棠、槭树、鸡爪槭树、白玉兰、腊梅等品种的花木十二、三株,其中桂花所占七株,所以这座庭院的名称由此得来,是以赏桂为主,以其他植物搭配,四季变换,院内都不失风彩。花木配置狮子林古五松园,有桂花、柏树各一株,一株据院西,一株据东南,前者窈窕婀娜、后者苍劲挺拔。花木配置苏州壶园庭院,呈不规则形状,沿水池周围植有白皮松、罗汉松、腊梅、海棠等,皆各据院之一角。第四节建筑(一)概述古典
11、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
12、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
13、。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航、亭、廊、桥、墙等。(二)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可分为:1厅、堂、馆、斋生活起居2楼、阁、亭、台、榭、轩、舫游览、赏景3廊、桥联系交通、联结景点4园墙、园窗、园门围护、
14、分隔空间1、生活起居 厅、堂,是园林中主体建筑。厅、堂因其四界构造用料不同而区分,扁方料者曰厅,圆料者曰堂,俗称“扁厅圆堂”。(1)厅厅的功能多作聚会、宴请、赏景之用,其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因此厅的特点: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富丽、典雅端庄,一般前后或四周都开设门窗,可以在厅中静观园外美景。厅又有四面厅、鸳鸯厅之分,主要厅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另外,赏荷的花厅和观鱼的厅多临水而建,一般前有平台,供观赏者尽情游赏。(2)堂 堂往往成封闭院落布局,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只是正面开设门窗,它
15、是园主人起居之所,陈设布置十分讲究,体现着园主人的身份、爱好和文化素养。各堂的功能按具体情况而定,可会客之用,可宴请、观戏之用,有的则是书房,相互间不尽相同。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3)馆 馆一般是休憩会客场所,有时也成为北方皇家园林中帝王看戏听曲、宴饮休息之所。(4)斋 斋一般指书房性质的建筑物,供读书、修身养性之用。常处于静谧、封闭的小庭院内,与外界隔离,相对独立,形成完整统一的气氛。补充材料 殿: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
16、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这些建筑多是全园精华之地,众景汇聚之所,构成一个个的庭院,起着组织空间、突出主题的作用,在造型风格上,强调端庄典雅、精美华贵,是人工雕凿色彩最浓的部分。2、游览、赏景(1)楼、阁 楼、阁在型制上不易明确区分,在古代楼是一种“重屋”的建筑,上下全住人。多用于居住,后也用于贮藏,还有城楼了望的作用;而阁则把建筑物底层空着,上层设围廊,有挑出的平坐,供眺望观景,这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在用途上,阁带有贮藏性,用来藏书、藏画等。如宁波的天一阁和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等。楼阁这种凌空高耸、造型隽秀的建筑形式运用到园林造景上,常建于建筑群体的中轴
17、线上或独立设置于园林中的显要位置,起着一种构景中心的作用,成为园林中重要的点景建筑。(2)亭 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从亭的立面看,又有单檐、重檐和三重檐之分;从亭的屋面形式看,有攒尖顶和歇山顶;按所处的位置分,有桥亭、路亭、井亭、廊亭。苏州沧浪亭、拙政园松风亭都是著名的亭。(3)台 台是一种露天的、表现比较平整的、开放性建筑,供人们休息、观望、娱乐之用。建在山顶高处的称天
18、台,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建在悬崖峭壁上的称挑台,给人以惊险的感觉;建在水边的称飘台,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园林中的台一般多建在水边。(4)榭 榭在功能上,多以观景为主,兼可满足社交休息的需要。一般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边围以低矮栏杆,平台上建一单体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做落地长窗,显得空透畅达,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样,檐角低平,显得玲珑轻巧,简洁大方。室内装饰简洁雅致,近可观鱼或品评花木,远可极目眺望,是游览线中最佳的景点,也是构成景点最动人的建筑形式之一。如拙政园的芙蓉榭。(5)轩 轩,为小巧玲珑、开敞精致的建筑物,室内简洁雅致,室外或可临水观鱼,或可品评花木,或可极目远眺。常建在
19、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地方,形式上常以一轩式建筑为主,周围环绕游廊与花墙。(6)舫 舫为水边或水中的船形建筑,是园林中供人休息、游赏、饮宴的场所。由于舫不能动又称不系舟。舫的前端有平台与岸相连,模仿登船之跳板。舫在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中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庄子说“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因此舫成为古代文人隐逸的象征,表示园主隐逸江湖,再不问政治,所以它常是园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代表隐居之意。舫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苏州狮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园,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众生之意。而颐和园清宴舫,按唐魏征之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山永固之意。舫与船
20、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3、联系交通、联结景点(1)廊 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桥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桥,是园林中沟通园路、驻足赏景、联接景点、点缀景观、增加自然情趣的重要建筑。常见的桥有拱、平、曲等类型。
21、如:颐和园昆明湖的十七孔桥、上海豫园的九曲桥等皆是园林中的名桥。4、围护、分隔空间(1)墙园林的围墙,用于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云墙呈波浪形,以瓦压饰。墙上常设漏窗,窗景多姿,墙头、墙壁也常有装饰。(2)园窗 南北园林通常在园墙上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的效果,并使墙面丰富多彩。一扇扇造型各异的窗,象一个个美丽的画框,将自然景物框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3)园门 园门是通达风景的必经之口,过一门,迈一坎,又换了一种心情。(三)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1、北方型 2、江
22、南型 3、岭南型 1、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2、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3、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
23、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在中国,园林建筑和其他各类建筑是区别相待的。园林建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力图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它所抒发的情趣可以用“诗情画意”来概括。但这些原则、特征却不见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四)与其他类型建筑相比,园林建筑的特点为:1.所抒发的情趣不同;2.构图的原则不同;3.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不同。1.所抒发的情趣不同 其他类型的建筑如宫殿、寺院、陵墓、民居等,出于不同的要求或宏伟博大,或庄严肃穆,或亲切宁静,但一般都不追求如诗似画一般的意境。园林建筑则不然,从一开始就与诗画结下了
24、不解之缘,并在诗人、画家的苦心经营下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诗情画意等对园林意境的描绘,都说明园林建筑确实不同于一般建筑,如同凝聚了的诗画,具有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构图的原则不同 其他类型的建筑,一般多以轴线为引导而取左右对称的布局形式。从而形成一进又一进的空间院落。这样的构图形式虽然具有明确的统一性,但毕竟流于程式化,其结果必然是大同小异,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园林建筑则不然,它所强调的是有法而无定式,即不为任何清规戒律所羁绊,而最忌坠入窠臼与故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般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晰性和条理性在园林建筑中却很少体现。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
25、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可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再进一步讲,为了达到诗的境界,自不免要有一些飘然于物外的东西。为此,似有而无,似无而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等等难以名状的处理手法总是在所难免的。在这里,如果套用一般建筑的构图原则或手法,则是断无成效的。3.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不同 除了部分寺院建筑或民居建筑,由于地处山林,一般的宫殿建筑、寺院建筑乃至民居建筑,多采用内向的布局形式。这种布局虽可形成许多空间院落,但由于建筑物均背向外而面朝内,加之又以高墙相围,因而对外围的环境基本上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这样的内院有时虽然也种有花草树木,但仅起调剂与点缀作用,不能改变以建筑围成的人工空间的本来面貌
26、。园林建筑则不然,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第五节书画墨迹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