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第六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9252355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第六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第六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第六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第六章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反馈反馈的分类下页 下页 总目录 总目录基本 基本固定 固定一、什么是反馈U UE E=I IE ER RE Ei iB Bi iE Eu uB Bu uE E反馈:将放大电路的输出量(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反送到输入回路中。iC增大 增大+-U UBE BEU UBE BE=U UB B U UE ER RL LC C2 2R Rb1 b1R Rb2 b2R Rc cVT VT+-u us sC C1 1+V VCC CC+-u uo oR Re eC Ce e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二、反馈的分类1.1.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

2、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正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增强了外加输入信号的作用,从而使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提高。负反馈:负反馈:引入的反馈信号削弱了外加输入信号的作用,从而使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降低。判断方法: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表示瞬时极性的正,该点瞬时信号的变化为增大。表示瞬时极性的负,该点瞬时信号的变化为减小。动画动画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负反馈负反馈正反馈正反馈增 增大 大+-u uid id+-A AR R2 2R R1 1R R3 3u ui iu uo ou uF F+-u uid id+-A AR R2 2R R1 1R R4 4R R3 3u uo ou ui iu uF F

3、+-反馈电压增强了输入反馈电压增强了输入信号的作用,信号的作用,反馈电压削弱了输反馈电压削弱了输入信号的作用,入信号的作用,减 减小 小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直流反馈:直流反馈:反馈信号中只包含直流成分。反馈信号中只包含直流成分。交流反馈:交流反馈:反馈信号中只包含交流成分。反馈信号中只包含交流成分。i iF Fi iB Bi iI I直流负反馈:直流负反馈:可稳定静态工作点。可稳定静态工作点。2.2.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减 减小 小反馈极性为反馈极性为负反馈负反馈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VT VT1 1VT VT2 2R Rc2 c2R Rc1 c1R Re2

4、e2 R Re1 e1R Rs sR RF F+V+VCC CCu uo o+-+-C Ce e u us s首页 首页VT VT1 1VT VT2 2R Rc2 c2R Rc1 c1R Re2 e2 R Re1 e1u uo o+-+V+VCC CCR RF FC CF Fu ui i+-R Rb b+-u uF F+-u uBE BE交流负反馈:交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各项动态性能产生不同对放大电路的各项动态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是用以改善电路技术指标的主要手段。的影响,是用以改善电路技术指标的主要手段。+-减小 减小+负反馈负反馈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3.3.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5、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电压反馈: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成正比。电压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降低输出电阻。电流反馈: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与输出电流成正比。电流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判断方法:判断方法:可假设将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输出电压等于零),若反馈信号不复存在,则为电压反馈,否则就是电流反馈。首页 首页i iF F 0 0电流反馈电流反馈负反馈负反馈i iF FiiBBi iI Ii iE E-+-iiF F=RRFFuuB1B1 uuE2E2iiB B=iiII iiFF减小 减小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VT VT1

6、1VT VT2 2R Rc2 c2R Rc1 c1R Re2 e2R Re1 e1R Rs sR RF F+V+VCC CCu uo o+-+-C Ce eu us su uF F=0 0+-u uF F+-u uBE BE+-+uuBE BE=uuII uuFF负反馈负反馈减小 减小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VT VT1 1VT VT2 2R Rc2 c2 R Rc1 c1R Re2 e2R Re1 e1u uo o+-+V+VCC CCR RF FC CF Fu ui i+-R Rb b电压反馈电压反馈首页 首页4.4.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串联反馈: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

7、在输入回路中以电压形式求和。串联负反馈可提高输入电阻。并联反馈: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入回路中以电流形式求和。并联负反馈降低输入电阻。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i iF Fi iB Bi iI IiiB B=iiII iiFF为并联负反馈,为并联负反馈,RRss不能为零。不能为零。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VT VT1 1VT VT2 2R Rc2 c2R Rc1 c1R Re2 e2R Re1 e1R Rs sR RF F+V+VCC CCu uo o+-+-C Ce eu us s+-u uF F+-u uBE BEuuBE BE=uuII uuFF为串联负反馈为

8、串联负反馈上页 上页VT VT1 1VT VT2 2R Rc2 c2 R Rc1 c1R Re2 e2R Re1 e1u uo o+-+V+VCC CCR RF FC CF Fu ui i+-R Rb b首页 首页第二节 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和反馈的一般表达式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反馈的方块图和一般表达式下页 下页 总目录 总目录一、负反馈的四种组态1.1.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U Uf f+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U U i iU Ui iU Uo oR R1 1R RF FR R2 2U U i i+-U Ui iA Auu uuF Fuu uu+-U Uo o+-U Uf f+

9、-方框图首页 首页仿真 仿真2.2.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转移电阻转移电阻反馈系数反馈系数I Ii iI If fI I i i+-增 增大 大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U Uo oR R1 1R RF FR R2 2U Ui iI I i i+-U Ui iA Aui uiF Fiu iuU Uo o+-方框图 方框图I If fI Ii iR R1 1首页 首页仿真 仿真+-+-U Ui iU Uo oR RL LR RF F+-A A3.3.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U Uf f+-U U i i转移电导转移电导反馈系数反馈系数I Io o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U U i

10、 i+-U Ui iA Aiu iuF Fui ui+-U Uo o+-U Uf f+-方框图I Io oR RL L首页 首页仿真 仿真+-+-U Uo oR R1 1R RF FR R2 2U Ui iR RL LR R3 3+-A A4.4.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放大倍数电流放大倍数反馈系数反馈系数I Ii iI If fI I i iI Io o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I I i i+-U Ui iA Aii iiF Fii iiU Uo o+-方框图I If fI Ii iR R1 1 R RL LI If f首页 首页仿真 仿真 电压 电压 串联式 串联式 电压 电压 并联

11、式 并联式 电流 电流 串联式 串联式 电流 电流 并联式 并联式 输出信号 输出信号 反馈信号 反馈信号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反馈系数 反馈系数四种反馈类型的比较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例例6.2.16.2.1 判断各电路中反馈的极性和组态。判断各电路中反馈的极性和组态。uf+-ube+-+减小 减小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VT VTR Rb bR Re e+V+VCC CCu uo o+-+-C C2 2u ui i(a a)C C1 1首页 首页iiif ii-+-io减 减小 小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VT VT1 1VT

12、VT2 2R Rc2 c2R Rc1 c1R Re2 e2u uo o+-+V+VCC CCR RF FC C2 2R Rs s(b b)u us s+-C C1 1首页 首页iiiiiiffiiii-+减 减小 小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VT VTR Rc cR Re eR Rs sR RF F+V+VCC CCu uo o+-+-C C1 1u us s(c c)C C2 2首页 首页uf+-u ube be+-ifioRF+Re3+Re1if=Re3iouf if Re1RF+Re3+Re1=Re3 Re1ioFui=ioufRF+Re3+Re1=Re3 Re1

13、-+减 减小 小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VT VT1 1VT VT3 3R Rc3 c3R Rc1 c1R Re3 e3R Re1 e1u uo o+-+V+VCC CCR RF FC C2 2u ui i+-R Rb bVT VT2 2R Rc2 c2R Re2 e2C C1 1首页 首页二、反馈的方块图和一般表达式A AF FX X i iX Xi iX Xf fX Xo o+-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AAAAffFF闭环放大倍数闭环放大倍数开环放大倍数开环放大倍数反馈系数反馈系数1+1+AAFF反馈深度反馈深度AAFF回路增益回路增益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

14、页1+1+AAFF 11说明引入的反馈为负反馈。说明引入的反馈为负反馈。1+1+AAFF 111+1+AAFF=0=0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AAAAffAAAAff只要只要 的值一定,就能保持的值一定,就能保持 稳定。稳定。FFAAff放大电路失去了放大作用。放大电路失去了放大作用。说明引入的反馈为深度负反馈。说明引入的反馈为深度负反馈。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第三节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展宽频带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下页 下页 总目录 总目录一、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中频区中频区对变量对变量AA求导数,可得:求导

15、数,可得:稳定性提高稳定性提高1+AF1+AF倍。倍。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二、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无反馈 无反馈引入负反馈 引入负反馈负反馈对同输入信号同时混入的干扰无作用。大 大大 大大 大大 大小 小小 小小 小小 小AAF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三、展宽频带中频放大倍数与通频带的乘积基本不变,即:中频放大倍数与通频带的乘积基本不变,即:无反馈时的通频带为无反馈时的通频带为引入负反馈后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上限频率引入负反馈后上限频率引入负反馈后下限频率引入负反馈后下限频率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3dB3dBfLfHBWfLffHfBWf

16、图 6.2.3负反馈对通频带和放大倍数的影响f四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不同类型的负反馈,对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不同。一、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1.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得:结 论:引 入 串 联 负 反 馈后,输 入 电 阻 增 大 为 无 反 馈时的 倍。图 6.2.42.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得:结 论:引 入 并 联 负 反 馈 后,输 入 电 阻 减 小 为 无 负 反 馈时的 1/。图 6.2.6并联负反馈对 Ri 的影响二、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1.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Rcf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定义为:得:结 论:引 入 电 压 负 反 馈 后,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17、 电 阻 减 小到无反馈时的。图 6.2.92.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图 6.2.9结 论:引 入 电 流 负 反 馈 后,放 大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增大到无反馈时的 倍。综上所述1.反 馈 信 号 与 外 加 输 入 信 号 的 求 和 方 式 只 对 放 大 电路 的 输 入 电 阻 有 影 响:串 联 负 反 馈 使 输 入 电 阻 增 大;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2.反 馈 信 号 在 输 出 端 的 采 样 方 式 只 对 放 大 电 路 的 输出 电 阻 有 影 响:电 压 负 反 馈 使 输 出 电 阻 减 小;电 流 负 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3.串 联 负 反 馈

18、 只 增 大 反 馈 环 路 内 的 输 入 电 阻;电 流负反馈只增大反馈环路内的输出电阻。4.负 反 馈 对 输 入 电 阻 和 输 出 电 阻 的 影 响 程 度,与 反馈深度有关。第四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利用关系式 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利用关系式 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下页 下页 总目录 总目录对于电路结构简单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可以利用微变等效电路法进行分析计算。对于比较复杂的反馈放大电路,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解可能比较麻烦。在实际的电子设备中,比较复杂的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比较大,可以作为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来处理。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1.利用关系式 估算闭环电

19、压放大倍数注意注意 的含义和量刚的含义和量刚AAff只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可表示为:只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可表示为: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2.利用关系式估算闭环电压放大倍数所以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时所以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时,净输入信号净输入信号首页 首页iiidid 0 0+-u uid id+-u uf fiiididu uid id 0 0电路中引入了串电路中引入了串联负反馈。联负反馈。i i i iiiffiiii+-uubebe电路中引入了电路中引入了并联负反馈。并联负反馈。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A A+-u uo oR R1 1R R2 2R R3 3+

20、-u ui iVT VT R Rc cR Re eR Rs sR RF F+V+VCC CCu uo o+-+-C C1 1u us sC C2 2i i i i 0 0uubebe 0 0首页 首页+-A A+-+-u ui iu uo oR R1 1R R2 2R RF Fu u-=u u+=0 V=0 V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 iiii iiff例例6.4.16.4.1 设各电路均理想运放深负反馈放大电路,设各电路均理想运放深负反馈放大电路,试估算各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试估算各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i ii ii if fi iid idiiidid=iii i-iiffAA

21、uufuuf=uuoouuiiRRFFRR11-uuoouuiiRRFFRR11-+-u u-u u+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二、举例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首页 首页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 uuii uuff+-u uid id+-u uf fuuidid=uui i-uuffuuf f RR22+RR33RR33uuooAAuuf uuf=uuoouuii11+RR22RR33FFuuuu=uuffuuoo RR22+RR33RR3311+RR22RR33AAuufuufFFuuuu 11+u uid id 0 0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A A+-u uo oR R1 1R R2 2R R

22、3 3+-u ui i首页 首页+-A A+-+-u ui iu uo oR R1 1R R2 2R RF FR RL LR R3 3+-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iiii iiffiiiiiiffiiididiiidid=iii i-iiffiiooiiff RRFF+RR33RR33-iioouuiiRR11RRFF+RR33RR33-iiooAAuufuuf=uuiiuuooRRLL(RRFF+RR33)RR11 R R33-iio o RRLL uuoo=iiidid 0 0虚地 虚地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FFiiii=iiffiiooRRFF+RR33RR33-AAii

23、iiFFiiii 11 RRFF+RR33RR33-AAuufuuf=uuiiuuooiio o RRLL iif f RR11 RRLL(RRFF+RR33)RR11 R R33-iiff RRFF+RR33RR33-iioo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i ii ii if fi iid idi io o+-A A+-+-u ui iu uo oR R1 1R R2 2R RF FR RL LR R3 3+-0 0虚地 虚地首页 首页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 uuii uuff+-u uid id+-u uf fuuidid=uui i-uuffiioou uf f RR3 3 iio o u

24、uo o R R2 2 i io o AAuuf uuf=uuo o uui i RR2 2 RR3 3 u uid id 0 0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A A+-u uo oR R2 2R R3 3+-u ui i首页 首页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iiii iiff例例6.4.2 6.4.2 试估算各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试估算各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iiiiiiffiiiiiiii=iii i-iiffuuss RRss iiiiuuoo=-iioo RRc2c2iioo-+-iif f-RRFF+RRe2e2RRe2e2iiooAAuufs uufs=uuoouuss(R RFF

25、+RRe2 e2)RRc2c2 RRe2 e2 RRss RRss iiff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VT VT1 1VT VT2 2R Rc2 c2R Rc1 c1R Re2 e2u uo o+-+V+VCC CCR RF FC C2 2R Rs su us s+-C C1 1首页 首页FFii ii=iiffiioo-RRFF+RRe2e2RRe2e2AAii ii FFii ii 11-RRFF+RRe2e2RRe2e2AAuufs uufs=-iioo RRc2c2 iiiiRRss(R RFF+RRe2 e2)RRc2c2 RRe2 e2 RRssuuoo=-iioo RRc2c2iif

26、 f-RRFF+RRe2e2RRe2e2iioo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iiiiiiffiiiiiioo-+-VT VT1 1VT VT2 2R Rc2 c2R Rc1 c1R Re2 e2u uo o+-+V+VCC CCR RF FC C2 2R Rs su us s+-C C1 1首页 首页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 uuii uuffu uf f+-u ube be+-uubebe=uui i-uuff+u ube be 0V 0V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VT VTR Rb bR Re e+V+VCC CCu uo o+-+-C C2 2u ui iC C1 1首页 首页电压并联负反馈电

27、压并联负反馈 iiii iiffiiiiiiffiiiiiiii=iii i-iiffuuoo-iiff RRFFuuss iiii RRssi i i i 0 0-+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VT VTR Rc cR Re eR Rs sR RF F+V+VCC CCu uo o+-+-C C1 1u us sC C2 2首页 首页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u uf f+-u ube be+-uubebe=uui i-uuffuuii uuffuuoo=-iio o RRc3c3iioouuf f RRe1e1+RRF F+RRe3e3RRe3e3iiooRRe1e1AAuufuuf=uuoo

28、uuiiuuoouuff-(R Re1e1+RRF F+RRe3 e3)RRc3c3RRe1e1 R Re3e3iioou ube be 0 0-+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VT VT1 1VT VT3 3R Rc3 c3R Rc1 c1R Re3 e3R Re1 e1u uo o+-+V+VCC CCR RF FC C2 2u ui i+-R Rb bVT VT2 2R Rc2 c2R Re2 e2C C1 1首页 首页FFuiui=uuffiiooRRe1e1+RRF F+RRe3e3RRe3e3RRe1e1AAiuiuFFuiui11RRe1e1+RRF F+RRe3e3RRe3e3RRe1

29、e1uuf f RRe1e1+RRF F+RRe3e3RRe3e3iiooRRe1e1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u uf f+-u ube be+-iiooiioou ube be 0 0-+VT VT1 1VT VT3 3R Rc3 c3R Rc1 c1R Re3 e3R Re1 e1u uo o+-+V+VCC CCR RF FC C2 2u ui i+-R Rb bVT VT2 2R Rc2 c2R Re2 e2C C1 1AAuufuuf=-(R Re1e1+RRF F+RRe3 e3)RRc3c3RRe1e1 R Re3e3首页 首页+-A A1 1R R1 1R R4 4R R2 2u

30、 uo ou ui i+-A A2 2u uo2 o2R R3 3u uf f+-u uid id+-+-+uuidid=uui i-uuff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uuii uuffuuo2o2RR22-uuooRR11 0V 0V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 iiii iiff+-+-i i i ii if fi ii iiiii=iii i-iiffuuii iii i RR iif f RR+u uo o-+-u ui i+V+VCC CCR RR RR Rc cR Rc cVT VT1 1VT VT3 3-V-VEE EER Re eVT VT4

31、 4VT VT2 2R Rc3 c3R RF FR Re4 e4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第五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常用的校正措施下页 下页 总目录 总目录一、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1.1.自激振荡的幅度条件和相位条件自激振荡的幅度条件和相位条件产生自激振荡条件是:产生自激振荡条件是:FF AA1+1+=0=0幅度条件:幅度条件:FF AA=1 1相位条件:相位条件:FF AAargarg=(2n 2n+1 1)(n n=0 0,1 1,2 2)中频区为负反馈,中频区为负反馈,FF AA1+1+1 1,FF AA1+1+1 1在高频段或低频段将可能变为正反馈在高频段

32、或低频段将可能变为正反馈FF AA1+1+=0=0甚至甚至而产生自激振荡。而产生自激振荡。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90 900 0+90+900 00 00 0单级负反馈放大电路单级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级负反馈放大电路都是稳定的,都是稳定的,三级负反馈放大电路三级负反馈放大电路有可能自激振荡,有可能自激振荡,对三级以上放大电路对三级以上放大电路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必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必须消除自激条件,使须消除自激条件,使电路稳定工作。电路稳定工作。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A Au u|A Aum um0.707A 0.707Aum umf ff ff fH Hf fL LB

33、W BW0 00 0-90-900 0-180-1800 0-270-2700 0O O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首页 首页2.2.自激振荡的判断方法自激振荡的判断方法f f0 0f fc cf f0 0 f fc cf f0 0 f fc c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不产生自激振荡不产生自激振荡f fp1 p1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f ff f0 00 0-90-900 0-180-1800 0-270-2700 0O O AF AFF F A A20lg 20lgf ff ff f0 0f fc c0 00 0-90-900 0-180-1800 0-270-2700 0O O AF AF

34、F F A A20lg 20lg首页 首页3.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裕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裕度(1)(1)幅度裕度幅度裕度 GGmm将将=1801800 0 时的时的 值定义为幅度裕度值定义为幅度裕度GGmmF F AA20lg20lg稳定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其GGm m 应为负值,应为负值,一般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的负反馈放大电路要求要求GGmm-10dB-10dBG Gm m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f ff ff f0 0f fc c0 00 0-90-900 0-180-1800 0-270-2700 0O O AF AFF F A A20lg 20lg首页 首页

35、(2)(2)相位裕度相位裕度 mmmm=18018000-AFAFf=f f=fc c稳定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其 mm 应为正值,应为正值,一般的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的负反馈放大电路要求要求 mm 454500 m m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f ff ff f0 0f fc c0 00 0-90-900 0-180-1800 0-270-2700 0O O AF AFF F A A20lg 20lg首页 首页二、常用的校正措施1.1.电容校正(又称为主极点校正)电容校正(又称为主极点校正)VT1VT2Rc2Rc1Re2uo+-+VCCC CC CA A1 1A A2 2降低放

36、大电路的主极点频率,来破坏自激振荡的条件降低放大电路的主极点频率,来破坏自激振荡的条件此方法简单方便,但通频带将严重变窄。此方法简单方便,但通频带将严重变窄。下页 下页 上页 上页 首页 首页将使通频带变窄的程度有所改善,即改善了高频响应将使通频带变窄的程度有所改善,即改善了高频响应校正网络应加在极点频率最低的放大级(时间常数最大)校正网络应加在极点频率最低的放大级(时间常数最大)通常可接在前级输出电阻和通常可接在前级输出电阻和后级输入电阻都较高的地方后级输入电阻都较高的地方上页 上页2.2.RCRC校正校正VT1VT2Rc2Rc1Re2uo+-+VCCC CRC CA A1 1A A2 2R首页 首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