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试卷合集3套┃届湖南省湘潭市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试卷合集3套┃届湖南省湘潭市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pdf(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 1下列固体分别溶于水,水溶液温度降低的是()A NaCl B NH4NO3 C CaO D NaOH 解析:B【解析】【详解】A、食盐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 A错
2、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 B 正确;C、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 C 错误;D、烧碱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 D错误。故选:B。【点睛】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2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 用酚酞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 B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D 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解析:A【解析】【详解】A、用酚酞无法鉴别食盐水和稀醋酸,因为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会变色;B、水可以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因为
3、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石灰石没有变化;C、燃着的木条可以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中木条会立刻熄灭,而在空气中可以继续燃烧;D、用氯化钡溶液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因为后者会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的沉淀;故选 A.3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 CO中的少量 H2O和 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 NaCl 固体中的少量 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除去 KNO3溶液中的少量 K2SO4 加入适量的 Ba(NO3)2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
4、铁粉 用磁铁吸引 A A B B C C D D 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A中应先通氢氧化钠溶液把二氧化碳除去,再把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把水蒸汽除去,A错误;B 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蒸发可将水除去,正确;C 中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可将硫酸钡沉淀除去,正确;磁铁能将铁粉吸引除去,正确。故选 A。考点:除杂质 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探究石蜡中含有氧元素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解析:B【解
5、析】【详解】A、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减小,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 A正确;B、由于石蜡燃烧与氧气反应,产物中有水生成,不能证明石蜡中含有氧元素故 B 不正确;C、由用氢气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可以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 C 正确;D、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是连通的,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 D正确。故选 B。5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 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 Na+、Mg2+、Cl-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则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 D 同温下分
6、解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加快,则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解析:D【解析】【详解】A、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少数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故不符合题意;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两者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C、Na+、Mg2+、Cl-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但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 8,也有可能为 2(一个电子层时,2 个电子也是稳定结构),例如锂离子最外层是 2 个电子,等等,故不符合题意;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加快,能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符合题意。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
7、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析:B【解析】A、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混合物中至少可以含有一种元素,例如氧气和臭氧,故 A错误;B、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故 B 正确;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产生热能和光能,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
8、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故 D错误。点睛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但推理一定要合理。灯泡通电发光,产生热能和光能,属于物理变化。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下列有关这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途:都能做燃料 B性质:都能与水反应 C结构:分子构成相同 D 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解析:D【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化合,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9、,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 A B B C C D D 解析:D【解析】【详解】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故 A正确。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故 B
10、正确。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故 C 正确。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接触面积。故 D错误。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一定改变 解析:B【解析】【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原子、分子、离子都是
11、构成物质的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B。【点睛】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质量大,每个质子或中子是每个电子质量的 1836 倍。10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3Hg Fe3+S03Na O23O23P2O1 A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 D 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的 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Hg 中的“3”表示汞原子的个数为 3,故选项说法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标在离子符号
12、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中的“3”分别表示 1 个铁离子带有 3 个单位的正电荷、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为 3,故选项说法错误;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Na O2中的“3”表示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故选项说法正确;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S03、3P2O1中的“3”分别表示 1 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 3 个氧原子、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为 3,故选项说法错误。考点: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11恩施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B可用肥
13、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C水通电在正极获得氧气 D 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解析:D【解析】【详解】A、硬水被加热后,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下来,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所以煮沸可以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分解,而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的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可以使用肥皂水区分硬水或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等,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不能将自来水转化为纯净
14、水,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D 12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 Mn+2HCl=MnCl2+H2 B Mg+MnSO4=MgSO4+Mn C Fe+MnSO4=FeSO4+Mn D Mn+CuSO4=MnSO4+Cu 解析:C【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锰的活动性介于铝和锌之间,位于氢之前,所以锰可与稀盐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其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锰的活动性介于铝和锌之间,锰的活动性较镁弱,所以镁可将锰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锰的活动性较铁强,所以铁不能将锰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
15、来,锰的活动性较铜强,可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所以四个反应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C。13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 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解析:B【解析】A、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A说法不正确;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反应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 B 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一
16、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置换反应,C说法不正确;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D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 B 14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 X后,溶液的 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 X是下列物质中的 A Mg B H2O C NaOH D CaCO3 解析:C【解析】:A、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溶液呈中性,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酸性不断减弱,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后溶液的性质不可能呈碱性(pH 7),故错误;B、水能稀释盐酸使其酸性不断减弱,但溶液不可能变为中性,更不可能变为碱性,故错误;C、
17、氢氧化钠能中和盐酸使其酸性减弱,直至盐酸全部消耗溶液呈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因氢氧化钠的存在而显碱性,故 C 正确;D、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得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酸性不断减弱,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后溶液的性质不可能呈碱性(pH 7),故错误。故选 C。15氢氧化钴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2 2HCl NaOHCo CoCl Co(OH)u u u u r u u u u u u r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钴在铜之后 B氢氧化钴可溶解于水 C为置换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
18、氢氧化钴可干燥 HCl 解析:C【解析】【详解】A、反应2 2Co 2HCl CoCl H,而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说明钴的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错误;B、根据氯化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钴和氯化钠,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可推出氢氧化钴为沉淀,选项错误;C、反应2 2Co 2HCl CoCl H,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 22CoCl 2NaOH Co OH 2NaCl,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钴能与酸性溶液反应,而氯化氢遇水即形成盐酸,氢氧化钴能与氯化氢发生反应,不能使用氢氧化钴干燥氯化氢气体;故选
19、项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 16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写出图中化合物的化学式 _。(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_。解析:H2O 2H2O通电2H2 O2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解析】【详解】(1)化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在反应中反应物水是化合物,生成物氢气和氧气为单质,水的化学式为:H2O;(2)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3)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其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答案为(1)H2O;(2)2H2O通电2H2
20、+O2;(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17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B 两种物质在_时溶解度相同。(2)将 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3)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 分别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后,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_。解析:t2 B A C 20a 40【解析】【详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 两种物质在 t2时溶解度相同。(2)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过程中,A
21、、B 溶液的溶质质量减小,C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在 t1时 B 的溶解度大于 A,A的溶解度大于 C在 t3时的溶解度。故将 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A C。故答案为 B A C;(3)t2时,将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结合溶解度曲线可知,C 形成的是饱和溶液,A、B 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 a 的取值范围是:20a40。故答案为 20a 40;18现在有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请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 t3,A、B、C 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22、 _。(2)在 t2时,将 50g 的 C 放入 50g 水中,得到为 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_。(3)若要除去 C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 B,可采取的方法是 _。解析:C A B 饱和 37.5%冷到热的饱和溶液【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详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3,A、B、C 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C A B。
23、(2)在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60g,所以将 50g 的 C 放入 50g 水中,得到为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30100%37.5%80gg。(3)C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要除去 C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 B,可采取的方法是:冷到热的饱和溶液。【点睛】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提纯采取的方法是冷到热的饱和溶液。19碳酸氢铵(NH4HCO3),俗称“碳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NH4HCO3可溶于水:受热容易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经检测,这三种物质性质如下:生成物 相关性质 生成物(一)无色无味的液体,常用作溶剂 生成物(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物(三)有刺激性气
24、味的气体,水溶液呈碱性。(1)请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2)请预测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限选试剂是:碳酸氢铵粉末、熟石灰、食盐、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炭粉、镁条、氧化铜。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能够与酸类反应 碳酸氢铵组成里有碳酸氢根离子 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_,如果观察到 _,则预测成立。能够与 _(填物质类别)反应 _ 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 _。如果 _,则预测成立。解析:NH4HCO3NH3+H2O+CO2 稀硫酸 产生气泡 碱 铵根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
25、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H4HCO3NH3+H2O+CO2。(2)碳酸氢铵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属于复分解反应,上述物质属于酸的只有稀硫酸,故填稀硫酸;碳酸氢铵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故填产生气泡;碳酸氢铵作为盐,还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碱;铵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说明碳酸氢铵组成里有铵根,故填铵根;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证明碳酸氢铵中含有铵根离子,故填有刺激性气味产生。20用化学用语填空(1)2 个氮分子 _;(2)3 个碳酸根离子 _;(3)醋酸的化学式 _
26、;(4)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_;(5)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解析:2N2 3CO32 CH3COOH C60-33N H【解析】【详解】(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 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3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CO32。(3)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4)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是碳 60 分子,其分
27、子符号为:C60。(5)氨气中氢元素显+1 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33N H。【点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三、推断题 21已知 A 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发生反应。已知 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E 是最轻的气体,B 和 D所含元素相同。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D_。(2)G 物质的一种用途 _。(3)写出 FE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反应。解析
28、:HCl CO 中和酸性土壤 2 2 22H O 2H+O 通电 分解反应【解析】【分析】A 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 A是盐酸,E 是最轻的气体,所以 E 是氢气,氢气和 F 可以相互转化,F 会与氧化钙反应,所以 F 是水,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 G是氢氧化钙,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B 和 D含有相同的元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 B 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A能够和 C 反应,C 能够和 D一氧化碳反应,因此 C 是金属氧化物,因此 C 可以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详解】(1)A是盐酸,化学式是 H
29、Cl,D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G是氢氧化钙,可以中和酸性土壤等。(3)FE 是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2 22H O 2H+O 通电,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四、实验题 22请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 _。(2)实验室收集 CO2不选用装置 C 的原因是 _,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小明组装 B、C 制取氧气时,B 中一直有气泡产生。而 C 中集气瓶内始终无法把水完全排尽,你认为小明缺少的操作是 _。(4)实验室若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_(填序号)。解析:集
30、气瓶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C或 B、D【解析】【详解】(1)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收集二氧化碳不用排水法,检验二氧化碳要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3)组装 B、C 制取氧气时,B 中一直有气泡产生,而 C 中集气瓶内始终无法把水完全排尽,说明该装置漏气,所以缺少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4)锌和稀硫酸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常温下的反应,应选用 B 作发生装置,氢气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点睛】二氧化
31、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收集二氧化碳不用排水法,检验二氧化碳要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五、科学探究题 23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生石灰,小轩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如下实验:(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轩同学对样品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 1.是 Ca(OH)2和 CaCO3的混合物,假设 2.是 CaO和 CaCO3的混合物,假设 3.是 CaO和 Ca(OH)2的混合物,假设 4.是 CaO、Ca(OH)2、CaCO3的混合物。(1)通过实
32、验现象可以直接看出,其中假设 _不合理。(2)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他继续进行实验:(实验 2):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由此可否定假设 _。(实验 3):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于是小轩同学得到结论:只有假设 4 合理。但你认为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请说明原因:_。(3)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小轩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向滤液 D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_;通过上述实验,小轩最终得出假设 4 成立,请根据所给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推测他所称取的生石灰样品的质量范围是 _。解析:13Ca(O
33、H)2+Na2CO3=CaCO3+2NaOH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0.76gm0.94g【解析】【详解】实验 1(1)根据实验 1,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热,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钙,因此假设 1 不合理,故填 1;(2)实验 2 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由此可否定假设 3,故填 3;实验 3 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故填 Ca(OH)2+Na2CO3=CaCO3+2NaOH;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能确定样品中是否
34、含有氢氧化钙,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故填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3)由实验流程可知滤液 D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碳酸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最终得出假设 4 成立,即样品是 CaO、Ca(OH)2、CaCO3的混合物,反应生成 1g 滤渣 C,说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 1g 碳酸钙,设和碳酸钠反应的氢氧化钙质量为 x,2 3 2 3Na CO Ca(OH)CaCO 2NaOH74 100 x 1g 74 100=x 1g 解得 x=0.74g,设和水反
35、应生成 0.74g 氢氧化钙的氧化钙质量为 y,2 2CaO H O Ca(OH)56 74y 0.74g 56 74=y 0.74g 解得 y=0.56g,又因为滤渣 A的质量为 0.2g,则称取的生石灰样品的质量范围是 0.56g+0.2g m 0.74g+0.2g,即0.76g m 0.94g,故填 0.76g m 0.94g。六、计算题 24计算题: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 NaCl、NaHCO3、Na2CO3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取出 100g 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 100g。然后又取出等质量的样品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 CaCl2生
36、成沉淀 50g(己知:NaHCO3与 CaCl2不反应).(1)该固体样品成分是 _。(2)求该固体样品中 Na2CO3质量分数为多少 _?(写出计算过程)解析:NaC1.NaHCO3.Na2CO3 53%.【解析】碳酸盐、碳酸氢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 100g 样品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 CaCl2溶液,生成沉淀 50g,而 NaHCO3与 CaCl2不反应,所以样品中含有 Na2CO3。取出 100g 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 100g,可知样品中含有 NaHCO3,设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是 x。Na2CO3+CaCl2=CaCO3
37、+2NaCl 106 100 x 50g=,解得 x=53g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 所以 100g-50g=50g 沉淀是 NaHCO3发生有关反应生成的,设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是 y。NaHCO3-CaCO3 84 100 y 100g-50g=50g=,解得 y=42g 53g+42g=95g100g,所以样品是由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组成的。(2)固体样品中 Na2CO3质量分数为:100%=53%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首先要从题中获取信息,根据题给信息,结合
38、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确定出样品的成分,获取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七、流程题 25如图表示实验室用稀 H2SO4、CuO、Fe粉三种物质,制取铜的两种实验方案。(1)若按方案 1 制取铜,步骤 I 的反应类型是 _。步骤 II 反应的现象是 _;(2)若按方案 2 制取铜,步骤 I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步骤 II 的实验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_。(3)两种方案比较,方案 _更好,理由是:_。解析:置换反应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有水珠出现 CuO+H2SO4 CuSO4+H2O 漏斗 II 安全、节能【解析】【分析】(1)步骤 I 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步骤 II
39、 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2)步骤 I 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反应条件、操作是否安全方便等,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步骤 I 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步骤 II 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步骤 II 反应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有水珠出现。(2)步骤 I 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步骤 II 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步骤 II 的实验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
40、、烧杯和漏斗。(3)方案 1 中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需进行加热,两种方案比较,方案 II 更好,理由是安全、节能。【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八、综合题 26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损的白色固体粉末,已知其可能是 NaCl、Na2CO3、NaH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小路同学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其成分组成。其实步骤及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1.8g,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 9.6g。)根据上述信息,是回答下列问题(1)由 2 可推
41、知,该白色固体不是 _。(2)由如图可推知,该白色固体是 _,理由为 _(3)烧杯 B 中溶液的 PH 值 _7(选填“小于”“等于”“大于”之一)(4)利用烧杯 B 中的溶液可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测得反应过程中某些量的数据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解析:氯化钠 碳酸钠 100g 水能够完全溶解 21.2g 碳酸钠,不能完全溶解 21.2g 碳酸氢钠 大于 14.6%【解析】【详解】(1)由图 2 可推知,该白色固体不是氯化钠,这是因为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2)由图 3 可推知,该白色固体是 Na2CO3,理由为 100g
42、 水能够完全溶解 21.2g 碳酸钠,不能完全溶解21.2g 碳酸氢钠。(3)烧杯 B 中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 7。(4)设 100g 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 x:2 3 2 2=106 7321.2gNa CO+2HCl 2Nax106 73=21Cl H O C.2g xx=1.6gO4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g100g100%=14.6%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43、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 1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编号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 NaOH 溶液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 PH=3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D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A A B B C C D D 解析:C【解析】【详解】A、只要是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选项 A错误;
44、B、酸、碱、盐等在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的导电能力显著提高,选项 B错误;C、呈酸性的溶液 PH值小于 7,选项 C 正确;D、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中含有氧气,选项 D错误。故选 C。2若某实验制取的 CO2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则可选择的干燥剂为()A NaOH 固体 B NaOH 溶液 C浓硫酸 D 生石灰 解析:C【解析】【详解】A、NaOH 固体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作干燥剂,可以与 CO2气体发生反应,不能用于干燥 CO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B.、NaOH 溶液不具有吸水性,故不可用作干燥剂,而且还可以与 CO2气体发生反应,可用来除去或吸收CO2,但
45、不能用于干燥 CO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故可用于干燥 CO2气体,故符合题意;D、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放热,故可用来作干燥剂,但生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干燥剂的选择遵循的原则是:一、可以吸收水;二、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反应。简单记为: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3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
46、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解析:C【解析】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可知,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故选 C。4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
47、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 B 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 D 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解析:D【解析】【详解】A H2O、H2O2、H2SO4中均含有原子,故说法错误;B KCl、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1 价,化合价相同。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5 价。故说法错误;C 表示的是原子,故错误;D 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说法正确。故选 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H等于 8 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
48、定变大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D 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 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A、pH等于 8 的溶液是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故说法错误;B、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饱和溶液的情况,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说法错误;C、活泼金属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说法错误;D、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金属成为离子进入溶液,氢被置换出来成为氢气逸出溶液,由于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因此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大于原来酸溶液的质量,故说法正确;故选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饱
49、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掌握 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即可解答,注意: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O Si Al D V1 mL水和 V2 mL酒精混合得到 V3 mL溶液:V1+V2 V3 解析:B【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生石灰与水反应没有发生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一种元素组成,
50、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O Si Al,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 V1ml 酒精和 V2ml 水混合得 V3ml 酒精溶液:V1+V2 V3;故说法错误。点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就是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当然,有时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问题;例如,电解水时,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燃料电池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7 NH1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 NH1NO3溶液的 pH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NH1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B NH1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久施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